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语文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第17课 短文两篇之《陋室铭》
刘禹锡
新课导入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
刘禹锡的这首诗一改文人悲秋的格调,以高昂的精神和开阔的胸襟,唱出了不同寻常的秋歌。后两句更昂扬着作者对生活的豪情,充满了自信与乐观!
在现实生活中,当刘禹锡遭遇仕途不畅、一再被贬、别人冷眼时,他是怎样面对的呢?是否还依然抱有诗中这样的乐观与激情?
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陋室铭》一探究竟!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意,朗读并背诵全文。(重点)
2.品析文中的名句,把握主旨,理解作者用托物言志的方法表达的高洁志趣。(难点)
3.学习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培养自己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素养)
作者简介
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永贞年间,与柳宗元等人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和州通判。其诗乐观豪迈,被称为“诗豪”。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浪淘沙》《竹枝》《杨柳枝》《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西塞山怀古》等。
写作背景
关于刘禹锡写作本文还有一段故事,你知道吗?
刘禹锡因参加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官至安徽和州做刺史。
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被贬来的官员,就故意刁难。让他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没有怨言,便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又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城南门迁到城北门,并把房间从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仍不计较,又在门上写道:“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知县见刘禹锡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就把他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他一间房子。面对这位势利的知县,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下《陋室铭》。他请柳公权书碑勒石,以示纪念。
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
知识链接
了解文体 铭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根据器物和写作目的的不同,刻在墓碑上,记述死者生平,以颂美追思,叫“墓志铭”;
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的,时时提醒,以自警自戒,叫“座右铭”;
刻在名山大川和建筑物上,纪功颂美,以劝勉世人,叫“山川风物铭”。
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
知识链接
骈句是指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骈句有工整和不工整之分,不工整的骈句在结构和字数上也可能不完全合乎要求。与骈句相对的都是散句。骈句始于先秦,汉代出现赋后盛行,六朝时发展为骈体文,多用四言六言的句子排比对偶,称为“骈四俪六”。
《陋室铭》是一篇骈体文,句式整齐而变化有致,朗读时要把握骈句的节奏特点,四字句一般为二二节拍,五字句多为二一二节拍,上下句节奏一致,韵脚(名、灵、馨、青、丁、经、形、亭)要读出长音;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较长停顿;排比句要注意节奏鲜明,重点突出。朗读中要以声表情,以音达意,声情并茂,体会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
预习检查
请给下列标红字注音,然后大声朗读,积累这些字词。
德馨( ) 苔痕( ) 案牍( )
鸿儒( ) 西蜀( ) 调素琴( )
调动( ) 何陋( )之有
xīn
tái
dú
hónɡ rú
shǔ
tiáo
diào
lòu
任务一:基础闯关·识记字词和文常
整体感知
任务二:诵读积累·理解一篇文意
听读名家诵读,然后自由读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wú)∕德馨(xīn)。苔(tái)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rú),往来∕无白丁。可以∕调(tiáo)∕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找出韵脚词(即句末韵母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把韵脚读得清晰响亮,体会课文的音韵特点。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韵脚:名ing 灵ing 馨in 青ing 丁ing 经ing 形ing 亭ing
一韵到底,让文章回环往复,朗朗上口;韵脚词均在偶数句,又让句子两两呼应,形成对偶句(骈句),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这就是这篇铭文的语言特点。
任务二:诵读积累·理解一篇文意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注意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山不一定要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水不一定要深,有龙(居住)就显得灵验。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出名,有名。
神异。
这
名作动,蔓延、长到。
博学的人。鸿,大。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映入。
就。
任务二:诵读积累·理解一篇文意
整体感知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dú)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调弄。
指佛经。
指弦乐器。
形体、躯体。
不加装饰的琴
指管乐器。
指官府文书。
可以弹琴,浏览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
它好比诸葛亮隐居南阳住的草庐,扬子云在西蜀的屋舍。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使┈扰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注意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任务二:诵读积累·理解一篇文意
整体感知
古今异义
附:知识盘点
谈笑有鸿儒( )
惟吾德馨( )
无案牍之劳形( )
无丝竹之乱耳( )
古义:大。 今义:鸿雁。
古义:德行美好。 今义:能散布很远的香气。
古义:形体、躯体。 今义:形状。
任务二:诵读积累·理解一篇文意
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
今义:丝绸和竹子。
整体感知
附:知识盘点
一词多义
之
无丝竹之乱耳( )
何陋之有( )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可不译。
任务二:诵读积累·理解一篇文意
整体感知
附:知识盘点
词类活用
有仙则名( )
无丝竹之乱耳( )
无案牍之劳形(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
苔痕上阶绿( )
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
任务二:诵读积累·理解一篇文意
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
整体感知
任务二:诵读积累·感知文意
附:知识盘点
文言句式
倒装句:
何陋之有( )
宾语前置,应为“有何陋”
整体感知
这篇铭文是按引出陋室、描绘陋室、评价陋室行文的。请同学们标出这三个层次,结合文意理解,想一想除了韵脚读得响亮外,怎样才能读出文章的韵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
//
第一层:引出陋室,读出欣喜、兴奋之情。前四句是铺垫,读后稍作停顿,再缓缓读出“斯是”二句,以突出作者的正意。
第二层:描绘陋室,读出陶醉、享受、悠闲之态。“陋室”“苔痕”二句写环境,要读得有美感。以下六句写室中生活图景,读时须一事一顿。六句中有虚笔(即“往来”句、“无丝竹”二句),虚笔读得轻一些,才有韵味。
第三层:评价陋室,读出自豪、得意之感。“南阳”二句,读后稍作停顿(制造悬念),然后用肯定的语调读最后两句。本层也可用调侃的语调读,要读得有韵味。
//
任务二:诵读积累·理解一篇文意
合作探究
任务三:赏析写法·感受一种品德
《陋室铭》所描写的对象是什么呢?作者对它的评价是什么?评价句什么意思?
对象:“陋室”
评价:“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评价句的意思: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陋室不陋
只因德馨
合作探究
任务三:赏析写法·感受一种品德
《陋室铭》第一层是如何引出陋室的?
运用类比手法,用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有“吾”之陋室,生动自然地引出本文的主旨——“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也可借高尚之士散发芬芳,也为后面歌颂陋室埋下了伏笔。
知识链接
类比是同类事物或有同种性质的事物之间的比较。通过比较类推,从而证明是同一个道理的方法。
合作探究
任务三:赏析写法·感受一种品德
《陋室铭》第二层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表现室主品德高尚的?请同学们梳理赏析,填写下列表格。
语句 描写角度 特征 表现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居室环境
清幽
“上”“入”二字对仗工整,以动写静,生动传神,突出了陋室环境的生机盎然;一“绿”一“青”,色彩清丽,衬托出陋室环境的清新优雅。以景色之雅衬托“惟吾德馨”,表现室主人刘禹锡安贫乐道的品质。
合作探究
任务三:赏析写法·感受一种品德
《陋室铭》第二层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表现室主品德高尚的?请同学们梳理赏析,填写下列表格。
语句 描写角度 特征 表现德馨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交往人物
博学
“有”“无”是一对反义词,“鸿儒”与“白丁”进行对比,表明往来的朋友都是高雅贤德之人,用交往人物的才高德美来衬托居室主人的德才兼备,从交往之雅表现“陋室”不“陋”。
合作探究
任务三:赏析写法·感受一种品德
《陋室铭》第二层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陋室不“陋”,表现室主品德高尚的?请同学们梳理赏析,填写下列表格。
语句 描写角度 特征 表现德馨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生活情趣
高雅
“素琴”与“丝竹”、“金经”与“案牍”对比鲜明,写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高雅,不受世俗的羁绊,以情趣之雅表明“陋室”不“陋”。
合作探究
怎样理解“可以调素琴”和“无丝竹之乱耳”?这两者矛盾吗?
任务三:赏析写法·感受一种品德
对比: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正)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反)
把自己日常悠闲脱俗的生活与官场上聚会的烦扰、公务的劳碌形成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自己不慕富贵,不追求功名利禄的志趣,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情操。
合作探究
任务三:赏析写法·感受一种品德
《陋室铭》第三层评价陋室,为何要连举三个人物?
将自己所居陋室与诸葛庐、子云亭相类比,以古代明贤自况,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突出“德馨”,表明陋室不“陋”。
“何陋之有”语出《论语·子罕》,孔子的原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这是一个典故,孔子打算搬到九夷山去住,有人对他说,那个地方十分简陋,你怎么能去住呢?孔子回答说:“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截取后一句,一方面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另一方面巧妙地回应了开头“惟吾德馨”一句——陋室不陋,关键在于“君子居之”。文章结尾引经据典,把作者的思想推到了高峰,这样更突出了作者高洁伟岸、不随世俗的志趣和抱负。
合作探究
任务三:赏析写法·感受一种品德
刘禹锡为自己”陋室“作铭,用意如何?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身为和州刺史,却窘迫于简陋之屋,确实委屈,但刘禹锡却能坦然自若地从“陋”中超脱,写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从中足以见得他是想借助对陋室的描绘和赞颂来表达自己: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这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知识链接
托物言志,也称寄意于物,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指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对所托之物的描写是核心内容,要注意“物”的外显特征与“志”的内在品格的相似性。
拓展延伸
请根据刘禹锡《陋室铭》的文体特点进行仿写,题目自拟。
雅室铭
屋不在广,有书则雅。室不在华,有德则芳。素琴轻抚,古卷闲翻。清茶伴月影,墨香盈轩窗。往来皆诗客,谈笑无俗章。可以摹兰竹,诵华章。无市声之乱耳,无尘务之劳伤。南阳子云亭,东篱五柳庄。常自问:何羡华堂?
拓展延伸
请根据刘禹锡《陋室铭》的文体特点进行仿写,题目自拟。
教室铭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唯我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打篮球,寻思游戏厅,可以打瞌睡,观窗景。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自习说闲话,讲课听不进。心里说,混张文凭。
为官铭
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有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有颂扬之雷鸣。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曰:“臭哉此翁。”
文章主旨
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文章通过描写陋室的环境、人物、生活,赞美“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课堂检测
(1)本文中隐喻陋室有“名”“灵”性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中心句(统领全文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中写出室外环境之优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写出室中人交往之贤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中写出室中事情趣之高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中体现出作者心静如水不受干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中引用典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下列句子的要求填写课文内容: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课堂检测
2、解释文言词语
(1). 有仙则名 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龙则灵 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斯是陋室 斯:_____________ 是:______________
(4). 惟吾德馨 惟:______ 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上:________ 入:________
(6). 谈笑有鸿儒 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鸿:_______
(7). 往来无白丁 白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可以调素琴 调:___________ 素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
只
出名,有名
神异
就是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蔓延
映入
大
调弄
博学的人
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
不加装饰的琴
课堂检测
3、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陋室铭》中的“铭”是指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一句表现了居室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以情趣之雅可窥见 “陋室”不陋。
C.本文语言风格鲜明,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D.作者借用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屋舍来类比自己的陋室,意在表明自己的“陋室”更加有名。
D
【解析】D.有误,“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作者运用类比手法,借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雄的旧居来对比自己的陋室,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故选D。
课堂检测
4、阅读下面短文,理解文意,说说文中表现的情趣与《陋室铭》有何相似之处?
茅屋三间,木榻一枕,烧高香,啜①苦茗,读数行书,懒倦便高卧松梧之下,或科头②行吟。日常以苦茗代肉食,以松石代珍奇,以琴书代益友,以著述代功业,此亦乐事。挟怀朴素,不乐权荣;栖迟僻陋,忽略利名;葆守恬淡,希时安宁;晏然③闲居,时抚瑶琴。
(选自《小窗幽记·集景篇》)
【注释】①啜:饮。②科头:不戴冠帽,裸露头髻。③晏然:安适,安闲。
【答案】都表现了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板书设计
比喻
起兴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陋室铭
设喻引题
陋室不陋
引古贤以自况
山
仙
水
龙
陋室
德馨
环境优美(清幽景)
交友高雅(不俗人)
生活情趣(高雅事)
反问点题
托物言志
(君子之德)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