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含答案)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27 22:20:12

文档简介

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一、基本国情
二、区域特色
1.沿海地区:海岸线漫长,有众多良港和岛屿,便于国际联系;核心地域: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沿边地区:便于开展边界贸易,开放了一系列陆地边境口岸。
3.长江流域:便利、充足的水源,黄金水道、水运发达;核心区域: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以武汉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重庆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
4.黄河流域:便利、充足的水源,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众多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改善了黄河流域的对外交通联系。
三、中国与世界
1.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1)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2位。
(2)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3)中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绩,制造业总产值居世界第2位。
(4)中国进出口贸易迅猛增长。
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水土流失、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加剧等。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从源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1.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很快,区域之间没有差异。 (×)
2.中国经济总量巨大,人口众多,不需要其他海外市场。 (×)
3.中国经济特区都在沿海,都不位于内陆。 (×)
4.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不能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
1.我国目前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岛、喀什和霍尔果斯,共七个。其中海南省是最大的经济特区。
2.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典例】(2024·济宁学业考)2024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读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示意图,完成1、2题。
1.过去,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C)
①产业单一  ②人口稠密 
③地形崎岖 ④资源匮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合理的是 (A)
①政策资金扶持 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③生产经营多样化 ④坚持经济发展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提取 关键点 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发展经济措施
转化 知识点 (1)脱贫攻坚主战场主要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单一、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2)在扶持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过于注重经济发展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结合位置分析,武陵山区脱贫攻坚哪些措施可以实施 ②③。
①种植苹果等水果   ②发展旅游业
③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  ④种植荔枝等热带水果
⑤发展畜牧业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D)
A.洞庭湖区退耕还湖
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C.保护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
D.华北地区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2.(2024·龙东学业考)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下列不属于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是 (D)
A.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B.区域发展不平衡
C.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D.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3.(2024·凉山学业考)下列叙述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是 (C)
①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②我国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③应对疫情,我国免费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新冠疫苗及口罩等防护物资
④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与此相关的是 (B)
A.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B.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开展中非合作论坛
5.(2024·宜春质检)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4年11月5日-10日在上海举行。共有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 900多家企业参与。疫情阴霾之下,进博会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举行,表明中国 (D)
①开创美好未来凝聚合力的坚定决心
②坚定不移向世界开放中国市场
③与更多国家互利共赢 
④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决心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从1869年发现并命名大熊猫,到2024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150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读图,下列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地处陕甘川三省,分布比较集中
B.气候较温暖湿润,没有寒潮冻害
C.以盆地丘陵为主,建设难度较大
D.生物物种较单一,生态环境脆弱
  (2024·株洲学业考)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气候大会上提出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目前主要是与使用煤、石油、天然气有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表为某年部分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根据材料回答7、8题。
国家 碳排放总 量(单位: 千吨) 人均碳 排放量 (单位:吨) 国家 碳排放总 量(单位: 千吨) 人均碳 排放量 (单位:吨)
中国 10 084 576 6.7 日本 1 168 286 8.9
印度 2 507 558 1.6 美国 5 282 248 14.9
俄罗斯 1 666 526 10.6 德国 771 772 8.2
7.表中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 (A)
A.中国 美国 B.俄罗斯 印度
C.美国 日本 D.俄罗斯 德国
8.下列有利于达到碳中和的行为包括 (D)
①出门随手关灯
②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
③垃圾分类
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2024 济南学业考)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区域差异大。如图是我国疆域示意及冬季黑龙江和西沙群岛景观示意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和人文环境复杂。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
②冬季西沙群岛与黑龙江景观差异大,主要原因是南北跨经度广。 (×)
③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以漠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
④五十六个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组成统一和谐的大家庭。 (√)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文化。分析青藏地区人们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完成表格内容。
生活方式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衣 藏袍 袖子便于穿脱,为了适应①昼夜温差大
食 牛羊肉、 糌粑 草甸广布,以畜牧业为主;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可以发展②河谷农业
住 ③碉房、 帐篷 厚墙、厚重的牛毛毡可以抵御风和寒冷
行 高原之舟—— ④牦牛 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
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⑤高寒
(3)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甘肃古浪县政府启动易地搬迁工程,村民从山沟沟搬到黄花滩,借助科技扶贫,发展羊肚菌大棚种植,实现了脱贫致富。
据图从气候角度分析古浪县种植羊肚菌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提出解决不利条件的措施。
有利条件: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不利条件: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强烈;采取措施:大棚覆黑膜进行遮光。
10.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读图a,我国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是东部(沿海)地区,为了逐步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我国正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江西属于图a中的中部地区。
(3)在发展道路上,我国面临诸多挑战,图b反映的问题是资源短缺,图c反映的问题是环境污染。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4)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请你列举一条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节能减排。第九章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一、基本国情
二、区域特色
1.沿海地区:海岸线漫长,有众多良港和岛屿,便于国际联系;核心地域: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2.沿边地区:便于开展边界贸易,开放了一系列陆地边境口岸。
3.长江流域:便利、充足的水源,黄金水道、水运发达;核心区域:以 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以 为核心的长江中游产业带、以 为核心的长江上游产业带。
4.黄河流域:便利、充足的水源, 的开通,众多铁路和高速公路的建设,改善了黄河流域的对外交通联系。
三、中国与世界
1.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1)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升至世界第 位。
(2)中国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3)中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绩, 总产值居世界第2位。
(4)中国进出口贸易迅猛增长。
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四、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发展经济的同时,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自然灾害加剧等。
2.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要措施:
调整 、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 发展,从源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1.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很快,区域之间没有差异。 ( )
2.中国经济总量巨大,人口众多,不需要其他海外市场。 ( )
3.中国经济特区都在沿海,都不位于内陆。 ( )
4.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就不能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 ( )
1.我国目前的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海南岛、喀什和霍尔果斯,共七个。其中海南省是最大的经济特区。
2.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典例】(2024·济宁学业考)2024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读我国脱贫攻坚主战场示意图,完成1、2题。
1.过去,制约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 )
①产业单一  ②人口稠密 
③地形崎岖 ④资源匮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下列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合理的是 ( )
①政策资金扶持 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③生产经营多样化 ④坚持经济发展意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提取 关键点 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发展经济措施
转化 知识点 (1)脱贫攻坚主战场主要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主要是产业结构单一、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2)在扶持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过于注重经济发展违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3.结合位置分析,武陵山区脱贫攻坚哪些措施可以实施 。
①种植苹果等水果   ②发展旅游业
③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  ④种植荔枝等热带水果
⑤发展畜牧业
1.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
A.洞庭湖区退耕还湖
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林还草
C.保护三江源区的生态环境
D.华北地区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2.(2024·龙东学业考)我国已经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发展中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下列不属于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是 ( )
A.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B.区域发展不平衡
C.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D.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3.(2024·凉山学业考)下列叙述体现了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是 ( )
①我国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
②我国人地关系不够和谐,区域发展不平衡,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
③应对疫情,我国免费向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新冠疫苗及口罩等防护物资
④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与此相关的是 ( )
A.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
B.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开展中非合作论坛
5.(2024·宜春质检)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24年11月5日-10日在上海举行。共有127个国家和地区的2 900多家企业参与。疫情阴霾之下,进博会在确保防疫安全前提下如期举行,表明中国 ( )
①开创美好未来凝聚合力的坚定决心
②坚定不移向世界开放中国市场
③与更多国家互利共赢 
④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决心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6.从1869年发现并命名大熊猫,到2024年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局挂牌成立,150年来对于大熊猫的保护与研究,见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时代。读图,下列关于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地处陕甘川三省,分布比较集中
B.气候较温暖湿润,没有寒潮冻害
C.以盆地丘陵为主,建设难度较大
D.生物物种较单一,生态环境脆弱
  (2024·株洲学业考)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气候大会上提出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目前主要是与使用煤、石油、天然气有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下表为某年部分国家的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根据材料回答7、8题。
国家 碳排放总 量(单位: 千吨) 人均碳 排放量 (单位:吨) 国家 碳排放总 量(单位: 千吨) 人均碳 排放量 (单位:吨)
中国 10 084 576 6.7 日本 1 168 286 8.9
印度 2 507 558 1.6 美国 5 282 248 14.9
俄罗斯 1 666 526 10.6 德国 771 772 8.2
7.表中碳排放总量和人均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分别是 ( )
A.中国 美国 B.俄罗斯 印度
C.美国 日本 D.俄罗斯 德国
8.下列有利于达到碳中和的行为包括 ( )
①出门随手关灯
②积极参与大课间活动
③垃圾分类
④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2024 济南学业考)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区域差异大。如图是我国疆域示意及冬季黑龙江和西沙群岛景观示意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一方水土这一方人。我国疆域辽阔,自然和人文环境复杂。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下列说法进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我国陆地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 ( )
②冬季西沙群岛与黑龙江景观差异大,主要原因是南北跨经度广。 ( )
③我国人口众多,分布不均,以漠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多西少。 ( )
④五十六个民族“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组成统一和谐的大家庭。 ( )
(2)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青藏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特的文化。分析青藏地区人们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完成表格内容。
生活方式 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衣 藏袍 袖子便于穿脱,为了适应①
食 牛羊肉、 糌粑 草甸广布,以畜牧业为主;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区可以发展②
住 ③ 、 帐篷 厚墙、厚重的牛毛毡可以抵御风和寒冷
行 高原之舟—— ④ 善走陡坡险路,雪山沼泽
人们的生活方式是为了适应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⑤
(3)换一方水土富一方人。甘肃古浪县政府启动易地搬迁工程,村民从山沟沟搬到黄花滩,借助科技扶贫,发展羊肚菌大棚种植,实现了脱贫致富。
据图从气候角度分析古浪县种植羊肚菌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并提出解决不利条件的措施。
10.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也十分突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 ,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读图a,我国经济水平最高的地区是 ,为了逐步缩小区域发展的差距,我国正大力实施 大开发、促进 地区崛起等重大战略决策。江西属于图a中的 地区。
(3)在发展道路上,我国面临诸多挑战,图b反映的问题是 短缺,图c反映的问题是 。应对这些挑战,我国必须坚持走 发展的道路。
(4)气候变化是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我国在发展进程中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请你列举一条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