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广东省汕头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石壕吏(广东省汕头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11-07 10: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石壕吏》教案
一、谈话导入
1、以战争给人们带来痛苦这个话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一篇诗《石壕吏》(板书课题)。
2、介绍作者及其写作背景。著名的《三吏》、《三别》。同学们看幻灯片。
今天我们学习的《石壕吏》,是《三吏》中最为著名的一篇。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划出生字词。注意字音、语气、停顿。(咽:三个读音)
2、个别学生读,
3、齐读,注意语气、停顿。
4、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先自己处理,然后小组内解决,最后提出疑问。
5、提问:
A、“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怒”,一“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两个“一何”,加强了感彩:既表现出“吏呼”咆哮如雷,“妇啼”悲伤凄苦,又体现了诗人强烈憎恶差吏、深刻同情老妇的感情。
B、“老翁逾墙走”,是否应该?
表明差吏夜间抓人,连老翁也一样抓走,已经屡见不鲜;所以老翁夜间一闻捶门声音,就顾不得年迈体衰、腿脚不灵,赶紧爬墙逃走,而由老妇出门应付。这深刻地揭示出战祸连绵、差吏残酷抓人、人民睡卧不得安宁的情景,揭示了老妇一家悲惨遭遇的社会环境。
G、“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是谁在哭?
从寡媳低微悲苦的哭泣声,暗示出老妇已被捉走。“夜久”,反映出差吏不满足于捉走老妇,百般威逼,老妇再三啼请自己应役的漫长过程,“如闻”,表现出诗人一直在关切倾听幕惨剧的发展,彻夜未能入睡。也有杜甫在哭的成分在里面。
H、为什么不抓杜甫?
杜甫自己是一个小官;同时那时也是按户抓丁的,杜甫只是在此投宿。
6、学生翻译全诗。
7、整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官吏夜捉人)
8、为什么是夜捉人?
“有吏夜捉人”是诗篇的关键句。是“捉人”,而不是“征兵”、“招兵”,已经表明差吏强抓老百姓当兵;前面又加上一个“夜”字,更表明差吏时常抓人,以致白天难以抓到,就趁夜深人睡来搞突然袭击,凶狠残酷。
四、深入研析
1、老妇致词说了几件事?(分层:三层。学生说出层意)
老妇的苦啼申诉包含三层意思。第一层: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表明老妇的三个儿子都上了战场,两个儿子已经战死,她家已为那场战争作出巨大牺牲,论理论情都不应再到她家捉人了。 第二层:“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表明老妇家中只有个吃奶的小孙子一个孤儿,和因乳孙而未去的衣服破烂的一个寡媳,家庭情况倍极凄惨。 第三层:“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表现出老妇为了避免年迈丈夫、乳孙寡媳被捉,被逼得只能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了。从中体现着老妇不断苦啼申诉,差吏不断怒呼咆哮的进程。
2、有人说老妇的致词不是一口气说出的,而是被官吏一句一句的逼问出来的。(板书:吏,呼,妇,啼)
这种手法在文言文中经常见到,叫 “藏问于答”请同学们把吏呼的过程补充出来。(注意语气)
五、总结
1、总结全文,呼唤和平。
六、背诵《石壕吏》
七、作业
想象一下,从这天晚上,这一家人会面对什么样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