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跳水 课件(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7跳水 课件(共4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7 16:4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5张PPT)
跳 水
统编版 五年级下册
有一个孩子为了取回被夺走的帽子,爬上了帆船桅杆的顶端,时刻面临着生命的危险。这是怎么回事呢?结果会怎样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故事吧。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思想家、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其作品擅长细腻的心理描写,形象生动逼真,语言优美。列宁称他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整体感知
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生词。
说说课文围绕“跳水”讲了一件什么事?
放肆 桅杆 撕扯 吓唬 龇牙咧嘴 咧开 瞄准




liě
miáo
wéi
字词学习










环游 航行 放肆 帽子 桅杆
哭笑不得 吓唬 顶端 船舱
海鸥 瞄准 心惊胆战

______ 钻孔
______ 电钻
zuàn
zuān

_______ 模仿
______ 模样


现在人们有了电钻(zuàn),钻(zuān)孔的效率大大提高了。
小孩子常常会模(mó)仿大人的模(mú)样做事。
艘(一艘船)
搜(搜查)
航(航行)
抗(反抗)
撕(撕扯)
嘶(嘶鸣)
钩(挂钩)
沟(水沟)
咧(咧嘴)
例(举例)
瞄(瞄准)
描(描写)
放肆
吓唬
龇牙咧嘴
风平浪静
◎形容凶狠的样子。
◎(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形容非常害怕。
◎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使害怕;恐吓。
心惊胆战
选择意思相对应的词语并连线。
放肆—— 故意—— 灵巧——
勇敢—— 风平浪静——
拘谨
无意
笨拙
怯懦
波涛汹涌
一阵狂风吹过,原本风平浪静的水面突然变得波涛汹涌。
放肆 ≈ 故意 ≈ 吓唬 ≈ 灵巧 ≈ 立刻 ≈ 勇敢 ≈
心惊胆战 ≈
放纵
有意
灵活
恐吓
马上
英勇
心惊肉跳
◎一个人过度(放肆 放纵)自己,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
◎他这样目无尊长,真是太(放肆 放纵)了。
◎她有一双(灵巧 灵活)的手,绣出的蝴蝶栩栩如生。
◎我们要采取(灵巧 灵活)的战术来打击敌人。




1. 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课文解读
水手拿猴子取乐 →(猴子逗孩子,孩
子追猴子)→(船长命令孩子跳水)
示例:本文记叙了在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上,由于猴子的挑逗,孩子追猴子,走上横木陷入险境,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急中生智,命令孩子跳水,使孩子转危为安的故事。
2.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1)
写水手拿猴子取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的起因。
写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遇到了生命危险。
第二部分(2-4)
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
把孩子救上来。
第三部分(5-6)
读课文的第一部分, 文章开头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话开门见山地介绍了故
事发生的环境,为全文做了必要的
铺垫:(1)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条件。正因为风平浪静,水手们才会轻松悠闲起来,才有兴趣拿猴子取乐。
(2)暗示了事情的结局。正因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水里才能被水手迅速救起,转危为安。由此可见,这两句话的含义是跟事情的发生和结局密切相关的,在文章的开头作了简明的交代,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第一部分(1)
写水手拿猴子取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的起因。
写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遇到了生命危险。
第二部分(2-4)
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
把孩子救上来。
第三部分(5-6)
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关于动作描写的句子,并分析。
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
这句话描写了猴子抢孩子帽子的情景, “跳” “摘” “戴” “爬”一系列动作写出了猴子敏捷、灵活的特点。
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
一系列动作描写真实再现了孩子追猴子的情景,说明孩子已经恼羞成怒,不顾一切了。
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
抓住猴子的动作、表情等写它逗孩子的场面,从中能进一步感受到它的顽皮和放肆。
第一部分(1)
写水手拿猴子取乐,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和故事的起因。
写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遇到了生命危险。
第二部分(2-4)
写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们把孩子救上来。
第三部分(5-6)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了海里。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孩子跳海时的动作、声音等特点。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 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你觉得“四十秒钟”和“时间太长了”这两种说法矛盾吗?
四十秒钟”和“时间太长”并不矛盾。四十秒钟,在平时看来的确不算长,可是当孩子落入大海之后,他的生命随时都会有危险,每一秒对于大家都是煎熬,所以大家觉得时间太长了。这种感觉,突出了孩子处境的危险,也表现了人们的不安和对孩子的担心。
联系课文, 在这个故事中,水手们还起到了什么作用?
( 1 )渲染气氛。水手们的心态前后形成对比,突出了后面的紧张气氛。
( 2 )反衬船长的优秀品质。水手绝大部分训练有素、有经验,但在关键时刻,他们却不知所措,谁都不能像船长那样临危不乱、果断地采取最恰当的措施使孩子转危为安。
船长是中心人物,为什么课文只用几句话写他救孩子的情节,却用很多篇幅写水手的表现?
( 1 )这个情节虽然重要,但只是刹那间的事,船长举枪喊话同时进行,孩子立即就跳水了,这一情节前后不会超过半分钟。
( 2 )故事情节过于紧张,过多的描述、铺陈会延缓叙事的节奏。
( 3 )船长当机立断,采取了有效的营救措施,简短的描述,既救了孩子又凸显了船长的镇定自若、机智果断、经验丰富。
概括船长的形象。
船长是一位临危不乱、当机立断、从容不迫、能急中生智且对孩子有着深切的爱的人。
文章结构
本文通过对船长在紧急关头,果断命令处于危险之中的孩子跳水,使孩子化险为夷的描述,表现了船长急中生智,当机立断处理问题的能力。告诉我们,遇事不能任性,要沉着冷静,善于分析。
主题归纳
随堂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猴子很快地爬上了桅(wēi wéi)杆。
(2)猴子龇(cī zī)牙咧(liě liè)嘴做着怪样。
二、看拼音,写词语。
放 肆
fàng sì
mào zi
xiào hu
帽 子
吓 唬
扭 头
niǔ tóu
chuán cāng
hǎi ōu
船 舱
海 鸥
默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把下面的内容填写完整,再讲讲这个故事。
教材习题
参见前文PPT
课文多次描写水手们,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说说这些语句是怎么推动情节发展的。
◎一只大猴子在人群里钻来钻去,模仿人的动作,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正因为水手们拿猴子取乐,所以猴子才更加放肆,抢走了孩子的帽子,也才引得孩子来追,推动了情节发展。
◎水手们又大笑起来……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
猴子的放肆激怒了孩子,水手们的笑声又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让他恼羞成怒,爬上桅杆去追猴子,进一步推动了情节发展。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
◎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
写水手们的反应突出了当时危险、紧张的气氛,说明
孩子命悬一线,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写水手们把孩子从海中救起,交代了故事的结局。
( 1 )当时孩子在高高的横木上,如果让他往回走,再从桅杆上爬下来,随时都有可能摔在硬邦邦的甲板上。
( 2 )海面上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如果孩子跳进海里,反倒相对安全一些。
( 3 )从常理来看,孩子是没有勇气往下跳的,只有用枪逼迫孩子,他才会跳下海,从而得救。
想一想:在那个危急时刻,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
拓展空间
列夫·托尔斯泰名言
◎记住吧:只有一个时间是重要的,那就是现在!它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我们有所作为的时间。
◎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唯一可能的幸福。
◎ 财富并非永久的朋友,朋友却是永久的财富。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人活着要有生活的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熟读课文,会认会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学习船长情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维方法。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