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西省吕梁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语文试卷(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8 09:46: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
注意事项:共四大题,16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亲爱的同学们,展卷安!时光飞逝,新学期又已过半,让我们一起来检测一下这一阶段的学
习成果吧!
一、古典之美(27分)
(一)
1.漫步于古诗苑,含英咀华。请将空缺处的古诗文原句填写在横线上。
(10分)
漫步于山川美景:“(1)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属”(陶渊明《桃花源记》),初入桃花源所见到的井然有序的田园风光,令我们褐望探寻宁静的
世外桃源;“潭中鱼可百许头,(2)
”(柳宗元《小石潭记》),潭清鱼悦的小
石潭让我们仿若置身于清幽自然之中;“(3)
”(孟
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使我们领略到洞庭湖波澜壮阔、水天相接的雄伟景象。
沉浸于先贤情思:“(4)
”(《关雎》),男子因追
求不得而对所心仪的淑女具夜思念,古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令人动容;“(5)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人传达出的真挚友情不受距离限
制的豁达情怀令人欣慰;“微君之故,(6)
”(《式微》)通过反问,强烈地表
达出劳役者对统治者的不满与愤懑。
2.请赏读下面这幅书法作品(局部),选用其中合适的词语填入诗句批注的空缺处。
(2分)
在露中长方霜某
诗句批注:
诗中每章开头以“
”两种秋景起兴,烘托了主

:人公所思不见的怅惘之情。“
的上下几度求索,

之白朵


:表现了主人公的情真意切,强化了诗歌的抒情性和音乐美。
(二)
班级开展“品古典意蕴”文言文探究活动。请阅读下面的选文并完成第3~7题。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
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谴人随其往,寻向所
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3.字里有乾坤。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2分)
(1)具答之具:
(2)悄怆幽路
邃:
4.句中有深意。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翻译:
,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款待他。
(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翻译:
0
5.回顾所学,你能感觉出这两篇文章的情感基调有什么不一样吗?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写下
你的发现。
(4分)
啸翁者,歙州长啸老人汪京,字紫庭,善啸,而年又最高,故人皆呼为啸翁也。啸翁尝于清夜
独登高峰巅,豁然长啸,山鸣谷应,林木震动,禽鸟惊飞,虎豹骇走,
,梦陡然醒,
心悚然惧,疑为山崩地震,皆彷徨罔敢寝。达旦,
,乃知为啸翁发啸也。啸翁之啸,幼传
自啸仙,能作鸾鹤凤凰鸣,每一发声,则百鸟回翔,鸡鹜皆舞。又善作老龙吟,醉卧大江滨,长吟
数声,鱼虾皆破浪来朝,鼋韆多迎涛以拜。
(选自《虞初新志·啸翁传》,有别改)
6.为文中空缺处依次填人恰当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未寐者
②群相惊问
③山中人已寐者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②③①
D.③①②
7.选段开篇首句的作用:①
选段中的“山鸣谷应,林木震动,禽鸟惊飞,虎豹骇走”“鱼虾皆破浪来朝,鼋鼍多迎涛以拜”等
描写,运用②
的修辞手法,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分)
二、文学之约(27分)
(-)
学校举办“晋在眼前烟火山西”主题学习活动。请阅读下面的活动素材并完成第8~10题。
地处黄土高原的山西,是全国历史文物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虽然保留了许多令人叹为
观止的古建筑,山西还有相当厚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182项国家级非遗、942项省级非遗、两项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从衣食住行到
文化健康,处处都有“非遗”的印记,“地上五千年看山西”绝非虚名。
山西人的生活中充满了非遗。忻州面塑、闻喜花馍、高平的蚕丝织造技艺、运城的惠畅土布
制作技艺、平遥的推光漆器、大同广灵剪纸…从吃穿用度到戏曲娱乐,非遗技艺无不囊括其
中,非遗已经融在了山西人的生活里。高山、壑谷、河流在这片土地交错纵横,也让不同源流的
文化在这里孕育、发芽。当历史向前行进,许多曾在中华文化中发出灿烂光芒的事物,或消失,
或u色。但幸好,山西人把它们都保留传承了下来,不只是古建筑,还有这些璀璨非遗。
8.请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材料中的拼音写出汉字。
(2分)
壑谷
tu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