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一、城市群概况
1.位置:位于湖南省东部,E 流经,包括A 、B 、C 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2.交通联系:三市呈 之势,有D 线、公路和E 相连。
3.经济: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 区域。
1.长株潭城市群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
2.长沙、株洲、湘潭均位于湘江沿岸,京广线、沪昆线交会于株洲市。 ( )
二、三市的发展差异
城市 长沙 株洲 湘潭
发展差异 铁路枢纽 制造业和 业
产业部门 计算机、杂交 水稻、新材料、 工程机械 电力机车、 有色冶金 和化学工业 钢铁、机电、 农产品加工
旅游资源 等 — 毛泽东同志故居
三、三市的发展联系
1.一体化建设:
(1)电信部门:把三市的电话改成一个区号。
(2)旅游部门:把三市的 旅游项目整合起来。
(3)交通部门:建立统一的公共交通系统。
(4)环保部门:明确各个城市的环保责任,严格保护好 的水环境。
2.两型社会: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 和 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毛泽东同志的故乡、岳麓山、橘子洲等,均位于长沙市。 ( )
长株潭城市群、三足鼎立、湘江、一体化建设、两型社会
怎样构建“两型社会”
一江串三城
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
(1)三市距离较近,布局紧凑。
(2)现代化交通运输发达。
1.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的 ( )
A.南部 B.西部
C.东部 D.中部
2.长株潭城市群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3.湘江流经长株潭三市市区,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 ( )
A.长沙、株洲、湘潭 B.湘潭、株洲、长沙
C.株洲、湘潭、长沙 D.长沙、湘潭、株洲
4.关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方向的描述,错误的是 ( )
A.一体化建设 B.资源节约型
C.环境友好型 D.产业高度一致
5.下列关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长沙城市规模较大,教育、科技、文化均较发达,计算机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
B.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航空枢纽
C.湘潭的机车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发达
D.长沙的衡山、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6.读长株潭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长株潭三市城区的河流是 ,长沙位于株洲的 (上、下)游方向。
(2)长株潭地区交通便利,通过长株潭地区, 南北纵向的高铁线路是 。
(3)长株潭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该地生产该粮食作物具有的气候优势条件有 。
(4)长株潭三市自然环境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下列选项属于相似之处的是 (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高原地形
C.位于资水流域 D.草地广布
7.亮亮去长株潭城市群做了实地考察,下面是他的总结汇报。你认为错误的
是 ( )
A.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呈三足鼎立之势
B.湘江流经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C.株洲是重要的铁路枢纽
D.长沙所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读长株潭城市群示意图,完成8、9题。
8.湖南提出要将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
A.关闭或搬迁沿江的所有工业
B.保护山水景观,建设滨江风光带
C.加强宣传,保护“母亲河”
D.执法部门加强监管力度
9.家住湖南省长沙市的小红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乡,说法错误的是 ( )
A.湖南,人杰地灵,是“鱼米之乡”
B.湖南简称“湘”,来源于美丽的母亲河——湘江
C.长沙属于亚热带、半湿润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大多数农作物能一年两熟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的地表土壤损失、岩石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是邵阳市西部山区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除受自然环境影响以外,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密切相关。
材料二 湘潭县花石镇地理位置优越,在政府的支持下,花石镇利用其自然环境,以湘莲为依托,大力发展湘莲一体化产业,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湘潭市著名的特色小镇。
材料三 湖南省略图。
(1)填写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河流:① ,山脉:② 。
(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国首条红色旅游铁路——两山铁路即将开通。两山铁路将A 与井冈山紧密相连,在株洲与③ 铁路交会。
(3)为建设“两型社会”,推进长株潭一体化,下列举措合理的是 ( )
①为促进经济发展,三市重点发展钢铁工业
②三市合作办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③湘江流经长株潭,三市应严格保护湘江水环境
④修建快速路和城铁,加速推进“同城效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根据材料一,简析导致石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5)根据材料二,简析花石镇的经济发展对其他乡村的振兴有哪些启示。第五节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一、城市群概况
1.位置:位于湖南省东部,E湘江流经,包括A株洲、B湘潭、C长沙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2.交通联系:三市呈三足鼎立之势,有D京广线、公路和E湘江相连。
3.经济: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1.长株潭城市群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2.长沙、株洲、湘潭均位于湘江沿岸,京广线、沪昆线交会于株洲市。 (√)
二、三市的发展差异
城市 长沙 株洲 湘潭
发展差异 省会 铁路枢纽 制造业和旅游业
产业部门 计算机、杂交 水稻、新材料、 工程机械 电力机车、 有色冶金 和化学工业 钢铁、机电、 农产品加工
旅游资源 岳麓山、橘子洲、 马王堆等 — 毛泽东同志故居
三、三市的发展联系
1.一体化建设:
(1)电信部门:把三市的电话改成一个区号。
(2)旅游部门:把三市的观光旅游项目整合起来。
(3)交通部门:建立统一的公共交通系统。
(4)环保部门:明确各个城市的环保责任,严格保护好湘江的水环境。
2.两型社会: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毛泽东同志的故乡、岳麓山、橘子洲等,均位于长沙市。 (×)
长株潭城市群、三足鼎立、湘江、一体化建设、两型社会
怎样构建“两型社会”
答:对于资源要节约使用,对于环境要注意保护,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一江串三城
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
(1)三市距离较近,布局紧凑。
(2)现代化交通运输发达。
1.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的 (C)
A.南部 B.西部
C.东部 D.中部
2.长株潭城市群的地形类型主要是 (C)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D.山地
3.湘江流经长株潭三市市区,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是 (C)
A.长沙、株洲、湘潭 B.湘潭、株洲、长沙
C.株洲、湘潭、长沙 D.长沙、湘潭、株洲
4.关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发展方向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一体化建设 B.资源节约型
C.环境友好型 D.产业高度一致
5.下列关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长沙城市规模较大,教育、科技、文化均较发达,计算机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
B.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航空枢纽
C.湘潭的机车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发达
D.长沙的衡山、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6.读长株潭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长株潭三市城区的河流是湘江,长沙位于株洲的下(上、下)游方向。
(2)长株潭地区交通便利,通过长株潭地区, 南北纵向的高铁线路是京广高铁。
(3)长株潭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该地生产该粮食作物具有的气候优势条件有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或雨热同期)。
(4)长株潭三市自然环境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下列选项属于相似之处的是 (A)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高原地形
C.位于资水流域 D.草地广布
7.亮亮去长株潭城市群做了实地考察,下面是他的总结汇报。你认为错误的
是 (D)
A.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呈三足鼎立之势
B.湘江流经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C.株洲是重要的铁路枢纽
D.长沙所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读长株潭城市群示意图,完成8、9题。
8.湖南提出要将湘江打造成“东方的莱茵河”,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A)
A.关闭或搬迁沿江的所有工业
B.保护山水景观,建设滨江风光带
C.加强宣传,保护“母亲河”
D.执法部门加强监管力度
9.家住湖南省长沙市的小红向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乡,说法错误的是 (C)
A.湖南,人杰地灵,是“鱼米之乡”
B.湖南简称“湘”,来源于美丽的母亲河——湘江
C.长沙属于亚热带、半湿润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D.大多数农作物能一年两熟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的地表土壤损失、岩石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石漠化是邵阳市西部山区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除受自然环境影响以外,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密切相关。
材料二 湘潭县花石镇地理位置优越,在政府的支持下,花石镇利用其自然环境,以湘莲为依托,大力发展湘莲一体化产业,经济快速发展,成为湘潭市著名的特色小镇。
材料三 湖南省略图。
(1)填写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河流:①长江,山脉:②雪峰山。
(2)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国首条红色旅游铁路——两山铁路即将开通。两山铁路将A韶山与井冈山紧密相连,在株洲与③京广 铁路交会。
(3)为建设“两型社会”,推进长株潭一体化,下列举措合理的是 (D)
①为促进经济发展,三市重点发展钢铁工业
②三市合作办学,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③湘江流经长株潭,三市应严格保护湘江水环境
④修建快速路和城铁,加速推进“同城效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根据材料一,简析导致石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答:人为原因:毁林开荒、滥垦乱伐、不合理的垦殖,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加剧了石漠化。治理措施:封山育林、人工造林、改坡耕地为水平梯田等。
(5)根据材料二,简析花石镇的经济发展对其他乡村的振兴有哪些启示。
答:发展特色产业、旅游业,加快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促进经济一体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