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秒的认识 6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秒的认识 6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1-04 13:0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小学资源网www.
1. 知识目标:
让学生在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秒针的特征,初步在学生的头脑里建立1秒的概念,知道1分=60秒。
2. 能力目标:
经历联系实际生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 情感目标:
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并适时进行爱惜时间的教育。
教学重点:
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层面来感受秒。
教学难点:
探索秒针的计时方法,得出1分=60秒的过程以及学生对秒的感知的程度。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课件,各种钟表、钟面模型,相关信息资料,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位新朋友,(出示刘翔图片)你认识他吗?(出示)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他以12秒91的成绩夺得110米栏的冠军,改写了中国田径短跑项目的历史。从此,国人习惯在他名字前面加上“飞人”。你觉得刘翔跑得怎样?从哪看出来?(12秒91)“秒”是什么单位?
(2)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有……(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学生可能会举例: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倒计时、火箭发射时的倒计时、运动会上给运动员的计时、红绿灯…… )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击课件)。
4. 质疑对“秒”的认识,你知道多少?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飞人刘翔的情境引入,结合学过的时和分,唤醒学生己有的生活经验,引出比分更小的单位——秒,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广泛应用。]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探索计量“秒”的工具。
像“秒”这样小的单位又该怎样计量呢?这里有一个钟表店(课件出示),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小组讨论,学生广泛发表意见。可能有以下的发现:
(1)有秒针的钟表。
(2)秒表。
(3)电子表(或钟)。
【设计意图】:提供不同的计时工具,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互动探究,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其中的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
2. 认识秒针:
(1)请同学们拿出准备的钟表,你能从钟面上发现什么?然后在小组里互相交流。(引导学生描述钟面结构)
(2)谁能上来把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大家看一看(屏幕展示)
小结:这根又细又长的指针称为秒针(课件展示)
3. 认识秒、初步感受1秒。
(1)谁知道秒针有什么作用吗?
(秒针走一小格是一秒。)(板书)
(2)原来秒针走一个小格就是一秒,就是这样吗?(放映课件:钟面上秒针一动,同时滴答一响。)咱们再来感受一下一秒,一起说出来。
(3)一秒钟就是这么滴答一下,(师手势做一下)你能在1秒钟里做点什么呢?
(4)同桌的孩子互相做一个自己喜欢的动作。
经过刚才的活动,你对1秒有什么感受?想说点什么?
【设计意图】: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须躬行。”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在这堂课中,把学生对秒的体验预设为重点,新课程着力强调“经历”,对于抽象的、非物化的“时间”,通过学生自己用声音和动作等来配音、配动作,调动了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使学生有了具体的、物化的感受。三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生活经验已经足够丰富,学生自由发挥,增加感性认识。每个人都有参与的机会与能力,能在实际动作中体验“1秒”的长短。
4. 认识几秒。
(1)刚才,咱们知道了秒针走一小格就是1秒,仔细看,这一次秒针走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演示秒针从12走到1)
(2)接着看(课件演示秒针从1走到5)你知道秒针又走了多少秒吗?你怎么知道的?
(3)再来看一看(课件演示,秒针从5走到7再过2小格),秒针又走了几秒?你怎么知道的?
(4)如果秒针走一圈会是多少秒?你怎么想的?
(师随着生的回答,板书:60秒。)
【设计意图】:几秒的认识教学先是让学生静静地体验五秒、二十秒,再让学生说出秒针走了多少秒。学生有的用数数的方法说出了秒针走的时间,也有的利用旧知的迁移用秒针走了几大格几小格来判断秒针走了多少秒。此处教学,再一次让学生体验了时间单位“秒”,加深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同时还尊重了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最后,通过教师的引导也优化了方法。
5. 探究秒与分的关系
(1)秒针走一圈,分针会也什么变化?请学生猜测。
(2)现在分针和秒针都指着几?注意观察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有什么变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电脑演示的钟面秒针走动情况)
(板书: 1分=60秒)
(3)现在我们拿出钟表,每人亲自验证一下上述规律。
【设计意图】:对于分与秒的关系,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在课前就有所了解,因此,此处教学重点又一次放在了体验上,通过课件上秒针走一圈和分针就走一小格的直观演示,让学生能通过观察,亲身体验分与秒的关系,从而抽象出1分=60秒的结论。
三、体验时间的价值:
1. 1分钟的价值。
(1)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我们再来仔细地看一看。学生静静地观察钟面上秒针走一圈。
2)1分钟能做多少事?先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列举生活中实例)……。
(3)小组活动:(时间1分钟)
要求1、3小组同学从口算卡片、数数、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项活动,2、4小组活动内容自选。
(4)反馈。1分钟的价值是巨大的,请看课件:(展示课本61页第2题学生活动图)。
小朋友分别在1分钟内,踢毽25下、作画一幅、写了20个数……
(5)你还知道1分钟能做多少事?
2. 1秒的价值。
(1)短短的1秒钟,滴答一下就过去了,其实,在1秒钟里也能干许多事呢。老师这里搜集了一些资料,一起来看看。(电脑演示:播放豹1秒钟的奔跑路程;电脑1秒钟的运行3万亿次;光每秒大约跑30万公里,只要一秒,光就可以在北京和上海之间跑一百多个来回。)
(2)了解了这些,你理在又想说点什么呢?
(3)你打算怎样利用每一分、甚至每一秒呢?(指名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自观察、感悟1分钟究竟有多长?亲身体验1分钟、1秒钟能做多少事?并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即:人类在1分钟、1秒钟内所创造的价值。调动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教学活动,扩大了学生的参与面,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 填一填
(1)我们上一节的时间是40(  )。
(2)我们每天写作业的时间约是1(  )。
(3)小明跑100米要用19(   )。
2. 我当小法官
(1)秒针走1小格是一秒。
(2)计量很短的时间,通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3)小明在上学路上遇到红灯停了25分钟。
(4)我刷牙大约用了1秒钟
3. 把数学日记补充完整。
小明7( )起床,花了5( )洗脸刷牙,吃早饭用了10( ),系红领巾用了20( ),走了30( )到了学校。见了同学说了一句“早上好!”只需2( )……
3. 了解钟表历史。
如果没有这些钟表,我们又有什么办法知道时间在1分、1秒地过去呢?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播放课件,出示一些古代计时工具。
【设计意图】:通过几个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向学生展示中国古代各种计量时间的工具,这样安排既加强了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既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文化性,又展示了学生的才艺能力。
五、总结全课,谈谈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孩子们,时间是由一秒、一分、一时、一天、一年积累起来的,相信你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会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好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