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绿葱坡镇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4月第8.9章呼吸排泄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绿葱坡镇初级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4月第8.9章呼吸排泄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7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4-28 10:38: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下学期4月测试题
七年级下册第9章 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全卷共100分,45分钟完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人体代谢废物中,通过汗液排出的主要有( )。
A.二氧化碳和水 B.尿素、水和无机盐 C.氧气和二氧化碳 D.葡萄糖和氨基酸
2.下列关于人体代谢废物产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在运动时产生 B.只在进食后产生 C.每时每刻都在产生 D.只在生病时产生
3.某同学对皮肤的表皮方面的知识进行了如下总结,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角质层能防止病菌的侵入 B.生发层使皮肤具有再生能力
C.生发层具有感觉神经末梢 D.生发层中的黑色素能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
4.下列现象不属于排泄的是( )
A.通过肛门将粪便排出体外 B.通过尿道将尿液排出体外
C.通过汗腺将多余水分排出体外 D.通过呼吸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5.我们每天都要喝一定的水,排出一定量的尿液,以保证体内环境的稳定,下列关于喝水和排尿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多喝水有利于人体产生的废物及时排出体外
B.体内的水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全部被吸收
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6.具有两条以上排泄途径的代谢终产物有( )
A.二氧化碳、水、无机盐 B.尿素、葡萄糖、无机盐
C.尿素、无机盐、二氧化碳 D.水、尿素、无机盐
7.流出肾脏的血液成分与流入肾脏的血液成分相比,其特点是( )
A.氧气增加,尿素减少 B.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增加
C.氧气减少,尿素增加 D.二氧化碳增加,尿素减少
8.小李发现自己的小便发红,去医院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据此你推断小李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肾小体 B.肾小囊 C.肾小球 D.肾小管
9.原尿与血浆的最大区别在于(  )
A.原尿中含代谢终产物 B.原尿中含有葡萄糖
C.原尿中含有血细胞 D.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
10.下列物质中,既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又是人体产生的代谢废物的选项是(  )
A.氧气、水 B.二氧化碳、维生素
C.水、无机盐 D.二氧化碳、氧气
11.在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中的液体分别是(  )
A.原尿、动脉血、尿液 B.动脉血、原尿、尿液
C.静脉血、原尿、尿液 D.动脉血、尿液、原尿
12.下表是一个正常人的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检验结果(“√”表示含有,“×”表示不含有),请判断O、P、Q可分别代表的物质是(  )
物质 血浆 原尿 尿液
O √ × ×
P √ √ ×
Q √ √ √
A.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尿素 B.尿素、大分子蛋白质、葡萄糖
C.大分子蛋白质、尿素、葡萄糖 D.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尿素
13.健康人每天形成的原尿约150升,而每天排出的尿液只有1.5升,这是由于(  )
A.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B.膀胱的贮尿作用
C.汗腺的排泄作用 D.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14.人体在烈日下皮肤变红,主要是因为皮肤中的( )。
A. 生发层细胞分裂加快 B. 皮下组织中脂肪增多
C. 汗腺分泌汗液增多 D. 毛细血管扩张
15.皮肤中能产生黑色素,防止紫外线伤害内部组织的是( )。
A. 角质层 B. 生发层 C. 真皮 D. 皮下组织
16.某人不小心被烫伤,皮肤发红、疼痛并起水疱,受损的是皮肤的( )。
A. 表皮 B. 真皮 C. 皮下组织 D. 生发层
17. 下列与青春痘的形成有关的结构是( )。
A. 汗腺 B. 皮脂腺 C. 毛细血管 D. 神经细胞
18.如图为尿液形成过程示意图(序号表示结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3处重吸收回去的物质是大部分的葡萄糖
B.与1中液体相比,2中液体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
C.如果某人的尿量比正常情况下多出数倍那么病变部位可能是3
D.如果在尿检中测出有葡萄糖就是3的功能发生病变与其他器官无关
19.血液流过肾脏后(  )
①氧气减少了 ②氧气增加了 ③二氧化碳减少了 ④二氧化碳增加了
⑤养料减少了 ⑥养料增加了 ⑦尿素减少了 ⑧尿素增加了
A.①③⑤⑦ B.②④⑥⑧ C.①④⑤⑦ D.①③⑤⑧
20.我们每天都要喝一定的水,排出一定量的尿液,以保证体内环境的稳定,下列关于喝水和排尿过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多喝水有利于人体产生的废物及时排出体外
B.体内的水主要以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C.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全部被吸收
D.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二、非选题:(每空2分,共60分)
21.(20分)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是人体重要的两大系统,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以及肾脏各结构与血液间的物质交换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请分析完成以下题目Ⅰ、Ⅱ:
题目Ⅰ 题目Ⅱ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结构,在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中,肺属于   。(2)肺主要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 组成,它由最细的呼吸道末端膨大形成,它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   层上皮细胞构成,这种结构利于肺部进行   。(3)在人体的吸气过程中,   (填气体名称)通过肺泡进入血液,则血液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4)肾脏是人形成尿液的主要结构,在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中,肾脏属于是   ,肾脏形成尿液的结构单位是   。(5)尿液的形成包括    的滤过作用和    的重吸收作用。(6)尿液的排出是间歇的。这是泌尿系统中的   可以暂时贮存尿液的原因。
22.(4分)为了探究皮肤的散热功能和汗腺的作用,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准备三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等量的热水,然后将三个容器分别用黑布、白布和透明塑料薄膜包裹起来。一段时间后,测量三个容器中水的温度。
实验二:选取一名身体健康的同学A。让同学A在炎热的环境中保持安静,记录一段时间内的出汗情况;然后让该同学在相同环境中进行适度运动,记录相同时间内的出汗情况。
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一中,包裹容器的材料和颜色不同会影响水温下降速度,这说明皮肤的_________功能与皮肤对光的吸收能力有关。
(2)在实验二中,同学A在炎热环境中进行适度运动后出汗,这主要体现了汗腺具有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3.(10分)如图是尿液形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肾单位由图中的[   ]构成。
(2)尿液形成过程中要经过两个过程,通过A过程所形成的液体B为   ,通过C的作用过程所形成的液体D为   。
(3)与图中的G相连的小血管E为   。
(4)原尿与血浆相比,主要不含   。
24.(26分)人体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废物,这些废物若不及时排出,就会影响健康。为了探究尿液的形成和排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材料:透析袋、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氯化钠溶液、蒸馏水、细线、大烧杯、小烧杯。
实验步骤:
①将透析袋洗净,在蒸馏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充分湿润。
②向透析袋中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葡萄糖溶液和氯化钠溶液作为混合溶液,用细线扎紧袋口。
③将装有混合溶液的透析袋放入盛有蒸馏水的大烧杯中。
④一段时间后,从大烧杯中取出少量液体放入小烧杯中,标记为液体A;同时从透析袋中取出少量液体,标记为液体B。
⑤分别对液体A和液体B进行成分检测,如检测是否含有淀粉、葡萄糖、氯化钠等物质。
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透析袋模拟的是人体泌尿系统中____________(结构名称),实验中,透析袋内的淀粉溶液模拟血液中的________物质(选填:“大分子”或“小分子”)。
(2)液体A和液体B中成分不同的是液体B中含有______________,对比液体A和液体B的成分,说明透析袋___________(选填:“有选择透过性”或“无选择透过性”)。
(3)如果要使该实验更接近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可以增加透析袋两侧的压力差,这样可以更好地模拟___________和肾小囊腔之间的压力差,使过滤作用更加明显。
(4)为深入了解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
准备两个相同的由玻璃纸(一种选择透过性膜,分子间隙允许小分子物质如水、葡萄糖、无机盐等通过,大分子蛋白质、淀粉等难以通过)制成的管状结构,标记为试管1。
①向试管1中加入含有淀粉、葡萄糖和氯化钠的溶液,模拟异常的原尿成分。用细线扎紧底端开口。
②将试管1放入盛有一定量蒸馏水的玻璃杯1中,一段时间后,从玻璃杯1中取出少量液体放入小烧杯中,标记为液体A1;同时从试管1中取出少量液体,标记为液体B1。
③已知溶液中存在大分子物质会对葡萄糖和氯化钠的扩散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利用试剂对液体进行成分检测,发现液体A1中含有葡萄糖、氯化钠等小分子物质,B1液体含有淀粉。
④试管1中的葡萄糖和氯化钠会通过玻璃纸向____________(填“玻璃杯中的蒸馏水”或“试管1内部”)扩散,原因是____________。
⑤液体B1中有淀粉说明淀粉这种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就像肾小管________(填“能”或“不能”)重吸收大分子物质一样,进一步验证肾小管的重吸收____________(填“有选择性”或“无选择性”)。
⑥为了进一步探究大分子物质对小分子物质扩散速率的影响,增设试管2。其中加入与试管1等量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物质。放置相同时间后,从玻璃杯2中取出少量液体分别放入小烧杯中,标记为液体A2;同时从试管2中分别取出少量液体,标记为液体B2。
⑦由于试管1中含淀粉这种大分子物质,它的存在会阻碍试管1中葡萄糖和氯化钠向外扩散。因此,相同时间内,A2的葡萄糖和氯化钠含量____________液体A1(请填写“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BCCAD. 6—10.DDCDC. 11—15.BADDB. 16—20.BBCCD.
21.(1)器官;(2)肺泡; 一;气体交换;(3)氧气;(4)器官; 肾单位;(2)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肾小管;(3)膀胱。
22.(1)散热。(2)调节体温。
23.(1)GHC
(2)原尿;尿液
(3)入球小动脉
(4)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24.(1)肾小球(或肾小球、肾小囊内壁) 大分子。
(2)淀粉 有选择透过性。
(3)肾小球(或肾小球毛细血管)。
(4)④玻璃杯中的蒸馏水 葡萄糖和氯化钠是小分子物质,根据半透膜性质,小分子物质能通过半透膜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
⑤不能 有选择性。
⑥氯化钠 葡萄糖。
⑦大于 试管2中没有大分子物质淀粉的影响,相同时间内,葡萄糖和氯化钠向玻璃杯2扩散速率更快,造成玻璃杯2内液体A2的葡萄糖和氯化钠含量大于液体A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