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8 09:42: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期中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各题。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的民族,定然有自己jiā yù hù xiǎo的经典。对民族而言,这些经典传承着民族的优秀文化,凝聚着民族páng bó的力量。对个人而言,经典犹如妙手回春的智者,带给我们启迪和教益。我们不要轻觑经典对人格志趣的涵养。
阅读经典,可以发生在xuān xiāo的人海,也可以坐落在冷寂的沙漠,可以在灯红酒绿的闹市,也可以在月影婆娑的海岛。真正的阅读注定是孤独的,那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单独的捶击。
在经典的海洋里,我们吸收知识的养分,领悟先贤的智慧,______,______。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jiā yù hù xiǎo( )(2)páng bó( )(3)xuān xiāo( )
2.语段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妙手回春 B.轻觑 C.灯红酒绿 D.捶击
3.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接写下面句子,与例句形成排比。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卷到今天的电子墨水屏,让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但人们对阅读的热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却从未改变。
B.纪录电影《厉害了,我的国》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的观影热潮,让该片屡屡赢得纪录电影的市场记录。
C.“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但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是各国共同受益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
D.稷下学宫创立于2 300年前,历经前后六代上下,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院之一。
5.下列引号的作用与另外三项不同的是( )
A.张老师改作文,确实有“点石成金”的功夫!
B.别有用心的人们强令吴吉昌去瓜园“立功赎罪”,永远不准他再进棉花地。
C.我看,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D.在某些喜欢息事宁人的人看来,他们也许还算是“好人”。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他把写作当成另一种造屋,用文字给自己搭建一个心灵的庇护所。
②他越来越明确自己的职责并开始变得认真、庄严、并感到神圣。
③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5届国际儿童读物联盟世界大会上,中国儿童作家曹文轩领取国际安徒生奖。
④他希望自己的文字屋能够给孩子们带来温暖,帮助他们净化灵魂、走向远方。
⑤曹文轩在领奖致辞中讲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和创作理念。
⑥后来他意识到所造的屋子不仅是属于自己而且是属于任何一个愿意亲近它的孩子。
A、③⑤①⑥②④ B、⑤③①②④⑥
C、⑤①②④⑥③ D、③⑤①④⑥②
7.根据例句,仿造句子。
例句: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
仿造:
8、名著阅读
班级正在开展“平凡女性亦可璀璨如星光”候选人推荐活动,请从下列人物中推荐一位候选人,并结合名著内容写出推荐理由。
长妈妈(《朝花夕拾》) (2)简·爱(《简·爱》)
9.请在下面表格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句子。
角度 内容 批注 出处
叙事 当窗理云鬓,(1) 。 英雄归来,恢复女装。 《木兰诗》
(2) ,误入藕花深处。 游赏尽兴,流连忘返。 李清照《如梦令》
绘景 (3) , 。 莺歌燕舞,报春使者。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大漠孤烟直,(4) 。 塞外奇景,意境雄浑。 王维《使至塞上》
说理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5) 。 得民心者,方得天下。 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读书为乐,无慕艳意。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抒情 (7) ? 。 烟波凄迷,牵动乡愁。 崔颢《黄鹤楼》
山回路转不见君,(8) 。 送别友人,依依不舍。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言志 (9) ,西北望,射天狼。 挽弓射敌,报国之志。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不畏浮云遮望眼,(10) 。 不畏浮云,高瞻远瞩。 王安石《登飞来峰》
10.某班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仿佛还是昨天,我们兴高采烈地踏进初中的大门,可一眨眼,三年的时光已悄然逝去。初中生活犹如人生的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回首逝去的日子,无尽的欢乐犹在眼前;展望未来的日子,满腔的豪情充盈心底。让我们一起来开展“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1)【拟写标语】为了营造氛围,需要在教室里张贴一条宣传标语,请你写一写(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2分)
(2)【设计活动】为使本次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再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①讲一讲学习历程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绘一绘前程美景
(3)【重温经典】三年来,我们阅读了不少经典文学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总有一些人物、情节、场景等留在我们心底,挥之不去。以下是课本里的经典文学作品名称,请你任意选择一篇,就你最难忘的内容或主题,仿照示例,拟写一句话,并写出相应的作品名称。
作品:《背影》《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示例一:一片笑声,尽现世态炎凉。(《孔乙已》)
示例二:特殊言行,预示悲剧结局。(《孔乙已》)
拟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1. 有些同学在默写时会把“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雁”写成“燕”,请向他们解释为什么这里用“雁”字。

12. “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蕴含着作者浓浓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它是怎样达到这种效果的。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縕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刘恕①,字道原,筠州②人。恕为学,自历数、地理、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③借览。次道日具馔④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句日,尽其书而去。家素贫,毫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
(选自《刘恕传》)
[注]①刘恕:与司马光一起编纂《资治通鉴》。②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③枉道:绕道。④馔:zhuàn,饭食。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衾拥覆
B. 或遇其叱咄/或异二者之为
C. 家素贫/可以调素琴
D. 司马光遗以衣袜/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14. 翻译。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15. 在求学的过程中,宋濂和刘恕遇到了哪些共同的困难?根据提示填空。
困难 解决办法 人物性格
① 宋濂: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
刘恕: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
生活之苦 宋濂:以衾拥覆,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处其间 安贫乐道清贫自守
刘恕:毫妄取于人,悉封还之。
16. 读了[甲]文,很多人并不赞成这种师生关系,认为先达的态度倨傲粗暴,而作者又过于谦卑恭敬,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三)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学生的精神
叶圣陶
  ①现在中国许多学生及一般教员,有一个很大的通病,就是容易“自满”。不论研究何种学科,只有适当的了解,即洋洋自得、心满意足。中国“四书”上有两句话:“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真是千古不灭的格言,并且是两句不能分开的话。因为要“学而不厌”,才能够做到“诲人不倦”。所以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员,还是要继续地“学而不厌”。这可说是我现在要讲的“学生精神”的先决问题。
  ②现在开始来讲“学生的精神”了。学生精神大约分为三点:
  ③学生求学须具有科学的精神。我们不论研究什么学科,总要看一个明白,想一个透彻,多发些疑问,切不可武断盲从。例如别人要我们信仰国家主义,我们必须明了国家主义的内容是否合于现代社会,才定信仰不信仰的方针。其他,社会主义亦然,无政府主义亦然……尤其我们研究科学之时,碰到一个问题来了,“知之则知之,不知则不知” 。因为我们自己知道自己不知的地方,那还有能够知道的一日;倘若不知的而认以为知,那么,不知道的终究没有知道的日子了。这可说是自己斩断自己求学的机能。所以我们学生求学,第一步就要有科学的精神。
  ④要改造社会必具有委婉的精神。我们在任何环境里面做事,不可过于急进。譬如园丁栽花木,倘只执一镰斧,乱砍荆棘,我相信花木亦必随之而受伤。务须从旁着想,怎样才能使荆棘去掉,那么,非用委婉的功夫不可。改造社会也是一样。尤其是我们学生,因为是领导民众的中坚分子,倘用乱刀斩麻的手段,必引起一般民众起畏惧之心,怎样还讲得社会改造 所以我们要改造社会,也需要用委婉的精神,走到民众前头,慢慢地领他们向前走,并且还要告示他们向前走的方法。如此才有社会改造的希望。不然,任你如何轰轰烈烈倡导社会改造,社会还是不能改造的。
  ⑤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我们处在任何环境里面,必抱有坚强人格,不可自由摇动,尤其到了利害生死关头之时,必富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才算得一个真正的大丈夫,真正的国民。现在中国学生在普通情形的时候,各人的性格,好像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到危急存亡利害相冲的关头,就看得清清楚楚。各人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中国民众的不能团结,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原因。所以我们处在任何的环境里面,坚强不摇的人格及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决不能少的,尤其在我们学生时代。
  ⑥学生的精神,大概分为上列三点。我觉得在今日的学生及教员,是必须具备的。
(选自《叶圣陶集》)
17.文章是围绕什么观点展开论述的 (2分)
18.请说出选文第①段中加点词语“这”所指的内容是什么。
  这可说是我现在要讲的“学生精神”的先决问题。
19.赏析下面句子。
  譬如园丁栽花木,倘只执一镰斧,乱砍荆棘,我相信花木亦必随之而受伤。
20.下面材料如果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你认为放在哪一段更合适 为什么
  明朝的方孝孺先生,当燕王朱棣篡位之时,使他草“即位诏”,他大书“燕王篡位”四字,因此被夷十族。当燕王篡位之时,势力胜过现在的任何军阀,但不能压迫方先生一笔锥。
21.请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那个卖血的男人
余华
这天晚上,许三观和一个年过六十的男人住在一起,那人来的时候天已经黑了,他穿着破烂的棉袄,黝黑的脸上有几道被冬天的寒风吹裂的口子,怀里抱着两头猪崽子走进来,许三观看着他把两头小猪放到床上,小猪吱吱地叫,声音听上去又尖又细,小猪的脚被绳子绑着,身体就在床上抖动,他对它们说:“睡了,睡了,睡觉了。”
说着他把被子盖在了两头小猪的身上,自己在床的另一头钻到了被窝里。他对许三观说:“现在半夜里太冷,会把小猪冻坏的,它们就和我睡一个被窝。”
看到许三观点了点头,他嘿嘿地笑了。他告诉许三观,他家在北荡的乡下,到百里来,是来把这两头小猪卖掉,他说:“百里的价格好,能多卖钱。”
最后他说:“我今年六十四岁了。”“看不出来,”许三观说:“六十四岁了,身体还这么硬朗。”
听了这话,他又是嘿嘿笑了一会儿,他说:“我眼睛很好,耳朵也听得清楚,身体没有毛病,就是力气比年轻时少了一些,我天天下到田里干活,我干的活和我三个儿子一样多,就是力气不如他们,累了腰会疼……”
他看到许三观盖了两条被子,就对许三观说:“你是不是病了?你盖了两条被子,我看到你还在哆嗦……”
许三观说:“我没病,我就是觉得冷。”
他说:“那张床上还有一条被子,要不要我替你盖上?”
许三观摇摇头,“不要了,我现在好多了,我下午刚卖了血的时候,我才真是冷,现在好多了。”“你卖血了?”他说:“我以前也卖过血,我家老三,就是我的小儿子,十岁的时候动手术,动手术时要给他输血,我就把自己的血卖给了医院,医院又把我的血给了我家老三。卖了血以后就是觉得力气少了很多……”
许三观点点头,他说:“卖一次、两次的;也就是觉得力气少了一些,要是连着卖血,身上的热气也会跟着少起来,人就觉得冷……”
许三观说着把手从被窝里伸出去,向他伸出三根指头说:“我三个月卖了三次,每次都卖掉两碗,用他们医院里的话说是四百毫升,我就把身上的力气卖光了,只剩下热气了,前天我在林浦卖了两碗,今天我又卖了两碗,就把剩下的热气也卖掉了……”
许三观说到这里,停了下来,呼呼地喘起了气,来自北荡乡下的那个老头对他说:“你这么连着去卖血,会不会把命卖掉了?”
许三观说:“隔上几天,我到了松林还要去卖血。”
那个老头说:“你先是把力气卖掉,又把热气也卖掉,剩下的只有命了,你要是再卖血,你就是卖命了。”
“就是把命卖掉了,我也要去卖血。”
许三观对那个老头说:“我儿子得了肝炎,在上海的医院里,我得赶紧把钱筹够了送去,我要是歇上几个月再卖血,我儿子就没钱治病了……”
许三观说到这里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又说:“我快活到五十岁了,做人是什么滋味,我也全知道了,我就是死了也可以说是赚了。我儿子才只有二十一岁,他还没有好好做人呢,他连个女人都没有娶,他要是死了,那就太吃亏了……”
那个老头听了许三观这番话,连连点头,他说:“你说得也对,到了我们这把年纪,做人已经做全了……”
这时候那两头小猪吱吱地叫上了,那个老头对许三观说:“我的脚刚才碰着它们了……”
他看到许三观还在被窝里哆嗦,就说:“我看你的样子是城里人。你们城里人都爱干净,我们乡下人就没有那么讲究,我是说……”
他停顿了一下后继续说:“我是说,如果你不嫌弃,我就把这两头小猪放到你被窝里来,给你暖暖被窝。”
许三观点点头说:“我怎么会嫌弃呢?你心肠真是好,你就放一头小猪过来,一头就够了。”
老头就起身抱过去了一头小猪,放在许三观的脚旁。那头小猪已经睡着了,一点声音都没有,许三观把自己冰冷的脚往小猪身上放了放,刚放上去,那头小猪就吱吱的乱叫起来,在许三观的被窝里抖成一团,老头听到了、有些过意不去,他问:“你这样能睡好吗?”
许三观说:“我的脚太冷了,都把它冻醒了。”
老头说:“怎么说猪也是畜生,不是人,要是人就好了。”
许三观说:“我觉得被窝里有热气了,被窝里暖和多了。”
于是,许三观得以一夜安睡。
(节选自《许三观卖血记》,有删改)
22.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许三观卖血的直接原因是家里穷,儿子得了重病无钱医治,只想靠卖血去度过难关。
B.许三观的形象十分饱满,既朴实坚韧,又卑微可怜,小说写出了这个小人物在那个时代的苦痛与挣扎。
C.北荡乡下的老头是怕猪冻着才让小猪睡入被窝,后来是怕许三观冻着又让小猪给他取暖,这些情节写出了人不如猪的社会现状,引发了我们关于人性与兽性的思考。
D.余华通过两位父亲无法用流汗钱来给孩子治病,都只能通过卖血钱才能救儿子的命来对那个特定的年代进行审视与批判。
23.“来自北荡乡下的那个老头”这一人物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4.探究许三观卖血这一事件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写作。
25.夏日傍晚,沉寂多时的蛙声突然在你耳边响起;售书现场,敬仰已久的作家终于在你面前出现;语文课堂,默默无闻的你因一次精彩的展示而获得掌声;潜心沉思,绞尽脑汁的你因一个 偶然的契机而豁然开朗……那一刻,相信你的心会像小鸟一样跳跃不止。这些景、人、事给我们快乐,催我们奋进,促我们成长。
请以“我心雀跃”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不少于600字;②不得抄袭和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信息。
答案
1. 家喻户晓 磅礴 喧嚣 2.A 3.示例:寻找心灵的归宿 品味生命的真谛(符合语境及仿写要求即可)4.C 5.A 6.A 7.略 8.示例一:我推荐《朝花夕拾》中的长妈妈。她是一位平凡的女性,是鲁迅儿时的保姆。她虽然有些愚昧、迷信,但她善良且爱孩子,会给鲁迅讲故事,给鲁迅买心心念念的《山海经》,这些都体现了她对鲁迅的疼爱,表现了平凡女性身上淳朴仁爱的精神,这种精神璀璨如星光。
示例二:我推荐《简·爱》中的简·爱。她是一位平凡的女性,出身卑微,相貌平平。但她不甘现状,奋发进取,努力学习各门功课,最终取得第一名;她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不依附有地位、有权势的罗切斯特,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她善良真诚,豁达大度,最终原谅了里德太太,主动将属于自己的遗产与表兄表姐平分。她这些优秀品质璀璨如星光。
9.对镜帖花黄 兴尽晚回舟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长河落日圆 天下顺之 以中有足乐者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雪上空留马行处 会挽雕弓如满月 自缘身在最高层
10、(1)示例:忆过去欢乐在眼前,展未来豪情盈心底。
(2)示例:②说一说同窗趣事 ③抒一抒师生真情
(3)示例一:一个背影 ,凝聚父爱力量。(《背影》)
示例二:一封家书,勾起发财梦想。(《我的叔叔于勒》)
11、 ①北雁南飞是塞外秋天特有的景象,用“雁”更符合地域和时令特点。②大雁是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寄寓着思乡之情,用“雁”更能传达出作者的情感。
12. 示例一:通过描写绵长悠远的羌笛声和满地白霜,营造凄清的氛围,透露出作者孤寂悲凉的情感。
示例二:选择典型意象“羌管”和“霜”,渲染出萧瑟肃杀的气氛,蕴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
示例三:“悠悠”写出了羌笛声的绵长、凄清,透露出作者的悲凉之感。(或:一个“满”字,写出了秋霜之浓,暗示了作者愁绪的浓重。)
13.D
14.①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
15.①求书之难(2分)②不怕艰苦,勤奋好学
16.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
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同时,尊师重教、尊重师长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7.今日的学生及一般教员,要有学生的精神。(意思对即可)
18.学生求学,固然要“学而不厌”,就是当了教员,还是要继续地“学而不厌”。(意思对即可)
19.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将学生改造社会比作园丁栽花木,生动形象地论述了要改造社会必须具有委婉的精神,使说理更加通俗易懂,易于读者理解。
20.放在第⑤段最合适。因为方孝孺的事例体现了读书人具有的坚强的人格,这和第⑤段的论点“应付环境必具有坚强人格和百折不回的精神”相符。(意思对即可)
21.首先,由中国学生及一般教员容易自满的通病,引出论题——学生的精神;接着,运用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论述学生必须具有三种精神;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论点。(意思对即可)
22.C“
23.①北荡乡下老头的处境衬托了许三观的贫苦、卑微。②北荡乡下老头和许三观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③北荡乡下老头对许三观做出的善良举动,给这个悲苦的故事以温暖的色调。④特定年代里有很多人和许三观一样,卖血的经历是一代人悲苦生活的缩影。
24.①对底层社会人与人之间传递温暖的人性美的赞美。②对有着悲苦命运的人民的关怀与同情。③对造成苦难命运的特定年代的思考与批判。
25、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