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6张PPT。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教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一.教材分析;
二.学情、学法分析;
三.教学方法;
四.教具设备;
五.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
七.板书设计;
八.教案设计说明。说课的程序: 一元二次方程在生活和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与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中考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而配方法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它是从直接开平方法的基础延伸而来,又是学习公式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分析之教材分析之知识目标:经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推导过 程,要求学生会熟练地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体会转化思想,并掌握一些转化技能。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配方法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及自然、清楚的特点。( ≠ 0)教材分析之
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如何将二次三项式配成完全平方式是本节课的教学
难点。( ≠ 0)学法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会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一元二次方程与前面几种方程相比,特点在于未知数的次数是2(二次)。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配方实现降次,最终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学情分析( a ≠ 0)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遵照新教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原则,本节课的学习方法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法分析( a ≠ 0)教学方法( a ≠ 0)教学方法:引导观察发现法
实践探索法相关教学课件教具准备( a ≠ 0)
教学设计(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
(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
(四)、课堂小结,深入目标(五)、作业布置,能力升华
实施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 a ≠ 0)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我们国家预计篮球比赛有28场,赛制为单循环形式(每两队之间都要赛一场),问应邀请多少球队参加比赛?
思考设x个球队参加比赛
列出方程:
一般式为:会解哪种形式
的方程啊?这样的方程怎样解啊?实施过程( a ≠ 0)实施过程(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探求下列方程的解法:
例1(X-2)2=5( a ≠ 0)X2-8x+1=0x2=p
(mx+n)2=p?两边加上 ,得例2 解:移项,得即由此可得配方
像上面那样,方程两边同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法的定义:强调:上面第二步“两边加上(-4)2 ”就是 “配方”。
明确:配方 → 降次解:移项,得
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
配方,得
即
因为负数不能开平方,上式不
成立, 故原方程无实数根
例3:(1)移项,把二次项、一次项移至方程左边,常数项移
至方程右边;
(2)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同除以二次项系数;
(3)配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数一半的平方;
(4)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实施过程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巩固练习:教材P39 练习第2题
提高练习:①多项式 的值能等于0吗?
②多项式 的值与多项式
的值相等吗?实施过程(三)应用新知,体验成功实施过程(四)课堂小结,深化目标①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②配方法的关键步骤
③本节课的数学思想实施过程(五)作业布置,巩固提高教材 P45 第3题
P46 第7题板书设计教案设计说明
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单纯的专业知识的灌输只能产生机器,而不可能造就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才”,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贯彻“以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在课堂上主人公的地位。让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掌握知识,体验成功,培养学生勇于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