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6张PPT。
第2节 电解质
第2课时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学习目标】1.扎实掌握离子反应的概念,能准确理解离子反应的实 质,提高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能力。
2.小组合作,实验探究溶液的导电性,学会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问题探究一分组实验分组完成课本43页“观察·思考”中实验,观察:
溶液中的现象是什么?
电流计指针示数如何变化?实验观察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浅红色,最终变为无色 ;生成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 ;电流表指针的示数逐渐减小至接近0,继续滴加稀H2SO4,指针示数又变大。 问题讨论1.电流计指针读数由大到小说明了什么?
2.溶液颜色为什么会由红变无色?
3. 白色沉淀的成分及形成的由来。
4. 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 问题讨论硫酸与Ba(OH)2分别属于酸、碱类的电解质 问题迁移请说明下面反应的实质:
NaOH溶液与CuSO4溶液的反应NaOH溶液与CuSO4溶液的反应实质是:
本质特点是:OH-与Cu2+结合生成Cu(OH)2沉淀;溶液中离子间结合生成了难溶物。离子反应⑴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实质是离子间
的反应,即反应有离子参加;
⑵在化学上我们把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叫做离子反应;
知识归纳离子方程式书写问题探究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参考45页“方法导引”)① 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② 改写化学方程式: (分组讨论:哪些物质可以改写成离子形式,哪些物质仍要写化学式) ③ 写出离子方程式:将上式中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实质是不参与反应)的离子符号删去,便可得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④ 检查所写的离子方程式是否配平(电荷守恒以及微粒种类和数量守恒)。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问题
解决Ba(NO3)2+Na2SO4=BaSO4↓+2NaNO3
BaCl2+K2SO4=BaSO4↓+2NaCl 针对
训练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实验室制二氧化碳
2.钠与水反应
3.向石灰水中通入少量CO2
知识
迁移将离子方程式改为符合
反应事实的化学方程式请将下列离子方程式分别改写成不同的
两个化学方程式: Ag++Cl-=AgCl↓H++OH-=H2O问题
讨论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哪些类别的物质要写成离子形式、
哪些物质仍写化学式? ⑴易溶于水的强电解质都要拆开成离子形式;
(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⑵单质、氧化物、气体、难电离物质、难溶物质仍写成化学式;教学设计
教学主题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一、教材分析
在 本节教材中,要求学生掌握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离子反应等核心概念,学会简单的电离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简单离子的检验,而难度较大的强弱电解 质的概念、弱电解质的电离、涉及弱电解质或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则安排在《化学反应原理》中,这种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符合知识的层进性和学生的认知 规律,有利于发挥概念对学生认识发展的作用与功能,因此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知识深广度的把握,不要随意提升难度,加重学生负担。本课时内容既衔接了第一章运 用实验方法进行化学研究和学习内容,又衔接了本章第一节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的内容,同时为以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 用。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学习了本节第一课时电解质及其电离后对电解质 和非电解质有了认识,知道了酸、碱、盐是电解质,它们进入水溶液中会发生电离,这是它们水溶液能导电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来继续引导学生思考:酸、 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是如何发生的?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实质,还可以锻炼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并学会从现象去分析、归纳的 能力。然后让学生通过迁移应用认识到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再去引导学生学会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通过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认识到离子方程 式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认识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初步学会一些简单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了解常见离子Cl-、SO42-、CO32-的检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内容认识到离子反应是电解质溶液间的反应实质,并且锻炼了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从现象中分析、归纳的能力,通过迁移应用体会到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够从新的角度认识溶液中的反应,从微观层面加深对反应实质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物质在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简单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四、教学环境
□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 √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 □移动学习? ?□其他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在引课环节用PPT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知识。
在实验探究环节中, 一方面让学生通过分组实验去探究反应实质,另一方面通过PPT课件进一步展示实验现象使学生体会如何由现象去分析归纳结论。
微课“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实质”能使学生对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中反应实质有更深的认识。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引入】
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电解质进入水中会发生电离,因此它们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一定会与离子有关,这些离子之间到底是怎么反应?如何表示这些离子之间的反应?这是我们这一节课有探究的内容。
?
倾听思考问题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
?
?
?
?
?
?
?
?
?
?
?
活
动
探
究
【板书】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
【展示】
学习目标
【分组探究】
分组完成课本P43“观察思考”中实验。
观察:1.溶液中的现象是什么?
2.电流计指针示数如何变化?
【指导】
巡回指导学生探究过程,纠正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疑问。
【提问】
让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并回答
?
【展示】
实验现象:
1.????? 溶液由红色逐渐变为浅红色,最终变为无色;
2.????? 生成白色沉淀并逐渐增多;
3.????? 电流计指针示数逐渐减小至接近零,继续滴加稀硫酸,指针示数又变大。
【问题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
1.????? 电流计指针读数由大变小说明了什么?
2.????? 溶液颜色为什么会由红色变为无色?
3.????? 白色沉淀的成分级形成由来.
4.????? 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实质是什么?
【指导】
巡回指导学生讨论过程,解答学生疑问。
【评价归纳】
组织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得出结论。
【讲解板书】
电解质溶液间反应实质是离子间的反应,即反应有离子参加。
板书: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过渡】
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离子反应可以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
那么离子方程式应该怎么书写呢?
【问题探究】
离子方程式书写
【问题讨论】
离子方程式中哪些物质写离子形式?哪些仍然要写化学式?
【指导】
巡回指导学生探究过程,解答学生疑问。
【评价归纳】
组织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得出结论。
【展示】
板书:
1.?? 要改成离子形式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2.?? 仍写化学式物质:单质、气体、氧化物、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
【总结】
书写离子方程式步骤:
写、拆、删、查
?
【问题解决】
书写离子方程式
?
?
?
?
分组实验
观察现象
?
?
?
观察、讨论、回答
?
?
整理笔记
?
?
?
?
?
?
分组讨论得出结果后到黑板上展示讨论结果
?
?
?
倾听整理笔记
?
?
?
?
?
阅读课本P44-P45内容讨论
?
?
?
?
?
?
展示讨论结果
?
?
?
?
?
?
?
?
?
?
?
练习
通过PPT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
?
?
?
?
?
?
?
PPT展示实验现象
?
?
?
?
?
?
PPT展示讨论问题及结果
?
?
?
?
?
微课“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实质”
PPT展示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PPT展示结论
?
【小结】
1.?? 离子反应
2.?? 离子方程式书写
?
?
【课堂检测】
完成学案上检测题
完成练习回答问题
?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在总结上节课知识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引入新课,利用新的任务驱动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 (2)充分利用活动资源,层层设计问题,促使学生在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并发现问题学习新知,充分体现探究功能,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对知识逐渐加深认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充分注意教学素材的挖掘,利用 “观察思考”“迁移应用”“问题讨论”等驱动知识学习的深入展开,形成科学严密的知识学习证据链条,为形成正确的认识奠定基础。
(4)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如手微课、PPT等对于教学重难点的攻克更为简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