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B)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7分)
这是一座美丽的小山村,树木葱茏,téng luó( )摇曳。步行山道,只见其中一边,弯腰的dào suì( )如绅士一般,仿佛在迎接谁;另一边,一排排笔直的白桦树xiāo sǎ( )地挺立着,风带起树叶打着 jié pāi( )哗哗作响,更添了几分jì jìng( )。xiá guāng( )中,小山村一片 méng lóng( )。
二、根据拼音写同音字。 (4分)
1. róng ( )易 羽( ) 毛( )( ) ( )会贯通
2. píng 花( ) ( )据 批( ) ( )果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 (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 金晖(huī) 杜甫(pǔ) B. 胆怯(què) 陶渊明(yuān)
C. 光晕(yùn) 范仲淹(zhòng) D. 炫耀(xiàn) 龚自珍(gǒng)
2.“漫”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满,遍;②没有限制,没有约束;③水过满,漾出来。下列句子中的“漫”字的解释依次是 ( )
(1)海水渐渐漫上来。
(2)这儿,漫山遍野盛开着野花。
(3)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决不能漫不经心。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②③① D. ③②①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雨巷》的作者是著名诗人戴望舒写的。
B.冰心眼里,充满纯真童趣的世界才是人间最美的情感。
C.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诗歌,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D.朗读诗歌时,不但要表情自然,而且要用恰当的语气读出诗歌表达的情感。
4.下列句子中,不是描写梅花的一项是 ( )
A.你是冰雪世界的精灵,盛开在凄冷的节令。
B.追随着雪花的脚步,轻轻柔柔地起舞。
C.寒风是冬天的特警,要把你的蓓蕾摧毁,可是,你依然灿烂地开了。
D.不骄不躁涵养高,天天向上仍从容。
5.标点符号能帮助我们朗读。下列根据标点符号的作用并结合诗句的内容,对诗句朗读处理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从省略号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绿”还有很多,所以朗读这句时,要读出绿的不同与丰富。)
B.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破折号在这里表示解释说明,后面都是对“这件事”的具体解释,所以朗读这句时,要读出其中所暗含的绵长思绪。)
C.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问号在这里表示疑问,所以朗读这句时,要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对自己的思潮里是否有波涛的清响的不解。)
D.母亲啊!(叹号在这里表示强烈的感情,所以朗读这句时,要读出对母亲的赞美与感激之情。)
6.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短诗三首》中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对母亲的深深依恋。
B.《在天晴了的时候》中,作者召唤人们到小径上走走看看,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C.《白桦》的作者是苏联的叶赛宁,诗中赞美了白桦高洁、挺拔的美。
D.《绿》中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2分)
1.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改为双重否定句)
2.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照样子,写一写公园里花团锦簇的样子)
所有的 , 在一起, 在一起, 在一起。
3.照样子,按要求写句子。
(1)运用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例:云——云像一个忙碌的画家,在天空中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图画。
风—
(2)写出由下面词语联想到的画面。
例:夜晚——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冬天—
4.用诗的形式写一写自己看到过的雨后天晴的景象。
在天晴了的时候,
该到 去走走:
,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6分)
1.小时候的很多事情,许多年后都难以忘怀。诗人冰心在《繁星》(七一)中满怀深情地道出了她记忆中最深刻的画面: , , 。
2.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其中我最喜欢 ,我积累了有关它的诗句: , 。
六、语文与生活。(5分)
下面是某校四年级(1)班举办诗歌朗诵会的节目单及开场白、结束语,请仔细阅读,完成练习。
1.从节目单、开场白或结束语中摘录四个字,作为诗歌朗诵会的主题词: 。(1分)
2.“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是啊,我们怀揣年少的梦想,向着远方前行,去追寻最初的心,去追寻最初的根。”这句串联词适用于串联《 》与《 》这两个节目。(填序号)(2分)
A.祖国妈妈 B.长大后我成了你 C. 根 D.彩色的梦
3.仿照开场白中的句式再写一句话。(2分)
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2分)
“轻叩诗歌大门”综合性学习相关材料
【材料一】 某班“我最喜欢的收集现代诗的途径”统计表
最喜欢的收集途径 上网查询 去图书馆查阅书籍、报刊 听广播、看电视 咨询、采访他人 其他
人数(人) 24 15 1 3 2
【材料二】 同学们编成的小诗集有《绽放》《徐志摩现代诗选抄》《藤蔓青青》《童话诗》《思念》《心弦铿锵》《破茧成蝶》《歌唱祖国》《抒情诗选》《冰心诗选》等。
【材料三】 中国诗歌的大致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散曲→明清诗歌→现代诗。
1.通过阅读材料一,你获取了哪些主要信息 简单概括两条。(2分)
2.如果给材料二中的诗集《绽放》配一幅插图,右图( )更恰当,简要说明理由。(3分)
3.下列诗集分别是依据什么给诗歌分类后编成的 (4分)
(1)《徐志摩现代诗选抄》( ) (2)《歌唱祖国》( )
(3)《抒情诗选》( ) (4)《童话诗》( )
A.体裁 B.内容 C.表达方式 D.诗人
4.根据材料三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3分)
(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离骚》。 ( )
(2)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是一首宋词。 ( )
(3)我国的诗歌中现代诗出现得最晚。 ( )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12分)
荷叶·母亲
冰 心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下列词语中的“应”字与“应了花瑞”中的“应”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 ( )
A.应景 B.应答 C.应付
2.用“﹏”画出文中三次描写红莲状态的语句。(3分)
3.下列对文中相关词句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菡萏”是荷花的别称,文中指的是红莲含苞欲放的样子。
B.“我不敢下阶去”是因为下着大雨,天空没有遮蔽,暗指没有母亲的保护,“我”做事会不踏实。
C.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是询问母亲还有谁能做“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4.文中的“我”经历了怎样的情绪变化 请摘抄表现“我”情绪的词句。(3分)
→ →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5.本文歌颂的对象是谁 读了最后一个自然段,你想到了本单元学过的哪首小诗 请默写下来。(3分)
九、习作。 (30分)
在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大门”中,你们是合作编小诗集,还是举办诗歌朗诵会 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产生创作诗歌的灵感 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情 认真回忆一下,赶快拿起笔来,分享给大家吧!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第三单元测试卷(B)
一、藤萝 稻穗 潇洒 节拍 寂静 霞光 朦胧
二、1.容 绒 茸茸 融 2.瓶 凭 评 苹
三、1. C 2. B 3. D 4. D 5. C 6. A
四、示例:1.鸟儿不得不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2.花集中起来 团 抱 喧嚣地涌动 3.(1)风像一把巧剪,裁出山川一片新绿。 (2)雪花在茫茫的天地间起舞。 4.花园中 给雨润过的小花 露出了美丽纯净的笑容
五、1.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2.示例:梅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六、1.示例:放飞梦想 2. B C 3.示例:诗歌,是照亮未来的明珠。
七、1.示例:①收集诗歌的途径有上网查询,去图书馆查阅书籍、报刊,听广播、看电视,咨询、采访他人等;②收集诗歌时,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途径是上网查询。 2. A因为诗集的题目为《绽放》,让人联想到花儿开放的画面,与图A吻合。 3. (1) D (2) B (3) C (4) A
4. (1)× (2) (3)
八、1. A 2.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鼓斜。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3. C 4.有些烦闷 仍是不适意 深深地受了感动5.母亲。示例: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