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B)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8分)
1.鲁滨逊的船在大海中 qīng fù( )了,他侥幸逃生, liú luò( )到荒岛。他 tī chú( )坏掉的小麦种子并成功种出了小麦。在这期间,他渴望用shū jí( )来慰藉空虚的灵魂。
2.dǎo méi( )的鲁滨逊在荒岛上倍感jì mò( ),巨大的kǒng jù( )一直 qīn xí( )着他的内心。
二、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补充完整,再判断其使用的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3分)
1.他费了九牛二( )之力总算爬了上去。 ( )
2.发现问题后要积极想办法解决,懊恼是无( )于事的。 ( )
3.无论走到天( )海角,游子们对祖国的感情永远都不会变。 ( )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10分)
1.下列字形、字音、字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忧伤 苦闷(mèn) 荒无人烟(荒凉) B. 日厉 牲畜(chù) 不时之需(需要)
C.野兽 处境(chù) 重见天日(重新) D.叛乱 混乱(hǔn) 奄奄待毙(枪毙)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 )
鲁滨逊收罗了很多东西, 缺少很多,比如墨水、针线等。 缺乏物资, 他很快就习惯了。他想, 不得不干那些麻烦活儿,又有的是时间, 没有必要介意。
①虽然 但是 ②尽管 还是 ③既然 就
A. ①②③ B. ①③② C. ②①③ D. ②③①
3.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
A.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
B.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C.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D.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4.下列关于作品梗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写作品梗概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能帮助我们记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我们的分析、概括能力。
B.先读懂内容,把握脉络,再筛选概括,合并成段,最后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C.在筛选概括时,应该保留“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各个章节的内容。
D.为了连贯地表达作品的梗概,写作时不能有任何补充的内容。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滨逊罗列了荒岛生活的好处与坏处,体现了他内心的思想斗争和理性思考。
B.鲁滨逊给他救下的野人取名“星期五”。
C.《骑鹅旅行记(节选)》一文中,最后尼尔斯抱着雄鹅脖子,是因为他担心父母知道雄鹅离开后会伤心。
D.《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课文节选部分主要讲述了汤姆和贝琪洞中探险的经历。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8分)
1.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把“煞白”的状态描写得更具体)
2.按照“总一分”的结构仿写句子。
例:这天天气好极了。水渠里流水潺潺,树上嫩芽满枝,小鸟在耳边欢唱。
暮春时节天气更暖和了。 , , 。
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段话。(共6处)
在《慢步外国文学名著百花园》读书活动中,学校展现出一批小书谜。他们每天专心致志地阅读名著,摘抄精彩语句,撰写读后感。我们班还开展了班级读书会活动,交换读书心得。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本单元中,我们认识了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有 的鲁滨逊,有虽然 却 的尼尔斯,还有 的汤姆·索亚。
2.《增广贤文》中说,读书一定要用心,下苦功夫琢磨,才能文辞精妙,即“ , ”。
3.“ , 。”每次和老师聊天,我都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7分)
【材料一】 2019年4月16日,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在北京公布。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成年国民上网率为78.4%。其中,在网上活动行为中,以阅读新闻、社交和观看视频为主,娱乐化和碎片化特征明显,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有15.9%的网民将“阅读网络书籍、报刊”作为主要网上活动之一。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调查结果显示,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有所下降。
【材料二】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于这样的精神漫游呢 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 )
A.经典书籍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B.2018年,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有所下降。
C.材料二中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
D.2018年中国成年国民的深度图书阅读行为的占比偏低。
2.根据材料二,“阅读”的含义可以概括为: 。(2分)
3.读完上述两则材料,你有什么感受 (2分)
4.学校近期要开展以“经典咏流传,书香润校园”为主题的读书节活动,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向身边的同学提出两条阅读建议。(2分)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6分)
(一)海底两万里(9分)
梗 概
1866年,在大海的不同地方,有一只身长数十米的怪物,偶尔浮出水面,不少船只受其攻击而沉没。美国政府派出“林肯号”驱逐舰跟踪追捕,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应邀参加。一天晚上,教授发现这个庞然大物冒出了水面。“林肯号”随即向怪物驶去,船上的人和“海怪”展开了激烈的搏斗。然而“海怪”未被消除,“林肯号”反受重创,教授和他的仆人康塞尔以及捕鲸手尼德·兰都成了“海怪”的俘虏。 “怪物”非他,原来是一艘尚不为世人所知的潜水艇,名叫“鹦鹉螺号”。
“鹦鹉螺号”的船长尼摩强行让三人随“鹦鸠螺号”一起周游四海。他们在印度洋的采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gèn),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过血战。这些场面都异常惊心动魄。他们在海洋的黑流中前进,经过瓦尼科罗岛,穿过托雷斯海峡,从印度洋到红海,再从阿拉伯隧道出来到希腊群岛,然后再花费四十八小时穿越地中海到达维哥湾,看一看那消失在历史尘土中的大陆。最后,他们在南极经历了一场与缺氧进行生死搏斗的战争后才得以脱身。
十个月过去了,阿龙纳斯三人经历了两万里的海底航行之后,终于在极其险恶的情况下逃脱,回到家乡,并将这个海底秘密公之于世。
1.根据梗概内容填空。(3分)
(1)在海底航行了两万里的“怪物”是一艘 ,名叫“ ”。
(2)乘着这个庞然大物经历了海底两万里航行的人物有 、 、 、 。
2.根据梗概,可以将本书的情节分为四个部分,用四字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2分)
① ② ③ ④
3.结合本书的书名和故事梗概,我认为全书写得最详细的内容是 。 (2分)
4.从梗概内容中你可以看出这是一场怎样的海底航行之旅 (2分)
(二)少年爱国者(17分)
①一艘法兰西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开往意大利的热那亚。船上乘客有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还有瑞士人。其中有个十一岁的少年,衣衫褴褛。他避开人们,像野兽似的用白眼看着大家。他用这种眼神看人也不是没有原因的。原来在两年前他被在乡间种田的父母卖给了戏法班子。戏法班子里的人不给他吃饱,还打他骂他,一味虐待他,强迫他学会把戏,带他到法兰西、西班牙等地到处跑。戏法班子到达巴塞罗那的时候,他受不了饥饿与虐待,终于逃了出来,到意大利领事馆去寻求保护。领事可怜他,叫他乘上这艘船,还给他一封到热那亚的出纳官那里的介绍信,送他回到残忍的父母那里去。少年遍体是伤,非常虚弱,因为住的是二等舱,大家都很奇怪地看着他,和他讲话,他也不回答,好像憎恶一切人。他的心已变到这步田地了。
②有三个乘客从各方面探问他,他才开了口。他用夹杂法兰西语和西班牙语的意大利语,大略地讲了自己的经历。这三个来客虽不是意大利人,却听懂了他的话,一半因为怜悯,一半因为喝酒以后的高兴,给了他少许的金钱。这时有大批妇人从舱里走出来,她们听了少年的话,也就故意要人看见似的拿出若干钱来掷在桌上,说:“这给了你,这也拿了去!”
③少年低声答谢,把钱收入袋里,苦郁的脸上到这时才现出开心的笑容。他回到自己的床位上,担拢了床幕,卧着静静地沉思:有了这些钱,可以在船上买点好吃的东西,饱一饱两年来饥饿的肚子;到了热那亚,可以买件上衣换上;拿了钱回家见父母,总比空手回去要好,多少可以得到像人的待遇。在他,这金钱竟是一注财产。他在床位上正沉思得高兴,这时那三个乘客围着二等舱的餐桌在那里谈论着,他们一边饮酒,一边谈着旅行中所经过的地方。谈到意大利的时候,一个说意大利的旅馆不好,一个攻击意大利的火车。酒渐渐喝多了,他们的谈论也就渐渐地更加露骨了。一个说,( )到意大利,( )到北极去好,意大利住着的都是拐子土匪。后来又说意大利的官吏都是不识字的。
④愚笨的国民 一个说 下等的国民 另一个说 还有一个正准备说出 强盗 的时候,忽然银币铜币像雹子一般落到他们的头上和肩上,同时在桌上、地板上滚着,发出可怕的声音来。三个乘客愤怒了,抬头看时,一把铜币又被飞掷到脸上来了。
⑤“拿回去!”少年从床幕里探出头来怒叫,“我不要那说我国坏话的人的东西。”
(选自亚米契斯《爱的教育》,有改动)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衣衫褴褛: (2) 露骨:
2.第②④自然段中画“﹏”的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掷”。请分别写出两个“掷”字所表达的意思或情感。 (2分)
第②自然段中的“掷”
第④自然段中的“掷”
3.依次填入第③自然段括号里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
A.既然 就 B.不但 而且 C.宁可 也不 D.与其 不如
4.在第④自然段中的空白处加上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
5.根据短文内容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填空。(5分)
一个贫苦的少年乘船准备回到意大利的父母身边,他对周围所有人都充满了 。乘客们 ,少年 。但是当乘客 时,少年 。
6.第③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是 描写,它的作用是 。 (2分)
7.少年那么贫穷,那么需要钱,却还是将钱掷还给了那三个乘客。你赞同这种做法吗 为什么 (3分)
八、习作。 (30分)
相比轻易地放弃,坚持是一种美;相比不停地争执,谦让是一种美……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有时会得到不一样的美。请以“ ,也是一种美”为题,写一篇习作。不少于500字。
第二单元测试卷(B)
一、1.倾覆 流落 剔除 书籍 2.倒霉 寂寞 恐惧侵袭
二、1. 虎 2. 济 3. 涯
三、1. A 2. C 3. A 4. D 5. D
四、1.示例:汤姆的脸立刻变得煞白,好似一张白纸。 2.示例:池塘里到处是热闹的蛙鸣 茁壮的秧苗青翠欲滴堤上的杨柳已经把鹅毛似的柳絮漫天洒下来 3.①把“慢”改为“漫”;②把书名号改为双引号;③把“展现”改为“涌现”;④把“谜”改为“迷”;⑤删去“班级”;⑥把“交换”改为“交流”。
五、1.示例:坚强乐观 调皮捣蛋 孝顺父母 足智多谋2.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 3.听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六、1. C 2.阅读是一个人的灵魂在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个人化的精神行为 3.示例: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读书,减少看视频等娱乐的时间,多花时间在阅读图书上,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4.示例:①多花时间和精力进行深度图书阅读;②多选择经典书籍进行阅读。
七、(一)1.(1)潜水艇 鹦鹉螺号 (2)尼摩船长 阿龙纳斯 康塞尔 尼德·兰 2.示例:①追击“怪物” ②被俘困艇 ③海底航行 ④ 逃脱回还 3.阿龙纳斯教授等人随尼摩船长乘坐潜水艇进行的两万里的海底航行4.示例:这是一场漫长的、惊心动魄的、神秘的海底航行之旅。
(二)1.(1)衣服破烂不堪,形容生活贫穷。 (2)形容用意十分显露,毫不含蓄。 2.写出了妇人丢钱时很用力,故意要叫人看见 体现出少年对乘客侮辱自己国家的愤怒之情 3. D 4. C 5.憎恶 了解他的境遇后给了他一些钱 开心地把钱收入袋里 侮辱他的祖国将钱掷还给他们 6.心理 说明少年迫切需要这笔钱,与下文他将钱币掷还给三个乘客的举动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少年强烈的爱国之心 7.示例:赞同。因为那三个乘客在侮辱他的祖国,他虽然很需要钱,但他宁愿自己受苦也要把钱掷还给他们,他是在用自己最朴实、最平常的举动捍卫祖国的名誉和祖国人民的尊严。
八、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