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实践(40分)
1.读下面语段,完成练习。(20分)
在前四单元的学习中,我们领略了多样的文学魅力与情感内涵。聚焦童年生活,感受了古代zhì zǐ( )生活的趣味,跟随鲁迅认识了头戴 zhān mào( )、 pà xiū( )又勇敢机灵的________,走进了拥有各种颜色hú dié ( )的萧红笔下________的祖父的园子,体会了季羡林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踏入古典名著天地,目睹了诸葛亮________的草船借箭,认识了有dù jì( )心的周瑜;见证了在________提着tiě chuí( )般拳头打虎的英勇武松;知晓了石猴诞生继而成为猴王的神奇故事,还看到了《红楼春趣》里众人放风筝的雅致场景。围绕"家国情怀",被________在面对爱子牺牲时的伟人胸怀而yóu zhōng( ) 敬佩,被称为________的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所震撼,也认识了坚守廉洁、朴素,被人zūn zhòng( )的方志敏。感悟人物品质,通过《摔跤》感受小嘎子的机灵,在《他像一棵tǐng tuō( )的树》中认识了__________的祥子,从《两茎灯草》里见识了严监生的_________,还在《刷子李》中领略了fěn shuā( )技艺高超的刷子李。
(1)读短文,根据音节在括号内写出正确的词语。(10分)
(2)文中“朴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在“_____”上填上合适的词语。(8分)
2.要写好一个人物,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3分)
A.可以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
B.可以用语言、动作等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的特点。
C.可以不用细致观察,从侧面反映人物特点。
D. 可以描写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写出人物的特点。
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X”。(3分)
(1)我想看“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应该看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
(2)“谋、诡、诈、诣"按音序排列依次为诡、谋、诣、诈,它们的部首都是“讠”,表示这四个字都与说话有关。 ( )
(3)“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描写的人物形象是诸葛亮。( )
4.按要求写句子。(8分)
(1)一位老人在车站焦急地等待亲人。(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把句子写具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一段话,把“深夜的静”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郎中”的意思是 。用上词语“郎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妈妈的鼓励下,我终于勇敢地站上了演讲比赛的舞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填空。(6分)
(1)古诗博大精深,令人回味无穷。雷震用“____________________,短笛无腔信口吹”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杨万里用“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陆游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千仞岳上摩天”让我们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王昌龄笔下将士们“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情壮志令我们难以忘怀。
(2)_____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那猹却将身一扭,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33分)
(一)课内阅读(13分)
景阳冈(节选)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 ),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 ),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坚起来,只一( )。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1.将下列动词恰当地填入文中括号里。(3分)
剪 掀 扑
2.武松对付老虎进攻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
3.请用“ ”从文段中画出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用“_____”从文段中画出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句子。(2分)
4.你从文段中了解到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这段话选自古典文学名著《 》,它的作者是________。(2分)
你还知道这部名著中的哪些人物(列举四个)(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20分)
用生命点亮大山的希望
①她的脸枯黄干瘦 布满皱纹 头发稀疏 毫无光泽 由于长期生病 她的手指关节上贴满了膏药 身体单薄得像一片纸。她就是感动中国人物张桂梅,一位云南大山里的女教师。
②1996年,张桂梅来到偏远的丽江市华坪县工作。在这里,她发现许多女学生因家 境贫寒相继辍学。因此,张桂梅决定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让大山里的女孩都能上学。 张桂梅开始到处筹钱,终于2008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正式成立。
③身为校长的张桂梅在学生管理方面可谓是劳心劳力。清晨五点多,校园一片沉寂, 只有路灯笔直地伫立着。学生们都还沉浸在梦乡,张桂梅却已经来到教学楼,她慢慢挪着步子,从一楼到四楼,楼道里的灯一盏一盏相继被点亮。白天,张桂梅拿着一个小喇叭在校园里巡视,监督学生们读书、吃饭、做操……一旦发现有学生磨蹭,她的小喇叭便派上了用场。只见她举起小喇叭,放在嘴边,吃力地喊着:“同学们快一点儿,不要磨蹭,一定要抓紧时间!时间对于你们来说太宝贵了。”学生们的脚步更急了,劲头更足了。一天的学习结束了,伴随着浓浓的夜色,教室里已空无一人,学生们都回到宿舍休息了,校园又恢复了宁静。可张桂梅还没有休息,她拿着一个手电筒,拖着疲惫的身子在校园里逐一检查,只有把校园都亲自检查一遍,她才能放心。
④除了日常的教学管理,张桂梅还坚持利用寒暑假进行家访。近20年来,张桂梅家访近2000户,行程达到十几万公里。
⑤2018年初,一直坚守在学生身边的张桂梅倒下了,躺在病床上的她,脸上毫无血色,几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她舍不得花钱为自己治病,但当华坪县的领导来探望她时,她表示要把自己仅有的一点钱用在孩子们身上,在场的领导、同事无不红了眼眶。
⑥如今,张桂梅的身体愈发不堪重负,她先后确诊为骨瘤、血管瘤等20多种疾病,身上贴满了止痛的膏药。随着疼痛的频率越来越高,她只能靠一把把止疼药强撑着。但是她从未离开自己的岗位,从未停止工作的脚步。
⑦张桂梅坚信“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她以瘦小的身躯,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山区的女孩们走出大山,点亮她们的人生梦想。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以德 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大爱。她是“七一勋章”获得者,曾获全国师德标兵、 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几十项荣誉。
1.短文②~⑥段写了张桂梅的五件事,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概括事例。(3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楷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堪重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辍”的结构是________,如果不认识这个字,应用______查字法,应先查____。“疲”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字母______ (2分)
4.给文中画“______”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3 分)
5.本文采用多种方法表现人物特点。请你用“______”画出文中最打动你的一处细节描写,完成下面练习。(4分)
这是对张桂梅的__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朗读“她以瘦小的身躯,用实际行动帮助贫困山区的女孩们走出大山,点亮她们的人生梦想。”时,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和节奏 ( ) (2分)
A. 悲伤而凝重 B. 喜悦而轻快 C. 赞美而激昂
7.张桂梅坚信“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表达与交流(内容23分,书写4分,共27分)
感动是心灵深处的震撼,它源于生活中的爱,是对理想执着的追寻,是对责任虔诚的坚守……你一定看到、听到过一些深深触动心灵的事情,请以“让我_____的一件事”选择一件写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书写要工整。
学校 班级 姓名 考号
班 级 姓名 考号
…………………………………………………………密…………封…………线……………………………………………………………………
把钱用在学生身上
用心管理学生
第 1 页,共 6 页 第 2 页,共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