初中语文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小石潭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 统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10 小石潭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6 21:53: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1课核舟记练习题 (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罔不因势象形(  )
尝贻余核舟一(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jiǎo(  )首昂视
舟尾横卧一jí(  )
居右者椎jì(  )仰面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B.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C.苏、黄/共阅/一手卷
D.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找出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诎右臂支船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
(2)左手倚一衡木
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为: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尝贻余核舟一(      )
(2)如有所语(      )
(3)其船背稍夷(      )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5.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尝贻余核舟一
古义:      今义:     
(2)其两膝相比者
古义:      今义:     
(3)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古义:      今义:     
(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古义:      今义:     
4. 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是什么用法 将对应的序号填入句后括号内。
(1)能以径寸之木(   )
(2)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3)石青糁之(   )
(4)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
(5)无丝竹之乱耳(   )
A.代词,代指人、物、事
B.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C.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
D.助词,无实义,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7.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形象逼真地展现了核舟这件雕刻品的各个细节,具体介绍核舟主体时,又是按事物的空间顺序来介绍的。
B. 文章第2段特意点出船窗所刻十六字,分别借用苏东坡《后赤壁赋》和《赤壁赋》中的语句,自然引出下文对船上的苏轼及其友人的介绍。
C. 文章第6段计算了整个核舟所刻人物、窗户、箬篷、器物、文字的数量,以“计其长曾不盈寸”呼应开头,强调材料体积之小和雕刻内容之多。
D. 本文既是一篇简洁、严谨的说明文,更是一篇气韵生动的艺术美文。作者行文井井有条,准确细致,让读者充分感受到雕刻者巧夺天工的技艺。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3).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课下注释)
(4). 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5).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默写填空
(1).船头坐三人, , 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2).佛印绝类弥勒, , , 神情与苏、黄不属。
(3). , 若听茶声然。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佛印绝类弥勒(      )
(2)神情与苏、黄不属(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苏、黄共阅一手卷。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12.从选文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3.作者为什么要详细说明刻在舟上的对联
(二)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阁”,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同里张秋浦茂才《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常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注释】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②兴阑,兴尽。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④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⑤姮娥,嫦娥。⑥茂才:秀才。⑦塍:田埂。⑧擅:独揽,独占。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
14.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处)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1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为宫室
②罔不因势象形
③或六角
④高可三四丈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贻余核舟一。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③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17.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

18.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云球①,字文玉,居虎丘。母董如兰,通文艺,云球幼禀夙慧,年十三为县学生,父殁,家坠丧乱,常卖药得资以供母。
云球精于测量,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尝以意造自然晷,定昼夜,晷刻不违分秒。又用水晶创为眼镜,以佐人目力。有老少花、远近光之类,随目对镜不爽毫发,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天台文康裔患短视,云球出千里镜相赠,因偕登虎丘试之,远见城中楼台塔院若接几席,天平、灵岩、穹窿②诸峰峻嶒苍翠,万象毕见,乃大诧且喜曰:“神哉,技至此乎。”云球笑曰:“此未足以尽吾奇也。”又出数十镜示之。如存目镜,百倍光明,无微不瞩;万花镜,能视一物化为数十;其余幻容镜、夜明镜种种,神明不可思议。
著《镜史》一帙,今坊市依法制造,遂盛行于世。其母序之曰:“夫人有苦心,每不敢求人知,甚至有不欲为人所知者,故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今吾子不得已,托一艺以给薪水,岂吾子之初心哉。”
(选自《吴县志》,有删改)
【注】 ①孙云球(约1630—1662),苏州人。②天平、灵岩、穹窿:都是苏州的山名。
19.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幼禀夙慧(具有)
B.不爽毫发(差错)
C.万象毕见(完成)
D.无微不瞩(看见)
20. 根据文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父亲去世后,卖药、制镜成了孙云球维持生计的手段。
B.孙云球的千里镜效果好,用来望远,景物清晰如在眼前。
C.“闻者不惜出重价相购”激发了孙云球研制眼镜的热情。
D.孙云球的《镜史》,对制镜行业的发展有不小的推动作用。
21.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凡所制造,时人服其奇巧。
(2)神哉,技至此乎。
孙云球母亲说“岂吾子之初心哉”,孙云球的“初心”是什么 请联系全文回答。
23、在“中国智造”的主题征文活动中,有同学写道:“制造向智造转型的关键,是科技的使用与创新。从历史看,中国制造并不缺乏这种智慧。”随后他以孙云球和《核舟记》中王叔远的“奇巧”为论据来证明观点。这两个论据的选择是否妥当 为什么
答案
1.wǎnɡ yí guān 矫 楫 髻 2.D 3. (1)诎 屈 弯曲 (2)衡 横 横着的
4.(1)赠 (2)说话 (3)平 (4)挑选 5.(1)曾经 品尝,尝试 (2)靠近 比较,较量 (3)竟然 曾经  (4)挑选 简单 6.(1)C (2)A (3)A (4)D (5)B 7.A
8.(1). 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 小船从头到尾长约八分多一点儿,大约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
(3). 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4). 那个人的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5). 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成的。
9.(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袒胸露乳 矫首昂视 (3).视端容寂
10.(1)极 (2)类似
11.(1)苏东坡和黄鲁直一同观赏一幅书画卷子。
(2)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12.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③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
13.(1)对联是苏轼《赤壁赋》《后赤壁赋》里的句子,点明了作品的主题。(2)核舟本来就小,居然连上面的对联都看得一清二楚,可见雕刻者技艺之高超。
14、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15、①刻成,雕刻成。 ②根据 ③有的 ④大约
16、①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②船从头到尾有八分多长。 ③每种灯火经过时,(前后)绵延数里(远),照得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
17、画线句主要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可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18、有与外国通商后不再有“元宵灯火”兴盛的感慨,有对制作伞灯时谈笺价格高昂的感慨
19.C 20.C
21.(1)凡是(他)所制造的东西,当时的人(见了)都佩服他(技艺)奇妙精巧。
(2)神奇啊,技艺竟到了这种地步。
22.古代读书人的心愿(理想)。
23、孙云球的发明,主要是对透镜成像原理的应用,有科技含量,以他为例证明“中国智造”是妥当的。王叔远的核雕虽也充满智慧,但属于艺术创造,以他为例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