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中学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期中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中学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期中模拟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8 10:1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年甘肃省武威第二十中学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期中模拟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共29分)
(本题17分)小勤搜集了几段关于“雁”的文字和大家分享,请按要求帮其完成相关题目。
【甲】冬天似乎总是充满了灰白色的雾霭,天地也都缄默起来。大大小小的生灵,或休眠,或南飞,蓄积着力量,等候那春日的暖流。待万物苏xǐng,鸟雀归来,空气中又迩漫起生命的活力。这算是又一个四季的轮回。
【乙】第一群大雁一旦来到这里,它们便向每一个迁徙的雁群喧嚷着发出邀请□不消几天,沼泽地里到处都可以看到它们□在我们的农场,可以根据两个数字来衡量春天的富足□所种的松树和停留的大雁□1946年4月11日,我们记录下来的大雁是642只。
【丙】斑头雁之所以拥有强大的氧气获取能力,是因为在斑头雁的红细胞中,【A】血红蛋白分子结构里包含一个对氧原子有特别的亲和力的特殊的氨基酸构成的。【B】通过这个优势加上斑头雁体内其他几个应对气候变化的组织,使它们充分地利用了有限的生存资源,【C】可在近9000米左右的高空从容自在地飞行。
1.(3分)给甲段文字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雾霭( ) 缄默( ) 苏xǐng( )
2.(2分)甲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 ”,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 ”。
3.(2分)文段中画线词语“第一群”中,“第一”的词性是 ,“群”的词性是 。
4.(2分)甲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5.(3分)给乙段方框处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 )
A.。 。 —— 。 B., 。 —— ,
C.。 。 : 。 D., 。 : ,
6.(5分)丙段文字是小勤分享的《地球上最艰辛的迁徙》中的一段文字,其中有几处错误,请你帮她修改。
(1)【A】处画线句为句式杂糅,应将“ ”删去。
(2)【B】处画线句为成分残缺,应将“ ”或“ ”删去。
(3)【C】处画线句为语义重复,应将“ ”或“ ”删去。
7.(本题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校园艺术节画展上,大家纷纷在一幅梅花图前驻足,这幅妙手回春之作仿佛把人们带到了融融春光之中。
B.漫画往往用让人忍俊不禁的画面寓示犀利的讽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C.各级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人才梯队建设,真诚关心、爱护人才,增强人才凝聚力,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D.心脏设备设计公司的专家3D打印出一种用于心脏手术的工具,这种工具能在术后帮助医生将组织自动缝合在一起,并能做到天衣无缝。
8.(本题3分)对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作比较)
B.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骨骼化石。(举例子)
C.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打比方、列数字)
D.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作比较)
9.(本题3分)小亮对古诗作了以下几点鉴赏,请找出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从体裁上看,此诗是一首五言律诗;从内容上看,此诗又是一首送别诗。
B.首联中“辅”和“望”,让人把目光从气势恢宏的京城转向风烟迷蒙的渡口,充满了对朋友的深情厚意。
C.尾联中诗人勉励好友,分别之时无需跟儿子或女儿一般哭哭啼啼,要乐观积极拥抱新生活。
D.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勃之手,虽是一首离别诗,却用激昂的基调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其中颈联更是成为了千古传唱的名句。
10.(本题3分)下面四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有翅膀在水上的拍打声,有蹼的划动而发出来的声音,还有观战者们激烈的辩论所发出的呼叫声。
②在4月的夜间,当天气暖和得可以待在屋外时,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鸣叫。
③随后,一个深沉的声音算是最后发言,喧闹声也渐渐低沉下去只能听到一些模糊的稀疏的谈论。
④在那儿,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静悄悄的,人们听到的只是沙锥鸟扇动翅膀的声音,远处的一只猫头鹰的叫声,或者是某只多情的美洲半蹼鹬从鼻子里发出的咯咯声。
⑤然后,突然间,刺耳的雁叫声出现了,并且带着一阵急促的混乱的回声。
A.④①⑤②③ B.②④⑤①③ C.②①④⑤③ D.④③②①⑤
二、名著阅读(共6分)
11.(本题6分)名著阅读。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温馨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根据句子写出相应的人物。
①“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句中的“她”是 。
②“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句中的“他”是 。
③“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渺视。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句中的“他”是 。
(2)你准备为初一新生做《朝花夕拾》的荐读演讲。下面是演讲稿的片段,请你将下面篇目的序号填在对应的横线上,每处两个。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朝花夕拾》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我建议大家读一读。在书中,有描述小鲁迅与小动物为友的 ① ,有表现他在日本与师友交往的 ② ,也有反映他家乡赛会风俗的 ③ 。在这些温馨的回忆里,蕴含着鲁迅先生深沉的情感和理性的批判,令人回味无穷。
A.《狗·猫·鼠》 B.《阿长与〈山海经〉》 C.《二十四孝图》 D.《五猖会》 E.《无常》 F.《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G.《父亲的病》 H.《琐记》 I.《藤野先生》 J.《范爱农》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0分)
12.(本题10分)理解型默写。
(1)《式微》中描写劳役者因为君主,才不得不在露水中劳作的诗句是: , ?
(2)《子衿》中描写女子在城楼上因久候恋人不至而心烦意乱,觉得一天不见面,就像是分别了三个月那么久的句子是: , !
(3)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以“ , ”两句高度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谊。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作者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有人引荐,积极出仕的诗句是:“ , 。 , 。”
四、综合性学习(共12分)
13.(本题12分)复兴中学八(1)班开展“漫步古诗苑”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组织宣传】为了烘托气氛,需要张贴一则宣传标语。请你从下列词语中选出六个,组成一副对联,作为宣传标语。
领略 精神 诗词 情怀 品味 培养 馨香 精髓 翰墨
宣传标语:
(2)【分门别类】小刚收集到以下几句诗,请你为这一组诗命名,应为《 》。把下面几句诗描写的景物按时间先后排序,应为: (填序号)
①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仿写寄语】班委会想编辑一本诗集,请你协助完成诗集的寄语。
读古诗,如同拥抱美妙的世界。你能领略山的风采:有的婀娜隽秀,有的巍峨挺拔。你能聆听水的旋律:有的婉转低回, 。你能欣赏花的姿容:有的 ,有的灿烂盛开。
(4)【撰写感言】活动结束,班长写下了一段感言,请你帮助修改。
中华古诗词典籍是我国文学的瑰宝。【A】从“诗经”开始,到唐诗、宋词、元曲,一首首情韵盎然、铿锵有力的诗词,传承着源远流长的中华历史,承载着先贤的思想智慧、高雅情趣和高远情怀。【B】中华古典诗词表示了中华传统文化,它们璀璨芬芳。没有诗意词韵的文字是苍白无力的,失落了诗情画意的民族是没有创意和想象力的。【C】学习中华古诗词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生活情趣,增强文化自信。
①画线句【A】有一处标点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②画线句【B】搭配不当,可将“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③画线句【C】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五、诗歌鉴赏(共5分)
(本题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4.(2分)这首诗是如何体现男子对“伊人”不懈追求的?
15.(3分)你认为诗中“伊人”指的是什么?请说说你的理解。
六、文言文阅读(共8分)
(本题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
庆全庵桃花①
[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①这首诗是南宋灭亡后诗人避居建阳(今属福建)时所作。
16.(2分)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语。
提示 解释词语
“怕有渔郎来问津”中的“问津”与“后遂无问津者”中的“问津”词义相同。 (1)怕有渔郎来问津
“悉如外人”中的“悉”在《古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为:①详尽,详细;②姓,传说神农之师名悉诸;③全,都。 (2)悉如外人
17.(2分)将下面选自【甲】文段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8.(2分)细读【甲】文前两段,写出这些画面给你的感受。
19.(2分)【甲】【乙】两文都写到了桃花源,但其中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请你简要分析。
七、现代文阅读(共16分)
(本题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的等着。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
②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
(选自《傅雷家书》,有删改)
20.(2分)“涕泗横流”是什么意思?这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1.(2分)为什么说“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说说你的理解。
22.(2分)“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中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
23.(2分)“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题8分)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小题。
【材料一】
阅读是一个人获得知识、滋养精神最有效的方式,然而阅读也有“深”“浅”之分。
浅阅读是基本上不需要思考而采取浏览式、娱乐式的阅读方式,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怡悦。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呈几何级数的增加是其产生的背景,阅读介质从以往的纸质为主转变为电子与纸质并存,读者也由以前在阅读过程中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阅读内容主要是手机微信、短信和网络新闻、小说、图片等。这种阅读方式如今广为流行。深阅读是指对有价值的作品进行反复揣摩、深刻思考的阅读,如沉浸在一部纸质经典书中的阅读。深阅读的过程既是汲取知识的过程,也是质疑、探究,形成更深层价值取向、实现精神跨越的过程。
(选自百度百科,有删改)
【材料二】
[注]数字化阅读方式有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
数据来源于《2022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和《2023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今浅阅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阅读方式之一。在信息爆炸的当下,浅阅读流行的背后有着多方面原因。数字阅读工具的普及,让人们能够将碎片化时间高效利用起来。无论是在公交地铁上,还是午休间隙,掏出手机或平板,就能轻松获取海量信息,这种便捷性是传统阅读难以比拟的。浅阅读的文本融合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元元素。视觉图像摆脱了高度抽象的文字束缚,读者无需繁琐的文字解码过程,仅凭视觉感受就能轻松理解内容,阅读体验更加直观生动。浅阅读几乎没有门槛,不依赖阅读者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文化知识储备,只要具备基本的视觉感知能力,就能参与其中,整个过程轻松愉悦,没有负担。
浅阅读多是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这种浅显化、碎片化的阅读,导致读者语言运用能力弱化,知识难成系统。浅阅读中,读者只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量地占有信息。这种功利性的阅读心态,使读者对外来信息只简单接受,缺乏主动积极的思考,浅尝辄止。同时数字阅读中各种各样的链接和音像让青少年很难养成集中精力阅读的习惯,弱化了他们的专注力和阅读理解力。浅阅读一旦成为习惯,必导致思考力和文化感受力的萎缩。
(选自王晓敏《数字语境下“浅阅读”利与弊的辨析》有删改)
【材料三】
著名心理学家内尔发现,当读者进行深阅读时,阅读速度会变慢。这使得读者能通过反思、分析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思考,从而丰富阅读的内容,看到文字背后的思想意蕴。这是一种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体验和精神体会的阅读。当然深阅读不等于慢阅读。阅读程度的深浅跟阅读速度的快慢没有必然的联系,要看在阅读过程中是否有思维的深度加工。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本书,只要在阅读中思考深,或者感悟深,都是深阅读。
没有深阅读,阅读的很多内容就会成为过眼云烟。只有深入思考,深度挖掘,才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也才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深阅读花费的时间与精力比起浅阅读来是呈几何增长的,今天快节奏的生活和一部分人的浮躁情绪,让深阅读变得困难。
怎样才能深阅读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一、寻找关联
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联想,从本书的其他章节或者其他书籍里面,寻找对该知识点的理解。
二、纵向挖掘
遇到一些重要或难以理解的知识,我们要去深度挖掘它背后的原理和背景知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让知识融会贯通。
三、精准转化
在真正理解了书中的内容后,要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去整理和讲述。这是一个对书本内容进行提炼、概括和整理,然后重新阐述的过程。当你进入这样一个过程的时候,你就迈进了深阅读的门槛。
四、圈画批注
在阅读中带着问题思考,把问题或内在的理解感悟转化成文字。通过思维导图、文字批注等方法,来实现你与所读材料的互动,让阅读向纵深行进。
其实,阅读的“深”与“浅”可以并行不悖。鲁迅主张读书既要“泛览”“多翻”,又要“专精”“读活”。书海无涯,采用何种方式阅读最终取决于个人的阅读能力及阅读目的。
(选自叶峰《阅读的正餐与快餐——深浅阅读的利弊分析》,有删改)
【材料四】
新课标,即《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并将其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补充与提升。这一举措旨在培养学生的持久阅读习惯,进而全面提升其语文核心素养。整本书阅读,不仅是对单篇阅读和群文阅读的有益拓展,更是对学生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锻炼。他能够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元阅读能力,对于养成学生终身阅读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整本书阅读正在重塑语文教育生态:当学生能对《经典常谈》中文化背后的思想产生深刻思考,能在《简爱》里发现人格独立的自尊自爱的美好,这种深度阅读带来的不仅是语文能力的提升,更是建构起了连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世界的认知立交桥。这正是新课标期待的核心素养落地的生动呈现。
以下是deepseek关于《西游记》一书的深阅读建议:
1绘制关系图谱。《西游记》构建了一个庞大复杂的神话体系,涉及天庭、地府、龙宫、佛界等众多势力,还有各路神仙、妖怪、菩萨等角色。仔细阅读原著,梳理出所负责部分的角色信息,可以绘制各种关系图谱。促进全班对《西游记》神话体系的深入理解。
2成长轨迹分析。学生各自选择一个唐僧师徒中的角色,深入研究原著中该角色从开始到取经结束的一系列经历,分析其性格、行为、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结合所选角色的成长轨迹,思考对个人成长的启示。比如从唐僧的坚持中,明白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对于实现理想的重要性。
3“朋友圈”创作活动。假设师徒四人拥有智能手机,他们会如何记录取经经历?引导学生结合抖音短视频语言、弹幕文化等新媒体形式重构文本,在解构中理解师徒四人不同的人物形象。
4创意写作拓展。改写经典的情节,可以创作后续故事,也可以从不同角色的视角重新讲述这个故事。比如,从牛魔王的视角,讲述他在铁扇公主借芭蕉扇过程中的内心想法和行动,培养创新思维和写作能力。
(选自网络,有删改)
24.(2分)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剧增改变了人们传统的阅读方式,但人们的阅读内容和阅读介质没有改变。
B.2021~2023年,国民图书阅读率逐年增加,说明深阅读的人数逐年增加,浅阅读的人数逐年减少。
C.利用数字化阅读工具进行阅读,不受时间限制,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读者的阅读兴趣和语言运用能力。
D.标题浏览式、内容跳跃式的阅读是一种浅阅读,这种阅读方式追求快速获取大量信息,容易浅尝辄止。
25.(2分)请结合上述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浅阅读”流行的原因。
26.(2分)请你根据材料三,为小渝解决阅读困惑。
小渝:《桃花源记》该怎样进行深阅读呢?请你帮我推荐两种方法,并具体说明如何运用。
你:
27.(2分)材料四提出了“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请你以材料四中关于《西游记》深度阅读建议为参考,谈一下你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阅读中会运用哪两种方法进行深阅读。
八、语言表达(共4分)
28.(本题4分)请你任选《经典常谈》中的一篇文章,参考示例,向对不同内容感兴趣的同学推荐并简要说明理由。
《〈说文解字〉第一》 《〈诗经〉第四》 《〈战国策〉第八》
示例:我想向喜欢研究诸子百家思想的同学推荐《〈诸子〉第十》。因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不同学派的思想,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
九、作文(共60分)
29.(本题10分)《安塞腰鼓》中运用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黄土高原上人们打腰鼓时的场景,形成排山倒海的气势。试选择文中的一个片段,模仿其中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个场景,200字左右。
提示:①找出所选片段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分析作者是如何使用这些修种手法的。②想想你要描写一个怎样的场景,如何使用这些修辞手法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③不得抄写试卷中所给的材料。
30.(本题50分)人的一生是漫长的,在时光赛道上,我们正忙碌的行走着,而那一段段逝去的生活却让我们忍不住回头观望,或温暖,或开心,或烦恼引人无限遐想。
请以“那段 的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填“温暖”“奋斗”“诗意”“幸福”……
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校名、姓名;
③不少于600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 ǎi jiān 醒 2. 迩漫 弥漫 3. 数词 量词 4.拟人 5.C 6. 构成的 通过 使 近 左右
7.A
8.D
9.C
10.B
11. (1)①阿长(长妈妈) ②藤野先生(藤野严九郎) ③范爱农 (2)①A、F ②I、J ③D、E
12. 微君之故 胡为乎中露 一日不见 如三月兮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13.(1)示例:领略诗词精髓,品味翰墨馨香(答案不唯一,注意上下联最后一字的平仄)
(2) 《四季吟》 ②③①④
(3) 示例:激越澎湃 含苞待放(或清脆悦耳 浅笑嫣然)
(4)①把双引号改为书名号
②“表示”改为“代表”
③删掉“目的”或“为了”
14.示例:通过重章叠句反复描写男子逆流、顺流追寻“伊人”的行为,用“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层层递进地表现道路的艰难险阻,但男子始终不放弃,体现其不懈追求。 15.示例:①“伊人”指爱人,本诗表达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 ②“伊人”指高洁品质,本诗表达对美好高洁品质的追求。 ③“伊人”指春秋时代一位隐居水边的贤人,本诗表达了君主求贤招隐之意。 ④“伊人”涵盖了世间各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理想。(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16. 询问渡口 全,都(只填序号或文字都可) 17.没有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 18.能够感受到作者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和创作意图即可,画面诗意盎然,清丽醇厚,绚丽多彩。 19.《桃花源记》表达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庆全庵桃花》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灭亡的悲痛,对避世后怕被别人发现的担忧,不愿向新朝屈服的志气、坚贞以及隐居的孤寂之情。
20.是流了很多泪的意思,表达了作者非常激动的情感。 21.示例:因为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会给人负面的影响,而且人很容易被胜利冲昏头脑受其影响,所以说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 22.这是解释说明打击的具体内容 23.反问,突出表达了心灵的纯洁在艺术表现上的重要作用。
24.D 25.①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量的剧增②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直观易懂。③浅阅读让人们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获取大量信息,方便快捷。④阅读者可以不受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读起来轻松愉快。⑤快节奏的生活和一部分人浮躁情绪的影响 26.①你可以运用“寻找关联”法,去读陶渊明的《饮酒》,多方面感知陶渊明的隐世理想;也可以去读《十五从军征》等与战争相关的诗文,理解百姓想要没有战争没有压迫的和平世界的迫切愿望。②你可以运用“纵向挖掘”法,去查阅陶渊明写作此文时的背景,帮助你更深刻地理解他反对剥削、反对战争的愿望。③你可以运用“精准转化”法。读完此文后想象渔民“诣太守,说如此”的心理动机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提炼概括,帮助自己深刻理解文章的“虚构”。④你可以运用“圈画批注”法,边读边做批注,记下自己对某些词语的理解,对文中精彩语句的赏析,对陶渊明的理想的领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7.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①我会使用“朋友圈”,假设保尔拥有智能手机,他会如何记录筑路经历,他会怎样表达对丽达的情感,借助新媒体形式重构文本,在解构中理解保尔的崇高。②我会撰写保尔成长小传,演成戏剧等,通过这些活动让自己更深入领会作者的情感。
28.示例一:我想向喜欢研究中国汉字发展的同学推荐《〈说文解字〉第一》,因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中国汉字起源、发展和造字用字的条例,丰富了我们的知识。
示例二:我想向喜欢研究中国诗歌起源的同学推荐《〈诗经〉第四》,因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诗经内容和表现手法,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我国诗歌起源。
示例三:我想向喜欢研究中国历史的同学推荐《〈战国策〉第八》,因为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战国时期“士”这一群体在那个时代的重要性,趣味十足。
29.示例:
广场上,音乐声响起来了,音乐便是号角,便是令旗,四面八方、男女老少,他们穿着各色服装,同一颜色聚集一起,排列成行,远远望去,彩虹一般,他们不断聚集,潮水一样,不断向广场涌来,他们舞起来了,烈火一样,是矫健的身姿;星芒一样,是热情的双眸;流水一样,是舞动的衣袖;暖风一样,是和缓的乐音;细雨一样,是飘飞的裙裾;流萤一样,是悠扬的舞步;寒星一样,是明亮的美眸;蛟凤一样,是柔媚的神采,此时的广场就是舞动的世界。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