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课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复习课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28 08:13:03

文档简介

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答案速填:
①黑、吉、辽           ②俄罗斯           
③半环状
④寒冷漫长 ⑤中部和南部平原 ⑥满
⑦交通干线沿线 ⑧春小麦 ⑨甜菜
⑩矿产资源
考点一 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命题角度 1.结合中国的疆域图考查东北地区的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 2.考查影响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原因。 3.考查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4.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真题·典例】
  (2024·眉山学业考)读东北地区地形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山脉是 (B)
①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③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
④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图中年降水量①地大于②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D)
①地广人稀 ②土壤肥沃
③水热充沛 ④地形平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云南学业考)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描述符合东北地区特点的是 (C)
A.地表崎岖,峰岭众多
B.水田连片,油菜金黄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气候冷湿,茶园遍布
5.图中四地的农业发展,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A)
A.①地大面积种植大豆
B.②地发展林业及林下种植
C.③地发展粮食综合生产
D.④地沿海发展水产养殖
【链接·考点】
【素材·命题】
  (素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活习俗。吉林省有囤秋菜的习俗,秋季人们囤置大量蔬菜在地窖中,当冬季来临,再拿出来吃。下图是吉林省某地囤秋菜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吉林省囤置秋菜的习俗密切相关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D)
A.秋季寒潮多发 B.人们喜食秋菜
C.秋季蔬菜价格低 D.冬季寒冷而漫长
2.近些年,吉林省囤置秋菜的习俗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A)
A.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B.粮食种植面积增加
C.秋季蔬菜供应充足 D.东北气温不断升高
考点二 东北地区的农业和工业
命题 角度 1.结合生活、新闻材料考查东北地区的农业。 2.考查东北地区工业特点及治理措施。
【真题·典例】
  (2024·贺州学业考)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基本形成以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相对合理的机械工业体系,在地区分布上形成多个大型机械工业基地。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我国重工业基地是 (A)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该区域发展重工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D)
A.科技发达 B.劳动力丰富
C.交通便利 D.矿产资源丰富
3.(2024·泰安学业考)青藏地区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色鲜明、差异显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D)
A.海拔高是造成两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
B.高山冰雪融水是两地区河流的主要水源来源
C.河谷农业是两地区共同的农业特色
D.①②两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有利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
  (2024·乐山学业考)下图为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行政中心为哈尔滨,境内平原广阔,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在地势平坦区域因来水量长期大于蒸发量而形成)。近年来该省工业发展滞后,主要体现在设备老化,矿产利用率低,高耗能企业多,工业排污严重,工业产品竞争力不强。据此完成4~6题。
4.与我国南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沼泽湿地比较,其形成原因是 (C)
A.降水更丰富 B.河流注入量更大
C.气温更低 D.地势更低平
5.据图可知,该省是我国 (A)
A.能源工业大省 B.高科技工业大省
C.汽车制造工业大省 D.纺织工业大省
6.为促进该省工业发展,需要 (D)
①停止石油、煤炭开采 ②更新设备
③加大技术投入 ④增加产品附加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链接·考点】
1.农业:
(1)农业发展条件及主要农作物。
项目 农业发展条件 主要农 作物
不利 条件 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②春秋季节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③东北平原北部地区人烟稀少,沼泽遍布 小麦、 玉米、 大豆、 水稻
有利 条件 ①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型机械化耕作; ②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东北平原成为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2)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越条件。
①地形平坦开阔,适于大型机械化耕作;
②黑土肥沃,适于农作物生长;
③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④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区、半湿润区;
⑤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⑥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2.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1)矿产资源丰富。
(2)铁路网密集,陆路交通便利。
(3)南部濒临渤海和黄海,地理位置优越,海上交通便利。
【素材·命题】
【“冷”资源变“热”产业】
材料一 2024年北京冬奥会上,东北籍的运动员屡获佳绩。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造就了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从南到北积雪时间依次增加,最长可达200天,是我国冰雪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冬奥会上从智能的比赛场馆“冰立方”,到红色耀眼的雪车,运动员脚踏的冰鞋……众多设备产品背后,都刻着“东北制造”的烙印。乘冬奥之风,冰雪经济被赋予振兴东北的期待,赏雾凇、观雪景、玩滑雪、看冰雕、体验冬捕,冰雪旅游已成为拉动东北地区经济的新增长点,冰天雪地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材料二 东北地区示意图。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邻国:A俄罗斯 海域:B渤海
山脉:C长白山脉
(2)东北地区是我国冰雪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请说明理由。
答: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造就了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从南到北积雪时间依次增加,最长可达200天,是我国冰雪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
(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简析图中①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及曾出现的问题。
答:优势:矿产资源丰富,水陆交通运输便利等。
问题:资源枯竭,大气污染严重等。
(4)冰雪经济被赋予振兴东北地区的期待。请你为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献计献策。
答:实施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观光旅游业;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第六章 认识区域:位置与分布
答案速填:
①            ②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考点一 东北地区的位置和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命题角度 1.结合中国的疆域图考查东北地区的位置及自然地理环境。 2.考查影响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原因。 3.考查东北地区的生态环境。 4.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经济的影响。
【真题·典例】
  (2024·眉山学业考)读东北地区地形图,完成1~3题。
1.图中甲山脉是 ( )
①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③内蒙古高原与东北平原的分界线
④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图中年降水量①地大于②地,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人类活动
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 )
①地广人稀 ②土壤肥沃
③水热充沛 ④地形平坦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24·云南学业考)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4、5题。
4.下列描述符合东北地区特点的是 ( )
A.地表崎岖,峰岭众多
B.水田连片,油菜金黄
C.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D.气候冷湿,茶园遍布
5.图中四地的农业发展,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
A.①地大面积种植大豆
B.②地发展林业及林下种植
C.③地发展粮食综合生产
D.④地沿海发展水产养殖
【链接·考点】
【素材·命题】
  (素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形成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活习俗。吉林省有囤秋菜的习俗,秋季人们囤置大量蔬菜在地窖中,当冬季来临,再拿出来吃。下图是吉林省某地囤秋菜景观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吉林省囤置秋菜的习俗密切相关的自然地理特征是 ( )
A.秋季寒潮多发 B.人们喜食秋菜
C.秋季蔬菜价格低 D.冬季寒冷而漫长
2.近些年,吉林省囤置秋菜的习俗逐渐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
A.交通运输业的进步 B.粮食种植面积增加
C.秋季蔬菜供应充足 D.东北气温不断升高
考点二 东北地区的农业和工业
命题 角度 1.结合生活、新闻材料考查东北地区的农业。 2.考查东北地区工业特点及治理措施。
【真题·典例】
  (2024·贺州学业考)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中国基本形成以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相对合理的机械工业体系,在地区分布上形成多个大型机械工业基地。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我国重工业基地是 ( )
A.辽中南工业基地
B.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C.京津唐工业基地
D.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2.该区域发展重工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A.科技发达 B.劳动力丰富
C.交通便利 D.矿产资源丰富
3.(2024·泰安学业考)青藏地区与东北地区地理环境特色鲜明、差异显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海拔高是造成两地区气候寒冷的主要原因
B.高山冰雪融水是两地区河流的主要水源来源
C.河谷农业是两地区共同的农业特色
D.①②两地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有利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修复
  (2024·乐山学业考)下图为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行政中心为哈尔滨,境内平原广阔,有大面积的沼泽湿地(在地势平坦区域因来水量长期大于蒸发量而形成)。近年来该省工业发展滞后,主要体现在设备老化,矿产利用率低,高耗能企业多,工业排污严重,工业产品竞争力不强。据此完成4~6题。
4.与我国南方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沼泽湿地比较,其形成原因是 ( )
A.降水更丰富 B.河流注入量更大
C.气温更低 D.地势更低平
5.据图可知,该省是我国 ( )
A.能源工业大省 B.高科技工业大省
C.汽车制造工业大省 D.纺织工业大省
6.为促进该省工业发展,需要 ( )
①停止石油、煤炭开采 ②更新设备
③加大技术投入 ④增加产品附加值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链接·考点】
1.农业:
(1)农业发展条件及主要农作物。
项目 农业发展条件 主要农 作物
不利 条件 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农作物熟制一年一熟; ②春秋季节受寒潮影响,易发生低温冻害; ③东北平原北部地区人烟稀少,沼泽遍布 小麦、 玉米、 大豆、 水稻
有利 条件 ①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型机械化耕作; ②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东北平原成为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2)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越条件。
①地形平坦开阔,适于大型机械化耕作;
②黑土肥沃,适于农作物生长;
③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④降水较多,属于湿润区、半湿润区;
⑤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
⑥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2.东北三省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1)矿产资源丰富。
(2)铁路网密集,陆路交通便利。
(3)南部濒临渤海和黄海,地理位置优越,海上交通便利。
【素材·命题】
【“冷”资源变“热”产业】
材料一 2024年北京冬奥会上,东北籍的运动员屡获佳绩。东北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造就了冰天雪地的自然环境,从南到北积雪时间依次增加,最长可达200天,是我国冰雪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冬奥会上从智能的比赛场馆“冰立方”,到红色耀眼的雪车,运动员脚踏的冰鞋……众多设备产品背后,都刻着“东北制造”的烙印。乘冬奥之风,冰雪经济被赋予振兴东北的期待,赏雾凇、观雪景、玩滑雪、看冰雕、体验冬捕,冰雪旅游已成为拉动东北地区经济的新增长点,冰天雪地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材料二 东北地区示意图。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邻国:A  海域:B
山脉:C
(2)东北地区是我国冰雪资源最为集中的区域,请说明理由。
(3)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简析图中①地区发展工业的优势及曾出现的问题。
(4)冰雪经济被赋予振兴东北地区的期待。请你为振兴东北地区经济献计献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