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25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五市二联(摸))(4.24-4.26)历史(图片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2025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联考(五市二联(摸))(4.24-4.26)历史(图片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4-27 19:06:24

文档简介

2025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联考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5 BDBBC 6-10 DDCBA 11-15 DACBC
16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其中第17题12分,第18题16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
分。)
17.(12分)
()封建经济繁荣,城市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发展壮大;庶族文人、市井文人对社
会下层和底层生活较为熟悉;文化政策的影响(6分,任答3点)
(2)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或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有一定教化功能:促进了城
市经济的繁荣(6分)
18.(16分)
(1)因素:
有利:二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德国恢复和发展经济的需要;国内外市场需
求增长;技术与生产的调整:马歇尔计划的帮助:国家干预经济模式的推行。(4分,
任答2点)
不利:石油危机引起油价上涨;经济危机减少了市场需求。(2分,任答1点)
(2)特点:
基础薄弱;依靠苏联技术援助;国家集中投资;主要满足国防与国家建设。(4
分,任答2点)
意义:
推动经济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升了中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影响力:推动
中国迈进汽车制造强国行列;有利于增加就业岗位;提高生活品质等。(6分,任答3
点)
19.(12分)
(1)表现:运动方式的规范化:运动程序的制度化:运动组织的专业化。(1点2
分,共6分)
(2)简析:有利于拓宽实现运动目标的途径(或有利于充分利用不同方式的优势
实现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有利于诚缓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冲击;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统治(或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有利于推动西方
民主政治的完善;新社会运动所触及的主要是统治的手段和方法,无法从根本上消除
高三历史答案第1页(共2页)
资本主义的统治危机。(积极影响4分,任答2点,消极影响2分)
20.(12分)
示例
论题:经济治理应在政府干预与发挥市场作用间取得平衡(2分)
盐铁会议上桑弘羊主张盐铁官营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平抑物价:北宋王安石变
法推行青苗法、市易法等新政,既缓解了农民的高利贷之苦,又增加了财政收入,这都
体现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必要性。王莽代汉,推行“五均六绕”,全面管制工商业,强制
平均地权,最终引发社会动荡,新朝覆灭,揭示了政府过度干预经济的弊端。两宋时
期政府抑商政策适度放松,市坊制度取消,商品经济空前繁荣,交子等金融创新应运
而生,这又说明了市场调节有效推动了经济增长。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是历史智慧的继承与发展,在确保宏观经济稳定的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
中的决定性作用。(8分)
桑弘羊的政策在特殊时期具有合理性,但贤良文学的酱告同样值得警惕。公平
与效率、稳定与创新,政府经济治理应平衡这两方面的关系。(2分)
评分标准:
评分项
论题与论证
材料与史实
叙事与逻辑
分数
水平1
无论题、无论证。
没有使用史实,史实错误
仅罗列史实。
0一4分
论题不甚清晰:论证能提取材料信息或使用
水平2
叙述连贯通顺。
5一8分
不合理。
所学知识。
能在所学知识与材料信
论题明确;论证
叙述结构完整。
水平3
息间建立联系,史实充分
9一12分
致、合理。言简意赅
表达清晰
(至少3条论据)》
关于论题可列举①国家经济治理应发挥政视府的宏观调控作用;②国家经济治
理中应重视市场的调节作用。
高三历史答案
第2页(共2页)2025年河南省五市高三第二次联考
历史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发现于甘青地区的齐家文化遗存,其陶器以夹砂红褐陶居多,纹饰有三角纹、绳纹、篮纹等,部分器
表镶嵌绿松石片。稍晚于齐家文化的二里头文化遗址,其陶器以夹砂灰陶为主,纹饰有篮纹、方格
纹、绳纹等,铜牌饰表面镶嵌绿松石片。这可用来说明
A.北方手工制作技艺高超
B.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特征
C.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差异
D.中原文化向周边地区辐射
2.陵邑是汉朝为守护帝王陵园所置的邑地。汉初,高祖迁徙齐、楚大族召氏、景氏等至关中守护长陵。
汉后期,陵邑制度难以为继,元帝宣布废除陵邑制度;成帝想恢复陵邑制度,“徙郡国豪杰赀五百万
以上五千户于昌陵”,结果失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家思想影响扩大
B外戚势力日益膨胀
C.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D.地方豪强势力崛起
3.唐朝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指出:“豫章故郡(今南昌市)…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张
九龄修通大庾岭梅关后,九江、南昌、赣州等逐渐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一直到清朝前期,江西
的经济都稳居全国前三。江西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A.地理位置优越
B.区域交通中心变化
C.经济重心南移
D.社会环境较为稳定
4.元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施政既有因俗、因教的一面,又以强大的政权力量加以控制。在云南、
海南、辽阳、广东等地,或是封王分民,或是派重兵驻守屯田,这一过程中,“北人则徙广海、南人则徙
辽东”。元朝的这一做法
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A.旨在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C.有效消除了民族间隔阂
D.推动了边疆经济的快速发展
S.下表为明清时期部分思想家的主张。这些主米
人物
主张
财者人之所同欲也。土之所生,止于此数,不在上则在下。人心好利,
丘滋
无有纪极。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
黄宗義
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趋利避害,人人同心,是谓天成,是谓众巧。因此,财之与势,固英雄之
李贽
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也。
A.借助传统思想规范社会秩序
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有利于良好商业环境的营造
D.推动明清社会阶层分化
6.1888年,葛士浚所辑《皇朝经世文续编》将机器制造、铁路、工矿、银行、邮政等诸多实政归为“洋
务”。192年刊行的《皇朝道咸同光奏议》把“洋务”范畴限定在交涉、教案和出洋三项,将商务、矿
务、铁路等事项归为“时务”。这种转变反映了
A.政府对经济控制加强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蓬勃发展
C.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
D.士人对西方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7.下图是1920年某杂志第一号卷封面。该杂志内容主要以笔名或不具名的论说、译作等,着重宣传
列宁的建党学说和关于共产党的基本知识,介绍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建党经验,阐明了中国早期共
产主义者的基本政治主张。据此推断该杂志
COMMUNIST
行国是At
A.明确提出了“以俄为师”的口号
B.成为党组织早期公开的理论刊物
C首次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D.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抗战时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薛暮桥发明了“物资本位制”:北海银行每发行一万元北海币,其中至
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