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7天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7天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4-27 14:1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7天)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用隐形笔书写的字迹在正常情况下看不见,只有用特定的显影剂涂抹在字迹上才能显示,某隐形笔内装有的隐形液体为酚酞,则下列能做显影剂的是(  )
A.食盐溶液 B.盐酸溶液
C.柠檬酸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2.细胞中的葡萄糖和脂肪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通过转化完成有机物的储存以及特殊情况下的供能,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下列有关葡萄糖和脂肪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葡萄糖和脂肪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B.当人在傍晚慢跑时,脂肪会大量转化成葡萄糖
C.当人在饥饿状态时,肝脏会将肝糖原转化成葡萄糖
D.当糖类摄入过多时,多余的葡萄糖会合成糖原或转变为脂肪
3.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劳动项目中涉及的科学知识描述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科学知识
A 学农活动: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是碱性物质,能与酸性物质发生反应
B 家务劳动:用白醋去除水壶中的水垢 醋酸能与水垢中的CaCO3、Mg(OH)2等物质反应
C 养护植物:给花木施用草木灰(含K2CO3) 钾肥能使植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
D 烹饪劳动:用苏打发面,做包子 利用碳酸氢钠分解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松软
A.A B.B C.C D.D
4.如图所示,在玻璃瓶中放入少量水,用中间插有玻璃管的橡皮塞盖紧瓶口,然后往瓶中打气,当气压达到足够大时,橡皮塞从瓶口冲出,原来透明的瓶内充满了白雾,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
A.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温度升高,内能减少
B.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C.气体对外界做功,瓶内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D.外界对气体做功,瓶内温度降低,内能增加
5.如图为“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实验”及观察到的物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用湿纱布包裹小鱼的鱼头和鱼身,只露出鱼尾
B.用放大镜观察鱼尾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的情况
C.血管②是毛细血管,可观察到其中红细胞单行通过
D.选择尾鳍进行观察,是因为尾鳍血管丰富、薄而透明
6.宫颈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主要由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持续感染所致。该病主要通过性行为传播,可注射HPV疫苗预防,在首次性行为之前接种疫苗效果更佳。由上述材料可知(  )
A.从传染病角度分析,HPV属于传染源
B.注射HPV疫苗预防宫颈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给健康的女性注射HPV疫苗,属于控制传染源
D.戴避孕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HPV的风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
7.小科用如图所示电路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跟电阻大小的关系”,其中R甲>R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煤油代替水是因煤油有颜色便于观察
B.若要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只需将一个烧瓶内的煤油换成等质量的水
C.实验中使用的玻璃管越粗实验现象越明显
D.该装置还可以研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8.“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科学观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心脏中左心室壁最厚,有利于将血液输送较远的距离
B.肾小球由毛细血管网组成,有利于对原尿进行重吸收
C.毛细血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
D.小肠内有许多小肠绒毛,有利于增加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9.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滤液可能含有硝酸亚铁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有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
10.《墨经》中有“权重不相若也,相衡,则本短标长”,这是人类最早对杠杆原理的记载。如图所示为利用杠杆原理制作的杆秤,“标”“本”表示力臂,“权”“重”表示力,要使杆秤平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权”等于“重”时,杆秤才能平衡
B.“权”大于“重”时,“标”一定大于“本”
C.增大“重”时,若“标”和“本”不变,应减小“权”
D.减小“重”时,若“本”和“权”不变,应减小“标”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用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稀硫酸 ②浓盐酸 ③浓硫酸 ④烧碱 ⑤熟石灰
(1)具有挥发性的是    。
(2)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的是    。
(3)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12.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如图甲)。
(1)通过图甲分析你认为“碳中和”含义是     。
(2)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如果观察到     现象,可以证明二氧化碳是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3)海洋是重要的清除CO2的途径,但海水过量吸收CO2会造成海洋酸化,使海水的pH     (填“变大”或“变小”),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4)“人工树叶”是一种模拟电化学实验装置(如图丙所示),该装置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C3H8O),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学了酸的化学性质后,同学们以稀盐酸为主题,绘制了“多彩酸世界”思维导图,请回答:
(1)若要实现①,需要加入的指示剂是:    。
(2)反应②常用于盐酸除铁锈,反应后会得到     色溶液。
(3)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这是因为两者都含有相同的     (填离子符号)。
14.如图是关于铁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防止铁生锈的一种方法     。
(2)若要证明Fe、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只需选用Fe、Ag和X溶液三种试剂。X是     溶液。
(3)若X为稀硫酸,向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对滤渣和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滤液中溶质只有FeSO4和ZnSO4
B.滤渣中一定含有Fe、Zn
C.滤液中可能含有FeSO4,一定有ZnSO4
D.滤渣中一定含有Cu、Zn
15.如图所示是高空修剪树枝的工具——高枝剪。当树枝进入两剪片形成的刀口中,拉动拉绳就能轻松剪断树枝。为了剪断较粗较硬的枝条,除了增大拉力外,还应尽量将枝条靠近    (选填“B点”或“O点”)。若不计绳重、滑轮自重及摩擦,当用100N的拉力作用在绳子自面端时,A点受到绳子a的拉力为    N。
16.如图是某品牌无人机,由锂电池供电,采用4个电动机带动旋翼转动,如表是部分飞行参数,若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无人机在飞行时,为了让电动机正常工作,每一个电动机通过连接一个变阻器来控制电动机的电流,从而改变电动机的功率,电动机和该变阻器的连接方式是     (填“串联”或“并联”),则4个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总电功率为     瓦。
指标 参数
每个电动机 额定电压 10伏
额定电流 4安
最大上升速度 运动模式 5米/秒
普通模式 4米/秒
17.如图是某电热水壶内部电加热器原理电路,它有“加热”和“保温”两挡,开关S断开时,电水壶处于     挡。已知该电热水壶处于“加热”挡,通电0.1h可使标有1200imp/(kW h)的电能表指示灯闪烁120次,则消耗的电能为     kW h,电热水壶“保温”挡功率为100W,则R2=    Ω。
18.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等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异氟烷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全身麻醉药,它通过动物呼吸吸入肺内进入血管,经血液循环到达大脑,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可达到止痛和无意识的双重功效。小强进行手术时采用异氟烷气体麻醉,异氟烷最先进入心脏的哪个腔?    (填I、Ⅱ、Ⅲ或Ⅳ)。
(2)图中c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3)图中所示血管中流静脉血的有    (填序号)。
(4)小江中饭时吃了较多油脂类食物,这些油脂最后会被消化成    再通过B过程进入组织处毛细血管。
三.解答题(共2小题)
19.为了探究酸碱反应。甲乙同学做了如下两个实验,如图所示:
(1)如果酸碱能反应,甲实验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为了探究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在乙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质量分数为26.5%的Na2CO3溶液,如图丙,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如图丁,则乙反应后是     。
A.盐酸过量
B.Ca(OH)2过量
C.恰好完全反应
(3)丙实验中最终生成多少克沉淀?并在图戊中画出实验过程中产生沉淀的曲线。(写出计算过程)
20.图甲是黄铜材质的翻板自封防臭地漏(黄铜的主要成分为铜、锌),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利用水对底盖的压力来控制开合,有水时,自动开盖,迅速排水。无水时自动闭合,防臭防虫。
(1)黄铜是铜锌合金,它是一种    。(选填“化合物”或“混合物”)
(2)为了探究制作地漏所用黄铜的等级,小温取制作地漏的黄铜废料进行了实验检测:取样品10g,逐滴加入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当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50g时,不再有气体产生。通过计算并结合下表判断制作地漏的黄铜属于哪种等级?
黄铜等级 低黄铜 中黄铜 高黄铜
铜的质量分数 60%~80% 80%~90% 高于90%
(3)图丙为地漏翻板结构的示意图,整个翻板结构(包括配重和底盖)的总质量为12g,整个翻板结构的重力作用线通过A点,水对底盖压力的作用点可以等效在底盖C点,其中OD长度为1.2cm,OA长度为0.6cm。请计算底盖向下张开时,水对底盖的压力至少为多少牛?
2025中考科学三轮冲刺每日一练(第7天)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C B D D B D D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分析】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变色情况来分析。
【解答】解:酸性溶液与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A、食盐溶液呈中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A不合题意;
B、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B不合题意;
C、柠檬酸溶液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故C不合题意;
D、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分析】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解答】解:A、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二者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A正确。
B、人在傍晚慢跑时,主要是葡萄糖氧化分解供能,当葡萄糖供能不足时,脂肪会分解转化为葡萄糖等为机体供能,但一般不会大量转化,因为脂肪转化为葡萄糖的过程相对复杂且不是短时间内大量进行的,B错误。
C、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血糖浓度下降,肝脏中的肝糖原会分解转化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正确。
D、当糖类摄入过多时,多余的葡萄糖会在肝脏和肌肉等组织中合成糖原储存起来,若还有剩余,也会转变为脂肪等非糖物质储存,D正确。
故选:B。
3.【分析】本题主要涉及酸碱反应、酸与盐及碱的反应、化肥的作用以及常见物质在烹饪中的应用等知识,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熟石灰即氢氧化钙,它是碱性物质,土壤呈酸性时,熟石灰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从而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故A选项描述正确;
B.白醋中含有醋酸,水垢的主要成分有碳酸钙、氢氧化镁等,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醋酸也能与氢氧化镁反应,所以可以用白醋去除水壶中的水垢,故B选项描述正确;C.草木灰含碳酸钾,碳酸钾属于钾肥,钾肥能使植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抗倒伏能力等,故C选项描述正确;
D.用苏打发面做包子描述错误,发面做包子通常用小苏打(碳酸氢钠),小苏打受热分解会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松软;而苏打是碳酸钠,一般不用碳酸钠发面,故D选项描述错误;
故选:D。
4.【分析】(1)首先要明确白雾的状态,然后再分析其形成原因。
(2)从发生的物理过程结合内能的改变方法来分析瓶内空气内能的改变
【解答】解:
雾是小液滴,它是由水蒸气的液化而形成的,其具体过程是:瓶内的气体压强增大到一定程度,对瓶塞做功,将瓶塞打出,气体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气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白雾,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5.【分析】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时,判断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的依据是:血液从主干流向分支的血管是小动脉;血液由分支汇集而成的血管是小静脉,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图中①动脉,②毛细血管,③静脉。
【解答】解:A、在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的实验过程中,要用浸湿的棉絮,并经常滴加清水,将小鱼的头部的鳃盖和躯干包裹起来,目的是保持小鱼正常的呼吸,A正确。
B、放大镜看不清血液流动情况,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鱼尾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动的情况,B错误。
C、②是红细胞单行通过的血管,是毛细血管,C正确
D、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实验选择尾鳍观察是因为尾鳍的血管丰富、薄而透明,便于操作,D正确。
故选:B。
6.【分析】(1)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2)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3)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包括第一、二道防线。
【解答】解:A、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所以从传染病角度分析,HPV属于病原体,A错误。
B、特异性免疫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后天防御屏障,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是患过这种病或注射过疫苗后获得的,所以注射HPV疫苗预防宫颈癌,属于特异性免疫,B错误。
C、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给健康的女性注射HPV疫苗,属于保护易感人群,C错误。
D、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戴避孕套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感染HPV的风险,属于切断传播途径,D正确。
故选:D。
7.【分析】(1)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通过的电流、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有关,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不变,结合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分析;
(2)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观察,由转换法,可使等质量初温相同的液体吸收热量,由温度变化确定产生的热量多少。
【解答】A.由于煤油比水的比热容小,煤油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时,煤油的温度变化比水的温度变化大,易于观察,故A错误;
B.若要比较水和煤油的比热容大小,需要控制煤油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由于R甲>R乙,所以煤油和水吸收的热量不相同,故不能完成实验,故B错误;
C.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观察,采用转换法,可使等质量初温相同的同种物质吸收热量,根据Q=cmΔt可知,由温度变化可以确定产生的热量多少,故玻璃管越细,变化幅度越大,实验现象越明显,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将任一个电阻丝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可改变电路的电流大小,而控制通电时间相同,即可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故D正确。
故选:D。
8.【分析】1、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其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能够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与小肠的消化功能相适应。
2、左心室的壁最厚。
3、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通过肾小管的冲吸收形成尿液。
【解答】解:A、心脏左心室的肌肉最厚,左心室强有力的收缩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A正确。
B、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B错误。
C、毛细血管壁是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C正确。
D、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D正确。
故选:B。
9.【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和银的前边,可以和硝酸银及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银和铜以及硝酸亚铁,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铁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排在铜和银的前边,可以和硝酸银及硝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银和铜以及硝酸亚铁,向滤渣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气泡产生,说明滤渣中一定没有铁、一定有银、可能有铜,滤液中一定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硝酸铜,由以上分析可知: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滤液一定含有硝酸亚铁,故A错误;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一定不含有铁,故B错误;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有硝酸银,故C错误;
D、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滤液一定含有硝酸亚铁,故D正确。
故选:D。
10.【分析】由题意可知,权、重分布为杠杆的动力和阻力,标、本分别为动力臂和阻力臂,根据杠杆平衡原理条件可知,权×标=重×本。
【解答】解:A、根据杠杆平衡原理条件可知,杠杆平衡时,权×标=重×本,不一定是“权”等于“重”;故A错误;
B、“权”大于“重”时,由“权×标=重×本”可知,“标”一定小于“本”,故B错误;
C、增大“重”时,“标”和“本”不变,换用更大的“权”;故C错误;
D、减小“重”时,若“本”和“权”不变,根据“权×标=重×本”可知,应减小“标”,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1.【分析】根据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
(3)熟石灰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故答案为:(1)②;
(2)③;
(3)⑤。
12.【分析】(1)根据“碳中和”含义进行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进行分析。
(3)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进行分析。
(4)根据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C3H8O),进行分析。
【解答】解:(1)根据图示可知,“碳中和”含义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吸收)总量相当;
(2)温室效应是指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而地面增暖后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二氧化碳会产生室温效应,在大气中浓度增加,使得地球表面的热量难以散发出去,导致地球温度逐渐升高;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模拟二氧化碳产生温室效应,当观察到 U型管内食用油的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或两侧液面左高右低)现象时,左侧温度低于右侧温度,能证明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比空气大;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海洋是重要的清除CO2的途径,但海水过量吸收CO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会造成海洋酸化,使海水的pH 变小,严重影响海洋生态系统。
(4)图丙是一种模拟电化学实验装置,能模拟植物的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燃料丙醇(C3H8O),反应方程式为6CO2+8H2O2C3H8O+9O2。
故答案为:
(1)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和减少(吸收)总量相当;
(2)U型管内食用油的左侧液面上升,右侧液面下降(或两侧液面左高右低);
(3)变小;
(4)6CO2+8H2O2C3H8O+9O2。
13.【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能与酸碱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等反应)进行分析。
【解答】解:(1)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所以若要实现①,需要加入的指示剂是:紫色石蕊试液;
(2)反应②常用于盐酸除铁锈,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后会得到黄色溶液;
(3)稀盐酸和稀硫酸具有相似化学性质,这是因为两者都含有相同的H+。
故答案为:(1)紫色石蕊试液;
(2)黄;
(3)H+。
14.【分析】(1)根据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进行分析解答。
(2)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即“两盐夹一金”或“两金夹一盐”。
(3)根据若X为稀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铁与氧气、水充分接触时容易生锈,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洁净;在铁制品表面涂保护层(如喷漆、涂油等);在铁制品表面镀其它金属(合理即可)。
(2)在验证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时,通常采取“三取中”的方法,即取中间金属单质与两端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或取中间金属的盐溶液与两端金属的单质反应,只需选用Fe、Ag和X溶液三种试剂,采用的是“两金夹一盐”的方法,X是硫酸铜溶液(合理即可)。
(3)若X为稀硫酸,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B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亚铁,可能含有硫酸,向B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金属活动性顺序为Zn>Fe>H>Cu,铜不与稀硫酸、硫酸亚铁反应,锌先与稀硫酸反应,稀硫酸反应完,若还有锌,锌才能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铁。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则滤渣中除了含有铜,还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
A.滤液中溶质有ZnSO4,无法确定是否含有FeSO4,故选项说法错误。
B.滤渣中一定含有Cu、Fe,可能含有Zn,故选项说法错误。
C.滤液中可能含有FeSO4,一定有ZnSO4,故选项说法正确。
D.滤渣中一定含有Cu、Fe,可能含有Zn,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1)保持铁制品表面的干燥、洁净(合理即可);
(2)硫酸铜(合理即可);
(3)ABD。
15.【分析】(1)杠杆分类:动力臂大于阻力臂为省力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为等臂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
(2)由图知,滑动组有三段绳子拉A点,根据Fa=nF绳计算A点受到绳子的拉力;
【解答】解:根据题干信息为了剪断较粗较硬的枝条,除了增大拉力外,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尽可能增大动力臂或者减小阻力臂,所以尽量将枝条靠近O点;
若不计绳重、滑轮自重及摩擦,当用100N的拉力作用在绳子自由端时:F绳,代入数据:100N,所以Fa=3040N。
故答案为:O点;300。
16.【分析】(1)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
(2)由P=UI计算每个电动机的功率,根据并联电路电功率规律计算总功率。
【解答】解:(1)因为并联电路各支路之间互不影响,变阻器要控制电动机,电动机和变阻器的连接方式是串联的,可以很方便的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2)由表格数据可知每个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电流I0=4A,电动机的额定电压:U0=10V,
则每个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额定功率:P0=I0U0=4A×10V=40W,
无人机的四个电动机是并联的,则4个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总电功率为:P=4P0=4×40W=160W。
故答案为:串;160。
17.【分析】(1)开关S断开时,两个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最大,由P可知总功率最小,处于保温挡;S闭合时,只有R1的简单电路,电路的总电阻最小,由P可知总功率最大,处于高温挡;
(2)“1200imp/kW h”表示电路中用电器每消耗1kW h的电能,电能表的指示灯闪烁120次,据此得出指示灯闪烁120次消耗的电能,根据P求出高温挡的功率,根据P变形可求出R1的阻值和保温时总电阻,由电阻的串联得到R2的阻值。
【解答】解:开关S断开时,两个电阻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最大,由P可知总功率最小,处于保温挡;S闭合时,只有R1的简单电路,电路的总电阻最小,由P可知此时总功率最大,处于高温挡;
消耗的电能:WkW h=0.1kW h,
高温挡的功率:P高1kW=1000W,
R1的阻值:R148.4Ω,
保温挡时总电阻:R484Ω,
R2的阻值:R2=R﹣R1=484Ω﹣48.4Ω=435.6Ω。
故答案为:保温;0.1;435.6。
18.【分析】1、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
2、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3、由图可知:Ⅰ右心房、Ⅱ右心室、Ⅲ左心房、Ⅳ左心室;①主动脉、②肾动脉、③肾静脉、④下腔静脉、⑤肺动脉、⑥肺静脉。
【解答】解:(1)异氟烷是一种无色透明易挥发的全身麻醉药,它通过动物呼吸吸入肺内,由肺泡扩散进入血管,经肺静脉最先流回心脏的Ⅲ左心房。
(2)图中C器官能够形成尿液是肾脏,肾脏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3)血液经过体循环后,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流经肺循环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所以,③肾静脉、④下腔静脉、⑤肺动脉都流静脉血。
(4)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经小肠吸收后,随着内壁血管中的血液运往全身。
故答案为:(1)Ⅲ
(2)肾单位
(3)③④⑤
(4)甘油和脂肪酸
19.【分析】(1)根据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进行分析;
(2)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后的溶液含有氯化钙,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结合曲线图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分析计算根据计算数据绘制曲线图即可。
【解答】解:(1)盐酸和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甲烧杯溶液的红色变为无色,说明酸碱能反应;
(2)由图丁可知乙反应后的溶液pH<7,说明溶液中仍有稀盐酸,直到滴加的Na2CO3溶液达到30.0g,稀盐酸被完全反应掉,Na2CO3溶液开始与CaCl2溶液反应,当滴加Na2CO3溶液到70.0g时,CaCl2溶液被完全反应掉。
(3)由图可知,与CaCl2溶液反应的Na2CO3溶液质量为70.0g﹣30.0g=40.0g,与CaCl2溶液反应的碳酸钠的质量为40.0g×26.5%=10.6g,设生成沉淀的质量为x,
CaCl2+Na2CO3=CaCO3↓+2NaCl
106 100
10.6g x
x=10.0g
产生沉淀的曲线为:
故答案为:
(1)红色变为无色;
(2)A;
(3)。
三.解答题(共1小题)
20.【分析】(1)黄铜是铜锌合金,据此分析;
(2)根据稀硫酸的质量求出有多少克锌参加了反应,故10g黄铜中有多少克锌,从而求出铜的含量,有表中数据判断黄铜等级;
(3)配重和底盖的总质量已知,OD和OA的长度已知,由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水对底盖的至少压力。
【解答】解:(1)黄铜是铜锌合金,是不同单质混合而成,是混合物;
(2)设10g黄铜中有x克锌,
H2SO4+Zn=ZnSO4+H2↑
98 65
50×9.8% x
解答 x=3.25g;
10g黄铜中铜的质量为10g﹣3.25g=6.75g 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故该黄铜的等级数据低黄铜;
(3)G=mg=12×10﹣3kg×10N/kg=0.12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得:F OD=G OA,

故答案为:(1)混合物;
(2)黄铜属于低黄铜;
(3)水对底盖的压力至少为0.06N。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