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专题一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除杂
1.(2023·泰安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过量的氧气后点燃
C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
D 检验H2中是否混有CH4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
C [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粉不与稀硫酸反应,A中将主要物质除去了,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B不符合题意;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呈浅绿色,并且有气泡产生,氧化铜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呈蓝色,没有气泡产生,C符合题意;氢气、甲烷燃烧均生成水,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D不符合题意。]
2.(2024·肥城二模)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A 检验氧化钙中是否混有氢氧化钙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B 鉴别①CuSO4溶液、②稀硫酸、③NaCl溶液、④NaOH溶液 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C 除去H2中的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足量NaHCO3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 分离MgCl2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B [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无法判断原物质中是否有Ca(OH)2,A错误;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氢氧化钠能与其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鉴别出氢氧化钠,接着硫酸能够与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反应使其溶解,又可以鉴别出稀硫酸和氯化钠,所以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B正确;碳酸氢钠会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违背除杂原则,C错误;加入适量NaOH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洗涤、干燥得到的是Mg(OH)2沉淀,并没有实现MgCl2和NaCl的分离,D错误。]
3.(2024·河南中考)生产、生活中常要区分物质。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用食盐水区分硬水、软水
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C.用灼烧法区分涤纶、羊毛
D.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二氧化碳
√
C [A.不能用食盐水来区分硬水、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B.氯化铵、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都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能用熟石灰来区分氯化铵、硫酸铵。C.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则无该气味,能用灼烧法来区分涤纶、羊毛。D.氮气、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来区分氮气、二氧化碳。]
4.(2024·深圳中考)下列做法不可以完成的是( )
A.辨别空气、N2和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
B.辨别黄铜合金和黄金——用酒精灯灼烧
C.辨别纯净水和海水——晒干
D.将溶解色素的水分离——静置沉淀
√
D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N2中很快熄灭,在O2中剧烈燃烧,因此,可用燃着的木条辨别空气、N2和O2,A正确;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用酒精灯灼烧时,铜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现象是黄铜表面变黑,而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高温下也不会与氧气反应,灼烧时黄金表面无明显现象,所以可用酒精灯灼烧来辨别黄铜合金和黄金,B正确;晒干纯净水时,水变为气态逸散到空气中,没有物质剩余,海水中含有NaCl等溶质,晒干海水时,有固体剩余,所以通过晒干能辨别纯净水和海水,C正确;静置沉淀能分离水与不溶性固体,但色素能溶于水,静置沉淀无法将水与色素分离,D错误。]
5.(2024·滨州中考)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鉴别方法 现象及结论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闻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一氧化碳,无味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B 食盐水和蒸馏水 测pH pH<7的液体为食盐水,pH=7的液体为蒸馏水
选项 物质 鉴别方法 现象及结论
C 硫酸铁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 观察颜色 浅绿色溶液为硫酸铁溶液,黄色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
D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充分加热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物质为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物质为碳酸钠
√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A错误;食盐水和蒸馏水均显中性,测pH,均等于7,不能鉴别,B错误;观察颜色,浅绿色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黄色溶液为硫酸铁溶液,C错误;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物质为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物质为碳酸钠,D正确。]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的思路与方法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是根据物质特有的性质及明显的反应现象,确认某物质是否存在或是否是该物质的实验过程。
1.解题思路
(1)第1步:确定需要检验的物质。
(2)第2步:从物质特有的性质找突破点。
(3)第3步:确定合适的试剂或方法。
2.解题方法
(1)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水溶性、溶解时放热或者吸热等。
(2)化学方法:利用物质的特殊化学性质或反应时产生的特殊现象(如: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放热等),对所给物质进行检验。
3.注意事项
(1)“最少、最简、明显”,即取最少量的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可观察到明显不同的现象。
(2)“不许原瓶操作、不许指名道姓”,即鉴别固体、液体时若要加入别的试剂,一定要注意取样方式,防止试剂受到污染。取样时,不能直接指出试剂名称,即不能未检先知。
6.(2022·泰安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 CO2 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
B Na2CO3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固体 MgCl2 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蒸发
√
C [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A错误;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B错误;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C正确;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过滤,除去氢氧化镁,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D错误。]
7.(2024·自贡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NaCl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C KCl溶液 K2CO3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A错误;Na2CO3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B正确;K2CO3能与过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C错误;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D错误。]
8.(2024·乐山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O2 N2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KCl固体 MnO2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O2 CO 通过足量的氧化铜并加热
D 稀盐酸 稀硫酸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
C [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A错误;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B错误;CO能与足量的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正确;稀硫酸能与适量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D错误。]
9.(2024·新泰一模)下列各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B 鉴别黄铜(铜锌合金)和真金 加入稀硫酸
C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D 鉴别氧气和氮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
√
C [HCl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难溶于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A正确;黄铜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有气泡产生;黄金不与稀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B正确;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C错误;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鉴别,D正确。]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物质的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彼此分开的过程;物质的除杂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的过程。
1.解题思路
(1)找出杂质物质或杂质离子。
(2)找出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的除杂物质或离子。
(3)检查除杂物质或离子是否与被提纯物质反应,应不与提纯物质反应。
(4)确定除杂、分离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步骤。
2.除杂原则
(1)杂不增: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主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易分离: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
(4)好复原:除杂后要将所得物质恢复为原状态,即原物质是固体的恢复为固体,是溶液的恢复为溶液。
3.常用方法
(1)物理方法:过滤法、结晶法、吸附法。
(2)化学方法:把杂质转化为气体、沉淀、水。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2023·泰安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过量的氧气后点燃
C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
D 检验H2中是否混有CH4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2.(2024·肥城二模)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A 检验氧化钙中是否混有氢氧化钙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B 鉴别①CuSO4溶液、②稀硫酸、③NaCl溶液、④NaOH溶液 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
C 除去H2中的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足量NaHCO3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 分离MgCl2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3.(2024·河南中考)生产、生活中常要区分物质。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用食盐水区分硬水、软水
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C.用灼烧法区分涤纶、羊毛
D.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二氧化碳
4.(2024·深圳中考)下列做法不可以完成的是( )
A.辨别空气、N2和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
B.辨别黄铜合金和黄金——用酒精灯灼烧
C.辨别纯净水和海水——晒干
D.将溶解色素的水分离——静置沉淀
5.(2024·滨州中考)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鉴别方法 现象及结论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闻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一氧化碳,无味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B 食盐水和蒸馏水 测pH pH<7的液体为食盐水,pH=7的液体为蒸馏水
C 硫酸铁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 观察颜色 浅绿色溶液为硫酸铁溶液,黄色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
D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充分加热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物质为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物质为碳酸钠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的思路与方法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是根据物质特有的性质及明显的反应现象,确认某物质是否存在或是否是该物质的实验过程。
1.解题思路
(1)第1步:确定需要检验的物质。
(2)第2步:从物质特有的性质找突破点。
(3)第3步:确定合适的试剂或方法。
2.解题方法
(1)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水溶性、溶解时放热或者吸热等。
(2)化学方法:利用物质的特殊化学性质或反应时产生的特殊现象(如: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放热等),对所给物质进行检验。
3.注意事项
(1)“最少、最简、明显”,即取最少量的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可观察到明显不同的现象。
(2)“不许原瓶操作、不许指名道姓”,即鉴别固体、液体时若要加入别的试剂,一定要注意取样方式,防止试剂受到污染。取样时,不能直接指出试剂名称,即不能未检先知。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6.(2022·泰安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 CO2 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
B Na2CO3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固体 MgCl2 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蒸发
7.(2024·自贡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NaCl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C KCl溶液 K2CO3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8.(2024·乐山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O2 N2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KCl固体 MnO2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O2 CO 通过足量的氧化铜并加热
D 稀盐酸 稀硫酸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9.(2024·新泰一模)下列各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B 鉴别黄铜(铜锌合金)和真金 加入稀硫酸
C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D 鉴别氧气和氮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物质的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彼此分开的过程;物质的除杂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的过程。
1.解题思路
(1)找出杂质物质或杂质离子。
(2)找出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的除杂物质或离子。
(3)检查除杂物质或离子是否与被提纯物质反应,应不与提纯物质反应。
(4)确定除杂、分离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步骤。
2.除杂原则
(1)杂不增: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主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易分离: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
(4)好复原:除杂后要将所得物质恢复为原状态,即原物质是固体的恢复为固体,是溶液的恢复为溶液。
3.常用方法
(1)物理方法:过滤法、结晶法、吸附法。
(2)化学方法:把杂质转化为气体、沉淀、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一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分离与除杂
类题通关
1.C [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粉不与稀硫酸反应,A中将主要物质除去了,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B不符合题意;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呈浅绿色,并且有气泡产生,氧化铜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呈蓝色,没有气泡产生,C符合题意;氢气、甲烷燃烧均生成水,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D不符合题意。]
2.B [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无法判断原物质中是否有Ca(OH)2,A错误;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氢氧化钠能与其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鉴别出氢氧化钠,接着硫酸能够与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反应使其溶解,又可以鉴别出稀硫酸和氯化钠,所以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B正确;碳酸氢钠会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违背除杂原则,C错误;加入适量NaOH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洗涤、干燥得到的是Mg(OH)2沉淀,并没有实现MgCl2和NaCl的分离,D错误。]
3.C [A.不能用食盐水来区分硬水、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B.氯化铵、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都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能用熟石灰来区分氯化铵、硫酸铵。C.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则无该气味,能用灼烧法来区分涤纶、羊毛。D.氮气、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来区分氮气、二氧化碳。]
4.D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N2中很快熄灭,在O2中剧烈燃烧,因此,可用燃着的木条辨别空气、N2和O2,A正确;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用酒精灯灼烧时,铜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现象是黄铜表面变黑,而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高温下也不会与氧气反应,灼烧时黄金表面无明显现象,所以可用酒精灯灼烧来辨别黄铜合金和黄金,B正确;晒干纯净水时,水变为气态逸散到空气中,没有物质剩余,海水中含有NaCl等溶质,晒干海水时,有固体剩余,所以通过晒干能辨别纯净水和海水,C正确;静置沉淀能分离水与不溶性固体,但色素能溶于水,静置沉淀无法将水与色素分离,D错误。]
5.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A错误;食盐水和蒸馏水均显中性,测pH,均等于7,不能鉴别,B错误;观察颜色,浅绿色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黄色溶液为硫酸铁溶液,C错误;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物质为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物质为碳酸钠,D正确。]
6.C [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A错误;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B错误;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C正确;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过滤,除去氢氧化镁,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D错误。]
7.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A错误;Na2CO3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B正确;K2CO3能与过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C错误;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D错误。]
8.C [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A错误;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B错误;CO能与足量的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正确;稀硫酸能与适量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D错误。]
9.C [HCl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难溶于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A正确;黄铜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有气泡产生;黄金不与稀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B正确;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C错误;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鉴别,D正确。]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2023·泰安中考)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过量的氧气后点燃
C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
D 检验H2中是否混有CH4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C [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粉不与稀硫酸反应,A中将主要物质除去了,不符合题意;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B不符合题意;铁粉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溶液呈浅绿色,并且有气泡产生,氧化铜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溶液呈蓝色,没有气泡产生,C符合题意;氢气、甲烷燃烧均生成水,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均会出现水雾,不能鉴别,D不符合题意。]
2.(2024·肥城二模)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或结论
A 检验氧化钙中是否混有氢氧化钙 取样,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是否变红
B 鉴别①CuSO4溶液、②稀硫酸、③NaCl溶液、④NaOH溶液 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
C 除去H2中的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足量NaHCO3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D 分离MgCl2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适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干燥
B [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无法判断原物质中是否有Ca(OH)2,A错误;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氢氧化钠能与其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鉴别出氢氧化钠,接着硫酸能够与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反应使其溶解,又可以鉴别出稀硫酸和氯化钠,所以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能鉴别,且鉴别的顺序为①④②③或①④③②,B正确;碳酸氢钠会与氯化氢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引入了新的杂质,违背除杂原则,C错误;加入适量NaOH溶液,氯化镁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过滤后洗涤、干燥得到的是Mg(OH)2沉淀,并没有实现MgCl2和NaCl的分离,D错误。]
3.(2024·河南中考)生产、生活中常要区分物质。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A.用食盐水区分硬水、软水
B.用熟石灰区分氯化铵、硫酸铵
C.用灼烧法区分涤纶、羊毛
D.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二氧化碳
C [A.不能用食盐水来区分硬水、软水,可以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后浮渣较多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B.氯化铵、硫酸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都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不能用熟石灰来区分氯化铵、硫酸铵。C.羊毛灼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则无该气味,能用灼烧法来区分涤纶、羊毛。D.氮气、二氧化碳都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来区分氮气、二氧化碳。]
4.(2024·深圳中考)下列做法不可以完成的是( )
A.辨别空气、N2和O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
B.辨别黄铜合金和黄金——用酒精灯灼烧
C.辨别纯净水和海水——晒干
D.将溶解色素的水分离——静置沉淀
D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N2中很快熄灭,在O2中剧烈燃烧,因此,可用燃着的木条辨别空气、N2和O2,A正确;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用酒精灯灼烧时,铜会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现象是黄铜表面变黑,而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高温下也不会与氧气反应,灼烧时黄金表面无明显现象,所以可用酒精灯灼烧来辨别黄铜合金和黄金,B正确;晒干纯净水时,水变为气态逸散到空气中,没有物质剩余,海水中含有NaCl等溶质,晒干海水时,有固体剩余,所以通过晒干能辨别纯净水和海水,C正确;静置沉淀能分离水与不溶性固体,但色素能溶于水,静置沉淀无法将水与色素分离,D错误。]
5.(2024·滨州中考)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鉴别方法 现象及结论
A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闻气味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为一氧化碳,无味的气体为二氧化碳
B 食盐水和蒸馏水 测pH pH<7的液体为食盐水,pH=7的液体为蒸馏水
C 硫酸铁溶液和硫酸亚铁溶液 观察颜色 浅绿色溶液为硫酸铁溶液,黄色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
D 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充分加热 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物质为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物质为碳酸钠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没有气味,用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A错误;食盐水和蒸馏水均显中性,测pH,均等于7,不能鉴别,B错误;观察颜色,浅绿色溶液为硫酸亚铁溶液,黄色溶液为硫酸铁溶液,C错误;碳酸氢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充分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的物质为碳酸氢钠,无明显现象的物质为碳酸钠,D正确。]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的思路与方法
物质的检验与鉴别:是根据物质特有的性质及明显的反应现象,确认某物质是否存在或是否是该物质的实验过程。
1.解题思路
(1)第1步:确定需要检验的物质。
(2)第2步:从物质特有的性质找突破点。
(3)第3步:确定合适的试剂或方法。
2.解题方法
(1)物理方法:根据物质的特殊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水溶性、溶解时放热或者吸热等。
(2)化学方法:利用物质的特殊化学性质或反应时产生的特殊现象(如: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放热等),对所给物质进行检验。
3.注意事项
(1)“最少、最简、明显”,即取最少量的试剂,用最简单的方法,可观察到明显不同的现象。
(2)“不许原瓶操作、不许指名道姓”,即鉴别固体、液体时若要加入别的试剂,一定要注意取样方式,防止试剂受到污染。取样时,不能直接指出试剂名称,即不能未检先知。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6.(2022·泰安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 CO2 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
B Na2CO3溶液 Na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Cu CuO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D NaCl固体 MgCl2 加入适量KOH溶液,过滤、蒸发
C [通过灼热的Fe2O3粉末,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除去了原物质,A错误;加入适量的硝酸钡溶液,硝酸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和硝酸钠,硝酸钡和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和硝酸钠,不但除去了杂质,也除去了原物质,B错误;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氧化铜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和水,铜和稀盐酸不反应,过滤、洗涤、干燥可得铜,C正确;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钾和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氯化钾,过滤,除去氢氧化镁,虽然除去了杂质,但是引入了新的杂质,D错误。]
7.(2024·自贡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点燃
B NaCl Na2CO3 加入适量稀盐酸
C KCl溶液 K2CO3 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D NaCl 泥沙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用点燃的方法,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A错误;Na2CO3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B正确;K2CO3能与过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钾,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C错误;氯化钠易溶于水,泥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D错误。]
8.(2024·乐山中考)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 除杂方法
A O2 N2 通过灼热的铜网
B KCl固体 MnO2固体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C CO2 CO 通过足量的氧化铜并加热
D 稀盐酸 稀硫酸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C [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A错误;KCl易溶于水,MnO2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B错误;CO能与足量的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C正确;稀硫酸能与适量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杂原则,D错误。]
9.(2024·新泰一模)下列各组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aCl2溶液中混有的盐酸 加入过量的CaCO3,过滤
B 鉴别黄铜(铜锌合金)和真金 加入稀硫酸
C 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 通过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
D 鉴别氧气和氮气 用带火星的木条
C [HCl能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难溶于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A正确;黄铜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有气泡产生;黄金不与稀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可以鉴别,B正确;CO2和HCl气体均能与NaOH溶液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C错误;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氮气不能燃烧且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鉴别,D正确。]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
物质的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彼此分开的过程;物质的除杂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入某物质里的少量杂质除去的过程。
1.解题思路
(1)找出杂质物质或杂质离子。
(2)找出与杂质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或水的除杂物质或离子。
(3)检查除杂物质或离子是否与被提纯物质反应,应不与提纯物质反应。
(4)确定除杂、分离过程中的主要操作步骤。
2.除杂原则
(1)杂不增: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2)主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
(3)易分离: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容易分离。
(4)好复原:除杂后要将所得物质恢复为原状态,即原物质是固体的恢复为固体,是溶液的恢复为溶液。
3.常用方法
(1)物理方法:过滤法、结晶法、吸附法。
(2)化学方法:把杂质转化为气体、沉淀、水。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