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复习限时提能训练9海水中的化学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化学复习限时提能训练9海水中的化学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4-28 23:47:24

文档简介

限时提能训练(九)
1.B [①海水淡化主要是利用蒸馏除去海水中的盐类物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②从海水中提取镁是在海水中倒入石灰乳,生成氢氧化镁的悬浊液,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③海水“晒盐”只是水分蒸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④海水制碱是以食盐和二氧化碳为原料,以氨气为媒介来生产纯碱,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符合题意。]
2.D [海洋的自净化能力很强,但是自净能力有一定限度,将各类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洋中,会污染海洋,应处理达标后排放,A错误;“可燃冰”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B错误;海洋资源储量丰富,但是沿海建各种大型化工厂,会污染海洋,且无限制地提取海洋化学资源,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应合理开采,C错误;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钠和氯化银沉淀,因此为了检验蒸馏法得到的冷凝水样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向其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水中含有氯化钠,反之,则不含氯化钠,D正确。]
3.A [粗盐样品首先要溶解,操作①是溶解,A正确;经过过滤操作只能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固体物质,蒸发后所得精盐中依然含有可溶性的固体杂质,是混合物,B错误;蒸发后,取下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C错误;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固体溶解,②中玻璃棒是起到引流作用,③是搅拌防止受热不均,液体飞溅,所以玻璃棒的作用不一样,D错误。]
4.B [A、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原理是通过蒸发,使海水中的水分变成水蒸气,然后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滴到水杯中,水杯中的水是淡水;B、蒸发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水分子的体积不变;C、该过程中用到的是蒸馏的方法;D、温度越高,水分蒸发的越快,获取淡水的速率越快。]
5.B [除去硫酸根离子用钡离子沉淀,除去镁离子用氢氧根离子进行沉淀,除去钙离子用碳酸根离子进行沉淀,过量的钡离子需要用碳酸根离子除去,实验操作步骤改为①③④②⑤⑥不会影响形成沉淀和效果,A正确;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可以将硫酸根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碳酸钠溶液,可以将钙离子和反应剩余的钡离子转化为沉淀,加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镁离子转化为沉淀,所以⑤操作中得到的沉淀共有四种,B错误;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颠倒会影响除掉多余的钡离子而形成沉淀,C正确;⑥操作中,加入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从而得到氯化钠溶液呈中性,D正确。]
6.D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过程中,有气体或沉淀或水产生,不一定有气体、沉淀和水同时生成,A错误;铵盐如氯化铵、硫酸铵等溶液中含有铵根离子,不含金属阳离子,B错误;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后,只有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呈中性,因此等质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不一定呈中性,C错误;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碱液相当于加水稀释,碱性减弱,pH会偏小,D正确。]
7.D [氯化钠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氯化钠,但是还能溶解其他物质,故浸洗溶液应选用 NaCl 的饱和溶液,该方法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步骤Ⅲ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碱性溶液,然后通入二氧化碳,这样做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提高产率,B错误;步骤Ⅳ发生的反应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C错误;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D正确。]
8.B [Na2CO3溶液呈碱性,A正确;NaHCO3固体能溶于水,B错误;碳酸钠的俗名是纯碱或苏打,C正确;NaHCO3能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治疗胃酸过多症,D正确。]
9.A [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故实验甲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除去难溶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过滤,A正确;①为溶解,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⑤为蒸发,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B错误;实验若按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③中量取水时,视线未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会导致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溶液质量偏小,导致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大,C错误;操作⑤中,应待大部分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其蒸干,D错误。]
10.B [pH=3的水溶液显酸性,水溶液中含有大量的H+。据此可知:Na2CO3能和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BaCl2、Na2CO3能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不能共存,A错误;三种物质与氢离子相互交换成分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B正确;三种物质与氢离子相互交换成分不能形成沉淀、气体或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但CuCl2的水溶液呈蓝色,C错误;KOH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水,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共存,D错误。]
11.C [氯化钠无毒,有咸味,可用作食品调味剂,A正确;碳酸氢钠可以与胃酸的主要成分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碳酸氢钠可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症,B正确;熟石灰(氢氧化钙)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于食品干燥剂,C错误;碳酸钙中富含钙元素,进入人体后与胃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水,D正确。]
12.A [各物质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氢氧化钠与氯化镁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氯化钠和水,不能在溶液中共存,B不符合题意;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和氯化钠,不能在溶液中共存,C不符合题意;碳酸钾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钾,不能在溶液中共存,D不符合题意。]
13.D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过滤,除去碳酸钙,可除去杂质,A不符合题意;加入石灰石粉末至不再产生气体,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可除去杂质,B不符合题意;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可除去杂质,C不符合题意;固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但是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二氧化碳,D符合题意。]
14.D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是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则表示Na+,A正确;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可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无色,B正确;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uSO4+2NaOH===Cu(OH)2↓+Na2SO4可知,每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98份质量的氢氧化铜,因此反应前溶质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溶质的总质量,C正确;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为(2×40)∶(64+32+16×4)=1∶2,D不正确。]
15.C [碳酸钙难溶于水,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硫酸亚铁在溶液中显浅绿色,镁难溶于水,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铜强。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加足量水得到滤渣1,向滤渣1加入稀盐酸得到气体1、滤液2和滤渣2,说明滤渣1和滤渣2中一定有铜,则原固体中一定有镁和硫酸铜。据此可知:若滤液1呈无色,固体粉末中含有硫酸铜、镁,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镁和铜,得到硫酸镁溶液为无色的,则滤液2中可能会有Mg2+,A错误;若气体1为纯净物,可能是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也可能是铁与稀盐酸或者是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氢气,则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碳酸钙,B错误;若滤液2呈浅绿色,滤渣1中含有铁、铜,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与氢气,铜不与稀盐酸反应,C正确;若气体1为混合物,所以气体1一定是二氧化碳和氢气,滤渣1可能是碳酸钙、镁和铜,也可能是碳酸钙、镁、铁和铜,D错误。]
16.解析:(1)碳酸钠的俗称为纯碱、苏打;紫色石蕊遇酸变红,遇碱变蓝,碳酸钠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2)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名,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2NaOH+CaCO3↓;碳酸钠可与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与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2NaOH+BaCO3↓。
(3)可以用碳酸钠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钙,是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与氯化钠,该反应的实质是碳酸钠中的碳酸根离子与氯化钙中的钙离子(Ca2+)结合生成碳酸钙沉淀,使反应物中离子数目减少。
答案:(1) 纯碱(或苏打) 蓝
(2)Na2CO3+Ca(OH)2===2NaOH+CaCO3↓(或Na2CO3+Ba(OH)2===2NaOH+BaCO3↓)
和Ca2+
17.解析:(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溶液变红。
(2)由图可知,当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时,实际上是和H+反应生成碳酸,继而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因此该过程中参加反应的离子是和H+。当观察到试管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说明溶液中的碳酸根离子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氯离子。
(3)在C试管中,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4)在D试管中,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现象是产生白色沉淀;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1)无色溶液变红 (2)H+和 氯离子
(3)Na2CO3+Ca(OH)2===CaCO3↓+2NaOH (4)产生白色沉淀 复分解反应
18.解析:(1)步骤①制取氢氧化镁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而不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石灰乳,是因为海水中的镁离子浓度比较低,而母液中氯化镁的浓度高。
(2)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引流;可溶性杂质(主要有CaCl2、MgCl2、Na2SO4),可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BaCl2、Na2CO3溶液,其中NaOH、BaCl2两种试剂可以用氢氧化钡溶液代替,因为氢氧化钡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钡,氢氧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
(3)氨碱法制纯碱时先将氨气通入饱和食盐水中,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晶体,将过滤、洗涤后的碳酸氢钠晶体加热得到纯碱产品。步骤⑨中发生的反应是碳酸氢钠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
(4)步骤⑥是氯化钠和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2NaOH+Cl2↑+H2↑。
(5)①碱的化学成分是碳酸钠,碳酸钠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冬天气温低,碱的溶解度降低从而析出晶体,则“冬天捞碱”利用的原理是降温结晶;
②t1 ℃时,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相等,该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而氯化钠和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不一定相等。
答案:(1)母液中氯化镁的浓度高
(2)引流 氢氧化钡
(3)NH3、CO2 2NaHCO3Na2CO3+H2O+CO2↑
(4)2NaCl+2H2O2NaOH+Cl2↑+H2↑
(5)①降温 ②不一定
19.解析:【任务一】步骤1: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稀溶液,氯化钡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废液中含碳酸钠,且足量的氯化钡溶液能将碳酸钠除尽;步骤2: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取少量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废液中含氢氧化钠;【任务二】(1)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后,需要继续通一会儿氮气,原因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防止部分气体残留在装置中,影响实验结果;(2)装置C中发生反应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装置C、D中增加的质量为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1 g+0.1 g=2.2 g
设废液中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是x。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 44
100 gx 2.2 g
= x=5.3%
答:废液中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是5.3%;(4)如果缺少装置B,气体从A装置中携带出的水蒸气会被D装置吸收,导致测得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偏大,则计算出的碳酸钠的含量偏大;【任务三】(5)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可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将碳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循环利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答案:【任务一】产生白色沉淀 加入适量无色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任务二】(1)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吸收,防止部分气体残留在装置中,影响实验结果 (2)CO2+2NaOH===Na2CO3+H2O (3)5.3% (4)偏大 【任务三】(5)Ca(OH)2+Na2CO3===CaCO3↓+2NaOH
20.解析:(1)由图可知,生成沉淀的质量为10 g。
(2)见答案。
答案:(1)10
(2)解:设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CaCl2===CaCO3↓+2NaCl
106 100
x 10 g

x=10.6 g
则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100%≈88.3%
答: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为88.3%。限时提能训练(九) 海水中的化学
(40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4·肥城期末)海洋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海水利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海水淡化;②海水提镁;③海水“晒盐”;④海水“制碱”。以上过程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只有①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024·泰山区期末)坚持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全球海洋治理,海洋与化学密切相关,关于海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洋的自净化能力很强,可以将各类污水直接排放到海洋中
B.“可燃冰”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可有效减缓温室效应
C.海洋资源储量丰富,可以沿海建各种大型化工厂,无限制地提取海洋化学资源
D.为检验蒸馏法得到的冷凝水样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向其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3.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进行提纯,流程如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①是溶解
B.经过上述流程得到的精盐是纯净物
C.蒸发后,取下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D.操作①②③均用到玻璃棒,且玻璃棒的作用相同
4.(2024·烟台中考)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如图是从海水中获取淡水的简易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杯中的水是淡水
B.该过程中水分子大小发生改变
C.该过程中用到蒸馏的方法
D.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5.(2024·泰安中考)为除去粗盐中含有的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杂质,应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氯化钡、碳酸钠等物质,将杂质转化为沉淀。过滤去除沉淀后,再向滤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得到精盐水。实验操作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操作步骤也可以是①③④②⑤⑥
B.操作⑤得到的沉淀中共有三种物质
C.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氯化钡和碳酸钠溶液的添加顺序不可以颠倒
D.操作⑥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将滤液的pH调为7
6.(2024·泰安中考)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宏观:复分解反应一定有气体、沉淀和水同时生成
B.微观:盐的溶液中一定含有金属阳离子
C.变化:等质量的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所得溶液一定呈中性
D.实验: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氢氧化钠溶液的pH,结果会偏小
7.(2024·泰山区二模)海洋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海水“晒盐”和海水“制碱”体现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智慧,请分析粗盐“制碱”的流程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步骤Ⅰ除杂中,可用NaCl溶液浸洗粗盐,溶解除去其中的可溶性杂质,为了减少损失,浸洗溶液应选用NaCl的不饱和溶液,这种方法是物理方法
B.步骤Ⅲ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再通入氨气,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或吸收尽可能多的二氧化碳
C.步骤Ⅳ发生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的联合制碱法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8.下列关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2CO3溶液呈碱性
B.NaHCO3固体不溶于水
C.“纯碱”是碳酸钠的俗名
D.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
9.用下列实验操作可以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是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固体杂质,乙实验是用精盐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甲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除去难溶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过滤
B.操作①⑤中,玻璃棒的作用均是搅拌加快实验速度
C.实验若按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所配溶液的浓度会偏小(水的密度为 1 g/cm3)
D.操作⑤中,待蒸发皿中液体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10.(2024·泰安中考)下列各组物质在pH=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为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
A.NaCl、BaCl2、Na2CO3
B.NaNO3、HCl、KCl
C.CuCl2、Na2SO4、KNO3
D.CaCl2、KOH、NH4NO3
11.(2024·新泰期末)下列物质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
A.氯化钠用作食品调味剂
B.碳酸氢钠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
C.熟石灰用于食品干燥剂
D.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12.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我是氢氧化钠溶液,我的家人和谐共处,相互间不发生反应。以下溶液中能进我家门的一组是(  )
A.KOH 、BaCl2、NaCl 、KNO3
B.MgCl2、Na2SO4、HCl 、KCl
C.NH4NO3 、NaCl 、FeCl3、Na2SO4
D.K2CO3、K2SO4、CaCl2、NaNO3
13.(2024·岱岳区三模)除去下列物质中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试剂或方法
A. NaCl溶液(Na2CO3) 加入适量CaCl2溶液,过滤
B. CaCl2溶液(稀盐酸) 加入石灰石粉末至不再产生气体
C. Na2CO3(NaHCO3) 加热
D. CO2(水蒸气) 通过固体氢氧化钠干燥
14.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示Na+
B.可观察到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无色
C.反应前溶质的总质量大于反应后溶质的总质量
D.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和硫酸铜的质量比是2∶1
15.(2022·泰安中考)有一包固体粉末X,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铜、硫酸亚铁、镁粉中的两种或多种。为确定固体粉末的成分,现取X进行下列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如下图所示(不考虑水、稀盐酸的挥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滤液1呈无色,则滤液2中可能会有Fe2+、Cu2+、Mg2+
B.若气体1为纯净物,则原固体X一定不含碳酸钙
C.若滤液2呈浅绿色,则滤渣1中一定含有铜、铁
D.若气体1为混合物,测滤渣1中一定含有碳酸钙、铜、铁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7分)
16.(4分)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盐,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同学们总结了碳酸钠的化学性质,见图。
(1)碳酸钠俗称________,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____色。
(2)写出碳酸钠制取烧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可以用碳酸钠除去氯化钠中的氯化钙,其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写离子符号)结合后导致反应物中离子数目减少。
17.(6分)(2024·肥城区域联考)为探究碳酸钠的化学性质,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图2是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参与反应的离子是 ________。当观察到试管中不再有气泡产生时,溶液中的阴离子是 ________。
(3)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________。
18.(7分)(2024·泰山区一模)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十分辽阔。习主席指出,一定要向海洋进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某兴趣小组设计的综合利用海水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提镁:步骤①制取氢氧化镁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而不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石灰乳,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晒盐:在实验室中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可依次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过滤操作中要用到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从海水得到的粗盐,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CaCl2、MgCl2、Na2SO4),可依次加入过量的NaOH、BaCl2、Na2CO3溶液,其中NaOH、BaCl2两种试剂可以用________(填名称)溶液代替。
(3)海水制碱:步骤⑧⑨是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步骤⑧中需要向NaCl饱和溶液中先后加入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写化学式)。步骤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4)氯碱工业:步骤⑥是电解NaCl饱和溶液制取烧碱,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5)盐湖捞碱: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天然内陆咸水湖,当地农民通过“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获得大量湖盐。
①“冬天捞碱”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结晶。
②t1 ℃时,氯化钠和碳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________相等(填“一定”或“不一定”)。
三、实验与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3分)
19.(8分)(2024·烟台中考)《天工开物》记载古法造纸术的流程是原料浸泡、蒸煮、抄制、烘干。兴趣小组根据记载,利用回收的废纸进行“制造再生纸”跨学科实践活动,在蒸煮时加入了氢氧化钠。造纸后,为处理剩余的废液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BaCl2+Na2CO3===BaCO3↓+2NaCl;②BaCl2溶液呈中性;③碱石灰是氢氧化钠与氧化钙的固体混合物,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任务一】废液成分分析
【提出猜想】推测废液中含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中的一种或两种
【实验设计与实施】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稀溶液。 ______ 废液中有Na2CO3
步骤2:取少量步骤1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废液中有NaOH
【任务二】废液中碳酸钠含量测定
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取100 g废液样品放入装置A的锥形瓶中。先通入一会儿N2,然后称量装置C、D的质量,再向锥形瓶中滴加足量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继续通一会儿N2后,测得装置C、D分别增重2.1 g和0.1 g。
(1)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体后,需要继续通一会儿N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装置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废液中碳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________(保留到0.1%)。
(4)如果缺少装置B,会使测定的碳酸钠含量 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任务三】废液的处理
(5)为使废液中的碳酸钠转化为氢氧化钠循环利用,需根据废液中碳酸钠的含量,加入一定量的某种物质,该物质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5分)(2024·菏泽中考)超市卖的纯碱产品中,往往含有少量的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要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取12g纯碱样品放入烧杯中,加水完全溶解,逐滴加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CaCl2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C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 g。
(2)计算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