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季期玉林市七校联合调研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道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广西恭城青铜器遗址中出土了一批鼎、尊、罍、编钟、钺、剑、斧、凿等文物。
其中的蛇蛙纹铜尊器型饱满,尊口呈喇叭形,是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样式。而
蛇蛙纹图案体现出了壮族对蛇蛙的崇拜,这与青铜器常见的饕餮纹、云雷纹形
成鲜明对比。这反映了()
A.各诸侯国之间文化交流频繁
B.岭南地区经济贸易较为发达
C青铜器具在岭南的普遍使用
D.中原文化与本土信仰的碰撞
2.秦汉时期,御史府与丞相府合称为“二府”,丞相缺位时,由御史大夫代理或
递补,其职在“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这可说明,
秦汉时期()
A御史大夫职权广泛
B中枢决策机制完备
C.中朝职权得到扩大
D.丞相权力受到俏削弱
3.据记载,敦煌壁画的飞天形象最早源自古印度教。东晋时,云冈石窟的飞天带
有典型的“秀骨清像”的因素;而盛唐时期飞天造型和构图方式明显带有中国
古代神话故事中“嫦娥奔月"的意味。这一演变折射出()
A.民众信仰出现多元化的倾向
B.佛教深受天人合一思想影响
C.中华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被颠覆
4.宋朝京师汴梁地区,民众日常生活中因婚丧嫁娶、寿辰、乔迁等重要事宜而设
置的饮宴活动,会有当地的茶酒司提供租赁服务。这一现象说明宋朝()
A.传统社会分工被打破
B.城市坊市分区制逐步瓦解
C.奢侈性消费行为盛行
D.消费需求拉动服务业发展
5.明清之际,顾炎武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顾祖禹认为“(读
高二历史联考第1页(共8页)
史)明形势以示控制之机宜,纪盛衰以表政事之得失”。二者主张的共同之处
是(0
A.追求成王成圣理想
B.注重个体自我的道德修养
C经世致用的价值观
D.弘扬格物致知的探求精神
6.太平天国运动后,在恢复江南驻防问题上,清政府急欲恢复骑射、马队等八旗
旧制;而地方督抚则希望建立以新式枪炮为主的军队新制,并常以资金匮乏为
由拖延执行,直到1898年八旗兵制改革,江宁驻防旧制也未能完全恢复。这
折射出清朝当时()
A.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动
B.民族危机推动思想的解放
C.统治的根基被严重动摇
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7.下图为1931年国民政府部分进口商品税率统计图。烟酒的税率提高到50%,
丝绸的税率提高到45%,火柴和陶瓷制品为40%,毛织品则为35%。这表明
当时()
1931年国民政府部分进口商品税率统计图
60%
50%
409%
30%
20%
10%
0%
烟酒
丝绸
火柴和陶瓷制品
毛织品
A,民族工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一定改善B.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取得了成效
C.列强扩大商品输出以抢占中国市场D.关税自主推动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8.1936年,中共西北办事处领布《西北苏维埃选举法》,雇佣劳动在10人以下、
资本在5000元以下之工商业主亦有选举权;在苏维埃政府及各革命团体工作
积极努力的,无论其出身如何,亦可获得选举权。这一变化旨在()
A.实践武装割据思想的理论
B.适应国内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高二历史联考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