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6 22:25: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训练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926年3月18日,以北京大学生和中学生为主的2000多人的请愿团,向反动的段祺瑞执政府请愿。请愿队伍竟然遭到卫队开枪射击,死伤四十多人。
如今,“三·一八”烈士纪念碑静静地 _在圆明园内。这座纪念碑,和圆明园中那些知名的景观相比,实在是 。“三·一八”烈士的事迹,在当今也算不得fù rú jiē zhī( ),但他们反对卖国、qì chōng dǒu niú( )的呼喊声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学生铭记。当然,该纪念的不只有他们,还有无数为了祖国的命运zhòu yè( )奋战的英烈。清明祭英烈活动的意义是 _的。在此,我们郑重倡议,每个同学都应怀追思之心,发扬和继承先烈的遗志,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fù rú jiē zhī( ) (2)qì chōng dǒu niú( )(3)zhòu yè( )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矗立 微乎其微 一目了然 B.屹立 微乎其微 不言而喻
C.矗立 微不足道 不言而喻 D.屹立 微不足道 一目了然
3.语段中画波浪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每个同学都应怀追思之心,继承和发扬先烈的遗志,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B.每个同学都应怀追思之心,继承和发扬先烈的精神,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C.每个同学都应怀追思之心,发扬和继承先烈的精神,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D.每个同学都应怀追思之心,发扬和继承先烈的品质,为民族复兴而奋斗。
4.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拿起手机,没事刷一刷;出门在外,遇事拍一拍。如今,短视频已成为许多人分享自己、了解他人的重要窗口。
B. 用排比抒情,可以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
C.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介词:自、从,和、跟,向、往……
D.“哎”“嗨”“喂”等词,在口语中很常见,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称为“叹词”。
5.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 )
①但是这些优秀并非万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②客观情况、周围环境即使发生一丁点儿变化,优秀也可能变成劣势。
③一个人的知识、能力优势都是后天点滴积累的结果。
④如刻舟求剑,麻痹大意,更可能发生逆转,最终导致失败。
⑤因此,不能让经验主义冲淡了规律。麻痹思想遮挡了双眼,从而败在了优势上。
②⑤①③④ B.③①②④⑤ C.③①④②⑤ D.②⑤④①③
6.名著阅读
阅读名著《骆驼祥子》,完成各题。
(1).下面是小语做的读书笔记,其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痛苦的活着,委屈的死去”是祥子命运的写照。
B.祥子第一次拉包月的主人是曹先生,他和他的家人对祥子很不好,所以祥子只做四天就不干了。
C.《骆驼祥子》围绕着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困难生活。
D.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她和刘四爷彻底吵翻后就自己做主在外租房,与祥子结了婚。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2).小说常常通过细致的细节描写来表现写作目的,请给摘录原文加着重号的描写,做简要批注。
原文 批注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1)《论语》中强调复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 , ”。
(2)独坐幽篁里, 。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3)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木兰诗》)
(4)韩愈的《晚春》一诗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杨花榆荚鲜活的生命力,进而更好的表达了诗人珍惜时光的美好愿望的诗句是: , 。
(5)默写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 。 , 。
8.综合性学习
以史为鉴,催人奋进。在“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鲁迅先生提笔写道:“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他所夸赞的“脊梁”们,不乏使命感和行动力,千百年来前赴后继,只为建设更美的中国!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肩负着强国的重任,更需要努力向前。
最近,班级准备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请你拟定一个活动方案,先确定活动名称,再依序列出三个操作步骤。
(2).在“礼赞英雄”活动中,请你向大家推介一位“中国的脊梁”的主要事迹。(100-120字)
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请赏析首联中“足”字的妙处。
10、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被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请写出该句后来衍生的意义。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创鹜①之报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②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鹜:野鸭子。 ②雏:生下不久的;幼小的(多指鸟类)。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
②公亦以此自矜( )
③熟视之( )
④且日产蛋甚多( )
1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我酌油知之 可以为师矣
B.盖创鹜之报也 何陋之有
C.妇就之 蒙乃始就学
D.愿为市鞍马 妇不忍市之
13.翻译句子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14.结合原文说说农妇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信息时代更需经典阅读
①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世界变得既立体又平面。所谓立体,是指信息的丰富性使我们容易较为全面地了解事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所谓平面,是指大家处于同一个平面上,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似乎在逐渐消逝。
②对于年轻人来讲,这似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时代,也应该是一个幸福的时代。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年轻人中间:我想知道一切,我也似乎能够知道一切,但却不知道我应该知道什么——选择的自由,使年轻的朋友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③网络信息与传统出版业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网络上,越具有个人色彩的东西就越具有吸引力,越容易受到追捧,这样的东西有很大几率是“脾气”,而不是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的个性。阅读上的羊群效应使人产生从众心理,很多青年人在潜意识里以为通过这种“海量”阅读就可以产生知识和智慧,就可以建立“三观”,但最终,他们得到的却只有空虚和焦虑。
④这时候,基础阅读或者叫经典阅读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经典是什么,经典就是永不过时的东西,它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根本利益共同选择下来的文明成果,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⑤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是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比如读四大名著,孩子首先会为故事所吸引,而这些故事本身,都深深镌刻着中国人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故事的演进,会帮助孩子们辨别正邪、建立是非观念,也使他们从中感受到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的快乐和坚忍不拔的精神,燃起追求正义的热情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的精神原动力。
⑥如果说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则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比如小儿皆可诵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光美好,生命美好,不能因而错过,对春光的珍爱与对生命的珍惜已拆解不开,春光与生命,时代与生活是如此让人爱恋,以致使人们不愿放弃片刻的光阴;诗中即使含有一丝丝的伤感,也立刻在这种青春的情绪中蒸腾为对生活与生命的深情感受。爱读这些诗的孩子,一定是热爱生活的。
⑦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5、通读全文,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阅读文章第③段,说一说,与传统出版业相比,网络信息具有哪些局限性。
17.文章第⑤段在论证过程中主要使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18、结合本文内容和你的阅读经验,谈谈你对第⑦段画线句的体会。
(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等候那一束光
肖复兴
在一个越发物化的世界,在各种资讯焦虑和欲望膨胀,搅拌得心绪焦灼的现实面前,保持青春时拥有的一份梦想,和一份相对的神清思澈,如海顿和我的同学老顾一样,还能够看到那一束光,并为此愿意等候,是幸福的,令人羡慕的。
老顾是我的中学同学,我们一起插队到北大荒,一起当老师回北京,生活和命运轨迹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他喜欢浪迹天涯,喜欢摄影,在北大荒时,他就想拥有一台照相机,背着它,就像猎人背着猎枪,像没有缰绳和笼头的野马一样到处游逛。攒钱买照相机,成了他那时的梦。
如今,照相机早已不在话下,专业成套的摄影器材,以及各种户外设备包括衣服鞋子和帐篷,应有尽有。退休之前,老顾又早早买下一辆四轮驱动的越野车,连越野轮胎都已经备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只要退休令一下,立刻动身去西藏。这是这些年早就盘算好的计划,成了他一个新的梦。
①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我说他总是活在梦中,而不是现实中,但总是事与愿违。现实是,他在单位当一把手,因为后任总难以到位,过了退休年龄两年了,退休手续还没有办,只有埋头于工作。终于,今年春节过后,单位让他退休了。这时候,我们“北大荒”要编一本回忆录,请他写写自己的青春回忆,他婉言拒绝,说他不愿意回头看,只想往前走,他现在要做的事不是怀旧,而是摩拳擦掌准备夏天去西藏,那里的蓝天白云,那里的野旷天低,无一不让老顾着迷。②等到夏天,他开着他的越野车,一猛子去了西藏,扬蹄似风,如愿以偿。
老顾来到西藏的第一站是阿里。在阿里,他看见了古格王朝遗址。③这个700年前就消失的王朝,如今只剩下了依山而建的土黄色古堡的断墙残垣,立在那里,无语诉沧桑,和他对视,仿佛辨认着彼此前生今世的因缘。正是黄昏,高原的风有些料峭,古堡背后的雪山模糊不清,主要是天上的云太厚,遮挡住了落日的光芒。他凭着摄影的经验和眼光判断,如果能有一束光透过云层,打在古堡最上层的那一座倾圮残败的宫殿顶端,在四周一片暗色古堡的映衬下,将会是一幅绝妙的摄影作品。他禁不住抬起头又望了望,发现那不是宫殿而是一座寺庙,白色、青色和铅灰色云彩下,显出几分幽深莫测,分外神秘。这增加了他的渴望。
他等候云层破开,有一束落日的光照射在寺庙的顶上。可惜,那一束光总是不愿意出现。④像等待戈多一样,他站在那里空等了许久。天色渐渐暗下来,他只好开着车离开了,但是,开出了二十多分钟,总觉得那一束光在身后追着他、刺着他,恋人一般不舍他,鬼使神差地,他忍不住掉头把车又开了回来。他觉得那一束光应该出现,他不该错过。果然,那一束光好像故意在和他捉迷藏一样,就在他离开不久后出现了,灿烂地挥洒在整座古堡的上面。他赶回来的时候,云层正在收敛,那一束光像是正在被收进潘多拉的瓶口。他大喜过望,赶紧跳下车,端起相机,对准那束光,连拍了两张,等他要拍第三张的时候,那束光肃穆而迅速地消失了,如同舞台上大幕闭合,风停雨住,音乐声戛然而止。
往返整整一万公里,他回到北京,让我看他拍摄的那一束光照射古格城堡寺庙顶上的照片,第二张,那束光不多不少,正好集中打在了寺庙的尖顶上,由于四周已经沉淀一片幽暗,那束光分外灿烂,不是常见的火红色、橘黄色或琥珀色,而是一束天光在那里明亮地燃烧,又像是一颗心脏在那里温暖地跳跃。
我突然想起我在阳台种过的牵牛花。这个阳台本就缩在两面墙中间,又被前面的高楼遮挡,名叫阳台,实则很少见到阳光,于是被家人废弃,长年荒着。后来,我从同学家里偶然得了几棵牵牛花秧苗,就栽种在这片被人遗忘的角落。可初夏一到,牵牛花就开始奋力生长,奔着阳台上方唯一能见到光的地方,攀爬,攀爬。终于有一天,阳光落在枝头,洒下万道金光,牵牛花等到了那一束光。牵牛花和老顾一样,还能够看到那一束光,并愿意等候那一束光,是幸福的,是令人羡慕的。
(有删改)
19.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等候那一束光”为题,颇具悬念,能引发读者思考,然后在文中层层解读,最终让读者对那一束光有了清晰完整的把握。
B. 老顾收到邀请写自己的青春回忆时,婉言拒绝,理由是“不愿意回头看,只想往前走”,言外之意是不想回忆当年的艰苦,只想享受当下的富足生活。
C. 文中描述古格王朝遗址,具有独特的美,不仅描摹出其特点,而且通过老顾等候那一束光的经历,表现了老顾对青春理想的执着追求。
D. “我”在结尾回忆自己种牵牛花,牵牛花逐光生长的生活经历,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0.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既承接上文关于老顾“那时的梦”“新的梦”的描写,又引出下文老顾一直难以成行的现实处境,突出了去西藏实现梦想的不易。
B. 句子②“扬蹄似风”这个短语常用来形容马在奔跑时会迅猛地向前冲去,这里生动地表现了老顾奔赴旅途的激情和决心。
C. 句子③在句式上整散结合,既展现了古格王朝遗址荒凉肃穆的景象,又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起伏和变化,从而增强阅读体验。
D. 句子④使用了类比的手法,戈多是荒诞戏剧《等待戈多》中的角色,他代表着美好与希望,文章中借用戈多生动表现了老顾的执着。
21. 文章结尾为什么说“(老顾)还能够看到那一束光,并愿意等候那一束光,是幸福的,是令人羡慕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22. 郁达夫认为“文字之所以可爱的地方,就在它的细、清、真三点”。有评论家说这三点在读肖复兴散文的时候可以真切地体会到,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作文。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不会一成不变。放眼望去,个人、家庭、社会……每天都焕发新颜。用心观察和思考,你会发现一段时间过去,总有些人或事让你心生触动。
请以“变化”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需要出现可能泄露作者信息的真实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答案
1.妇孺皆知 气冲斗牛 昼夜 2.C 3.B 4.D 5.B 6.(1).B (2).环境描写,作者巧妙地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细致真切地描绘出柳树和枝条在烈日下的情态,不仅描绘出炎热无风的天气,还烘托出人们沉闷的心情。7. 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策勋十二转 赏赐百千强 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8.(1)作答提醒:爱国人物故事会、爱国诗词朗诵会、爱国影片配音大赛等活动都很受学生欢迎。选定后,仿照例子安排3个可操作的步骤即可。例:爱国名言展示会。①各人搜集爱国主题的名言警句;②小组讨论交流;③办手抄报,分类展示出来。
(2)答案示例:同学们,我向大家推荐的英雄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淡泊名利,扎根戈壁28年,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对国防武器做出了巨大贡献。因为他的无私奉献,中国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9、首联中“足”字,是备足之意,“足鸡豚”意谓鸡豚足,写出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同时“足”字也隐含了年景丰足之意。
10、示例: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艰难或挫折,但只要在困境中不放弃,继续前行,便会豁然开朗,发现前所未有的新天地。
11. 卸下、放下 夸、夸耀 仔细 每天 12.A 13.①老翁看到他(陈康肃)射箭十支有八九支箭能射中,只是微微点头。②过了两年,农妇家生活小康了,大概是受伤的野鸭报答的结果。 14.从“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妇不忍市之”可以看出农妇善良、有爱心、同情心或保护动物。
15.信息时代(更)需要经典阅读。
16.①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②往往只具有个人色彩(“脾气”),而不具有深厚时代文化内容。③让人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
17.举例论证。列举读四大名著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经典阅读,会在潜移默化中让人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观点。
18.答题角度:①多阅读经典,不沉迷网络;②面对海量的网络信息,应懂得正确取舍。
19. B
20. C
21.①老顾喜欢浪迹天涯,喜欢摄影,为了拍照,他等候打在寺庙顶上的一束落日的光,并最终等到了那束光。
②在一个日益物化的世界,在被各种资讯焦虑和欲望膨胀搅拌得心绪焦灼的现实面前,老顾拥有并保持着青春时期的一份梦想,执着追求,所以老顾是幸福的,是令人羡慕的。
22.①细:注重细节描写,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生活的真实面貌。如对老顾等待光的动作、心理描写,笔触细腻,让读者感受到老顾的迫切和执着。②清:文字清新简练,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生活,讲究含蓄和余味。③真:真实地记录生活点滴,真诚地书写人情人性,凸显生命的格调和精神的维度,形成独有的生命色彩、生命质量和精神境界。
23、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