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高中协作体2024--2025学年下学期四月统考
高三物理试题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制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7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8~10题有多项符合要求,每小题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错选或者不选的得0分)
1.为有效管控机动车通过一长度为4.8 km的直隧道时的车速,以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在此隧道入口和出口处各装有一个测速监控(测速区间)。一辆汽车车尾通过隧道入口时的速率为76 km/h,汽车匀加速行驶36 s,速率达到84 km/h,接着匀速行驶60 s,然后匀减速行驶。要使该汽车通过此隧道的平均速率不超过80 km/h,则该汽车车尾通过隧道出口时的最高速率为( )
A.73 km/h B.72 km/h
C.71 km/h D.70 km/h
2.如图所示,a为放在赤道上相对地球静止的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b为沿地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卫星(轨道半径约等于地球半径),c为地球的同步卫星。下列关于a、b、c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球同步卫星都与c在同一个轨道上,并且它们受到的万有引力大小相等
B.a、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关系为aa>ab>ac
C.a物体与地球的万有引力全部提供给a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力
D.a、b、c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关系为Ta=Tc>Tb
3.某种气体—电子放大器的局部结构是由两块夹有绝缘介质的平行金属薄膜构成,其上存在等间距小孔,其中相邻两孔截面上的电场线和等势线的分布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所在的线是等势线
B.b点的电场强度比c点大
C.b、c两点间的电势差的值比a、c两点间的大
D.将电荷沿图中的线从d→e→f→g移动时电场力做功为零
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干电池、开关和额定电压为1.5 V的灯泡组成串联电路。当闭合开关时,发现灯泡不发光。为了检验故障,某同学在开关闭合的情况下,用多用电表的电压挡对电路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已知电路仅有一处故障,由此做出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测试点 A、C A、D A、E A、F
多用表示数 0 0 约1.5 V 约1.5 V
A.D、E间导线断路 B.B、F间导线断路
C.灯泡断路 D.A、C间导线断路
5.质量为2 kg的物体,速度由向东的5 m/s变为向西的5 m/s,关于它的动量和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动量和动能都发生了变化
B.动量和动能都没有发生变化
C.动量发生了变化,动能没发生变化
D.动能发生了变化,动量没有发生变化
6.A、B两球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运动,mA=1 kg,mB=2 kg,vA=6 m/s,vB=2 m/s,当A追上B并发生碰撞后,A、B两球速度的可能值是( )
A.vA′=5 m/s,vB′=2.5 m/s
B.vA′=2 m/s,vB′=4 m/s
C.vA′=-4 m/s,vB′=7 m/s
D.vA′=7 m/s,vB′=1.5 m/s
7.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我国科学家王淦昌先生首先提出证明中微子存在的实验方案:如果静止原子核Be俘获核外K层电子e,可生成一个新原子核X,并放出中微子νe,即Be+e→X+νe。根据核反应后原子核X的动能和动量,可以间接测量中微子的能量和动量,进而确定中微子的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X是Li
B.核反应前后总质子数不变
C.核反应前后总质量数不同
D.中微子νe的电荷量与电子的相同
8.(多选)A、B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置—时间(x-t)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A的x-t图像为开口向下的抛物线,t=8 s时图像处于顶点,B的x-t图像为直线。关于两质点0~10 s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相等时间内质点A的速度变化相同
B.在0~10 s内两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
C.t=10 s时两质点相遇,相遇时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
D.t=10 s时两质点相遇,相遇时A的速度小于B的速度
9.(多选)一质量为m的物体自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滑动。该物体开始滑动时的动能为Ek,向上滑动一段距离后速度减小为零,此后物体向下滑动,到达斜面底端时动能为。已知sin α=0.6,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物体向上滑动的距离为
B.物体向下滑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C.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0.5
D.物体向上滑动所用的时间比向下滑动的时间长
10.(多选)如图所示,在直角三角形abc区域内存在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大量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同种粒子以相同的速度沿纸面垂直于ab边射入磁场区,结果在bc边仅有一半的区域内有粒子射出。已知bc边的长度为L,bc和ac的夹角为60°,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的入射速度为
B.粒子的入射速度为
C.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大轨迹长度为
D.从bc边射出的粒子在磁场内运动的最长时间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
11、(12分)某兴趣小组测量一缓冲装置中弹簧的劲度系数,缓冲装置如图所示,固定在斜面上的透明有机玻璃管与水平面夹角为30°,弹簧固定在有机玻璃管底端。实验过程如下:先沿管轴线方向固定一毫米刻度尺,再将单个质量为200 g 的钢球(直径略小于玻璃管内径)逐个从管口滑进,每滑进一个钢球,待弹簧静止,记录管内钢球的个数n和弹簧上端对应的刻度尺示数Ln,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采用逐差法计算弹簧压缩量,进而计算其劲度系数。
n 1 2 3 4 5 6
Ln/cm 8.04 10.03 12.05 14.07 16.11 18.09
(1)利用ΔLi=Li+3-Li(i=1,2,3)计算弹簧的压缩量:ΔL1=6.03 cm,ΔL2=6.08 cm,ΔL3= cm,压缩量的平均值== cm。
(2)上述是管中增加 个钢球时产生的弹簧平均压缩量。
(3)忽略摩擦,重力加速度g取9.80 m/s2,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结果保留3位有效数字)
12.(12分)一实验小组利用图(a)所示的电路测量一电池的电动势E(约1.5 V)和内阻r(小于2 Ω)。图中电压表量程为1 V,内阻RV=380.0 Ω;定值电阻R0=20.0 Ω;电阻箱R最大阻值为999.9 Ω;S为开关。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完成下列填空:
(a) (b)
(1)为保护电压表,闭合开关前,电阻箱接入电路的电阻值可以选 Ω(填“5.0”或“15.0”)。
(2)闭合开关,多次调节电阻箱,记录下阻值R和电压表的相应读数U。
(3)根据图(a)所示电路,用R、R0、RV、E和r表示,得= 。
(4)利用测量数据,作-R图线,如图(b)所示。
(5)通过图(b)可得E= V(保留2位小数),r= Ω(保留1位小数)。
(6)若将图(a)中的电压表当成理想电表,得到的电源电动势为E′,由此产生的误差为×100%= %。
13.(12分)
如图所示,一倾斜轨道AB,通过微小圆弧与足够长的水平轨道BC平滑连接,水平轨道与一半径为R的圆弧轨道相切于C点,A、B、C、D均在同一竖直面内。质量m=1 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压紧轻质弹簧并被锁定,解锁后小球以v0=4 m/s的速度离开弹簧,从光滑水平平台飞出,经A点时恰好无碰撞沿AB方向进入倾斜轨道滑下。已知轨道AB长L=6 m,与水平方向夹角θ=37°,小球与轨道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其余轨道部分均光滑,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1)未解锁时弹簧的弹性势能;
(2)小球在C点时速度的大小;
(3)要使小球不脱离圆轨道,轨道半径R应满足什么条件。
14.(12分)一水平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其位移时间关系如图所示。求:
(1)写出该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2)t=0.25×10-2 s时的位移;
(3)从t=0到t=8.5×10-2 s的时间内,质点的路程、位移各为多大?
15.(12分)图甲是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光电管。用波长λ=0.50 μm的绿光照射阴极K,实验测得流过G表的电流I与A、K之间的电势差UAK满足如图乙所示的规律,取h=6.63×10-34 J·s。结合图像,求:(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甲 乙
(1)当UAK足够大时,每秒钟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和光电子飞出阴极K时的最大动能;
(2)该阴极材料的极限波长。
高三物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A C B A ABD BC AC
二、非选择题:
11、答案:(1)6.04 6.05 (2)3 (3)48.6
12.答案:(1)15.0 (3)·R++r (5)1.55 1.0 (6)5
13.答案:(1)8 J (2)7 m/s (3)014.答案:(1)x=2sin(100πt-) cm (2)-1.414 cm (3)34 cm 2 cm
15.答案:(1)4.0×1012 个 9.6×10-20 J (2)0.66 μ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