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素养评估(第五、六章)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素养评估(第五、六章)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28 08:21:51

文档简介

期中素养评估(第五、六章)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4·武威学业考)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它气势巍峨地横亘在中华大地上,它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南北差异”。关于秦岭南北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秦岭以北年降水量普遍大于800毫米
B.秦岭以北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C.秦岭以南1月平均气温普遍大于0℃
D.秦岭以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2024·咸宁学业考)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种子安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示意我国三大国家级育种基地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甘肃育种基地位于我国 (C)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与甘肃、四川育种基地相比较,海南最突出的优势是 (D)
A.光照充足,温差较大
B.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C.地形平坦,黑土广布
D.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4.四位外国小朋友到图中四地区旅游后,交流各自见闻,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
A.法国小朋友说:“我在‘黄色中国’的蒙古包内,品尝了牧民自己酿制的青稞酒,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葡萄酒。”
B.澳大利亚小朋友说:“我在‘银色中国’看见牦牛,而我国中部有成群的绵羊。”
C.日本小朋友说:“我在‘金色中国’看到了成片的麦田,我的家乡主要种植水稻。”
D.沙特阿拉伯小朋友说:“我在‘绿色中国’看见了水乡景观,而我的祖国却是一个沙漠之国。”
5.下图中5条线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关于图中5条界线的说法错误的是(D)
①甲线以南为湿润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②乙线大致与我国2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③丙线经过的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夷山
④丁线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⑤戊线的起止点为黑龙江漠河和云南腾冲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滨海经济带。读环渤海示意图完成6、7题。
6.该区域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水能资源丰富  B.海陆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科技力量雄厚
7.关于本地区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盛产小麦、甘蔗、棉花
B.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有京沪线、京广线、沪昆线经过
D.有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江苏省兴化市地势低洼,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当地人在低洼沼泽地区挖河泥,将淤泥与水草混合物堆积成高出水面的田垛,用来种植作物,形成了垛田。读区域图及垛田示意图,完成8、9题。
8.垛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C)
A.当地河湖密布
B.气候暖湿
C.地势低洼,易受渍涝
D.土地肥沃
9.分析垛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有 (D)
①该地“地势高”,排水良好
②气候湿热,雨热同期
③河网密布,灌溉便利
④昼夜温差大,积累养分多
⑤土地集中连片,土壤深厚肥沃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
  塞罕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生态脆弱。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6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营造起的万顷林海已成为京津冀地区一道强大的生态屏障。如图为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简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塞罕坝区域自然环境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B)
A.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
B.温带大陆性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
C.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
D.温带荒漠向温带草原过渡
11.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冀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C)
A.增加生物多样性
B.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C.减轻风沙危害
D.减缓气候变暖趋势
  【素养拓展题】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天山山脉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推冰”奇观是博斯腾湖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每到冰雪消融,湖面上的冰面破裂,隆起的大量冰块受到风的影响涌向岸边形成场面壮观的景观。下图为博斯腾湖简图和博斯腾湖“推冰”景观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博斯腾湖发生“推冰”奇观的季节最有可能是 (A)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博斯腾湖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白鹭洲景区的推冰奇观最为壮观,影响该奇观的风向主要是 (D)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14.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博斯腾湖能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C)
A.属于外流区域
B.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C.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D.多地形雨,降水量大
  2024第七届(青藏)绿色建博会于6月25-27日在青海西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5、16题。
15.青藏高原过去无法大规模种植绿色蔬菜,主要原因是 (C)
A.光照不足 B.水源短缺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16.今年“光伏+储能”综合能源示范的大棚项目已在西藏实施,该项目 (A)
A.利用科技克服了自然条件的不足
B.改变了青藏地区的农业结构
C.充分利用了青藏高原的地热能
D.投资巨大,实用价值小
  2024年10月12日,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名单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位列其中,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国家公园。如图为三江源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三江源地区 (D)
A.位于我国青海省北部
B.长江、黄河和怒江的源头汇水区
C.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被誉为“中华水塔”
D.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18.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其主要原因是 (B)
A.工农业消耗增大
B.全球气候变暖
C.人口增长,需求增加
D.土地荒漠化严重
19.调查显示,三江源地区有33种重点保护植物,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可能是 (C)
A.喜湿热 B.耐干旱
C.耐高寒 D.生长快
  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20、21题。
20.下列对东北地区山河大势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D)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三山夹两盆
C.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21.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遭遇瓶颈,经济增长缓慢,下列解决措施中,不合理的是(B)
A.积极发展旅游业
B.加大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力度
C.积极开发新能源
D.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工业技术水平
  “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亮。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过138天漫长的生长周期。”这是著名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关于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描述。据此完成22、23题。
22.黑龙江五常大米成为全国最好的稻米的优势条件是 (C)
①热量充足
②生长周期长,有机质丰富
③夏季光照充足
④土壤肥沃,使用化肥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东南亚也是世界稻米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地区,和黑龙江五常比较,主要优势
有(C)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C.地处热带,热量充足
D.引入和培育优良水稻品种
  2024年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再获大丰收,总产量达到14 445.6万吨,同比增加了760多万吨。东北地区今年光照充足、雨水调和,为丰收提供了“天时”,据此完成24、25题。
24.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因纬度位置较高,热量较低,本区不适合种植水稻
B.本地区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C.玉米种植发展较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较为集中
D.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甜菜重要产区
25.如果在当地发展旅游业,下列项目或产业不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是 (D)
A.山珍食材小吃店
B.狗拉雪橇穿雪原
C.林海设营觅野踪
D.木屋畅饮酥油茶
二、综合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0分)
26.【地理实践题】“游学地理”项目策划了四条线路游学中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四条游学地理线路中,跨越了我国三级阶梯的是D。(2分)
A.线路① B.线路②
C.线路③ D.线路④
(2)当沿线路②走时,最不可能看到的景观是B。(2分)
A.大漠孤烟直 B.小桥流水人家
C.林深不知处 D.风吹草低见牛羊
(3)线路①经过我国一条重要地理界线秦岭—淮河线,关于此界线我国南北两侧区域地理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D。(2分)
A.山北腰鼓威猛,山南锅庄欢快
B.山北茶园遍野,山南麦浪滚滚
C.山北银装素裹,山南落叶纷飞
D.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
(4)沿途植被变化为森林—草原—荒漠的线路是②,试分析原因自东向西降水逐渐减少。(2分)
(5)近几十年来,a盆地荒漠化速度加快的最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活动,该盆地南侧的虚线是青藏高原边缘线(或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在B地区经常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截留水分、削弱风力(或固定流沙)(任答2点)。(4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海南省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基地之一,被誉为“国家种业硅谷”。“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当地秋季收获后,冬季拿到我国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
材料二 图1为我国育种基地海南岛略图,图2为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图。
(1)读图1可以看出,海南岛的地势特征是中部高,四周低,判断依据是河流大多从中部流向四周。(2分)
(2)图1中图例A、B表示水稻、甘蔗分布区的是B(填字母),判断依据是B位于河流下游冲积平原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体现了地形对农业分布的影响。(3分)
(3)位于三亚的国家“南繁”基地,是冬季“育种的天堂”。说明三亚建立“南繁”基地的气候优势。(2分)
答: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
(4)图2中甘肃新疆主产区主要位于河西走廊和天山山脉的山麓地带,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体现了水源对农业的影响;黄淮海平原主产区的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东北平原主产区水稻的生产得益于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特征,当地作物熟制是一年一熟。(5分)
(5)从图2可以看出,青藏高原未建立农产品主产区,请分析主要自然原因。(2分)
答:海拔高,气温低,热量不足。
28.【对比分析题】读甲、乙两地区图及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分)
(1)河流①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少量山地降水;河流②是松花江,根据气候资料,其最大汛期出现的季节是夏季。(3分)
(2)甲、乙两地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各不相同,其中甲地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是畜牧业;甲地在农业发展中易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2分)
(3)乙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相比南方其生产粮食最大不足是热量不足。(1分)
(4)甲地石油化工工业迅猛发展的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1分)
(5)乙地是重工业基地,其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资源有煤矿和铁矿。(2分)
(6)甲地区地表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A;乙地区地表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D。(2分)
A.三山夹两盆
B.中高周低
C.地表平坦
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29.(2024·临沂学业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甲、乙两幅气候资料图,一幅是拉萨,一幅是哈尔滨,属于拉萨的是乙,说明判断的理由。(2分)
答:甲图为温带季风气候,乙图为高山高原气候,拉萨属于高山高原气候。
(2)滑雪运动是人们喜爱的冬季运动项目,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各地滑雪场数量存在明显差异。2024年底黑龙江省有120多处滑雪场,居全国首位。请从自然条件方面解释黑龙江省滑雪场数量多的原因。(2分)
答:黑龙江省冬季漫长严寒,降雪丰富,雪期长;山地多。
(3)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东北地区的农业部门以种植业为主,青藏地区的农业部门以畜牧业为主,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是东北地区平原广阔,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寒气候区,天然草场广布。(3分)
  雅鲁藏布江谷地出产的农产品品质优良:油菜籽粒大,千粒重比东部平原高一倍;甜菜比北方地区的甜菜平均单根重20%~30%。
(4)请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4分)
答:雅鲁藏布江谷地日照时间长,有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的积累;气温低,作物生长周期长。
(5)东北地区的很多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鞍山的工业结构(下图)代表了东北的产业结构特点。据图说出鞍山工业结构特点,并说明工业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2分)
答:鞍山以钢铁工业(或非金属矿物加工、机械制造)为主。鞍山附近铁矿等矿产资源丰富。
30.2024年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先后考察了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了解海南支持种业创新、发展海洋科技等情况。北京某中学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小组探究活动。(7分)
(1)第一小组以“海南岛旅游”为主题进行学习,撰写研究报告。下面是某同学的研究报告摘录,其中有些错误表述。请结合图文材料,从中挑出三处。(3分)
  海南岛地处热带,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多呈辐射状入海。河流相对短小,流速较快。岛上降水充沛,受气候影响,河流径流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小。受气候和地形影响,海南岛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地区。在这里,游人可以尽情享受椰岛海韵。驾车环岛游,沿途可以看到高大茂密的椰子树等落叶阔叶林在海风中摇曳。还可以品尝芒果捞、菠萝饭、核桃、柿子等海岛特色美食。海南岛不愧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
示例:错误:北高南低
错误1:水量的季节变化小;
错误2:海南岛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地区;
错误3:沿途可以看到高大茂密的椰子树等落叶阔叶林在海风中摇曳;
错误4:核桃、柿子等海岛特色美食;
错误5:海南岛不愧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
(2)第二小组以“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为主题进行调查。(2分)
  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育种的天堂”。所谓“南繁”,就是利用三亚独特的气候条件加种一季作物,这样一年内南方、北方交替种植,以此加速繁殖,加快品种培育速度。授粉是育种的关键环节,阳光越烈对农作物授粉越有利,授粉期最怕阴雨天。从气候角度说明“南繁”选在三亚及附近地区而非海口的主要原因。
答:三亚比海口纬度更低,冬季日照时间更长,太阳辐射更强,降水更少,晴天更多,气温更高,有利于作物生长繁育。
(3)第三小组以“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主题进行探究。(2分)
  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岛拥有世界水平的热带海岛、海滩与海洋等旅游资源,是以旅游为主体的服务贸易自由岛,以人流带动特色商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海南岛建成自由贸易港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B、D(多项选择)。
A.经济特区经验丰富  B.旅游资源丰富
C.传统重工业发达  D.国家政策支持期中素养评估(第五、六章)
(6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2024·武威学业考)秦岭被尊为“华夏文明的龙脉”,它气势巍峨地横亘在中华大地上,它的存在给我们带来了强烈的“南北差异”。关于秦岭南北差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秦岭以北年降水量普遍大于800毫米
B.秦岭以北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
C.秦岭以南1月平均气温普遍大于0℃
D.秦岭以南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
  (2024·咸宁学业考)种子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种子安全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图示意我国三大国家级育种基地分布。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3题。
2.甘肃育种基地位于我国 (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3.与甘肃、四川育种基地相比较,海南最突出的优势是 ( )
A.光照充足,温差较大
B.河网密布,水源充足
C.地形平坦,黑土广布
D.纬度较低,热量充足
4.四位外国小朋友到图中四地区旅游后,交流各自见闻,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
A.法国小朋友说:“我在‘黄色中国’的蒙古包内,品尝了牧民自己酿制的青稞酒,让我想起了家乡的葡萄酒。”
B.澳大利亚小朋友说:“我在‘银色中国’看见牦牛,而我国中部有成群的绵羊。”
C.日本小朋友说:“我在‘金色中国’看到了成片的麦田,我的家乡主要种植水稻。”
D.沙特阿拉伯小朋友说:“我在‘绿色中国’看见了水乡景观,而我的祖国却是一个沙漠之国。”
5.下图中5条线是我国的重要地理分界线,关于图中5条界线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甲线以南为湿润区,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②乙线大致与我国2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③丙线经过的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夷山
④丁线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⑤戊线的起止点为黑龙江漠河和云南腾冲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③⑤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狭义上是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滨海经济带。读环渤海示意图完成6、7题。
6.该区域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水能资源丰富  B.海陆交通便利
C.矿产资源丰富  D.科技力量雄厚
7.关于本地区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盛产小麦、甘蔗、棉花
B.形成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C.有京沪线、京广线、沪昆线经过
D.有我国最早的高新技术开发区
  江苏省兴化市地势低洼,平均海拔不足2米,农田易遭受渍涝灾害。当地人在低洼沼泽地区挖河泥,将淤泥与水草混合物堆积成高出水面的田垛,用来种植作物,形成了垛田。读区域图及垛田示意图,完成8、9题。
8.垛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当地河湖密布
B.气候暖湿
C.地势低洼,易受渍涝
D.土地肥沃
9.分析垛田发展种植业的有利条件有 ( )
①该地“地势高”,排水良好
②气候湿热,雨热同期
③河网密布,灌溉便利
④昼夜温差大,积累养分多
⑤土地集中连片,土壤深厚肥沃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③
  塞罕坝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显著的过渡性特征,生态脆弱。20世纪60年代林业部在这里建了林场,60多年来,林场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营造起的万顷林海已成为京津冀地区一道强大的生态屏障。如图为塞罕坝林场及其周边区域简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塞罕坝区域自然环境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在 ( )
A.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过渡
B.温带大陆性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过渡
C.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
D.温带荒漠向温带草原过渡
11.塞罕坝林场对京津冀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
A.增加生物多样性
B.涵养水源,美化环境
C.减轻风沙危害
D.减缓气候变暖趋势
  【素养拓展题】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位于天山山脉中段南缘及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推冰”奇观是博斯腾湖一道奇特的自然景观,每到冰雪消融,湖面上的冰面破裂,隆起的大量冰块受到风的影响涌向岸边形成场面壮观的景观。下图为博斯腾湖简图和博斯腾湖“推冰”景观图。据此完成12~14题。
12.博斯腾湖发生“推冰”奇观的季节最有可能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3.博斯腾湖沿岸的大河口景区和白鹭洲景区的推冰奇观最为壮观,影响该奇观的风向主要是 (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14.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博斯腾湖能成为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
A.属于外流区域
B.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C.冰雪融水补给量大
D.多地形雨,降水量大
  2024第七届(青藏)绿色建博会于6月25-27日在青海西宁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5、16题。
15.青藏高原过去无法大规模种植绿色蔬菜,主要原因是 ( )
A.光照不足 B.水源短缺
C.热量不足 D.土壤贫瘠
16.今年“光伏+储能”综合能源示范的大棚项目已在西藏实施,该项目 ( )
A.利用科技克服了自然条件的不足
B.改变了青藏地区的农业结构
C.充分利用了青藏高原的地热能
D.投资巨大,实用价值小
  2024年10月12日,我国首批5个国家公园名单公布,三江源国家公园位列其中,成为青海省第一个国家公园。如图为三江源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7~19题。
17.三江源地区 ( )
A.位于我国青海省北部
B.长江、黄河和怒江的源头汇水区
C.位于我国第二级阶梯,被誉为“中华水塔”
D.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18.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其主要原因是 ( )
A.工农业消耗增大
B.全球气候变暖
C.人口增长,需求增加
D.土地荒漠化严重
19.调查显示,三江源地区有33种重点保护植物,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可能是 ( )
A.喜湿热 B.耐干旱
C.耐高寒 D.生长快
  读东北地区略图,完成20、21题。
20.下列对东北地区山河大势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 )
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B.三山夹两盆
C.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21.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遭遇瓶颈,经济增长缓慢,下列解决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积极发展旅游业
B.加大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的开采力度
C.积极开发新能源
D.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提高工业技术水平
  “秋分后的黑土地上垛满需要晾晒两周的稻谷。独特的土壤、气候条件,使水稻中决定营养成分的干物质积累丰富。脱壳后,米粒饱满坚硬,色泽清白透亮。这是中国最好的稻米,需要经过138天漫长的生长周期。”这是著名美食节目《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关于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描述。据此完成22、23题。
22.黑龙江五常大米成为全国最好的稻米的优势条件是 ( )
①热量充足
②生长周期长,有机质丰富
③夏季光照充足
④土壤肥沃,使用化肥少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东南亚也是世界稻米的主要生产和出口地区,和黑龙江五常比较,主要优势
有(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C.地处热带,热量充足
D.引入和培育优良水稻品种
  2024年东北三省粮食生产再获大丰收,总产量达到14 445.6万吨,同比增加了760多万吨。东北地区今年光照充足、雨水调和,为丰收提供了“天时”,据此完成24、25题。
24.下列关于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因纬度位置较高,热量较低,本区不适合种植水稻
B.本地区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
C.玉米种植发展较快,以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较为集中
D.黑龙江省是中国的甜菜重要产区
25.如果在当地发展旅游业,下列项目或产业不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是 ( )
A.山珍食材小吃店
B.狗拉雪橇穿雪原
C.林海设营觅野踪
D.木屋畅饮酥油茶
二、综合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50分)
26.【地理实践题】“游学地理”项目策划了四条线路游学中国。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2分)
(1)四条游学地理线路中,跨越了我国三级阶梯的是 。(2分)
A.线路① B.线路②
C.线路③ D.线路④
(2)当沿线路②走时,最不可能看到的景观是 。(2分)
A.大漠孤烟直 B.小桥流水人家
C.林深不知处 D.风吹草低见牛羊
(3)线路①经过我国一条重要地理界线 ,关于此界线我国南北两侧区域地理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2分)
A.山北腰鼓威猛,山南锅庄欢快
B.山北茶园遍野,山南麦浪滚滚
C.山北银装素裹,山南落叶纷飞
D.山北黄牛下地,山南水牛犁田
(4)沿途植被变化为森林—草原—荒漠的线路是 ,试分析原因 。(2分)
(5)近几十年来,a盆地荒漠化速度加快的最主要原因是 ,该盆地南侧的虚线是 ;在B地区经常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草方格沙障,其主要生态功能是 、 (任答2点)。(4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海南省南繁基地是我国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基地之一,被誉为“国家种业硅谷”。“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夏季作物的育种材料,在当地秋季收获后,冬季拿到我国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进行繁殖和选育。
材料二 图1为我国育种基地海南岛略图,图2为中国农产品主要产区建设规划图。
(1)读图1可以看出,海南岛的地势特征是 ,判断依据是 。(2分)
(2)图1中图例A、B表示水稻、甘蔗分布区的是 (填字母),判断依据是 ,体现了地形对农业分布的影响。(3分)
(3)位于三亚的国家“南繁”基地,是冬季“育种的天堂”。说明三亚建立“南繁”基地的气候优势。(2分)
(4)图2中甘肃新疆主产区主要位于河西走廊和 山脉的山麓地带,其灌溉水源主要来自山地降水和 ,体现了水源对农业的影响;黄淮海平原主产区的耕地类型以 为主;东北平原主产区水稻的生产得益于 的气候特征,当地作物熟制是一年 熟。(5分)
(5)从图2可以看出,青藏高原未建立农产品主产区,请分析主要自然原因。(2分)
28.【对比分析题】读甲、乙两地区图及气候资料图,回答下列各题。 (11分)
(1)河流①水源主要来自 和少量山地降水;河流②是 ,根据气候资料,其最大汛期出现的季节是 。(3分)
(2)甲、乙两地地理位置不同,自然条件差异很大,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各不相同,其中甲地最主要的农业生产类型是 ;甲地在农业发展中易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2分)
(3)乙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相比南方其生产粮食最大不足是 。(1分)
(4)甲地石油化工工业迅猛发展的最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1分)
(5)乙地是重工业基地,其发展钢铁工业的优势资源有 和 。(2分)
(6)甲地区地表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 ;乙地区地表结构特征可以概括为 。(2分)
A.三山夹两盆
B.中高周低
C.地表平坦
D.山环水绕,平原居中
29.(2024·临沂学业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中甲、乙两幅气候资料图,一幅是拉萨,一幅是哈尔滨,属于拉萨的是 ,说明判断的理由。(2分)
(2)滑雪运动是人们喜爱的冬季运动项目,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各地滑雪场数量存在明显差异。2024年底黑龙江省有120多处滑雪场,居全国首位。请从自然条件方面解释黑龙江省滑雪场数量多的原因。(2分)
(3)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东北地区的农业部门以 为主,青藏地区的农业部门以 为主,差异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3分)
  雅鲁藏布江谷地出产的农产品品质优良:油菜籽粒大,千粒重比东部平原高一倍;甜菜比北方地区的甜菜平均单根重20%~30%。
(4)请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4分)
(5)东北地区的很多工业中心是依托自然资源发展起来的,鞍山的工业结构(下图)代表了东北的产业结构特点。据图说出鞍山工业结构特点,并说明工业结构特点的形成原因。(2分)
30.2024年4月10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先后考察了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了解海南支持种业创新、发展海洋科技等情况。北京某中学的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小组探究活动。(7分)
(1)第一小组以“海南岛旅游”为主题进行学习,撰写研究报告。下面是某同学的研究报告摘录,其中有些错误表述。请结合图文材料,从中挑出三处。(3分)
  海南岛地处热带,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多呈辐射状入海。河流相对短小,流速较快。岛上降水充沛,受气候影响,河流径流量较大,水量的季节变化小。受气候和地形影响,海南岛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地区。在这里,游人可以尽情享受椰岛海韵。驾车环岛游,沿途可以看到高大茂密的椰子树等落叶阔叶林在海风中摇曳。还可以品尝芒果捞、菠萝饭、核桃、柿子等海岛特色美食。海南岛不愧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
示例:错误:北高南低
错误1:
错误2:
错误3:
错误4:
错误5:
(2)第二小组以“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为主题进行调查。(2分)
  三亚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是“育种的天堂”。所谓“南繁”,就是利用三亚独特的气候条件加种一季作物,这样一年内南方、北方交替种植,以此加速繁殖,加快品种培育速度。授粉是育种的关键环节,阳光越烈对农作物授粉越有利,授粉期最怕阴雨天。从气候角度说明“南繁”选在三亚及附近地区而非海口的主要原因。
(3)第三小组以“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为主题进行探究。(2分)
  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海南岛拥有世界水平的热带海岛、海滩与海洋等旅游资源,是以旅游为主体的服务贸易自由岛,以人流带动特色商品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海南岛建成自由贸易港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多项选择)。
A.经济特区经验丰富  B.旅游资源丰富
C.传统重工业发达  D.国家政策支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