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一中高 2023 级高二下期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B D B A D B A C D D B D C C A B
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
17. 【答案】(25 分)
(1)表现:传播基督教;取消出版预审制度;推行英式教育,建立文官制度;培养具有西方思维的亲
英土著人;引进现代的司法系统和政治体制。(7 分)
影响:极大地破坏印度社会结构、推动阶级的分化;改变印度固有的宗教和社会结构、为殖民者推行殖
民统治创造条件;传播西方先进思想及客观上推动了印度社会的近代化。(6 分)
(2)策略:西方国家间加强协调;向目标国普通人群展开渗透;形成多层次文化渗遗体系;推行文化
霸权等。(6 分)
(3)建议:深入挖掘和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维护本国文化主权;理智地对待全球化与西方文化殖
民主义;积极进行文化创新等。(6 分)
18.【答案】(12 分)
论题:文明交流与互鉴促使施惠与受惠地位相互转换。
阐述:在古代世界,丝绸之路就是文明交流与互鉴的典型代表。中国在这一过程中,最初是施惠者。
中国的丝绸、瓷器、造纸术等伟大发明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亚、西亚乃至欧洲。例如造纸术传入欧洲
后,取代了欧洲原来的羊皮纸等书写材料,大大降低了书籍制作的成本,推动了欧洲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这一时期中国处于施惠者地位。
然而,随着历史的发展,欧洲开始成为施惠者。在近代,西方通过航海时代开启了全球范围的交流。
西方的科学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传入中国。例如西方的近代科学知识如物理学、化学等传入中
国,中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学习西方的技术,进行洋务运动等变革,此时中国处于受惠者的地位。
综上所述,在文明交流与互鉴的过程中,施惠和受惠的地位常常会随着时间、地域以及不同文明发
展的进程而互相转换。
19.【答案】(15分)
(1)无形性、社会性、传承性、多样性、鲜活性、时代性、实践性(答出其中3点可得6分)
(2)增强人类群体的认同感与归宿感;促进人类文化的不断丰富与创新;有利于世界各国各民族间的
相互尊重与和平共处,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9分)
— 1 —秘密★启用前
嘉陵一中高 2023 级高二下期 4 月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8 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船型屋是海南黎族先民的住所。其形如倒扣木船,通常高 2.5 米左右,“屋宇以竹为棚,
下居牲畜,人处其上”。人们用树皮捆绑梁柱固定房架,以细长树枝或竹片编成网状骨架,
上覆茅草制成屋顶,在前后墙壁涂上泥巴建成房屋主体。这说明船型屋的建造取决于( )
A.人们的审美观念 B.经济发展水平 C.集体劳作的形式 D.传统文化习俗
2、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
“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①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②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
③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④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9 年新冠疫情时期,中南建筑设计院除夕夜接到武汉市政府建设雷神山医院的任务,
在 1 天内定设计方案,3 天内定设计施工图,从设计到落成仅用了 12 天。12 个昼夜的全力
奋战,于 2 月 6 日顺利开展验收工作,建筑面积 7.9 万平方,集装箱总计进场 3000 余间。武汉
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成,堪称“世界奇迹”。它向世界展示了令人震撼的中国精神和中国
速度。材料说明我国( )
A.已建成新时代中国特色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B.政府高度关注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C.基建能力全球领先是有效防疫的根本保证
D.卫生保障制度建设的完善创造了世界奇迹
4、图 1、图 2 分别为 1955~1956 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
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 )
— 1 —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 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 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5、观察下列三幅图片,从中传达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骨文的出土,有力证明了中国的夏朝存在成熟文字
B.罗塞塔石碑碑文有楔形文字,是研究古埃及历史的珍贵资料
C.《汉谟拉比法典》的出现,说明印度流域进入了文明时代
D.不同区域出土了不同的文物,体现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6、苏格拉底被以不尊敬城邦的神及引进新的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告上民众法庭,审判前他
的朋友海尔盖莫尼斯对他说:“难道你看不出雅典人的法庭由于言论的影响常常把无辜的人
处死,而在另一方面,由于言辞所引起的恻隐之心或由于申辩的人话说得中听,也常把有
罪的人释放了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古代雅典
A.人文精神深刻影响民众 B.司法审判程序尚不完善
C.言辞表达决定法官审判 D.司法审判贯彻民主原则
7、我国一些学者发现,印第安的医学、历法、习俗等与古代中国十分相似,墨西哥瓦哈卡
地区印第安人“我”“你”“他”的发音及玛雅人“人”“镇”“银”等发音与汉语发音相同;美国考古
学家也宣称在美国海岸海底发现了 3000 年前古代中国的石锚,在加州的岩壁上发现了中国
古文字。对此合理的推论可能是( )
A.中国和美洲较早已有交流 B.中华古代文明领先于世界
— 2 —
C.世界各地文化具有同质性 D.美洲没有自己的独特文化
8、下图为战国时期到汉武帝时期中国北方农牧业分界线的变化示意图(线以北是游牧区,
线以南是农耕区)。这一变化主要是基于汉武帝时期( )
A.统一封建王朝的建立 B.北方边患危机的解决
C.移民实边政策的推行 D.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
9、1982 年,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发动了一场反对西化倾向并捍卫、保持和弘扬东方价值观
的运动,在全国开展以“忠”、“孝”、“廉”为核心的东方价值观教育,取得显著成就。这场运
动( )
A.确立东方文化的统治地位 B.推动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C.适应美苏在文化领域的争夺 D.应对了移民社会的文化冲击
10、贝蒂妙厨(BettyCrocker)是美国著名的烘焙品牌,1936 年发布的第一个企业标志贝蒂
像是一位典型的欧洲白人形象。但到 1964,贝蒂的形象已经变为多血统的美国人,肤色变黑,
面部特征是美国多个族裔的混合。从贝蒂形象的变化可以判断( )
A.美国社会普遍对移民持接受态度 B.美国社会已消除了种族歧视现象
C.白人在美国社会中已经不占多数 D.企业根据社会变化调整经营策略
11、下列图片所示的有角神兽是我国北方和欧亚草原地区常见的一种装饰题材。有学者认
为,这种“鸟兽合一”的虚幻动物与先秦文献记载的赢秦飞廉族的风神形象相吻合。这可用
于说明( )
— 3 —
A.秦国崛起的精神动力 B.草原丝路的文化影响
C.不同物种的交流融合 D.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12、亚历山大的远征,开启了大约 300 年的“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个新的
希腊文化中心,其中某一中心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
最早的博物馆。该中心位于下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以下是二战后部分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情况表,据表可知,这些国家文化发展的共
同点是( )
国家 文化
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主要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 印度
仰多样性;种姓制度依然具有重要影响。
新加坡 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吸收西方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等。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被广泛使用;有欧洲和 埃及
西亚文化元素。
A.大力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 B.民族文化发展面临巨大威胁
C.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 D.利用西方文化改造民族文化
14、民族自决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平进程中的重要概念,但是新独立的波兰三分之一人
口不说波兰语,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只占新共和国的 67%,其余的人由德意志人、俄罗斯
人和匈牙利人组成。这一现象可以从侧面印证
A.民族自决完全是一个幌子 B.东欧国家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
C.战胜国利益制约着领土划分 D.殖民统治的实质没有根本改变
15、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整理的关于世博会的材料;他们的研究主题最可能是( )
时间 举办城市 主旨或主题
1876 年 美国费城 交通和通讯
— 4 —
1962 年 美国西雅图 太空时代的人类
2010 年 中国上海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5 年 意大利米兰 滋养地球,生命能源
A.科技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B.人们对工业革命时代的反思
C.西方近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 D.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化认同
16、2019 年 4 月 15 日,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尖塔倒塌、屋项焚毁,玫瑰花窗也被破坏,
所幸主体建筑得以保存。按照法国政府计划,修复工程将于 2024 年完成,届时巴黎圣母院
将重新开放。同年 7 月,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共有 55
项世界遗产。这说明世界遗产保护( )
A.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B.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C.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 D.有利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合计 52 分)
17、(25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了更好的侵略印度,1813 年,英印当局在印度传播基督教,以图从文化心
理上铲除印度人安身立命的根基,这遭到印度教徒的激烈抵制。1818 年,印度总督取消了
出版预审制度,只要不对政府提出批评,可以自由办报。大量报纸的出现对传播西方思想
起了重要作用。英国还在印度推行英式教育,建立文官制度,规定殖民地官员的选拔必须
通过英语考试,这有助于培养具有西方思维的亲英土著人。殖民者还引进了现代的司法系
统和政治体制。这一切极大地破坏了印度社会结构,推动了阶级的分化。
——摘编自林承节《殖民统治时期的印度史》
材料二 冷战后,鉴于文化渗透的巨大潜力,西方国家间加强协调,逐渐使文化渗透
成为西方国家针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一种全球战略。西方国家通过非政府组织向目标国普通
人群展开渗透。渗透手段也不同于以往,它以各种极具隐蔽性和欺骗性的方式进行。当今
文化渗透已经形成包括话语权争夺、精英培植和宗教蔓延等在内的多层次文化渗遗体系。
西方国家通过文化渗透的途径,推行文化霸权,严重威胁着其他国家的文化安全。
——摘编自姚金艳《全球化时代西方文化渗透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文化侵略印度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印度的影响。
(13 分)
(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后西方国家实施文化渗透的策略(6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中国应对西方文化渗透提出合理化建议。(6 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通过交流和传播,一个民族、国家或地区的发明创造往往成为各族人民,乃至
— 5 —
人类共享的文明财富。从全球范围来看,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地区永远是施惠者;同样,
也不会有一个地区永世处于受惠者的地位。施惠和受惠的地位常常互相转换,有的历史时
期施惠和受惠是交相进行的。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第二版)》
根据材料,围绕“文明交流与互鉴”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
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2009 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剪纸作品
材料二
在本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
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
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
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
化的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节选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
材料三
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
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
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200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第 1 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6 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维护文化多样性的意义。(9 分)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