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新教材岭南美版七下第三单元第8课《中西艺术时空对话》(第2课时)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教学】新教材岭南美版七下第三单元第8课《中西艺术时空对话》(第2课时)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5-04-27 10:5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岭南版《中西艺术时空对话》教学设计(第8课第2课时)
课题 中西艺术时空对话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七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学生能够敏锐感知中西艺术作品在形式、色彩、线条等方面的差异与独特美感,提升对不同艺术风格的审美鉴赏力。艺术表现:学会运用中西艺术的表现手法,如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西方抽象画的色彩运用等,进行简单的艺术创作表现。创意实践:通过对比分析中西艺术,激发创意,尝试将不同艺术元素融合,创作出具有创新性的综合材料作品。文化理解:深入理解中西文化背景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体会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对多元文化的尊重与包容。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中国现当代画家与国外画家作品的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法异同,探讨中西艺术互相借鉴与融合的方式。通过欣赏吴冠中《松魂》和波洛克《夏季:9A 号》等作品,深入理解中西艺术特点。同时,以徐冰《天书》、吕胜中《山水书房》为例,分析中国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作品中的运用,并组织学生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综合材料作品创作。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对艺术作品有自己的初步认知,但对于中西艺术的深入对比分析以及艺术与文化的内在联系理解尚浅。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乐于接受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适合通过欣赏、讨论、实践等活动方式,引导其深入探究中西艺术的奥秘。
教学重点 1.对比分析吴冠中和波洛克作品的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法的异同。2.理解中西艺术互相借鉴与融合的方式。
教学难点 1.深入理解中西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2.巧妙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作综合材料作品。
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实践法相结合。通过讲授引导学生理解知识,借助作品欣赏直观感受艺术魅力,组织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安排实践让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导入 直接导入 —— 布置任务:活动四同学们,在艺术的广阔天地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就像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光芒。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特别的作品,让我们一起开启一场奇妙的中西艺术时空对话之旅。(展示吴冠中《松魂》和波洛克《夏季:9A 号》的局部画面,不展示作品名称和作者信息)大家仔细观察这两幅画,看看它们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样不同的感受?大胆地说一说你们的第一印象。 认真观察画面,积极分享自己对两幅画的直观感受,如画面的色彩、线条给自己的感觉,是否能看出画中描绘的物体等。 从学生的直观感受出发,激发学生对中西艺术作品差异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自然地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环节二:新课讲授 模块一:中西绘画作品对比分析播放视频并详细介绍吴冠中《松魂》的创作背景、造型、色彩、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引导学生深入欣赏作品,提问:“吴冠中先生用灵动奔放的线条勾勒松的形态,那这些线条和我们平时看到的写实绘画中的线条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学生从画面元素、线条、色彩、创作手法等角度进行观察,并在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 播放视频并讲解波洛克《夏季:9A 号》的相关内容,提问:“波洛克这种颜料滴洒、泼溅的创作方式,和我们传统绘画的创作方式相比,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引导学生从画面元素、线条、色彩、创作手法等角度进行观察,并在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对比分析两幅作品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法的异同点,发放对比分析表格辅助学生讨论。过渡语:那同学们,在对比了两幅作品的这些特点后,你们觉得它们之间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又有哪些明显的不同之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两幅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将学生的回答整理成表格形式展示出来。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明确相同点和不同点。模块二:中西艺术互相借鉴与融合方式探讨过渡语:从刚才的对比分析中,我们发现虽然中西艺术存在诸多差异,但它们也在不断地互相借鉴与融合,创造出更多独特而精彩的艺术作品。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探讨一下中西艺术互相借鉴与融合都有哪些方式呢?在学生回答后,总结并展示中西艺术互相借鉴与融合的三种主要方式并结合 PPT 讲解材料技法融合、文化内涵交融、表现形式结合的具体方式,并举例说明。模块三:小组合作分析装置艺术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过渡语:中西艺术的融合不仅体现在绘画作品中,在其他的艺术形式里也能看到这样的身影。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两件装置艺术作品 —— 吕胜中的《山水书房》和徐冰的《天书》,以小组为单位,查阅相关资料,分析这些作品分别融入了哪些中国文化的元素。在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材料、形式、内涵等方面去寻找中国文化元素。在小组代表发言后,进行总结评价,强调吕胜中的《山水书房》运用了中国传统山水画、书法、文房四宝等元素,构建出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书房空间,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文人雅士追求的精神意境;徐冰的《天书》则以伪汉字书籍、长卷等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为形式载体,探讨文字与文化的本质和思维方式,让观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思考。过渡语:同学们,在了解了这些作品中的中国文化元素后,大家是不是对中西艺术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呢?其实,我们也可以像这些艺术家一样,在自己的创作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用独特的方式表达对文化的理解和情感。接下来,就到了大家大显身手的时候啦,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创作环节吧。 认真观看视频,聆听老师对作品的讲解,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踊跃回答。以小组为单位,热烈讨论两幅作品的异同点,填写对比分析表格。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认真倾听其他小组的观点和老师的总结。4. 认真聆听中西艺术融合方式的讲解,结合例子理解相关内容,如有疑问及时提问。以小组为单位,查阅资料,围绕吕胜中的《山水书房》和徐冰的《天书》两件装置艺术作品,分析其中融入的中国文化元素,如材料、形式、内涵等方面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特色,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最后推选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组的讨论成果。 通过对比分析中西绘画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中西艺术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差异与共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小组合作交流能力,为后续理解中西艺术融合做铺垫。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中西艺术融合的方式,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让他们了解到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学生自主创作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通过对装置艺术作品中中国文化元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对艺术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艺术创作中的独特价值和魅力,为学生的实践创作提供更多的灵感和素材。
环节三:实践创作 模块四: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作综合材料作品布置实践任务(活动五):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作一件综合材料作品。可以参考之前欣赏的作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表现方式。展示创作步骤和作品参考,强调创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如主题明确、合理运用材料、体现中西艺术融合的尝试等。3. 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巡回指导,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尝试不同的材料和表现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入作品中,及时为学生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 根据任务要求,构思作品主题,画出草图。2. 完善草图,画出方案效果图。3. 选择合适的材料,动手制作完成作品,在创作过程中积极尝试融合中西艺术元素。 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升艺术表现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在创作中深化对中西艺术融合的理解。
环节四:作品展示与交流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邀请学生上台介绍作品的创作思路、运用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中西艺术融合的体现。引导其他学生认真倾听,从作品的创意、艺术表现、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优点和建议。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和评价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努力和创意,给予鼓励和表扬,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向。 1. 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清晰地介绍创作思路和作品特色。2. 认真倾听他人的作品介绍,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3. 认真听取老师和同学的评价,吸收有益的建议,反思自己作品的不足之处。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通过他人的评价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畅游在中西艺术的时空里,通过欣赏吴冠中、波洛克等画家的作品,对比分析了中西艺术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还探讨了中西艺术互相借鉴与融合的方式,并且大家都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创作出了独特的作品。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继续保持对艺术的热爱,用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艺术的魅力。 认真倾听老师的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体会。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化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将对艺术的探索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课后作业 课后请大家收集一幅你认为融合了中西艺术元素的作品,可以是绘画、雕塑、设计等任何艺术形式,下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交流,说说你为什么觉得它融合了中西艺术元素。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中西艺术作品的对比分析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但在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时,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困难。在实践创作环节,部分学生在融合中西艺术元素方面的创新度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文化内涵的深入讲解,引导学生多观察、多思考,同时提供更多优秀的融合作品范例,启发学生的创意。
图形
图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