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江苏专用)专题01声现象(原卷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江苏专用)专题01声现象(原卷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28 06:50:33

文档简介

主题一 声光热
专题01 声现象
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考点内容 课标要求 命题预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属于常考热点,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有时也会出现在综合题中。主要命题点有: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及其相关计算等。
声音的特性 了解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三大特性是声现象考题中命题点较为集中的内容,主要考查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常见考题类型是选择题、填空题,有时也会出现以探究形式出现的填空题。命题点有:声音的音调以及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声音的响度及影响因素、音色和声源的辨识、频率的计算及可听声判断等。
噪声及其控制 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人类社会越来越重视环保,对噪声的认识以及控制噪声的考题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对噪声相关问题的考查题型基本上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命题点有:对噪声的认识、噪声的控制途径等。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逐步得到推广和重视,相关考题也逐渐多了起来,其考题题型多是选择题,有时也会出现在填空题中。命题点有: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以及与电磁波相辨别等。
1.(新情境)(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南通板鹞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面缀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如图。风筝升空后哨口发出低、中、高音,声音的这一特征指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答案】A
【解析】哨口大小不一,可以影响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使哨口发出低、中、高音,故低、中、高音为声音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跨学科)(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我国贾湖遗址出土的鹤骨笛,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打孔的鹤骨可以吹奏出音乐,按住不同的孔,吹奏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量
【答案】B
【解析】按住不同的孔时,骨笛内空气柱的长度不同,吹奏时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因此吹奏的声音音调不同。
故选B。
3.(新考法)(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答案】A
【解析】音乐简谱中的数字所记录的是声音的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向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将手机“背景灯光提示”和“声音提示”功能打开,放到真空钟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中空气。然后打电话呼叫手机,看到背景灯光亮却听不到铃声。该现象说明(  )
A.声音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和电磁波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答案】D
【解析】将手机“背景灯光提示”和“声音提示”功能打开,放到真空钟罩中,用抽气机抽去中空气。然后打电话呼叫手机,看到背景灯光亮,说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却听不到铃声,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悬挂在与抽气机相连的密闭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是闹铃_________产生的。用抽气机抽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测,声音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
【答案】 振动 真空
【解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闹钟发出的响声是闹铃振动产生的。
[2]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小,由此推测,当玻璃罩内的空气被全部抽走,处于真空状态时,将听不到铃声,即真空不能传声。
3.(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发声喇叭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晃动,喇叭的纸盆由于_________产生声音,声音通过_________传播到烛焰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
【答案】 振动 空气 能量
【解析】[1][2][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喇叭的纸盆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烛焰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4.(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为了研究声波、电磁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小明将手机A的“背景灯光提示”功能(手机接收到信号后有灯光显示)和“来电铃声”功能打开后悬挂在密闭的真空罩中罩好。连接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用手机B呼叫手机A,发现手机A灯光亮了却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小明得出结论:_________能在真空中传播,_________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小华却认为小明的证据不足,听不到铃声可能是罩挡住的。为了补足证据,小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电磁波 声波 空气放回罩内再拨电话
【解析】[1][2]连接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用手机B呼叫手机A,发现手机A灯光亮了却几乎听不到铃声,说明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
[3]小华却认为小明的证据不足,听不到铃声可能是罩挡住的。为了补足证据,小华的操作是空气放回罩内再拨电话,观察是否能够听到铃声。
特别提醒: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考向二 声音的特性
5.(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琴、瑟是中国古代乐器,《诗经》中记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奏乐时听众能分辨出琴和瑟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答案】C
【解析】音调是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是声音的大小,与振动的幅度有关;音色指声音的品质特色,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一般不同,依据声音的音色可以分辨不同的乐器,所以奏乐时听众能分辨出琴和瑟发出的声音,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上课时,老师调节扩音器的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
【答案】B
【解析】上课时,老师调节扩音器的音量旋钮,是为了调节声音的强度,以便使大家都能听到,所以,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拨尺发声实验中,多次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尺端,尺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主要指其(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答案】B
【解析】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振动的振幅相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探究的是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故选B。
8.(2024·江苏淮安·中考真题)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距今2400余年.敲击编钟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_________产生的;敲击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答案】 振动 音调
【解析】[1]物体振动发声,敲击编钟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振动产生的。
[2]编钟的重量不同,敲击时振动的频率也不同,因此敲击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9.(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在音乐会演奏前,双簧管乐手发出A音,其他乐手都要以这个A音为基准对其乐器进行校音,这是利用了A音的_________。双簧管发出的声音通过_________传到观众耳朵。
【答案】 音调 空气
【解析】[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和物体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在音乐会演奏前,乐队总是按照音乐会的音高调音,所以双簧管乐手发出A音,其他乐手都要以这个A音为基准对其乐器进行校音,这是利用了A音的音调。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双簧管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朵。
解题技巧: 音调、响度、音色的对比 概念决定因素日常描述相关说明音调人耳觉到声音高低感发声体振动的的频率,频率的越高,音调越高①同一音阶中1、2、3、4、5、6、7音调逐个升高 ②声音的尖细、清脆指音调高,粗沉指音调低 ③唱歌时“这一句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音调高①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②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 ③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无关,只取决于传播介质响度人耳觉到声音强弱①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②距离发声体的远近①“你的声音太低,我听不清”,这里的“低”指响度小 ②“高声喧哗”是指响度大,“低声细语”是指响度小 ③“震耳欲聋”指响度大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闻其声而知其人”指每个人的音色不同 “悦耳动听”是指音色好
音调、响度、晋色是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及振动方式等决定,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主要依据。
考向三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0.(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执行月背采样任务的“嫦娥六号”借助“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与地面联系,信息传递利用的是( )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红外线
【答案】A
【解析】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嫦娥六号使用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与地面通信,这种通信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
故选A。
11.(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我国珠峰地区建有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手机和5G基站之间信息传输依靠( )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可听声
【答案】A
【解析】手机和基站之间的信息传输,包括我们日常使用的无线通信,如手机信号、无线网络等,都是依靠电磁波来实现的。因此,手机和5G基站之间的信息传输也是依靠电磁波。
故选A。
12.(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2024年4月26日05时04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打开“家门”,欢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并拍下“全家福”(如图)向全国人民报平安。“全家福”传回地面利用的是(   )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红外线
【答案】A
【解析】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可以传递信息,超声波、次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红外线波长太长,远距离传输容易造成信息失真;因此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并拍下“全家福”向全国人民报平安,“全家福”传回地面利用的是电磁波传回地面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在音乐社团活动过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_________传到人耳。人耳能区分钢琴和长笛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声呐是利用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
【答案】 空气 音色 超声波
【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音乐社团活动过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2]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人耳能区分钢琴和长笛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3]声呐是利用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利用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解题技巧: 区分声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的方法: 凡是声音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能量;声音未能引起其他物体的变化,而人们可以根据所听到的声音作出判断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信息。
考向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4.(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下列措施是在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弱噪声的是(  )
A.午休时佩戴防噪声耳塞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图书馆内不得大声喧哗 D.高架道路两旁的隔音墙
【答案】D
【解析】A.午休时佩戴防噪声耳塞,是阻止声音进入人耳,所以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阻止声源发出声音,所以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书馆内不得大声喧哗,是阻止声源发出声音,所以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减弱声音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汽车鸣笛是由于喇叭_________发声,声音通过_________传入人耳。如图在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板墙,其作用是在_________控制噪声。
【答案】 振动 空气 传播途中
【解析】[1]汽车鸣笛是由于喇叭内的金属膜片在气流的冲击下振动而产生的声音。这种振动使得周围的空气分子也产生振动,进而形成声波,这就是声音的产生过程。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空气就是一种常见的介质。当喇叭发出声音时,声波会通过空气这种介质传播到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的振动,从而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3]在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板墙。这种板墙的主要作用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进行阻断,从而减小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具体来说,当声波遇到板墙时,会发生反射、折射等现象,使得部分声波的能量被消耗掉,无法继续向前传播。这样,在噪声的传播路径上设置板墙,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噪声的传播范围和影响程度。
易错易混 在判断减弱噪声的方法时要综合考虑,既能有效减弱噪声,又不会对正常要听的声音起阻碍作用,如上课时要减弱教室外的噪声,让学生戴防噪声耳罩就不合适了。若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它只能检测噪声的强度是多少分贝,但它不能减弱噪声。
1.(2024·海南·中考真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防止噪声干扰,中考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表示“禁止鸣笛的标志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A.图中画一个喇叭,表示禁止鸣笛,故A符合题意;
B.图中标志表示禁止行人通过,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中标志表示禁止吸烟,故C不符合题意;
D.图中标志表示禁止停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024·湖北·中考真题)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
A.琴弦 B.匣子 C.指头 D.耳朵
【答案】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苏东坡的诗句中以设问的形式说明“声音不是在琴弦上,不是在指头上,而是手指拨动琴弦使弦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开考前,考点广播都要播放人文提醒,广播用的喇叭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传播速度 D.音色
【答案】B
【解析】广播用的喇叭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目的是使考点的每个考生都能清楚听到人文提醒的声音,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边上,保持伸出桌边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答案】A
【解析】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相同,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用大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大,发出声音的响度大;改用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的振幅小,发出声音的响度变小,即钢尺会发出响度不同的声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四个图中产生的现象都与声音有关,其中主要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拨动直尺产生声音
B. 玻璃罩内的空气变少,听到声音变小
C. 扬声器发声,烛焰“跳舞”
D. 车子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答案】B
【解析】A.拨动直尺产生声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玻璃罩内的空气变少,听到声音变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符合题意;
C.扬声器发声,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车子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说明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在成都地铁3号线磨子桥站出口,行人走上“琴键”台阶(如图),台阶亮灯并响起音乐。关于上述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音乐声由行人振动产生 B.该音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乐曲的音色与行人的心情有关 D.乐曲的音调越高响度一定越大
【答案】B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音乐声由“琴键”台阶振动产生,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该音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正确;
C.乐曲的音色与“琴键”台阶的结构等有关,与行人的心情无关,故C错误;
D.乐曲的音调越高,是指声音的频率大,而响度与声音的振幅有关,故D错误。
故选B。
7.(2024·江苏苏州·一模)如图是一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该驱蚊器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干扰蚊蝇的感觉和行为,从而达到驱蚊的效果,对于该驱蚊器使用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驱蚊器可以在真空环境使用
B.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波段范围内
C.该驱蚊器调至频率最高挡时,声音振幅会增大
D.该驱蚊器发声时,离开驱蚊器的距离越远,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小
【答案】B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超声波属于声波,故该超声波驱蚊器不可以在真空环境使用,故A错误;
B.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频率大于22000Hz的声音是超声波,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波段范围内,故B正确;
C.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频率与振动的幅度没有关系,故C错误;
D.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该驱蚊器发声时,离开驱蚊器的距离越远,声音的传播速度却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8.(2024·江苏南通·一模)古筝,弹拨弦鸣乐器,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下列动作中,古筝发出声音的音调会变高的是(   )
A.用力拨动琴弦 B.减速拨动琴弦
C.拨动更细的琴弦 D.移去按压琴弦的手指
【答案】C
【解析】A.用力拨动琴弦,振幅变大,则琴声响度变大,故A不符合题意;
B.减速拨动琴弦,琴弦振动的频率减慢,音调变低,故B不符合题意;
C.拨动更细的琴弦,琴弦振动的频率变高,音调升高,故C符合题意;
D.移去按压琴弦的手指,琴弦振动的频率减慢,音调变低,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4·重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拍摄的“中国年·中国味”活动情境,对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墨迹未干的春联墨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停止加热砂锅煲继续沸腾,说明汽化不需吸热
C.汤圆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
D.激昂欢快的迎新鼓声是敲鼓时鼓面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A.墨迹未干的春联墨香四溢,是墨香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即扩散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A错误;
B.停止加热砂锅煲继续沸腾,是因为砂锅煲的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继续吸热沸腾,故B错误;
C.汤圆上方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
D.敲鼓时,听到的声音由鼓的振动产生的,激昂欢快的迎新鼓声是敲鼓时鼓面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故选D。
10.(2024·陕西·中考真题)抖空竹是中国民间传统游戏之一,宋代《梦粱录》中就有其详细记载。如图,空竹圆轮以竹木制成,其外侧开有若干方形哨口,哨口内有大小不同的气腔,因其转动时会发出嗡嗡声,又名“空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竹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空竹发出的声音是由气腔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C.气腔内空气振动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大
D.气腔内空气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答案】C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竹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空竹发出的声音是由气腔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气腔内空气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但传播速度不一定越大,因为影响声音传播速度的因素是传声的介质和温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响度与振动幅度有关,气腔内空气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音调
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C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大小,减小声音的音量,即减小声音的大小,故实质是降低响度,故B错误;
C.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故C正确;
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AI获得了指令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C。
12.(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对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折竹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朝来山鸟闹,惊破睡中天”,“山鸟闹”一定是乐音
【答案】A
【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A正确;
B.高声是指大声说话,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听到“折竹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山鸟闹”若干扰到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也会成为噪声,故D错误。
故选A。
13.(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则(  )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超声波
C.鸟鸣的频率高 D.猫叫的音调高
【答案】C
【解析】A.分析数据可知,猫叫的声音强弱的等级大于鸟鸣的声音强弱的等级,所以猫叫的响度大,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猫叫声音的频率为800Hz,不是超声波,故B不符合题意;
CD.鸟鸣的频率为5000Hz,猫叫的频率为800Hz,所以鸟鸣的频率高,音调高,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2024·青海·中考真题)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踏上了现代航天事业的征程。1978年8月1日,沉睡了2400余年的曾侯乙编钟(如图)首次公开奏响,开篇曲目便是大家熟悉的《东方红》。关于曾侯乙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编钟的振动产生声音 B.编钟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敲击力度越大音调越高
【答案】A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编钟的振动产生声音,故A正确;
B.编钟的声音如果干扰到人的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也会成为噪声,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敲击力度越大,编钟的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A。
15.(2024·山西·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科技小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时,试管中金属丝和空气被加热,堵住或松开塑料管上不同的孔能发出不同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琴声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按压不同的孔可以改变音色
【答案】C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所以“火焰琴”的琴声是由塑料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琴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故C正确;
D.按压不同的孔,振动的空气柱长短不同,因此物体振动的频率不同,所以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16.(2024·河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
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
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答案】C
【解析】A.笛声可能属于噪声,比如笛声影响人们休息和工作时,就属于噪声,故A错误;
B.笛声是由空气柱振动发出的,故B错误;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主要与介质的特性有关,而与声音本身的响度无关,故C正确;
D.按住不同的笛孔,空气柱长度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会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17.(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5月25日,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临沂市部分学校开展了人工智能进校园活动。如图所示,同学们与智能机器人交流互动时,机器人的声音(  )
A.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在气体中传播得最快 D.音调的高低与振幅有关
【答案】B
【解析】A.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符合题意;
C.相同温度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8.(2024·西藏·中考真题)格桑在化学实验课上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听到很小的声音,判断出气体较纯,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这一特性;该现象同时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_。
【答案】 响度 信息
【解析】[1][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氢气纯度,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很小”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所以听到很小的声音,判断出气体较纯,主要是依据声音的响度。
19.(2024·河南·中考真题)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道理。请你写出一个能表明这一道理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振动 正在发声的音叉可以激起水花
【解析】[1]手持长柄,敲击乐器时,乐器振动产生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音叉可以激起水花,说明正在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0.(2024·上海·中考真题)如下图所示的风铃有七根长短不同的小棍,物理王兴趣的同学在敲打小棍时,发现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经研究可得:如表一所示是同一铁棍在不同长度L时敲击的振动频率f0。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L(cm) 5 10 15 20 25
F0(Hz) 700 500 400 300 200
(1)判断同一铁棍长度L与音调的关系,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do re mi fa so laxi的音时,re的音小于500Hz,请你判断该乐器的长度_________10cm(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答案】 L越长音调越低(频率随长度增加而减小,频率小即音调低) 大于
【解析】(1)[1]由表格数据可知,当铁棒的长度越长时,振动的频率越低,音调越低;当铁棒的长度越短时,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2]由表格数据可知,当铁棒的长度为10cm时,振动的频率为500Hz,当铁棒的长度小于10cm时,振动的频率大于500Hz,音调高于re;当铁棒的长度大于10cm时,振动的频率小于500Hz,音调低于re;所以,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do re mi fa so la xi的音时,re的音小于500Hz,该乐器的长度应大于10c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主题一 声光热
专题01 声现象
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考点内容 课标要求 命题预测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属于常考热点,主要考查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有时也会出现在综合题中。主要命题点有: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及其相关计算等。
声音的特性 了解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三大特性是声现象考题中命题点较为集中的内容,主要考查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常见考题类型是选择题、填空题,有时也会出现以探究形式出现的填空题。命题点有:声音的音调以及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声音的响度及影响因素、音色和声源的辨识、频率的计算及可听声判断等。
噪声及其控制 知道噪声的危害及控制方法 人类社会越来越重视环保,对噪声的认识以及控制噪声的考题出现的频率逐渐增多。对噪声相关问题的考查题型基本上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两种。命题点有:对噪声的认识、噪声的控制途径等。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了解现代技术中声学知识的一些应用 声音的利用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逐步得到推广和重视,相关考题也逐渐多了起来,其考题题型多是选择题,有时也会出现在填空题中。命题点有: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超声波与次声波的应用,以及与电磁波相辨别等。
1.(新情境)(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南通板鹞风筝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面缀满大小不一的哨口,如图。风筝升空后哨口发出低、中、高音,声音的这一特征指的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2.(跨学科)(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我国贾湖遗址出土的鹤骨笛,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打孔的鹤骨可以吹奏出音乐,按住不同的孔,吹奏的声音有不同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音量
3.(新考法)(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歌曲《东方红》简谱中有如下片段:,其中的数字符号表示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考向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将手机“背景灯光提示”和“声音提示”功能打开,放到真空钟罩中,用抽气机抽去罩中空气。然后打电话呼叫手机,看到背景灯光亮却听不到铃声。该现象说明(  )
A.声音和电磁波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和电磁波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2.(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悬挂在与抽气机相连的密闭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是闹铃_________产生的。用抽气机抽气,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由此推测,声音不能在_________中传播。
3.(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发声喇叭前方,可以看到烛焰随着声音晃动,喇叭的纸盆由于_________产生声音,声音通过_________传播到烛焰处,烛焰晃动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
4.(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为了研究声波、电磁波能否在真空中传播,小明将手机A的“背景灯光提示”功能(手机接收到信号后有灯光显示)和“来电铃声”功能打开后悬挂在密闭的真空罩中罩好。连接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用手机B呼叫手机A,发现手机A灯光亮了却几乎听不到铃声。由此,小明得出结论:_________能在真空中传播,_________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小华却认为小明的证据不足,听不到铃声可能是罩挡住的。为了补足证据,小华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别提醒: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考向二 声音的特性
5.(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琴、瑟是中国古代乐器,《诗经》中记有“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奏乐时听众能分辨出琴和瑟发出的声音,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6.(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上课时,老师调节扩音器的音量旋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传播速度
7.(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拨尺发声实验中,多次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尺端,尺发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声音主要指其( )
A.响度不同 B.音调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8.(2024·江苏淮安·中考真题)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距今2400余年.敲击编钟发出的声音是由编钟_________产生的;敲击不同的编钟,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
9.(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在音乐会演奏前,双簧管乐手发出A音,其他乐手都要以这个A音为基准对其乐器进行校音,这是利用了A音的_________。双簧管发出的声音通过_________传到观众耳朵。
解题技巧: 音调、响度、音色的对比 概念决定因素日常描述相关说明音调人耳觉到声音高低感发声体振动的的频率,频率的越高,音调越高①同一音阶中1、2、3、4、5、6、7音调逐个升高 ②声音的尖细、清脆指音调高,粗沉指音调低 ③唱歌时“这一句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指音调高①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 ②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 ③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无关,只取决于传播介质响度人耳觉到声音强弱①发声体的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②距离发声体的远近①“你的声音太低,我听不清”,这里的“低”指响度小 ②“高声喧哗”是指响度大,“低声细语”是指响度小 ③“震耳欲聋”指响度大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闻其声而知其人”指每个人的音色不同 “悦耳动听”是指音色好
音调、响度、晋色是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的频率决定,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动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及振动方式等决定,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主要依据。
考向三 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0.(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执行月背采样任务的“嫦娥六号”借助“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与地面联系,信息传递利用的是( )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红外线
11.(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我国珠峰地区建有全球海拔最高的5G基站。手机和5G基站之间信息传输依靠( )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可听声
12.(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2024年4月26日05时04分,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打开“家门”,欢迎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并拍下“全家福”(如图)向全国人民报平安。“全家福”传回地面利用的是(   )
A.电磁波 B.超声波 C.次声波 D.红外线
13.(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在音乐社团活动过程中,乐器发出的声音通过_________传到人耳。人耳能区分钢琴和长笛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所发出声音的_________不同(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声呐是利用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具有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
解题技巧: 区分声传递的是信息还是能量的方法: 凡是声音能引起其他物体变化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能量;声音未能引起其他物体的变化,而人们可以根据所听到的声音作出判断的例子,说明声音传递的是信息。
考向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4.(2024·山东济南·中考真题)下列措施是在噪声的传播环节减弱噪声的是(  )
A.午休时佩戴防噪声耳塞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图书馆内不得大声喧哗 D.高架道路两旁的隔音墙
15.(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汽车鸣笛是由于喇叭_________发声,声音通过_________传入人耳。如图在高架路某些路段两侧设有板墙,其作用是在_________控制噪声。
易错易混 在判断减弱噪声的方法时要综合考虑,既能有效减弱噪声,又不会对正常要听的声音起阻碍作用,如上课时要减弱教室外的噪声,让学生戴防噪声耳罩就不合适了。若安装噪声监测装置,它只能检测噪声的强度是多少分贝,但它不能减弱噪声。
1.(2024·海南·中考真题)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防止噪声干扰,中考考场附近禁止鸣笛,表示“禁止鸣笛的标志是( )
A. B. C. D.
2.(2024·湖北·中考真题)宋代苏轼在《琴诗》中问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诗中的琴声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
A.琴弦 B.匣子 C.指头 D.耳朵
3.(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开考前,考点广播都要播放人文提醒,广播用的喇叭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传播速度 D.音色
4.(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将钢尺一端紧压在桌边上,保持伸出桌边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出的声音不同的是(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
5.(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四个图中产生的现象都与声音有关,其中主要用来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
A. 拨动直尺产生声音
B. 玻璃罩内的空气变少,听到声音变小
C. 扬声器发声,烛焰“跳舞”
D. 车子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6.(2024·四川成都·中考真题)在成都地铁3号线磨子桥站出口,行人走上“琴键”台阶(如图),台阶亮灯并响起音乐。关于上述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音乐声由行人振动产生 B.该音乐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乐曲的音色与行人的心情有关 D.乐曲的音调越高响度一定越大
7.(2024·江苏苏州·一模)如图是一款变频超声波驱蚊器,该驱蚊器通过发出不同的声音,干扰蚊蝇的感觉和行为,从而达到驱蚊的效果,对于该驱蚊器使用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驱蚊器可以在真空环境使用
B.该驱蚊器发出的声音不在人耳能够感受的波段范围内
C.该驱蚊器调至频率最高挡时,声音振幅会增大
D.该驱蚊器发声时,离开驱蚊器的距离越远,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小
8.(2024·江苏南通·一模)古筝,弹拨弦鸣乐器,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下列动作中,古筝发出声音的音调会变高的是(   )
A.用力拨动琴弦 B.减速拨动琴弦
C.拨动更细的琴弦 D.移去按压琴弦的手指
9.(2024·重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拍摄的“中国年·中国味”活动情境,对涉及的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
A.墨迹未干的春联墨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停止加热砂锅煲继续沸腾,说明汽化不需吸热
C.汤圆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
D.激昂欢快的迎新鼓声是敲鼓时鼓面振动产生的
10.(2024·陕西·中考真题)抖空竹是中国民间传统游戏之一,宋代《梦粱录》中就有其详细记载。如图,空竹圆轮以竹木制成,其外侧开有若干方形哨口,哨口内有大小不同的气腔,因其转动时会发出嗡嗡声,又名“空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竹发出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空竹发出的声音是由气腔内的空气振动产生的
C.气腔内空气振动越快,声音传播速度越大
D.气腔内空气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11.(2024·山东德州·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汽车领域广泛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人与车”全场景自然交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语音助手发出的声音不是振动产生的
B.减小声音音量实质是降低音调
C.人们能分辨出车载音乐中不同乐器的声音,依据是声音的音色
D.根据用户语音指令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12.(2024·山东滨州·中考真题)对下列诗句中蕴含的声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声”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折竹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朝来山鸟闹,惊破睡中天”,“山鸟闹”一定是乐音
13.(2024·广东广州·中考真题)监测器测得某次鸟鸣和猫叫的声音信息如下表,则(  )
声音 鸟鸣 猫叫
声音的频率/Hz 5000 800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30 60
A.鸟鸣的响度大 B.猫叫是超声波
C.鸟鸣的频率高 D.猫叫的音调高
14.(2024·青海·中考真题)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踏上了现代航天事业的征程。1978年8月1日,沉睡了2400余年的曾侯乙编钟(如图)首次公开奏响,开篇曲目便是大家熟悉的《东方红》。关于曾侯乙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编钟的振动产生声音 B.编钟的声音一定是乐音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D.敲击力度越大音调越高
15.(2024·山西·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科技小组制作的“火焰琴”。展示时,试管中金属丝和空气被加热,堵住或松开塑料管上不同的孔能发出不同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琴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琴声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C.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D.按压不同的孔可以改变音色
16.(2024·河北·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用鹤骨制作的贾湖骨笛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管乐器。用骨笛吹奏发声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B.发出的声音是由鹤骨的振动产生的
C.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
D.按压骨笛上不同的孔可以改变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17.(2024·山东临沂·中考真题)5月25日,2024年全国科技活动周正式启动,临沂市部分学校开展了人工智能进校园活动。如图所示,同学们与智能机器人交流互动时,机器人的声音(  )
A.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在气体中传播得最快 D.音调的高低与振幅有关
18.(2024·西藏·中考真题)格桑在化学实验课上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检验氢气的纯度时,听到很小的声音,判断出气体较纯,主要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__这一特性;该现象同时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_。
19.(2024·河南·中考真题)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如图,甲骨文“殸”,意指手持长柄,敲击乐器发声。这说明古人很早便知道声音与碰击有关,蕴含了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_产生的道理。请你写出一个能表明这一道理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24·上海·中考真题)如下图所示的风铃有七根长短不同的小棍,物理王兴趣的同学在敲打小棍时,发现它们发出的声音不同,经研究可得:如表一所示是同一铁棍在不同长度L时敲击的振动频率f0。
实验序号 ① ② ③ ④ ⑤
L(cm) 5 10 15 20 25
F0(Hz) 700 500 400 300 200
(1)判断同一铁棍长度L与音调的关系,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用这种材料做一个乐器,发出do re mi fa so la xi的音时,re的音小于500Hz,请你判断该乐器的长度_________10cm(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