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高中2022级第三次诊断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个3分)
一、阅读
1.B(《小蝌蚪找妈妈》不是“三维动画电影”。)
2.B(材料一显示萌芽期至繁荣期历经数十年积累才形成成熟民族风格,材料二
中《哪吒 2》的成功也基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性转化。A项错误,材料二提到“不需要
刻意迎合西方审美”。C项错误,材料一提及探索发展期的动力包括“社会资本支持”
等多因素,而非首要是技术。D项错误,材料二强调“二次诠释”。)
3.D(A项,于文无据;B项,过于绝对;C强加因果。且原文是“反抗精神”,未特指
反抗权威。)
4(. 1)技术探索起步 (2)民族特色初显
(3)面临文化融合挑战 (4)技术美学有突破
(每点 1分,共 4分)
5.①电影在叙事上对传统文化主动认同和建构。
②在技术创新上促进了对传统文化的美学追求。
③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文化,丰富了动画电影的内涵。
④传统文化与动画电影相结合形成了文化产业上的创新发展。
(每点 2分,答对 3点得满分。其他答案答及动画电影与传统文化两者相互促进
影响等关系,并形成合力,言之成理即可)
6、A(文本以顺叙为主,整体上未穿插回忆)
7、D(梦想有实现的可能)
8、①未见大海时,童年的我想逃离束缚,天真稚气。
②父母带我们去看海时,我最初体味到人生。
③哥哥带我以及我和同学去看海,我逐渐独立。
④后来带父母去看海时,我理解回报父母。(每点 1分,共 4分)
9、①时间上:大海始终在那里,象征着永恒和不变。较之人生变迁,凸显了时间
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②人生上:大海的广阔与深邃,联想到自然的浩瀚和人生的瞬息变化,引发了对
自然的敬畏与人生感慨。
③家庭上:大海的稳定与久远,见证了家庭关系的变化,成为家庭情感的延续,
要及时陪伴与回报父母。(每点 2分,言之有理即可)
2022级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答案 第1页(共3页)
10.CEG。淮阴侯见高皇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3分,每处 1
分。多于 3处不给分)
11.C(文中的“考”为考察、考据。《离骚》中的“考”为“死去的父亲”。)
12.A(曲解文意。先生并未斥责苏轼,反而“奇其言”并告知四人姓名。)
13(. 1)倘若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托名在他的门下士人的末尾,这难道不是
一向的心愿吗?(文字、自托、反问句、句子大意,各 1分。)
(2)即使是随意挥毫的游戏文字,率性创作,也必定会归于这些(仁义礼乐)道
理。(虽、弄翰戏语、率然、句子大意,各 1分。)
14.①求学之时,从老师那里知道范公为人杰。
②入京师后,与范公的朋友家人交往,遗憾不能见面。
③接受作序的任务后,读其文,对其德才的推崇。
(每点 1分,也可从立言、立功、立德方向归纳)
15.B(“月在船”不是体现烟火气,而是表现出诗意)
16.①超越个人:借劝友人“宦情须淡薄”,将个人荣辱置于天下太平之下,彰显
心系社稷的格局;
②胸怀苍生:“只应天下乐”直言以百姓安乐为理想,与《岳阳楼记》“先忧后乐”
精神一脉相承;
③心系边患:“干戈隔一川”以地理意象写边疆危机,暗含对边防的深切忧虑;
(每点 2分,答出 3点即可。需结合诗句分析,紧扣“忧天下”“致太平”整合作答。)
17(. 1)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2)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3)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每句 1分,共 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8.A
19.A 风驰电掣(转瞬即逝) B 虚无缥缈
(每个 2分,词义相近,搭配恰当可得分)
20.上句:复古派薄今厚古 下句:空想派弃实逐虚(每个 2分,共 4分)
21.甲:为什么“今”最可宝贵吗? 乙:为什么“今”最易丧失呢?
(每句 2分,共 4分)
22“.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因果逻辑:先陈述现象(果),再揭示根源(因),通过视角局限性的反思,构建"当
局者迷"的哲学因果链。
2022级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答案 第2页(共3页)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因果逻辑:“自缘身在最高层”是原因——因身处山峰绝顶,站得足够高;“不畏
浮云遮望眼”是结果——自然能穿透云层的遮蔽,获得更开阔的视野。这是基于空间
物理规律的直接因果关系,揭示哲学隐喻:认知高度突破局限。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因果逻辑:池塘源头有活水持续注入(动态补给)是因,池水清澈如许(水质保持
鲜活)是果,用"活水"比喻知识更新,揭示认知升级的核心在于不断学习。
还可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写出诗句 2分,分析因果 3分)
三、作文(60分)
1.审题立意参考:
①把“成见不可改变”作为绝对性立意,一味应证申公豹的观点正确,则降等给分。
②对“成见”进行辩证分析,有自己的思考和客观评价的,升档给分。
2.评分等级:
一类文:54-60,立意深刻,观点明确,结构谨严,论证充分有力,思辨性强,文
采斐然,书写美观。
二类文:48-53,立意较深刻,观点明确,结构清晰,论证较充分,思辨较强,较
有文采,书写工整。
三类文:42-47,符合立意,观点较明确,结构较清晰,有一定论证,稍有思
辨,书写较工整。
四类文:36-41,部分偏离,缺少思辨,结构较清晰。
五类文:35及以下,完全偏题,思想消极。
加分项:
①观点明确,且论证精到深刻;
②素材新颖鲜活,现实性强;
③语言简洁有力,颇有文才;
④书写特别好,卷面很整洁,标点规范多样化。
扣分项:
缺标题,扣2分;错别字,一个扣1分,重复不计,累计3分;标点极不规范错误
多,酌情扣1-2分。
2022级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答案 第3页(共3页)德阳市高中2022级第三次诊断考试
语文试卷
说明: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共10页,考生作答时,须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
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2.本试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丨卷(阅读题)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主要可分为萌芽期、繁荣期、低迷期以及探索发展期
四个发展时期。
其中,中国动画电影萌芽期为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国
动画电影早期叫作美术片,由万氏兄弟始创,因此,万氏兄弟也被称为“中国美术片
的开拓者”。万氏兄弟自幼喜欢绘画,并在很早便萌发创作中国动画片的念头,历经
反复的动画试验,最终于1925年绘制成功中国首部动画作品《舒振东华文打字机》;
1926一1940年,万氏兄弟联合制作完成了《大闹画室》《国人速醒》《民族痛史》《龟兔
赛跑》等一系列动画短片;于1941年制作完成了极富民族特色的中国首部长动画片
《铁扇公主》。其中,于1926年创作的《大闹画室》在我国动画史上有着十分深远的意
义,为后续中国动画电影的繁荣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而颇具民族特色的《铁扇公
主》,依托创新性的创作手段及浓郁的东方审美趣味,成为亚洲地区首部动画长片。
在此期间,中国动画电影实现了快速发展。
中国动画电影繁荣期为20世纪50年代末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该时期中国动
画电影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民族风格越来越成熟、鲜明,代表性作品有《小蝌蚪
找妈妈》《牧笛》《大闹天宫》等,这一时期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顶峰时期,上海美术
电影制片厂创作了百余部动画电影,并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原创动画人才。
中国动画电影低迷期为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期,受历史原因
影响,这一时期中国动画创作陷入低谷,中国动画电影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相较于其
2022级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
他国家,中国动画电影渐渐掉队。
直至20世纪90年代,在科技的发展推动下,各式各样的动画创作手段不断推
陈出新,加之社会资本、民间力量的支持,国内外市场对动画作品表现出越来越强
烈的需求,中国动画电影事业发展逐渐由低迷期转向探索发展期。与此同时,国外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动画电影实现了由二维向三维的转变,如迪士尼
电影公司出品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冰雪奇缘》《花木兰》等,实现了票房、口碑
双丰收。中国动画电影在该时期积极向国外学习,在人物塑造、场景设计等方面进
行学习模仿,但创作出的作品出现了本土文化特色缺失的问题,因此,如何推进中
国动画电影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成为摆在当代动画创作人员面前亟待解
决的一项重要问题。
(节选自刘洪亮《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电影中的美学研究》)
材料二:
从《哪吒2》现象级爆火中,我们可以清晰看到中国文化自信在网络时代的多维
度呈现。这部影片不仅以超高票房刷新纪录,更通过网民热议、文化符号重构、技术
美学突破等层面,展现了中国文化从“他者凝视”到“自我表达”的深层转向。
首先是叙事上对文化认同的主动建构。《哪吒2》的成功首先体现在对经典神话
的颠覆性改编。网络评论中,“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等台
词被反复引用,成为年轻群体反抗精神的文化符号。影片将传统“别骨还父”的悲情
叙事转化为更具现代性的“对抗命运”主题,既保留封神宇宙的东方美学根基,又注
入当代青年的价值诉求。如申公豹角色塑造中“善意谎言”与家族羁绊的复杂性,被
网民解读为“传统孝道与现代个人主义的和解”。
这种改编策略在春节档尤为成功。数据显示,该片成为1.87亿观影人次的“合家
欢首选”,既满足青少年对视觉奇观的追求,又以“父权反思”“规则重构”等议题引发
成年人共鸣。复旦大学学者龚金平指出,影片通过“情绪连接点”实现跨代际对话,这
正是文化自信从被动传承转向主动创新的体现。
其二是技术工业与文化美学的双向赋能。网络热议中,“1900个特效镜头”“4000
人团队打磨五年”等数据频繁出现,折射出网民对本土电影工业娲起的强烈认同。角
色设计师中成透露的细节一从三星堆青铜器提取“结界兽”原型、饕餮纹融入李靖
铠甲、东方妖兽牙齿的孤度设计一在社交平台引发考据热潮。这种对传统文化符
号的精细化再现,被网民称为“用科技复活历史的DNA”。
更值得注意的是,影片通过“川渝文化植入”(如太乙真人的川普、成都生活美
学对角色设计的滋养),将地域文化升华为普世价值栽体。这种“在地性”与“世界
性”的融合,恰如导演饺子所言:“中国故事不需要刻意迎合西方审美,真诚自有万
钧之力”。
2022级第三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