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诵读复习测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用“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分)
学完了这些古诗词,我收获颇多:知道了“当春乃(nái nǎi)发生”的好雨,领略了“天街小雨润如酥(shū sū)”的清爽,感受到了“客舍(shě shè)青青柳色新”的明丽,明白了江上渔者“出没(méi mò)风波里”的辛苦,了解到了“钟山只隔数重(chóng zhòng)山”的遥远,体会到了诗人“明月何时照我还(háihuán)”的思乡之情。
二、给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4分)
值:①价格,价钱;②值得,有意义或有价值;③当,轮到;④遇到。
1.游园不值。 ( )
2.这点小事不值一提。 ( )
盈盈:①形容清澈;②仪态美好的样子;③形容动作轻盈。
3.眉眼盈盈处。 ( )
4.夏天的早晨,茶树的叶子上露珠盈盈。 ( )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12分)
1.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杨柳依依 依依不舍 B.劝君更尽一杯酒 孤帆远影碧空尽
C.应怜屐齿印苍苔 独怜幽草涧边生 D.送鲍浩然之浙东 送孟浩然之广陵
2.下列诗词名句或题目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C.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
D.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3.下列作品、朝代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B.《寒食》——唐——韩翃
C.《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D.《浣溪沙》——宋——王安石
4.下列诗句描写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清明时节雨纷纷 ②可怜九月初三夜 ③天街小雨润如酥
④小荷才露尖尖角 ⑤遥知兄弟登高处 ⑥千树万树梨花开
A. ①④③⑤②⑥ B. ③①④⑤②⑥
C. ①③④②⑤⑥ D. ③①④②⑤⑥
5.下列诗词中,蕴含“任何新生的事物都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的道理的一项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D.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6.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
A.《泊船瓜洲》第三句诗中的一个“绿”字,不仅写出了春日具有代表性的色彩,更写出了春风吹过草木,送来一片生机的动态变化。
B.《江上渔者》的语言质朴,对比鲜明,耐人寻味,饱含了诗人对渔民的关切和同情。
C.《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采薇(节选)》选自其中的《小雅》。
D.“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与“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表达的意思相同。
四、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 ”,错的打“×”。 (5分)
1.“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的意思是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渔船,在风浪中漂荡,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 )
2.“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是说归来时是冬天。“霏霏”形容雨和雪下得很大,似乎表示欢迎,又似乎表示冷漠。 ( )
3.《游园不值》中,诗人的心情经历了“满怀希望→失望→惊喜”三个过程。( )
4.《清平乐》写出了词人黄庭坚寻找春天而不得的失落惆怅,表达了词人的惜春恋春之情。 ( )
5.《送元二使安西》中的感情基调轻快、悠远而并不悲伤。 ( )
五、根据古诗内容填空。(17分)
1.《送元二使安西》是 代诗人 写的,从“ , ”两句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诗人借 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春夜喜雨》是 代诗人 写的。全诗紧扣一个“ ”字,“ ”字则把春雨拟人化了。诗中写春雨悄然无声滋润万物的诗句是“ , ”。后来这两句诗常用来比喻 。
3.《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 代词人 写的。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在这首词中词人反用其法,说水是“ ”,山是“ ”,把秀丽的江南山水比作“ ”。
六、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分)
【材料一】 由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深受观众喜爱。某网站对这一节目的关注人群做了各项统计,并根据调查数据绘制了右边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特征分布图”。
【材料二】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冠军得主是
武亦姝,当时她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学生,人们纷纷对她表示赞赏。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高中生面临着残酷的升学考试,是否有必要花大量宝贵时间去背诵古诗词
1.从分布图可以看出,对《中国诗词大会》关注度最高的一类人群是(2分) ( )
A. 小于19岁 B. 19~24岁 C. 25~34岁 D. 35~49岁
2.根据“《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年龄特征分布图”,我们可以发现(2分) ( )
A.关注人群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
B.关注人群中50岁以上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0%。
C.关注人群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D.关注人群中25~34岁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0%。
3.对于学生而言,你认为有必要花大量时间去背诵古诗词吗 为什么 (2分)
七、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10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节),诗中描写的景物有 、 ,全诗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2分)
2.第一句诗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你也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3分)
3.第二句诗写出了小草 的特点,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你发挥想象,把这句诗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3分)
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前两句诗通过写“小雨”和“草色”,描绘出了早春的独特美景。
B.后两句诗将早春与暮春的景色进行对比,抒发了自己对暮春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C.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接近口语,朗读时语调要轻快,要读出诗人的愉悦之情。
D.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张籍的,诗中极言早春景色之美,目的是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13分)
古诗文里品冷饮
项 伟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水浒传》里这首诗,恰如其分地描述出盛夏骄阳似火的天气。持续出现的高温,让人感到闷热难当,实在有点儿吃不消,所幸除了空调,还有消暑“利器”——冷饮。用冷饮消暑之余,人们不由得好奇心起——古人又是如何消暑的呢
据史书记载,早期的冷饮主要以冰镇饮料、食物为主。而冰镇自然离不开“冰”了,在没有制冰技术的古代,人们又是如何获取冰源的呢 此时,“窨冰”就隆重登场了。窖冰是古代的传统之一,亦称“藏冰”。《周礼》有云:“冬季取冰,藏之凌阴,为消暑之用。”
到了唐代,开始出现一种全新的冷饮———“酥山”,要说起来算得上“冰激凌”的前身了。 所谓的“酥”,与现代的奶油大致接近,是一种乳制品,由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诗人杨万里就曾写《咏酥》一诗来盛赞这种冷饮:“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来盘底碎,雪到口边销。”
而在宋代,一种叫“蜜沙冰”的冰饮开始大行其道,和现今流行的“刨冰”可谓是异曲同工。据《宋史·礼志》记载,在四时八节,皇帝都要赏赐些特别的宝贝给大臣们。其中,入伏这一天,赏赐的是“蜜沙冰”。沙,当指“豆沙”,《东京梦华录》等宋代笔记曾提到市面上有叫卖“沙团”的,由此可见豆沙在宋代很是普遍。推测起来,“蜜沙冰”就是浇上蜜、放上豆沙的冰,这不是与“红豆刨冰”很接近吗 如此看来,古人的审美和口味,和今人也差不多呢!
到了元代,世界上最早的冰激凌诞生了。据《马可·波罗游记》记载,当时有位御厨突发奇想,尝试着在冰末中添加蜜糖、奶油和珍珠粉等,经精心调配,结果制成了最早的冰激凌——“冰酪”。“冰酪”在宫廷中曾大受欢迎,私下里还流传到民间。据传为了保守制作工艺的秘密,元世祖忽必烈还颁布了一条除皇室外禁止制作“冰酪”的敕令。马可·波罗在中国时,受元世祖赏赐,有幸品尝到这种“冰酪”,后来,“冰酪”的制作工艺被马可·波罗带回了意大利。经过几个世纪的辗转,冰激凌传入美洲大陆,美国的一位名叫南希·约翰逊的女士对复杂的工艺进行了改进,制造了一种手动曲柄式冷冻机,使冰激凌的制作工艺更加简单容易,于是现代意义上的“冰激凌”诞生了。
夏日炎炎,在书海里尽情徜徉,于诗文中品味“冷饮”,暑气慢慢消散,燥热的心也逐渐安定下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恰如其分: (2)异曲同工:
2.短文的说明对象是(2分) ( )
A.冷饮 B.酥山 C.蜜沙冰 D.冰酪
3.下列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冰酪”的制作工艺被马可·波罗带回了美国。
B.诗人杨万里曾写《咏酥》一诗来盛赞“酥山”这种冷饮。
C.到了唐代,世界上最早的冰激凌诞生了。
D.现代意义上的“冰激凌”是由意大利一位名叫南希·约翰逊的女士改造而诞生的。
4.“推测起来,‘蜜沙冰’就是浇上蜜、放上豆沙的冰,这不是与‘红豆刨冰’很接近吗 ”这句话中的“推测起来”能删掉吗 为什么 (3分)
5.短文以诗句“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开篇,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九、习作。(30分)
请你发挥想象,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把古诗《送元二使安西》或《游园不值》改写成一个小故事。要求:语言通顺,合乎情理,不少于500字。
古诗词诵读测试卷
一、nǎi sū shè mò chóng huón
二、1. ④ 2. ② 3. ② 4. ①
三、1. D 2. A 3. D 4. D 5. B 6. D
四、1. 2. × 3. 4. 5.
五、1.唐 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劝酒 2.唐 杜甫 喜 知(或:潜)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 3.宋 王观眼波横 眉峰聚 眉眼盈盈处
六、1. A 2. C 3.示例:我认为有必要。 因为背诵、积累古诗词,不仅能拓展思维,激发灵感,促进学习,还能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七、1.早春 春雨 春草 喜爱早春景色 2.比喻 示例:春雨如绢丝一样,又轻又细。 3.极淡极少、似有若无示例: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 B
八、1.(1)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 (2)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好的效果。 2. A 3. B 4.不能。“推测起来”表明这句话是作者的推断,并没有经过确认,删掉后与事实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与严谨性。 5.短文以描写盛夏骄阳似火的天气的诗句开篇,为引出说明对象——冷饮作铺垫,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古诗文里品冷饮”。
九、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