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2024·宁阳中考)甲醇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已知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2)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氢原子的个数是________。
2.(2024·泰山区一模)α 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计算:
(1)α 丙氨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元素顺序按照C、H、O、N排列)。
(2)α 丙氨酸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3.(2024·新泰一模)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5.5 ℃,沸点80.1 ℃,易挥发(密封保存),苯蒸气有毒。苯分子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39 g苯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g。
(2)20 g苯能够溶解于80 g汽油中,形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1.解题依据
此类试题解题时要抓住两个关键量,即相对原子质量和各原子个数,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2.解题技巧
(1)计算各元素原子个数比,计算时注意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没有数字的即有“1”;相同元素符号的数字要合算。
(2)计算各元素质量比,一定要写清楚各元素质量比顺序或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算,因顺序不一,比值也不同;计算的结果最好化成整数比。
(3)不纯物质纯度的求算公式:
纯度=×100%
关于溶液的计算
4.(2024·东平质检)某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的标签如图所示,请计算:
(1)要把10 g这种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稀释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
(2)现有10 g这种葡萄糖注射液,若使这10 g注射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蒸发掉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
5.(2024·新泰二模)我国科学家首次突破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获得淀粉的人工合成工艺技术。其中关键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64 g丙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g。
(2)现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丙溶液50 g,加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5%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
6.(2024·成都中考)几种作物的无土栽培营养液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如表,配制溶液的仪器如图。
几种作物营养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番茄 甜瓜 茄子
硝酸钾(KNO3) 4.04 6.07 7.08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0.77 1.53 1.15
(1)表中对磷元素需求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
(2)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均属于________肥。
(3)配制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200 g,需要硝酸钾________ (精确到0.1 g) g。
(4)将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4.04%,需选择图中的烧杯和________(填序号)。
1.解题依据
(1)溶质质量分数=×100%=×100%。
(2)V=;对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s为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3)溶液的稀释时,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稀释前后不变。
2.解题技巧
在解答关于溶液稀释、浓缩、配制或者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时可以采用“虚拟容器法”:即假设有一烧杯,所有操作都在烧杯中进行,通过分析烧杯中物质质量的变化,结合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7.(2024·新泰二模)某干燥剂的成分是CaCl2和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氯化钙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该样品12 g,加水充分溶解,得到溶液50 g,然后取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100 g平均分五次加入,充分振荡,实验数据如下,请分析并计算: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5 5 7.5 10 10
(1)计算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下同)。
(2)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8.(2024·新泰一模)将氯化钠和氯化铜的固体混合物20 g完全溶于100 g水中,再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是________ g。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NaOH溶液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9.(2024·泰山区一模)为了测定某银锌合金(合金中只含银和锌)中银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银锌合金,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两次反应产生气体质量分别是________g、________g。
(2)求出银锌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10.(2024·广元中考)小明为了测定某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如图甲,向60 g硫酸溶液中缓缓注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溶液的pH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对应关系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若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图乙中a点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3)请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11.(2024·包头中考)某实验室测定刚购进的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 g大理石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不溶物2 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计算:
(1)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下同)。
(2)所用稀盐酸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一般步骤
设(未知量)、写(化学方程式)、找(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积)、列(比例式)、求(计算出结果,整数或小数呈现)、答。
2.解题技巧
(1)含杂质的计算:有些题目中的药品含杂质(杂质一般不参加反应),在解题时要先将不纯物质的质量转化为纯净物质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或质量分数)。
(2)解答表格数据类型计算题时,应根据化学反应,对比表格中的相邻数据,找出数据的变化规律,以及某一物质完全反应或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消耗的质量,由此进行其他计算。
(3)解答坐标图像类型计算题时,应该抓住“化学反应”这一“质”的变化,厘清量的关系,读出并正确理解图像中一些特殊的“点”。一般曲线上的拐点对应着一个反应的结束,可从拐点的坐标中,找到计算所需的数据。
(4)反应后溶液的计算方法:①辨别最终的溶质是哪一种物质;②溶质的来源(生成、原来代入);③反应后溶液质量=所有加入物质质量-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原来不溶性(不反应)杂质质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专题七 化学计算
类题通关
1.解析:根据题意,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甲醇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因此甲醇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则甲醇分子中氢元素的相对质量为32×12.5%=4,则氢原子个数=4÷1=4,因此氢原子的个数为4。
答案:(1)32 (2)4
2.解析:(1)由图可知,每个α 丙氨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故化学式为C3H7O2N。
(2)α 丙氨酸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4∶(16×2)=7∶16。
答案:(1)C3H7O2N (2)7∶16
3.解析:(1)由苯分子结构式可知,每个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与6个氢原子构成的,则苯的分子式为C6H6;39 g苯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9 g××100%=36 g。
(2)20 g苯能够溶解于80 g汽油中,形成的溶液的名称为苯的汽油溶液,形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答案:(1)36 (2)20%
4.解析:(1)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10 g×5%=(10 g+x)×2.5% x=10 g。
(2)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则:
×100%=10% y=5 g。
答案:(1)10 (2)5
5.解析:(1)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丙是甲醇(CH3OH),先计算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再计算碳元素的质量,则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4 g××100%=24 g。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稀释后稀溶液的质量为x,则:50 g×20%=x×5%,计算得到x=200 g,加入水的质量为200 g-50 g=150 g。
答案:(1)24 (2)150
6.解析:(1)由图可知,表中对磷元素需求最多的作物是甜瓜。(2)硝酸钾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磷酸二氢铵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均属于复合肥。(3)配制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200 g,需要硝酸钾200 g×7.08%≈14.2 g。(4)将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4.04%,需选择图中的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和量筒。
答案:(1)甜瓜 (2)复合 (3)14.2 (4)③④⑤
7.答案:(1)解:设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11 100
x 10 g
=
x=11.1 g
则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
×100%=92.5%
答: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92.5%。
(2)反应在第四次已经结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的质量=50 g+80 g-10 g=120 g
原样品中有氯化钠:12 g-11.1 g=0.9 g
解:设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0 117
10 g y
=
y=11.7 g
则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10.5%
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5%。
8.解析:(1)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图像可知,最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4.9 g。
(2)见答案。
答案:(1)4.9
(2)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NaOH的质量为x。
2NaOH+CuCl2===2NaCl+Cu(OH)2↓
80 98
x 4.9 g
=
x=4 g
所用NaOH溶液的质量为 4 g÷10%=40 g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NaOH溶液的质量40 g。
9.解析:(1)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305.6 g+15 g-320.2 g=0.4 g,第二次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320.2 g+15 g-335 g=0.2 g。
(2)见答案。
答案:(1)0.4 0.2
解:两次反应产生气体质量分别是0.4 g、0.2 g,说明第一次实验中锌已反应完全,设15 g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4 g
=
x=13 g
银锌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为×100%≈13.3%;
答:银锌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为13.3%。
10.解析:(1)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a点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溶液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硫酸钠。(3)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偏大 (2)氢氧化钠、硫酸钠
(3)解: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2NaOH + H2SO4===Na2SO4+2H2O
80 98
20 g×10% x
= x=2.45 g
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1%。
答: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1%。
11.解析:(1)根据杂质的质量为2 g,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求出稀盐酸的质量。(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解答。
答案:(1)根据题意可知,杂质的质量为2 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 g-2 g=10 g,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3.3%;
答: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2)设参与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73 44
10 g 10%x y
=,x=73 g
=,y=4.4 g
答: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为73 g;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12 g+73 g-2 g-4.4 g=78.6 g;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78.6 g。(共42张PPT)
专题七 化学计算
1.(2024·宁阳中考)甲醇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已知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2)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氢原子的个数是________。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32
4
[解析] 根据题意,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甲醇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因此甲醇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则甲醇分子中氢元素的相对质量为32×12.5%=4,则氢原子个数=4÷1=4,因此氢原子的个数为4。
2.(2024·泰山区一模)α -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计算:
(1)α- 丙氨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_(元素顺序按照C、H、O、N排列)。
(2)α -丙氨酸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C3H7O2N
7∶16
[解析] (1)由图可知,每个α- 丙氨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故化学式为C3H7O2N。
(2)α -丙氨酸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4∶(16×2)=7∶16。
3.(2024·新泰一模)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5.5 ℃,沸点80.1 ℃,易挥发(密封保存),苯蒸气有毒。苯分子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39 g苯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g。
(2)20 g苯能够溶解于80 g汽油中,形成溶液
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6
20%
1.解题依据
此类试题解题时要抓住两个关键量,即相对原子质量和各原子个数,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4.(2024·东平质检)某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的标签如图所示,请计算:
(1)要把10 g这种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为溶质
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稀释所加水的质
量为________ g。
(2)现有10 g这种葡萄糖注射液,若使这10 g
注射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蒸发掉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
关于溶液的计算
10
5
5.(2024·新泰二模)我国科学家首次突破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获得淀粉的人工合成工艺技术。其中关键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64 g丙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g。
(2)现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丙溶液50 g,加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5%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
24
150
6.(2024·成都中考)几种作物的无土栽培营养液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如表,配制溶液的仪器如图。
几种作物营养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番茄 甜瓜 茄子
硝酸钾(KNO3) 4.04 6.07 7.08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0.77 1.53 1.15
(1)表中对磷元素需求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
(2)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均属于________肥。
(3)配制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200 g,需要硝酸钾_______
(精确到0.1 g) g 。
(4)将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4.04%,需选择图中的烧杯和________(填序号)。
甜瓜
复合
14.2
③④⑤
[解析] (1)由图可知,表中对磷元素需求最多的作物是甜瓜。(2)硝酸钾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磷酸二氢铵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均属于复合肥。(3)配制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200 g,需要硝酸钾200 g×
7.08%≈14.2 g。(4)将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4.04%,需选择图中的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和量筒。
2.解题技巧
在解答关于溶液稀释、浓缩、配制或者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时可以采用“虚拟容器法”:即假设有一烧杯,所有操作都在烧杯中进行,通过分析烧杯中物质质量的变化,结合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7.(2024·新泰二模)某干燥剂的成分是CaCl2和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氯化钙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该样品12 g,加水充分溶解,得到溶液50 g,然后取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100 g平均分五次加入,充分振荡,实验数据如下,请分析并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5 5 7.5 10 10
(1)计算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下同)。
(2)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反应在第四次已经结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的质量=50 g+80 g-10 g=120 g
原样品中有氯化钠:12 g-11.1 g=0.9 g
解:设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0 117
10 g y
8.(2024·新泰一模)将氯化钠和氯化铜的固体混合物20 g完全溶于100 g水中,再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是________ g。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NaOH溶液
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4.9
[解析] (1)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图像可知,最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4.9 g。
(2)见答案。
9.(2024·泰山区一模)为了测定某银锌合金(合金中只含银和锌)中银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银锌合金,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两次反应产生气体质量
分别是________g、________g。
(2)求出银锌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0.4
0.2
[解析] (1)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305.6 g+15 g-320.2 g=0.4 g,第二次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320.2 g+15 g-335 g=0.2 g。
(2)见答案。
10.(2024·广元中考)小明为了测定某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如图甲,向60 g硫酸溶液中缓缓注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溶液的pH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对应关系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若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图乙中a点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
(3)请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偏大
氢氧化钠、硫酸钠
[解析] (1)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a点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溶液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硫酸钠。(3)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1.(2024·包头中考)某实验室测定刚购进的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 g大理石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不溶物2 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计算:
(1)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下同)。
(2)所用稀盐酸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
[解析] (1)根据杂质的质量为2 g,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求出稀盐酸的质量。(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解答。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12 g+73 g-2 g-4.4 g=78.6 g;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78.6 g。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一般步骤
设(未知量)、写(化学方程式)、找(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积)、列(比例式)、求(计算出结果,整数或小数呈现)、答。
2.解题技巧
(1)含杂质的计算:有些题目中的药品含杂质(杂质一般不参加反应),在解题时要先将不纯物质的质量转化为纯净物质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或质量分数)。
(2)解答表格数据类型计算题时,应根据化学反应,对比表格中的相邻数据,找出数据的变化规律,以及某一物质完全反应或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消耗的质量,由此进行其他计算。
(3)解答坐标图像类型计算题时,应该抓住“化学反应”这一“质”的变化,厘清量的关系,读出并正确理解图像中一些特殊的“点”。一般曲线上的拐点对应着一个反应的结束,可从拐点的坐标中,找到计算所需的数据。
(4)反应后溶液的计算方法:①辨别最终的溶质是哪一种物质;②溶质的来源(生成、原来代入);③反应后溶液质量=所有加入物质质量-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原来不溶性(不反应)杂质质量。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1.(2024·宁阳中考)甲醇是一种无色、有特殊香味、易挥发的液体。已知甲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回答下列问题:
(1)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
(2)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氢原子的个数是________。
[解析] 根据题意,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一个甲醇分子中含有1个氧原子,甲醇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因此甲醇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5%,则甲醇分子中氢元素的相对质量为32×12.5%=4,则氢原子个数=4÷1=4,因此氢原子的个数为4。
[答案] (1)32 (2)4
2.(2024·泰山区一模)α 丙氨酸是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之一,分子结构如图所示。计算:
(1)α 丙氨酸的化学式为________(元素顺序按照C、H、O、N排列)。
(2)α 丙氨酸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
[解析] (1)由图可知,每个α 丙氨酸分子由3个碳原子、7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氮原子构成,故化学式为C3H7O2N。
(2)α 丙氨酸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14∶(16×2)=7∶16。
[答案] (1)C3H7O2N (2)7∶16
3.(2024·新泰一模)苯是一种无色、有特殊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熔点5.5 ℃,沸点80.1 ℃,易挥发(密封保存),苯蒸气有毒。苯分子的结构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39 g苯中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g。
(2)20 g苯能够溶解于80 g汽油中,形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解析] (1)由苯分子结构式可知,每个苯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与6个氢原子构成的,则苯的分子式为C6H6;39 g苯中碳元素的质量为39 g××100%=36 g。
(2)20 g苯能够溶解于80 g汽油中,形成的溶液的名称为苯的汽油溶液,形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20%。
[答案] (1)36 (2)20%
1.解题依据
此类试题解题时要抓住两个关键量,即相对原子质量和各原子个数,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2.解题技巧
(1)计算各元素原子个数比,计算时注意化学式元素符号右下角没有数字的即有“1”;相同元素符号的数字要合算。
(2)计算各元素质量比,一定要写清楚各元素质量比顺序或按题目要求的顺序来算,因顺序不一,比值也不同;计算的结果最好化成整数比。
(3)不纯物质纯度的求算公式:
纯度=×100%
关于溶液的计算
4.(2024·东平质检)某葡萄糖(C6H12O6)注射液的标签如图所示,请计算:
(1)要把10 g这种葡萄糖注射液稀释为溶质质量分数为2.5%的溶液,稀释所加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
(2)现有10 g这种葡萄糖注射液,若使这10 g注射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加一倍,应蒸发掉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
[解析] (1)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则:10 g×5%=(10 g+x)×2.5% x=10 g。
(2)设需要蒸发水的质量为y,则:
×100%=10% y=5 g。
[答案] (1)10 (2)5
5.(2024·新泰二模)我国科学家首次突破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获得淀粉的人工合成工艺技术。其中关键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64 g丙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 g。
(2)现将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丙溶液50 g,加水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5%的溶液,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________ g。
[解析] (1)由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丙是甲醇(CH3OH),先计算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再计算碳元素的质量,则甲醇中碳元素的质量为:64 g××100%=24 g。
(2)根据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稀释后稀溶液的质量为x,则:50 g×20%=x×5%,计算得到x=200 g,加入水的质量为200 g-50 g=150 g。
[答案] (1)24 (2)150
6.(2024·成都中考)几种作物的无土栽培营养液部分溶质的质量分数如表,配制溶液的仪器如图。
几种作物营养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番茄 甜瓜 茄子
硝酸钾(KNO3) 4.04 6.07 7.08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0.77 1.53 1.15
(1)表中对磷元素需求最多的作物是________。
(2)硝酸钾和磷酸二氢铵均属于________肥。
(3)配制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200 g,需要硝酸钾________ (精确到0.1 g) g。
(4)将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4.04%,需选择图中的烧杯和________(填序号)。
[解析] (1)由图可知,表中对磷元素需求最多的作物是甜瓜。(2)硝酸钾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磷酸二氢铵含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磷元素,均属于复合肥。(3)配制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200 g,需要硝酸钾200 g×7.08%≈14.2 g。(4)将质量分数为7.08%的硝酸钾溶液稀释为4.04%,需选择图中的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和量筒。
[答案] (1)甜瓜 (2)复合 (3)14.2 (4)③④⑤
1.解题依据
(1)溶质质量分数=×100%=×100%。
(2)V=;对于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s为此温度下的溶解度。
(3)溶液的稀释时,稀释前后溶质质量稀释前后不变。
2.解题技巧
在解答关于溶液稀释、浓缩、配制或者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时可以采用“虚拟容器法”:即假设有一烧杯,所有操作都在烧杯中进行,通过分析烧杯中物质质量的变化,结合上述公式进行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7.(2024·新泰二模)某干燥剂的成分是CaCl2和少量的氯化钠,为测定样品中氯化钙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称取该样品12 g,加水充分溶解,得到溶液50 g,然后取一定质量分数的碳酸钠溶液100 g平均分五次加入,充分振荡,实验数据如下,请分析并计算:
次数 1 2 3 4 5
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g 20 20 20 20 2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2.5 5 7.5 10 10
(1)计算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下同)。
(2)恰好完全反应时过滤,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答案] (1)解:设样品中氯化钙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11 100
x 10 g
=
x=11.1 g
则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
×100%=92.5%
答:样品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92.5%。
(2)反应在第四次已经结束,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的质量=50 g+80 g-10 g=120 g
原样品中有氯化钠:12 g-11.1 g=0.9 g
解:设反应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0 117
10 g y
=
y=11.7 g
则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100%=10.5%
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5%。
8.(2024·新泰一模)将氯化钠和氯化铜的固体混合物20 g完全溶于100 g水中,再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有关的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氢氧化铜的质量是________ g。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NaOH溶液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解析] (1)氯化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图像可知,最终生成氢氧化铜沉淀的质量为4.9 g。
(2)见答案。
[答案] (1)4.9
(2)解:设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NaOH的质量为x。
2NaOH+CuCl2===2NaCl+Cu(OH)2↓
80 98
x 4.9 g
=
x=4 g
所用NaOH溶液的质量为 4 g÷10%=40 g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用NaOH溶液的质量40 g。
9.(2024·泰山区一模)为了测定某银锌合金(合金中只含银和锌)中银的质量分数,某同学取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于烧杯中,称量稀硫酸和烧杯的总质量;然后向其中分两次加入银锌合金,实验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请计算:
(1)两次反应产生气体质量分别是________g、________g。
(2)求出银锌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解析] (1)由图中数据分析可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第一次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305.6 g+15 g-320.2 g=0.4 g,第二次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320.2 g+15 g-335 g=0.2 g。
(2)见答案。
[答案] (1)0.4 0.2
解:两次反应产生气体质量分别是0.4 g、0.2 g,说明第一次实验中锌已反应完全,设15 g合金中锌的质量为x。
Zn+H2SO4===ZnSO4+H2↑
65 2
x 0.4 g
=
x=13 g
银锌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为×100%≈13.3%;
答:银锌合金中银的质量分数为13.3%。
10.(2024·广元中考)小明为了测定某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如图甲,向60 g硫酸溶液中缓缓注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得溶液的pH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对应关系如图乙。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若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配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图乙中a点溶液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
(3)请计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至0.1%)。
[解析] (1)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大,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大。(2)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a点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溶液含有的溶质是氢氧化钠、硫酸钠。(3)根据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结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 (1)偏大 (2)氢氧化钠、硫酸钠
(3)解: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
2NaOH + H2SO4===Na2SO4+2H2O
80 98
20 g×10% x
= x=2.45 g
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4.1%。
答: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1%。
11.(2024·包头中考)某实验室测定刚购进的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12 g大理石样品于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将烧杯中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得到不溶物2 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计算:
(1)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下同)。
(2)所用稀盐酸的质量。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
[解析] (1)根据杂质的质量为2 g,求出碳酸钙的质量,进而求出碳酸钙的质量分数。(2)根据碳酸钙的质量和化学方程式求出稀盐酸的质量。(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来解答。
[答案] (1)根据题意可知,杂质的质量为2 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12 g-2 g=10 g,该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100%≈83.3%;
答: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
(2)设参与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 73 44
10 g 10%x y
=,x=73 g
=,y=4.4 g
答:所用稀盐酸的质量为73 g;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可知,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为12 g+73 g-2 g-4.4 g=78.6 g;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78.6 g。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一般步骤
设(未知量)、写(化学方程式)、找(已知物质和未知物质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的积)、列(比例式)、求(计算出结果,整数或小数呈现)、答。
2.解题技巧
(1)含杂质的计算:有些题目中的药品含杂质(杂质一般不参加反应),在解题时要先将不纯物质的质量转化为纯净物质的质量带入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或质量分数)。
(2)解答表格数据类型计算题时,应根据化学反应,对比表格中的相邻数据,找出数据的变化规律,以及某一物质完全反应或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消耗的质量,由此进行其他计算。
(3)解答坐标图像类型计算题时,应该抓住“化学反应”这一“质”的变化,厘清量的关系,读出并正确理解图像中一些特殊的“点”。一般曲线上的拐点对应着一个反应的结束,可从拐点的坐标中,找到计算所需的数据。
(4)反应后溶液的计算方法:①辨别最终的溶质是哪一种物质;②溶质的来源(生成、原来代入);③反应后溶液质量=所有加入物质质量-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原来不溶性(不反应)杂质质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