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复习
/ 让教学更有效
认识放大镜
认识显微镜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微小世界
认识微生物与健康的密切关系
让我们一起来梳理单元知识吧!
放大镜
(凸透镜)
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与镜片凸度有关
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物体的图像
放大镜的作用
放大镜的特点
放大镜的倍数
自制放大镜
先了解一下放大镜吧!
1.放大镜:
(1)用途:
考古学家---研究文物
珠宝专家---鉴定珠宝
老人------阅读读报纸
(2)使用方法:
镜动,物不动;
物动,镜不动。
(3)放大原理:
放大镜是一种凸透镜,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通过透镜可以形成物体正立、放大的虚像。
(4)结构特点:
放大镜镜片透明,中间厚,边缘薄。
(6)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镜片凸度有关,它们的关系是: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需注意:放大倍数越大,可以看清越细微的结构,但是观察范围也越小。
(5)放大倍数与镜片特点的关系:
用放大镜观察彩图发现:图像由色彩点组成。
(7)放大镜下的昆虫:
羽毛状
鞭状
棒状
膝状
丝状
草蛉虫
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复眼由小眼组成小眼都是六角形
耳朵在前足的内侧
①触角就是昆虫的“鼻子”
②应用:
蝇的触角:蝇式气味分析监测仪;蝇的眼睛:蝇眼探测系统、蝇眼雷达、蝇眼照相机;蝴蝶的翅膀(自动变换角度,调节体温):卫星控温系统
调焦旋钮
物镜
目镜
简易显微镜的探索:
目镜
物镜
2.怎样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探索过程中的注意:
1.两个放大镜的中心点对齐。
2.高倍的放大镜在下,低倍的放大镜在上。
3.不断耐心、细致地调整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调节旋钮
物镜
载物台
反光镜
目镜
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
粗
细
准焦螺旋
压片夹
镜筒
物镜转换器
通光孔(位于载物台的中央)
3.观察身边的微小物体
1. 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将显微镜向光摆放在水平桌面上。
2. 转动物镜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
4. 用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把要观察的装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使标本正好在载物台通光孔的中央。
3. 调节反观镜,直到从目镜中看到一个明亮的光圈。
5. 用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放下,使低倍物镜恰好在载玻片的上面。
6. 用左眼从目镜中往下看(右眼睁),调节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抬升,直到视野中看到标本的清晰物像。
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和步骤
(安放)
(对光)
(上片)
(调焦)
(观察)
问题发现: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的各个部分,你看到标本移动的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像移动方向有什么不同吗?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结构:
3)使用方法:
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察
4)观察:
调节旋钮
物镜
载物台
反光镜
A.成像特点:像物颠倒(包括上下和左右)
B.调节方法:装片移动方向跟原像方向一致
目镜
利用两块透镜制成,通过透镜对光的折射而产生物像。
1)成像原理:
光学显微镜
Q1:显微镜的镜头特点是怎样的?
物镜长放大倍数大
目镜长放大倍数小
Q2:要想看到的细胞多,用高倍镜还是低倍镜?要看到的细胞大呢?
要看到的多用低倍镜
要看到的大用高倍镜
Q3:写有“上”字的装片,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是怎样的?为什么不选用“日”、“目”等字来观察?
Q4:为使物像位于视野的中央,
常要将装片位置移动调节。
你掌握调节方法了吗?
像
物
5)放大倍数:
总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6)换高倍镜观察:
调装片--转动转换器-调细准焦
列文虎克所制作的第一架显微镜,它的放大能力相当的大,超过了当时世界上所有的显微镜。
1665年
1665年 + n年
虎克制出了放大
300 倍的显微镜
1932年
德国科学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显微镜制成,把放大倍数提高到了10000倍。
20世纪90年代
已经研制成功了放大200万
倍的电子显微镜,人们利用它可以看到物质内部的精细结构,发现了原子世界。
1983年
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
…
放大 200万倍后的非典病毒
显微镜发展史
细胞发现: 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屋内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一样,就把它命名为细胞。
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制作与观察:
1.滴清水
4. 盖玻片
5. 染色
3.展表皮
4.盖
1.滴
2.撕
3.展
5. 染
2.撕表皮
4.观察细胞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是植物体与环境间的通道。
气孔
叶表皮组织细胞
5.观察更多的生物细胞
红细胞,为圆球状,边缘较厚,中间略凹陷,直径6~9毫米。红细胞薄且具有弹性,使他们能通过微小血管专门负责运送氧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
口腔上皮细胞就是分布在口腔内壁表面的细胞,起着保护和分泌的作用。
口腔上皮细胞
神经细胞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白细胞
癌细胞
细胞对生命体的意义:
生命体的细胞
消化
排泄
生长
发育
繁殖
遗传
运动
呼吸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
液泡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细胞壁
叶绿体
气孔是植物表皮上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开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是植物体与环境间的通道。
保卫细胞
气孔
Q: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吗?
不同生物的细胞形态都相同吗?
同种生物不同器官,相同吗?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细胞学说:
1.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基本单位;
3.所有的细胞都来自于其他的细胞。
表现出:生物体的细胞结构跟功能相适应。
不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叶绿体
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场所
6.观察水中微小的生物
活动:制作水滴玻片标本:滴--盖--吸
注意: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观察,可以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1.我们可以从哪些特征去判定一个物体是否为生物?
可通过能否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能否自主运动、能否呼吸、排泄废物、进食、能否生长发育等等特征来做出判断。
船形硅藻
鼓藻
变形虫
草履虫
眼虫
毛口虫
水蚤
衣藻
喇叭虫
吸管虫
绿藻
钟形虫
太阳虫
团藻
扇形藻
新月藻
问题:同学们,是不是只有水中有微小生物呢?
结论:土壤、空气中甚至生物体中都存在大量的微生物。
问题:微生物都是肉眼看不清的生物吗?
结论:微生物也有肉眼看得见的,如:蘑菇、木耳,蚯蚓也属微生物。
3.首先制造出显微镜的是什么人?
詹森父子
人物拓展:
1.格罗斯泰斯特有什么贡献?
2.眼镜是什么人发明的?
培根
提出放大装置
4.首先发现细胞的是什么人?
罗伯特 胡克
5.列文虎克有什么贡献?
改进显微镜,发现微生物
医药方面
食品工业
污水和垃圾处理
微生物与健康
巴斯德消毒法、遏制传染病 ……
酿酒、面包、泡菜、酸奶 ……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 ……
什么是微生物?与健康有什么关系?
7.微生物与健康
1.微生物都是肉眼看不清的吗?
2.你知道哪些肉眼可看到的微生物?
3.你了解下面这些科学家的贡献吗?
法国科学家路易斯 巴斯德:
英国科学家亚历山大 弗莱明:
英国医生爱德华 琴纳:
我国首次获若贝尔生物学或医学奖的屠呦呦:
4.许多微生物也会污染食品,造成食品的腐败与变质。你了解延缓食物腐败变质的方法吗?
不是,有些能看到
蘑菇、木耳等
把疾病与微生物相联系-巴氏消毒法
发现“青霉素”
制成第一支疫苗-天花疫苗
低温干燥
青蒿素
巩固练习:
最高视力只能看清约 0.1毫米大小的物体,观察到小昆虫等
图像可以放大几倍到几十倍,观察到生物的一些较小的器官和组织
最高放大到2000倍,观察到生物的细胞、一些微生物、极少数细菌
放大到200万倍,观察到细菌、病毒等
了解一下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吧!
2.下列透明玻璃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其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的是( )
A. B. C. D. E.
1.小金的爷爷在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像,他应该(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稍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稍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稍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稍远一些。
A
BDE
B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