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十一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第1课时)
课题 11.1 《极地地区》 单元 十一 学科 地理 年级 七下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简明易懂,三个标题之间有个循序渐进的内在联系,利于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了解极地的自然环境和开展科学考察、保护极地生态的意义。教材的第一个标题首先介绍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在教学过程中适合采用比较法,从海陆位置、气温、降水、风速、代表性动物等方面来了解南北极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差异。教材的第二个标题“科学考察的宝地”,先介绍极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再介绍科考活动的意义,这种合理安排更能突出这些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科研价值。第三个标题“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阐述,一是国际合作,二是个人行为,两个层面都与极地的环境保护息息相关。最后的“活动题”设计,意在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可以从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做起。
2022新课标要求 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 环境的特殊性。2.【区域认知】认识极地地区的代表动物。3.【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意义,知道我国六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的位置。4.【区域认知】了解极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5.【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认识保护极地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世界区域地理的最后一个内容,因此,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已经初步具备利用地图分析某地的地理位置的能力,学生也能从课本和老师提供的资料,基本概括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概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通过图片和表格的展示,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技能来分析概括两极地区的特点。但是,在学习极地环境的保护方面,这个知识点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因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尚未形成,对《南极条约》的具体内容也不理解,还需要老师适时提示。
重点 从地理位置、自然景观、气候特征等方面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极地地区的代表动物。3.了解极地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
难点 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的意义,知道我国六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的位置。2.认识保护极地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环保意识。
材料准备 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中国第38次南极科考活动 观看视频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
讲授新课讲授新课讲授新课 【承转】寒冷、遥远、神秘,这可能是极地地区留给我们的印象。极地地区包括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也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地区。【学习活动一】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110,读图11.1南极地区,回答问题。【问题引领】在图上找到南极圈,说出南极地区主要的范围。(2)按顺时针说出环绕南极洲的各大洋。(3)为什么人们形容南极大陆为“冰雪高原”?(4)想一想,南极地区的主要动物有哪些?【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及其周边的海域(如图)。②环绕南极洲的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③南极大陆是南极地区的主体,覆盖着2000多米厚的冰层,有“冰雪高原”之称。④南极地区的主要动物有企鹅、磷虾。【学习活动二】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111,读图11.2北极地区,回答问题。【问题引领】读图,找到北极圈和北冰洋,说出北极地区主要的范围。说出北冰洋周围的大洲。想一想,北极地区的主要动物有哪些?在北冰洋沿岸地区有哪些常住人口,那里的生活环境有什么特点?【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的地区。②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及其沿岸的亚、欧、北美三洲的陆地和岛屿(如图)。③北极地区的主要动物有北极熊、北极狐、海象、海豹等。④北极地区的常住居民主要有爱斯基摩人和因纽特人,以渔猎为生,住的是冰屋、出行靠狗拉雪撬。【学习活动三】极地地区的气候特征【方法指引】认真阅读课文P110—P111,回答问题。【问题引领】阅读课文,分别从气温、降水、风速等方面归纳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对比南极、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并分析为什么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冷得多?【教师】用同步教学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学生】……(回答略)【教师小结】①极地地区的气候特征:酷寒、干燥、烈风。②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更冷的原因:从海陆分布看,南极地区主体是一片大陆,北极地区近2/3的面积是海洋。从海拔差异看,南极大陆的平均海拔超过2300米,北极地区平均海拔仅与海平面相当。从海水温度看,南极地区被冰冷的海水环绕,北极地区有从较低纬度流入的温度较高的海水。 认真阅读,思考问题,分析归纳。认真阅读,思考问题,分析归纳。认真阅读,思考问题,分析归纳。 读南极地区图助于学生认识南极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识记相关地理事物,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增进区域认知,培养综合分析能力,提升地理实践技能,增强国际视野有助于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通过比较分析,探究影响南极气温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课堂练习 见同步教学课件第29页—35页
课堂小结 【南极和北极地区的差异】1. 两极地区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北极地区有常住居民,而南极没有;2. 北极地区有大面积的永久性冻土带,这与南极冰盖一样,都储存有大量的地球古环境信息,对科学研究很有帮助;3. 北极地区不同于南极的第三个特点是陆地生物多样性,一是由于北极年平均气温较高,更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二是北极陆地生物更丰富多彩,因此北极地区更适合开展极地地区生物多样性的研究。 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强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板书 引导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点、利于理解和记忆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概况,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解决地理问题,既培养了学生区域认知能力和读图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爱护环境的人地协调观念,最后通过课堂练习来巩固重点知识,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教学过程的深入分析和思考,教师可以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