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武平城厢中学2016年春季学期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武平城厢中学2016年春季学期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6-01 22:32: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福建省武平城厢中学2016年春季学期八年级下册语文
单元测试——第七单元
(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
题号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俨然(yǎn) 萧然(xiāo) 觥筹交错(gōng) 宠辱偕忘(jiē)
B.间隔(jiān) 淫雨(yín) 山肴野蔌(sù) 朝晖夕阴(huī)
C.豁然(huó) 提携(xié) 日星隐曜(yào) 心旷神怡(yí)
D.雾凇(sōng) 阴翳(yì) 岸芷汀兰(dīng) 无人问津(jīn)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1)聒碎乡心梦不成( )
(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
(3)增其旧制( )
(4)予观夫巴陵胜状( )
(5)春和景明( )
(6)野芳发而幽香( )
3.下列句式特点与其他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更有痴似相公者
B.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C.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问其姓氏,是金陵人
4.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2分)
A.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B.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C.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D.山间之四时也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
B.《醉翁亭记》选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他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终南别业》的作者是王维,唐朝诗人,有“诗魔”之称,与孟浩然并称为“王孟”,苏轼称赞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湖心亭看雪》选自《陶庵梦忆》,作者张岱,字示子,号陶庵,明末清初文学家。
6.按要求用原文填空。(4分)
(1)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渔家傲》)
(3)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公心,未必都能政绩显赫,但只要是对人民有益的工作,就一定会赢得人们的赞许。(用范仲淹的名句填空)
(4)王维《终南别业》体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艺术特色的诗句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鲁迅的《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练习。(5分)
(1)根据句子写出相应人物。(3分)
【甲】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她”是:_______________
【乙】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是:_______________
【丙】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象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
“他”是:______________
(2)下列表述与原著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在《父亲的病》中,鲁迅回忆几位“名医”为父亲治病时的种种表现,并由此感叹这是中国人的“命”,连名医也无从医治的。
B.《琐记》写到,衍太太看见“我们”吃冰,一定会笑着让“我们”多吃点;还让“我”拿母亲的首饰去变卖。鲁迅没有直接批判,但心中是嫌恶她的。
C.鲁迅在《无常》中说,在众多鬼神中最不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一见到就恐惧惊慌。文章借此批判生活中那些恶毒的知识分子。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重点剖析“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揭示了古书中所颂扬的孝道的虚伪和残忍。
8.以下是根据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拟写的上联,试根据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拟写下联,注意对联的特点及课文内容。(2分)
上联:与民同乐,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央视新闻频道推出中国首部《中国网民阅读大数据》,以大量数据解读网民阅读习惯,剖析网民阅读趋势。同学们对此很感兴趣,有了联系实际进一步探究的想法。大家决定开展以“网民的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1)第一组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网民阅读有的是为了消遣娱乐,有的是为了提升学业成绩,有的是因为工作需要。同学们希望对此做深入的了解,你觉得他们可以确定一个什么研究方向?(2分)
(2)下面图表是第二组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你对此图表作仔细分析,就10~39岁不同年龄段网民搜索书籍种类的变化得出结论,分条表述,两条即可。(3分)
10-19岁
20-29岁
30-39岁
教育考试类
教辅考试类 休闲娱乐类
心理励志类 金融经济类
文学类
健康养生类 休闲娱乐类
心理励志类 金融经济类
文学类 社科类 科技类
艺术类 少儿类
(注:以上为各年龄段网民网络搜索占比30%以上的书籍种类。)
(3)《中国网民阅读大数据》显示去年武汉地区畅销书排位第一的是《撒哈拉的故事》,小叶很想读这本书,就请好朋友小燕周末陪她一起到书店去买一本。小燕想到目前网络购书非常方便,节约时间,节约精力,而且还比较实惠。于是向小叶建议:“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叶听完后说:“好主意,就这么办!”(2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列古诗,完成诗后题目。(4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0.前四句描写了洞庭湖_______的景致,后四句委婉含蓄地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愿望。(2分)
11.颈联中的“蒸”“撼”二字历来为人们所称赞,请你品析这两个字的妙处。(2分)
(二)对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晏子饮景公酒,令器必新,家老①曰:“财不足,请敛于氓。”晏子曰:“止!夫乐者,上下同之。故天子与天下,诸侯与境内,大夫以下各与其僚,无有独乐。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费,是独乐者也,不可!”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家老:春秋时卿大夫家中的家臣。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不以物喜 ____________
(2)微斯人 ____________
(3)请敛于氓 ____________
(4)夫乐者 ____________
13.下列对句子朗读停顿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B.然则何时/而乐耶
C.先/天下之忧/而忧 D.是/独乐者也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今上乐其乐,下伤其费,是独乐者也,不可!
15.【甲】文中的范仲淹和【乙】文中的晏子所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谁的思想境界更加高远和可贵?请阐明理由。(3分)
(三)对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节选自《满井游记》)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及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忘路之远近∕聂政之刺韩傀也 B.屋舍俨然∕吴广以为然
C.于时冰皮始解∕于是鴟得腐鼠 D.山峦为晴雪所洗∕此为何若人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一致的是( )(3分)
A.欲穷其林∕泉而茗者
B.渔人甚异之∕作则飞沙走砾
C.复前行∕红装而蹇者
D.黄发垂髫∕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18.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9.下列对两则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通过渔人所见的村落、房舍、良田、美池以及男女耕作、老幼欢乐的情形,展示了桃花源人生活的风貌,勾勒出了这个理想社会的雏形。
B.【乙】文通过对山光水色、柳条麦田的描写,以及游人的欢欣、鱼鸟的悠然自得等情态,勾勒出了一幅满井春色图。
C.【乙】文的作者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写出了春回大地时柳枝初展、麦苗抽芽的神韵。
D.【甲】【乙】文两文都属于游记,均采用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描绘了美丽和谐的景象,表明了作者寄情山水,追求淡泊生活的志趣。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1分)
游东坡①
陆游
十九日早,游东坡。自州门而东,冈垄高下,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东起一垄颇高,有屋三间。一龟头②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颇雄,四壁皆画雪。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③是为雪堂④。堂东大柳,传以为公手植。正南有桥,榜曰“小桥”,以“莫忘小桥流水”之句得名。其下初无渠涧,遇雨则有涓流耳。旧止片石布其上,近辄增广为木桥,覆以一屋,颇败人意。东一井曰“暗井”,取苏公诗中“走报暗井出”之句。泉寒熨齿,但不甚甘。又有“四望亭”,正与雪堂相直。在高阜上,览观江山,为一郡之最。
(节选自《入蜀记》)
【注释】 ①东坡:苏轼被贬黄州时开辟的一处荒地。②龟头:垄头昂起,上建小亭,有如龟头。③筇杖:竹枝。④雪堂:苏轼在东坡建筇室时,天下大雪,于是在堂壁绘雪,题堂名为“雪堂”。
20.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1)自州门而东___________
(2)至东坡则地势平旷开豁___________
(3)亭下面南一堂颇雄____________
(4)为一郡之最____________
21.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断3处)(3分)
堂 中 有 苏 公 像 乌 帽 紫 裘 横 按 筇 杖 是 为 雪 堂。
22.下列表示与文中画波浪线句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2分)
A.那上面有一座木桥,已经很旧了,还有一间破败的小屋,很不如人意。
B.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扩建成木桥,还在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C.那上面原先有一座木桥,桥上有一间小屋,现在已经破败,很不如人意。
D.那上面原先放着石板,后来又在旁边建了一座小桥,还在小桥上盖了一间小屋,很让人扫兴。
23.根据选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2分)
陆游游东坡,从居士亭开始,以“__________”为游览中心,踏访有纪念意义的景物,一直到“四望亭”,仿佛跟随苏轼的足迹而行。一路走来,他感慨良多,写下这篇游记,字里行间蕴含着对苏轼的____________之情。
三、作文(50分)
24.面对萌发的春草,我们会感悟到生命会装扮大地;面对一片落叶,我们会感悟到四季的轮回;面对皑皑白雪,我们会感悟到大自然的五彩缤纷……请以“感悟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处填写自然之物或某个地名;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单元测试——第七单元
1.C
2.(1)喧扰,吵闹 (2)怎么 (3)规模 (4)美景 (5)日光 (6)花
3.C
4.C(解析:ABD项是“结构助词,的”;C项是“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5.C
6.(1)带月荷锄归 (2)九万里风鹏正举(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7.(1)阿长(长妈妈) 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范爱农 (2)C
8.示例: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武陵桃林
9.(1)示例:网民阅读的目的(动机)。
(2)示例:①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种类随着年龄的递增而递增。(或“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种类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丰富。”“10~39岁网民搜索书籍的范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广。”)②10~39岁网民随着年龄的增长,搜索书籍的种类由学习方面逐渐转向工作生活方面。③10~39岁网民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搜索书籍时越来越重视生活方面。
(3)示例:我们不用专门去书店,到网上买吧。这样节约时间,节约精力,还比较实惠。听我的,没错!
10.气势磅礴 积极入仕
11.这两个字极具夸张色彩,写出了洞庭湖的水势浩大和波涛汹涌。
12.(1)因为 (2)无,没有 (3)百姓 (4)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表议论,不译
13.B(解析:然则/何时而乐耶)
14.(1)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2)现在居上位的人只快乐于自己的快乐,而让下民损伤自己的财产,这是独自快乐啊,不可以!
15.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晏子:上下同乐。范仲淹的思想境界更加高远和可贵。因为晏子只是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为统治者着想。
16.C(解析:A项分别是“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B项分别是“……的样子”“对”;C项都是“在”;D项分别是“被”“是”。)
17.D(解析:D项都是借代;A项:穷:形容词作动词,走到……的尽头。茗:名词作动词,煮茶喝。B项: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飞: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C项:前:名词作状语,向前。蹇:名词作动词,骑驴。)
18.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的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互相听见。
19.D(解析:《桃花源记》不是游记)
20.(1)向东走 (2)空而开阔 (3)面向 (4)是
21.堂中有苏公像/乌帽紫裘/横按筇杖/是为雪堂。
22.B
23.雪堂 仰慕
24.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