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琵琶行
孺子解吟长恨曲
胡儿能诵琵琶篇
唐宣宗挽白居易联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文学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予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 。
写文章要贴近现实,贴近事实,要把握时代脉搏,写作背景元和十年,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杀了宰相武元衡,向中央政权示威,白居易认为这是重大“国耻”。激于义愤,他率先上疏“急请捕贼,以雪国耻”。但都被权贵们加上“越职奏事”的罪名,又造谣诬蔑说,白居易母亲因看花坠井而死,而白居易却作赏花诗,新井诗,“有伤明教”,于是贬为江州刺史,继而又贬为江州司马(九品小官)。白居易获罪的真正原因主要是他写的针砭时弊的讽谕诗,正如他自己所说,“始得名于文章,终得罪于文章”。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又愤慨。到江州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社会世态炎凉,他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这首诗是诗人贬职到江州的第二年(元和十一年)秋天写的,当时诗人45岁。琵琶行《本诗是一篇抒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在正文前面,作者有一段小序。交代 、 、
和 。说明写作的原因,并为全诗定下了 的
感情基调。时间地点人物故事概况 凄切 思考问题本首诗说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本首诗的线索是什么?
本首诗的主旨句是什么?
用一句七言诗句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思考:诗中几次写到听弹琵琶? (用原诗句回答)
同是天涯沦落人(两条线索一明一暗)琵琶女(明) 京倡 商妇 白居易(暗) 京官谪官琵琶声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主旨句)怨恨用一句七言诗句概括各个诗节的主要内容。
第1段:江头送客闻琵琶
第2段:江上聆听琵琶曲
第3段:歌女自叙身世苦
第4段:同病相连伤迁谪
第5段:重闻琵琶青衫湿三次写听弹琵琶一闻琵琶(第一段)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再闻琵琶(第二段)
东船西舫悄无声,唯见江心秋月白;
三闻琵琶(第五段)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一、赏析景物描写: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景物描写的文字?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呢?二、赏析第二段琵琶曲调的描写: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曲调什么特点?暗示琵琶女怎样的生活状态?第三段:歌女倾诉身世苦
这一段使用了什么样的手法?对比
当年 年轻美貌 争先追逐 人妒人捧 年年欢笑
今年 年长色衰 门前冷落 委身贾人 独守空船
相似的人生遭遇 琵琶女 白居易
来自京都 自言本是京城女 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出众 名扬京都女艺人 才气横溢大诗人
落泊失意 年长色衰嫁商人 直言进谏贬江州
(谪居卧病浔阳城)第四段 :同病相怜伤迁谪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白居易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请划出文中相关的句子并进行概括。
第五段:重闻琵琶青衫湿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共鸣写作技巧总结1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具体可感。
2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3巧用叠词,使音节悦耳动听富有节奏感。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抒彩浓厚。
5结构严谨,一明一暗,两条线索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