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课题 全反射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涉及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的知识,从本质上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折射定律和折射率,让学生有效体会和熟练应用光路可逆知识解决光的传播问题。所以全反射既是新知识的学习,又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同时,全反射现象与生活和现代科技联系紧密,实现了课堂知识走向课外、走向生产、走向科技。所以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 ①学生的知识背景:学生已经学过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及光路可逆性知识,对折射率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②学生的能力背景:好奇心强、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和分析推理能力,具备了自己动手进行简单实验的技能。 ③不利因素:无法用折射定律解释全反射现象,对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把握不准确,搞不清临界条件,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还不够,不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指点。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知道什么是光疏介质,什么是光密介质。 2科学探究与思维.通过探究实验,理解光的全反射现象和临界角的概念、定义式并总结全反射的条件,提高了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 3科学态度与责任.知道全反射棱镜和光导纤维原理及其作用。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理解全反射的定义和发生全反射的条件 2.理解临界角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并掌握全反射的条件和应用
教具学具 PPT课件、视频、人教版选修3-4教材、激光笔、量筒、烧杯、半圆水槽、半圆形玻璃砖,三角板
学习环节 学习任务设计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落实目标
导入 新课 【演示实验】 1.鱼会被水吃掉。 2.量筒中的钱消失。 学生观看演示实验,思考问题 创设情景,激起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环节一 全反射和临界角 一、光密介质和光疏介质 1.光密介质:折射率较大的介质。 2.光疏介质:折射率较小的介质。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是相对的 知识回顾:光从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折射角和入射角哪个大 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折射角和入射角哪个大 思考与讨论 1.光由光疏介质射入光密介质时,如果继续增大入射角,会出现什么现象? 2.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如果继续增大入射角,会出现什么现象? 【探究实验1】激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 实验器材:激光笔、半圆水槽 实验步骤:让光沿着半圆形水槽射到其边上,在这个边与空气的界面上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观察: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强弱的变化和反射角、折射角大小的变化。 教师对演示实验的几点说明: 1.教室四周拉上窗帘,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入射光经过半圆形水面的圆心。 实验现象: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光会离法线越来越远,而且越来越弱,发射光确越来越强。 提问: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发生全反射,那么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会不会发生全反射? 【探究实验2】激光从玻璃射入空气中 实验器材:激光笔、半圆形玻璃砖 实验步骤:让光沿着玻璃砖射到其平直的边上 观察:随着入射角增大,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强弱的变化和反射角、折射角大小的变化。 实验现象:随着入射角的增大,折射角增大,最后折射光线消失,折射光线逐渐变弱,反射光线逐渐变强。 观看视频,得出结论。 结论: 1.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同时发生折射和反射,如果入射角逐渐增大,折射光离法线越来越远,而且越来越弱,反射光却越来越强。 2.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 板书 二、全反射:当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反射光,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 三、临界角 1.定义:刚好发生全反射,即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 用字母C 表示。 教师和学生一起回顾知识 学生思考、讨论。(进行猜想)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总结全反射和临界角的定义。 完成教学目标1 温习与新课有关的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 以问题为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出猜想,设计试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反射角和折射角,光线强弱的变化。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提高了自身的实验操作能力及交流合作能力。 通过提出问题,进行探究实验,突破本节课重点。
2.临界角表达式 提问:由于不同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在光从介质射入空气(真空)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是不一样的。怎样计算光从折射率为n的某种介质射人空气(真空)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C 根据折射定律可以列出这么个方程 变形就得到了临界角c的计算公式为 【教师讲解】从这个关系式可以看出,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越小。水的临界角为48.8°,各种玻璃的临界角为32°-42°,金刚石的临界角为24.4°。临界角反映了光从介质射向真空中发生全反射的难易程度。 学生自己推导公式,加强记忆,避免对公式死记硬背。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通过教师的引领提问,让学生推导真空中临界角的公式。 教师引导学生推出折射角与临界角的关系。
环节二:全反射的条件 【分析总结】 1光是从什么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 刚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叫什么? 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什么? 四、全反射的条件: (1)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 (2)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提问:引课时的鱼为什么会被吃掉?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总结全反射的条件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全反射条件是重难点,学生通过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完成教学目标2
环节三 全反射的应用 1.全反射棱镜 玻璃棱镜的截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当光以垂直于玻璃面的方向射入玻璃时,光线不发生偏折,但在玻璃内部,发生全反射。 2.光导纤维(视频播放) 内芯的折射率大于外套的折射率,光在传播时能发生全反射,光线经过多次全反射能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3.生活中的圆周 学生分析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了解光导纤维的结构。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感。完成教学目标3
课堂小结
板书 设计 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 全反射: 临界角 定义 表达式 折射率越大,临界角越小,越容易发生全反射。 四、全反射的条件: 五、全反射应用实例
作业 设计 基础作业: 完成课后的练习题1-3题 。 拓展作业: 课后查阅有关隐形斗篷的相关知识,尝试解释隐形斗篷的的形成原因。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