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7 12:5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
命题学校:澄潭中学审题学校:巍山高中宏达高中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社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之神。早在西周时期,统治者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社稷祭祀直接体现了
A.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表象B.中华文化具有强大包容性
C.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本特征D.中华传统文化的农本特征
2.海关总税务司自成立至民国时期,最高职位长期由英国人把持,赫德担任晚清海关总税务司近半个世纪,各口岸税务司及高级职员也多为外籍人员。如同治十二年(1873年)海关行政部门93名外籍职员中,英国人占62%(58人)。这
A.反映了近代中国海关带有浓厚半殖民地色彩B.表明我国开始失去自主调整关税税率的权力
C.说明国境关税在近代中国的重要性日趋凸显D.为新中国海关人事管理体制建立奠定了基础
3.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成立。该政府的成立
A.标志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建立B.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D.表明中共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
4.下图那尔迈调色板是一块盾形石板,两面都有雕刻,既有图片也有文字,用于纪念国王那尔迈的统治。国王那尔迈统治的区域以及所使用的文字是
那尔迈调色板
A.古埃及象形文字B.古巴比伦楔形文字
C.古埃及楔形文字D.古巴比伦象形文字
5.意大利人贝卡里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如果犯罪是不肯定的,就不应该折磨一个无辜者。”这一主张主要体现了①注重保护个人权力②体现了立法与司法独立③坚持无罪推定原则
④强调遵循先例的原则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6.英美自20世纪60年代起开始推进社区更新行动,更新目标从消除破败转变为兼顾经济发展、社会福利、阶层融合。在社区更新演进过程中强调更多主体参与和社区赋权,探索公共部门、私营企业、社区三方合作的治理模式。由此可见,英美国家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社区管理的多元化
C.全面实行基层自治D.基层治理的法制化
二、选择题II(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7.自古以来,学校、书籍、图书馆、博物馆等成为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A.西汉时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
B.古罗马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
C.德国人谷登堡采用金属活字印刷直接催生“新一代的书籍”
D.新中国成立后国立历史博物馆改名为“国立南京博物院”
8.学者在《唐代货币史中的国家认同问题》一文中认为,通过文字信息的传播,货币成为唐初国家认同的重要建构方式。在“开元通宝”开始铸行的武德四年,唐王朝刚刚击败关东地区两个最大的割据势力,在这种情况下发行含有“开辟新纪元”意味的货币。下列有关“开元通宝”说法正确的是
A.形成新铸铜钱上铸印年号的惯例B.改变秦以来重量定名的制币传统
C.首次实现了国家对铸币权的管控D.唐代的人可以用庄票到钱庄汇兑
9.美国学者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评价清末“新政”时指出,(新政的)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正如时人所说“科举初停,学堂未广,各省举贡人数不下数万人,生员不下数十万人,中年以上不能再入学堂,保送优拔人数定额无多......不免穷途之叹”。据材料可知
A.时人对废除科举表示赞同B.该学者肯定“新政”的积极作用
C.时人认为废科举无人支持D.该学者认为“新政”无系统谋划
10.中国的邮驿历史超过3000年,邮政事业的发展,包括官方邮驿的演变和民间通信组织的发展。关于通信组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B.海关书信馆是专门为官方服务的邮政机构
C.民信局是元代出现为公众服务的邮政机构D.客邮是近代通商口岸设置的民间通信机构
11.1965年,毛泽东指示,要求“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全国各地纷纷组织巡回医疗队深入农村,积极为农民防病治病。无固定薪金、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大量涌现。有资料表明,这些举措把农村疟疾、流脑疾病降低到最低水平并消灭血吸虫和天花等传染病。这说明
A.卫生防疫工作深入到农村基层B.基础医学研究水平实现重大突破
C.建立了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D.农村脱贫攻坚战取得了重大进展
12.从2025年元旦到农历蛇年新春,习近平主席分别同俄罗斯、美国等国元首和欧盟机构领导人视频会晤或通电话进行沟通,同亚太、亚欧、拉美等地区多国政要会见会谈,向多国领导人致电,促进大国关系稳定发展,深化睦邻友好,与全球南方国家共谋新合作,为完善全球治理增添新动力。这表明中国
A.努力践行“真实亲诚”的外交理念B.坚持推动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C.巩固与发展周边国家关系作为首要任务D.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
13.由于历史环境的不同,不同地区的文明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格局。下列文化现象的表述和图中位置对应正确的是
A.①处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B.②处创作史诗《吉尔伽美什》
C.③处史诗是吴哥窟浮雕题材的蓝本D.④处城邦皆为民主政治体制
14.日本学者在《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中写道:“远征加快了此前一直缓慢推进的希腊人向亚洲进军的速度,一下子扩大了希腊式生活和文化所及的范围,可以说实现了由量到质的转变。是断片还是连续,二者选其一的方式不一定妥当。但可以确定的是,亚历山大的远征,史无前例地扩大了希腊人的世界,培育了下一个时代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新土壤。”这一论述认为亚历山大远征
A.实现区域文明一体化B.促进亚洲的整体发展
C.使波斯文化彻底毁灭D.扩大希腊文化的影响
15.有学者指出,在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背景下,中国瓷器上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恰巧迎合了人们逃脱中世纪以来的神权禁锢和对现实生活的重新关注的渴望,亦是18世纪“洛可可”风潮形成的直接动因。据此可知
A.表明物种交流改变了社会消费习惯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推动文化认同
C.文化伴随着商品流动在借鉴中发展D.体现出儒家文化在欧洲的全面扩展
16.恩格斯在《德国的状况》中指出“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下列能印证此说法的是
A.1830年华沙发动争取民族独立起义B.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
C.1861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D.1807年颁布了《普鲁士改革敕令》
17.某场战争导致“罗曼佐夫王朝统治的俄罗斯帝国、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德意志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的奥匈帝国灭亡”“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这场战争
A.促进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出现
B.使印度最终取得了独立并成功走上独特的发展道路
C.使国际法遭受重创,英法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D.建立了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18.2024年开始,经浙江省文物局报请国家文物局批准,工作人员开始对绍兴稽山中学的古代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工作,出土大量珍贵文物。以下基于考古发现的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考古发现 推论
在汉代的古井中出土了大量铁矛、甲胄片及箭镞 A.此地曾发生过大型战争
发掘的汉代建筑单体面积达数百平方米,并出土有水晶环等高等级文物 B.汉代平民生活水平较高
越国建筑的地基采用干栏式建筑与中原台基式建筑相结合的形式 C.此建筑有南北交融的特点
汉代地层中埋了一匹马 D.马匹是南方的主要交通工具
非选择题部分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19题12分,20题12分,21题12分,22题16分,共52分。
)
19.(12分)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是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治理的必要前提。
材料一
在唐代,谏官有专门的工作用纸,时人称为“谏纸”,作为谏官的办公用品,谏纸由朝廷“月给”,并且保证所需的充足数量......从国家按月领取谏纸后,谏官就需要针对“时阙”(即国家政治生活存在的问题),通过“启奏”的方式,向皇帝指出问题。这是较为通用的劝谏形式。而对于一些比较尖锐的、不便于直接陈述的问题,则可以通过诗歌的形式委婉地表达,即所谓“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进闻于上”。唐肃宗时期“其谏官令每月一上封事,指陈时政得失。若不举职事,当别有处分。”又代宗亦要求“谏官每月上封事,无所回避。”
-《唐代谏官制度研究》王琪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三权分立的主要缺陷在于其没有独立的考试机关和监督机关,致使政治腐败、国家危弱。西方的选举制度主要依托于政党政治,重口才而轻学问,而且用财产等手段来限制选举权也不尽合理。为了克服西方三权分立制度的弊端,“中华民国”需要设计出新的政治制度和手段。在总结中国古代传统治理之术后,孙中山发现,考选制度和纠察制度是我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只不过考选制度被恶劣的政府滥用,而纠察制度又被长期埋没。因此他认为,未来建立的共和政府需要复活这些制度,分立五权,使各机关充分发挥各自的效能。后来,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将考试制度正式定名为考试权。
-邱静远《依法治考:孙中山“考试权独立”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月给谏纸”制度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指出唐代考核官员的标准是什么?(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孙中山考试权思想产生的原因。(6分)
20.(12分)中华文化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影响了世界其他国家的文明进程,推动了各地区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材料一
季羡林先生认为:“倘若拿河流来作比,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水。而这两次的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常葆青春,万能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
-摘自季羡林《季羡林谈翻译》
材料二旧金山唐人街发展历史见证着华人在美国的奋斗历程
阶段 概况
形成初期(1840-1870) 鸦片战争后,随着加州“淘金热”的影响,大量中国移民开始以劳工身份前往美国,参与“太平洋铁路”的建设,在旧金山建立起第一处唐人街。
发展与挑战(1870-1940) 1882年美国《排华法案》限制华人移民,唐人街面临着种族歧视和法律限制的双重压力。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摧毁了唐人街大部分建筑,在华人的努力下,重建后的唐人街融入了更多中国元素,以吸引游客。
繁荣与转型(1940-2000) 随着二战的爆发,1943年《排华法案》被废除,更多华人移民来到唐人街。唐人街逐渐发展成为中华文化的展示区和旅游目的地。
现代化与多元化(2000年至今) 随着城市的发展,唐人街受到现代化和商业化的影响,一些传统行业逐渐萎缩,但唐人街仍然保持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摘编自周敏《唐人街-深具社会经济潜力的都市族裔聚居区》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从“印度来的水”是什么及其给中国带来的影响,举出一例19世纪中叶与翻译有关的机构名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背景、影响的角度评析华人出洋。(6分)
21.(12分)今年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战后,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秩序在混乱之下进行了重构,也是对战争的反思。
材料一
在新兴民族主义诚挚追求现代性的过程中,冲突和问题随即而来。新兴民族国家的人民渴望实现现代化,但是他们既不情愿也无法成为西方的翻版。他们寻求的是一种创造性适应变化的方式,利用传统中的文化资源,获得有助于成功开展新实践活动的力量。他们并不想单纯沿袭西方的现代性,不想感觉到被西方全盘吞没。他们必须开辟出自己的道路。简言之,现代性与传统性的冲突带给了新兴民族主义新的任务-必须回答一个问题:“我们”是谁?而回答这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崭新的现代民族文化,这个文化必须有别于西方文化。
-据丁虹《民族主义与现代性:基于新兴民族国家的分析》整理
材料二
世贸组织成立后的30年间,全球贸易总额持续增长,从1995年至2023年年均增长5.8%,全球贫困率持续下降......自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目前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切实履行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不断扩大自主开放,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降到目前的7.3%;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不断缩减,制造业限制
实现“清零”;开放近120个服务贸易分部门......-系列扩大开放的政策,不断推动世贸机遇在全球共享。
-贾骥业《世贸组织三十年:让更多企业和个人在世界经济繁荣中获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特征。结合所学,简要说明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作为亚洲新兴民族国家重构民族文化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以中国为例分析世界贸易组织推动全球贸易总额持续增长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简述中国入世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重要而深远影响。(6分)
22.(16分)纵观世界文明史,人类先后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材料一
农业起源问题是一个史前现代化的问题......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最晚到青铜时代,中国所有的文化生态区都有了农业。相对于狩猎采集生计,农业生产的优势是明显的,它能够在更少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食物,养活更多的人口。这就在提高食物供给安全保障的同时,使得专业化的劳动分工成为可能,从而出现了工匠、战士、祭祀、官吏等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社会复杂性明显提高。狩猎采集者在和农业群体对抗时明显处于下风,不仅仅因为人口的数量,也因为社会组织的严密性,还因为粮食的供给,狩猎采集者无法支持长期的争战。
-陈胜前《史前的现代化:从狩猎采集到农业起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农业生产的优势”。并结合所学,指出“农业出现”的地位。(4分)
材料二
依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围绕“工业革命改变世界”为主题,自拟论题,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
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期中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命题学校:澄潭中学 蘧院菊
审题学校:巍山高中 魏强 宏达高中 王思怡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A C A B B
二、选择题I1(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题号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C B D A A B C D C D A C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19题12分,20题12分,21题12分,22题16分,共52分。)
19. (1)(6分)
特点:进谏书纸专用;定期上谏;劝谏形式多样化;指陈时政得失;谏官未尽职事会有处罚;奏事不需回避。(共4分,任意答出其中4点得4分)
标准:以品德和才能。(共2分)(品德和才能各得1分,其他表述不得分)
(2)(6分)
原因:近代民族危机加深的国情需要(或救亡图存,类似答法亦可得分),三权分立制度的不足(没有独立考试机关和监督机关亦可得分);西方选举制度的不尽合理;中国科举考试和纠(监)察制度传统的影响。(共6分,每点2分,任答3点得6分)
20.(1)(6分)
“印度来的水”是指佛教(共1分)
影响:佛教传入,对中国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中国传统的诗词、书法和绘画,很多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收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中国的建筑艺术受佛教影响。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石窟是中国佛教建筑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积极影响答出任意2点得2分)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答出有一定消极影响即可得1分,答出因果轮回、消极避世其中的一个再得1分,共2分)(共4分)
机构: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共1分,答出任意1个给1分)
(2)(6分)
背景:19世纪初英美等国颁布禁止奴隶贸易法令后,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19世纪中后叶,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因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劳动力市场形成(共3分,答出任意3点得3分。)
影响:促进美洲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各地形成唐人街,保留和传播着中华文化;也存在不同民族之间文化的认同问题。(共3分,1点1分。)
21.(1)(6分)
文化特征:形成本土(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共2分)
表现:①注重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1分)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能写出其中的1个内容即得1分)②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1分),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能写出其中一个内容即可得1分)(共4分)
(2)(6分)
世贸组织措施:推动成员下降关税、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或答制造业限制实现“清零)、开放服务贸易市场等手段(共2分,答出其中的2点即可得2分)
影响:使中国更深层次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共4分,答出其中2点得4分)
22.(4分)
(1)优势:增加人类食物供应;加速人口的增长;促成专业化的劳动分工;增强社会组织的严密性。(共3分,答出3点即可得3分)
地位:农业的出现是人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第一次革命(共1分)
(2)(12分)评分参考:
①标题2分:有标题1分,有价值升华的标题2分
②总结升华2分:有总结,就给1分,总结有升华2分。
③史实6分:要求史论结合,至少3个以上,史实(1分)+论述(1分),只有史实或论述只给一半分数。
④行文逻辑2分。
⑤跑题一律给2分;不跑题史实写得很少全是论述,基本上给4分;不跑题史实写得还好,论述一般,基本上6-8分。表述1分。
示例:
工业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工业革命改变世界,推动社会进步。
工业革命实现了机器大生产,以工厂代替工场。随着工厂的出现,工厂制度逐渐形成。作为一种新型的工业组织形式,为保证机器的昼夜运行,工人往往实行倒班制。福特汽车开创了生产流水线,并被广泛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工厂制带来生产组织和管理形式的巨变,有利于科学管理、提高效率,从而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工人劳动时间过长,工作与生活环境恶劣,传染病与职业病严重危害产业工人的健康。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总之,工业革命是生产力的极大进步的结果,推动技术的进步,改变生产关系,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工业革命也带来新的劳作方式,工人创造了更大劳动价值;为改变自己的生产生活环境做出斗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