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江苏专用)专题06物体的运动(原卷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5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江苏专用)专题06物体的运动(原卷版+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4-29 10:11:13

文档简介

主题一 力学
专题06 物体的运动
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考点内容 课标要求 命题预测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是基本实验测量工具之一,主要考查刻度尺及秒表的使用。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命题点有:长度和时间的估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读数、秒爆的读数、特殊长度的测量等。
速度及速度的计算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速度相关问题的考查题型基本上是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命题点有:速度大小的比较、速度及平均速度的计算、速度图像的分析与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相关的综合计算等。 速度的测量是一个测量性实验,其考题题型多是实验探究题,有时也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命题点有:器材的选择、数据的分析与计算、误差分析等。
直线运动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杠杆、光线等物理模型。 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命题点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平均速度的计算、运动图像的辨别、分析;简单的速度路程、时间计算等。
参照物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主要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及判断运动静止的情况。常见考题类型是选择题、填空题。命题点有:根据运动静止的情况选择参照物、根据参照物判断运动和静止情况。
1.(新情境)(2024·江苏淮安·中考真题)2024年2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拉开帷幕。如图所示是短道速滑项目的精彩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看台上的观众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运动员在转弯过程中,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D.运动员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力和运动员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答案】A
【解析】A.以看台上的观众为参照物,运动员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A正确;
B.运动员在转弯过程中,方向改变,其运动状态改变,故B错误;
C.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C错误;
D.运动员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力和运动员所受的重力方向相同,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
2.(跨学科)(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学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生在操场上进行各种项目的训练。
(1)小聪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小明测量了他一次上升的高度h和n次引体向上的时间t,还需要测量 (物理量和符号),可算出小聪引体向上的功率 (用符号表示);
(2)小明在操场上投实心球。图甲是整个抛球运动过程的示意图,轨迹上a、b两点在同一高度,空气阻力不可忽略。关于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点时球的速度为0
B.球在a点速度大于b点速度
C.球落地时的机械能最大
(3)小明、小聪在跑道上进行跑步训练。他们在相距为L的A、B两点间同时相向匀速跑动,如图乙所示。相遇后小明立即转身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折返跑回A,随后小聪也跑到A。如果小聪所用时间是小明的1.2倍,两人相遇时的位置距A为 。
【答案】 小聪的重力G B
【解析】(1)[1][2]根据功率的计算式
可知为算出小聪引体向上的功率,除了上升的高度h和n次引体向上的时间t,还需要测量小聪的重力G。
(2)[3]A.最高点时球仍具有水平方向的速度,故A错误;
B.因为要克服空气阻力,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所以小球的机械能是逐渐减小的,球落地时的机械能最小,所以球在a点的机械能大于b点,两点高度相同,重力势能相同,所以球在a点动能大于b点动能,球在a点速度大于b点速度,故B正确,C错误;
故选B。
(3)[4]设两人相遇时的时间为,两人相遇时的位置距A为,则小明的速度为,小聪的速度为。则整个过程中,小明所用的时间,小聪用的时间为
小聪所用时间是小明的1.2倍,则有
解得。
3.(新考法)(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2024年3月26日,美国“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被“达利”号集装箱船撞毁,如图所示,撞击前,船突发故障失去动力,但并没有立即停下,这是因为 ,当船以10.8km/h、合 m/s的速度撞击大桥时,虽然船速较慢,但由于船的 很大导致其 能很大,使得船将大桥撞毁。
【答案】 船具有惯性 3 质量 动
【解析】[1]撞击前,船突发故障失去动力,由于船具有惯性,所以不会立即停下。
[2]船的速度
10.8km/h=3m/s
[3]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船速较慢,船的质量很大,船的动能很大,使得船将大桥撞毁。
考向一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橡皮擦从课桌上掉落到地面,对有关橡皮擦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质量约为 B.体积约为
C.下落距离约为 D.下落时间约为
【答案】C
【解析】A.质量约为10g,故A不符合题意;
B.体积约为
故B不符合题意;
C.下落距离等于课桌的高度,约为,故C符合题意;
D.下落时间约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
(1)图1中,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
(2)图2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_N;
(3)图3中,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A。
【答案】(1)2.30 (2)2.2 (3)1.7
【解析】【小问1详解】图1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即每小格代表1mm。木块的左端与0刻度线对齐,右端在2.30cm的位置,因此应所以,木块的长度为2.30cm。
【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即每小格代表0.2N。然后,观察指针位置,指针指在2N下一格处,因此,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2N。
【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电流表所选量程为0 3A,分度值为0.1A,即每小格代表0.1A。观察指针位置,指针指在1.7A的刻度线上。所以,电流表的示数为1.7A。
3.(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19世纪中期,科学家想在地面用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但地面上所有物体都随地球做同样的运动,实验几乎不可能成功。年轻的科学家傅科发现:在摆架下用细线系一个摆球,如图甲所示。让摆球摆动时转动摆架,在没有外界干扰时,摆球摆动面不变,如图乙所示。
于是,傅科设想在地球某处安装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让摆球摆动方向对着某颗恒星,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后,摆架随地球一起转动,站在地面的观察者就可以判断地球的运动。1851年,傅科在巴黎用一个摆长67m,质量28kg的摆球证明了地球的自转,人们将这样的摆叫傅科摆。理论计算得出,在地球纬度为φ的地方,傅科摆转动一圈的时间为。
我国北京天文馆里有一个长10m的傅科摆,北京的地理纬度约为40°,北京的傅科摆每小时转过的角度为是北极傅科摆每小时转过的角度。(已知)
(1)如图丙所示,某同学用可以转动的圆桌代替地球模拟上述实验。具体操作是:摆球摆动后 ,通过观察 来证明地球的自转。
(2)在地球纬度越高的地方,傅科摆实验的效果越 。
(3)北京的天文馆里傅科摆1小时转过的角度大约为 ,以地面为参照物,傅科摆摆球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答案】 转动圆桌 摆球的摆动面相对于摆架位置的改变 明显 9.6° 运动
【解析】(1)[1][2]具体操作是:摆球摆动后转动圆桌,通过观察摆球的摆动面相对于摆架位置的改变是否存在差异来证明地球的自转。
(2)[3]在地球纬度越高的地方,sinφ的值越大,傅科摆转动一圈的时间越短,所以实验的效果越明显。
(3)[4]已知北京的地理纬度约为 40°,sin40°≈0.64,北极傅科摆每小时转过的角度为,则北京的傅科摆每小时转过的角度
θ=15°×0.64=9.6°
[5]以地面为参照物,傅科摆摆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傅科摆摆球是运动的。
特别提醒: (1)使用刻度尺时做到“五会” ①会“选”。“选”是指刻度尺的选择,不同的刻度尺其精确程度不同,也就是分度值不同。 ②会“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的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会“看”。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且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④会“读”。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 ⑤会“记”。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2)停表的读数 首先要明确大表盘的指针转一周是多少秒,分度值是多大;小表盘的指针转一周是多少分,分度值是多大。然后再读数。
考向二 速度及速度的计算
4.(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驶,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
C.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后运动的
【答案】A
【解析】AB.根据上图可知,相同时间甲通过的距离大于乙通过的距离,根据速度公式可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故A正确,B错误;
CD.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驶,甲的速度大于乙,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后运动(不是静止的);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前运动的,故CD错误。
故选A。
5.(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鲲龙”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最大起飞质量为53500kg,正常的巡航速度为500km/h,一次能将12000kg的水在20s内吸至4m高处。g取。求:
(1)若火场距离最近的水源100km,飞机从水源地巡航到火场至少需要的时间。
(2)飞机的最大起飞重力。
(3)飞机吸水的功率。
【答案】(1)720s; (2)5.35×105N; (3)2.4×104W
【解析】解:(1)由可得,飞机从水源地巡航到火场至少需要的时间
(2)飞机的最大起飞重力
G=mg=53500kg×10N/kg=5.35×105N
(3)飞机对水做的功
W=Gh=m水gh=12000kg×10N/kg×4m=4.8×105J
飞机吸水的功率
答:(1)飞机从水源地巡航到火场至少需要的时间为720s;
(2)飞机的最大起飞重力为5.35×105N;
(3)飞机吸水的功率为2.4×104W。
解题技巧: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控制路程相等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运动得快;二是控制时间相等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2)平均速度的计算 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即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3)运动图像 ①路程—时间图象 所谓路程—时间图象,就是以路程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的坐标系中的图象。用于可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②速度—时间图象 速度—时间图象一般是以速度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的坐标系中的图象。
考向三 直线运动
6.(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宁扬城际铁路将于2026年建成,全长约58km,快车全程用时约30min,则快车全程平均速度约为(   )
A.54km/h B.77km/h C.116km/h D.190km/h
【答案】C
【解析】快车全程平均速度约为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7.(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运动的参照物是 ,比较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
【答案】 地面 路程 大
【解析】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要先选取一个标准作为参照物,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变了,就是物体运动了,否则就是静止的,通常我们选择地面为参照物;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的位置发生着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球是运动的;通过图片可知,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大.
8.(2024·江苏淮安·中考真题)2024年4月,两辆氢能源汽车实现了从北京到上海1500公里长距离运输测试,这是中国氢能源车辆首次大范围、长距离、跨区域的实际运输测试。如图所示是某款氢能源汽车,该款氢能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用时,受到的牵引力为,消耗氢气,则此过程中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J,利用氢能的效率为 。()
【答案】 75
【解析】[1]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2]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3]牵引力做功为
则利用氢能的效率为
9.(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某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沿平直公路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从A处到B处用时1h,此过程中汽油燃烧释放热量的30%用于驱动汽车匀速行驶。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1000N。设汽油在汽缸内完全燃烧,且热值近似取5×107 J/kg。
(1)求A、B两地间的距离。
(2)求在上述行驶过程中:①牵引力对汽车所做的功;②消耗的汽油质量。
(3)从B处开始,司机关闭发动机,汽车滑行至C处停止。在此过程中,汽车通过动能回收装置将动能减少量的60%转化为电能。若这些电能可供功率为1000W的用电器持续工作3min。求汽车在B处时的动能。
【答案】(1)72km (2) (3)
【解析】(1)A、B两地间的距离
(2)①汽车匀速行驶,汽车受到的牵引力等于阻力,即
牵引力所做的功
②汽油燃烧放出的热量
消耗的汽油质量
(3)用电器消耗的电能
汽车在B处时的动能
10.(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如图,工人用330N的拉力,使用定滑轮将质量为30kg的物体6s内匀速吊起3m,g取10N/kg。求:
(1)物体上升的速度;
(2)工人做功的功率;
(3)定滑轮的机械效率。
【答案】(1)0.5m/s (2)165W (3)90.9%
【解析】(1)物体上升的速度为
(2)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工人做功的功率为
(3)定滑轮的机械效率为
11.(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在树叶尾部的边缘滴一滴圆珠笔油,然后将它缓缓放进水面,树叶在水面上像小船一样运动起来,滴了圆珠笔油的树叶被称为“油墨小船”。小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由于油墨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当水与油墨接触时,“油墨小船”便获得向前运动的力。小明同学想探究“油墨小船”在水中运动的快慢与水的温度和圆珠笔油浓度的关系。他用塑料片代替树叶制作的“油墨小船”如图所示。
(1)探究“油墨小船”在水中运动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实验中小明控制水的温度分别为17℃、35℃、65℃,使用技术软件,记录了“油墨小船”在不同温度液面上的运动情况,采集数据如下表。在三种测试温度下,“油墨小船”运动快慢的共同特点是 。“油墨小船”运动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是 。“油墨小船”在运动过程中受的力是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T/℃ 17 35 65
t/s 0.5 1 2 3 0.5 1 2 3 0.5 1 2 3
2.3 2.1 2.0 1.9 5.3 6.2 5.9 4.8 6.4 8.2 6.3 5.1
(2)探究“油墨小船”在水中运动的快慢与圆珠笔油浓度的关系。为形成不同浓度的圆珠笔油,小明选择酒精为稀释剂,制成多种样品,然后选取适量样品滴在小船尾部边缘进行实验。小明发现圆珠笔油浓度减小时,“油墨小船”运动明显加快。小明制作样品的操作方法是 。
(3)当实验条件确定时,“油墨小船”获得向前的能量大小是固定的,为了使图中“油墨小船”获得更大的速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答案】 先变快后变慢 水的温度越高,“油墨小船”运动越快 非平衡力 将不同滴的酒精与相同滴的圆珠笔油均匀混合 减轻“油墨小船”的质量
【解析】(1)[1]由表格数据可知,油墨小船在三种测试温度下,运动速度都是先变快后变慢。
[2]由表格数据可知,油墨小船运动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是:水的温度越高,油墨小船运动得越快。
[3]油墨小船在运动过程中,速度不断变化,因此,油墨小船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2)[4]小明可以用相同滴的圆珠笔油,然后向其中逐渐加入不同滴的酒精并充分搅拌,从而得到不同浓度的圆珠笔油样品。
(3)[5]可以减小“油墨小船”的质量(或重量),这样在获得相同能量时,能使它的速度更大。
解题技巧: (1)实验原理: (2)实验结论:物体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每个时刻的速度并不相同。
考向四 参照物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2.(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神舟十八号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完毕后,相对核心舱静止的是( )
A.神舟十八号飞船 B.在舱外太空行走的宇航员
C.月球上的“嫦娥五号”着陆器 D.火星上的“祝融号”火星车
【答案】A
【解析】A.神舟十八号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完毕后,相对核心舱来说,神舟十八号飞船与核心舱位置没变,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CD.在舱外太空行走的宇航员、月球上的“嫦娥五号”着陆器、火星上的“祝融号”火星车相对核心舱,它们的位置都发生变化,因此是运动的,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将来,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我国研发的“忠诚僚机”FH-97A无人机将与有人驾驶歼20战斗机“比翼齐飞”(即相对静止),如图所示,若认为FH-97A无人机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歼20战斗机 B.FH-97A无人机 C.地球 D.太阳
【答案】A
【解析】A.以歼20为参照物,FH-97A无人机和它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A符合题意;
B.不能选择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故B不符合题意;
C.以地球和太阳为参照物,FH-97A无人机和它们的位置发生改变,是运动的,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14.(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小明乘车去奶奶家玩,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以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 的;刹车时,人会向前倾,这是由于人具有 ;车上安全锤的头部做得很尖,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大 。
【答案】 运动 惯性 压强
【解析】[1]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以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与汽车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路边的树木是运动的。
[2]当汽车急刹车时,人的下半身随车停止运动,而上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会向前倾。
[3]安全锤的头部做得很尖,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15.(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听到信号出警时,消防员为了尽快从二楼下到一楼车库,抱着竖直的滑杆匀速滑下,认为消防员是运动的,是以 为参照物;如果消防员重700N,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为 N,重力势能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地面 700 变小
【解析】[1]消防员为了尽快从二楼下到一楼车库,抱着竖直的滑杆匀速滑下,以地面为参照物,消防员的位置发生改变,消防员是运动的。
[2]消防员匀速运动,受到摩擦力和重力是平衡力,由二力平衡条件得到摩擦力
f=G=700N
[3]消防员抱着竖直的滑杆匀速滑下,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16.(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中国空间站依靠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太阳能属于 能源;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出舱巡检时随机械臂一起移动,以机械臂为参照物,他是 的;航天员与地面通过 波进行通信。
【答案】 可再生 静止 电磁
【解析】[1]太阳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地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
[2]航天员出舱巡检时随机械臂一起移动,以机械臂为参照物,航天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
[3]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航天员与地面通过电磁波进行通信。
17.(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示了各种古代船只模型。
(1)资料显示:“丝网船”最大载重为5t。若船和货物总质量为,船静止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 N,排开水的体积为 ;(g取)
(2)资料显示:“沙飞船”航速迅捷。同向并排行驶的两条“沙飞船”要保持安全距离,是因为两船较近时,中间流速大,流体压强 ;
(3)如图所示,游客站在静止的仿制“沙飞船”的船头,能从各个方向观看到投影画面,这是因为光在投影幕上发生了 ;投影画面向后移动,游客会产生船向前行的感觉,是由于运动具有 。
【答案】 6 较小 漫反射 相对性
【解析】(1)[1]船静止在水中处于漂浮状态,由物体浮沉条件可知,船受到的浮力为
[2]由可知,船排开水的体积
(2)[3]由流体的压强与流速之间的关系可知,流速越大,压强越小。两船较近时,中间流速大,压强较小,船外侧的压强大于内侧的压强,由于内外的压强差,使船外侧和内侧存在压力差,从而两条船会向中间靠拢,存在危险,因此同向并排行驶的两条“沙飞船”要保持安全距离。
(3)[4]平行光线入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这种反射是漫反射。游客站在静止的仿制“沙飞船”的船头,能从各个方向观看到投影画面,是因为光在投影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5]由于运动具有相对性,不同参照物下物体运动状态不同。投影画面向后移动,若以投影画面为参照物,船向前移动。
解题技巧: (1)参照物的判定方法 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择的参照物,如果物体是静止的,它相对于哪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变化,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物体是运动的,它相对于哪个物体的位置变化了,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 首先明确所选的参照物,然后判断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发生了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若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1.(2024·宁夏·中考真题)宁夏西吉土豆淀粉含量高,深受人们喜爱。某初中生手拿一个土豆,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片信息估测土豆的实际长度约为(   )
A.1mm B.10cm C.50cm D.1m
【答案】B
【解析】图中土豆的长度略小于手掌的长度,约为10c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4·海南·中考真题)端午赛龙舟,请估测龙舟最接近的长度是( )
A.10mm B.10cm C.10m D.10km
【答案】C
【解析】如图,龙舟上有数人,根据人的身高可以估测出,龙舟的长度大约为10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三星堆祭祀区8号坑出土了一件迷你版纵目面具,工作人员按照考古挖掘的要求用比例尺作参照拍照,每一个小方格的宽度为1cm,如图所示。请估测面具两耳之间的距离更接近于( )
A.3cm B.6cm C.9cm D.12cm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面具两耳之间的距离大约等于6个小方格的宽度,面具两耳之间的距离为
6×1cm=6cm
故选B。
4.(2024·辽宁·中考真题)为保护视力,应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  )
A.5s B.5min C.50min D.5h
【答案】B
【解析】中小学课间活动时间一般是10min,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约为5min,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5.(2024·天津·中考真题)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撕钢”薄如蝉翼,其厚度大约是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的五分之一,则一张“手撕钢”的厚度最接近于(   )
A.2dm B.2cm C.2mm D.0.02mm
【答案】D
【解析】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约为0.1mm,“手撕钢”厚度只有纸张的五分之一,则“手撕钢”厚度约为0.02mm,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2024·湖北·中考真题)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   )
A.3mm B.3cm C.3dm D.3m
【答案】B
【解析】通常情况下,男子的手比女子的手大,一拃的长度也比女子的长一些。一拃长通常是20cm左右,“咫”与“尺”的长度相差不会太大,3mm 过小,3m 过大,3dm 相当于 30cm 也偏大,所以3cm 比较符合实际情况,即“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 3c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 B 。
7.(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小军完成学习任务后,将物理课本放在桌面上,请你结合物理课本的宽度,估算桌面AB边的长度约为(   )
A.10cm B.30cm C.60cm D.100cm
【答案】C
【解析】通常,物理课本的宽度(即短边)约为20cm,我们观察图中的物理课本与桌面AB边的相对长度。从图中可以看出,物理课本的宽度大约占据了桌面AB边长度的。因此,我们可以估算桌面AB边的长度约为物理课本宽度的3倍,即
AB=3×20cm=60cm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只公鸡的质量约为20kg B.成人正常步行速度大约为10km/h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D.教室里一盏节能灯的功率约为1kW
【答案】C
【解析】A.一只公鸡的质量约为3kg,故A不符合题意;
B.成人正常步行速度大约为,故B不符合题意;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与20cm的刻度尺长度接近,约为18cm,故C符合题意;
D.教室里一盏节能灯的功率约为40W,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为给课桌裁剪一块合适的课桌垫,小明用卷尺对课桌长度进行了三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别为66.8cm、67.0cm、67.5cm。则课桌长度的测量结果应为( )
A.66.8cm B.67.0cm C.67.1cm D.67.5cm
【答案】C
【解析】根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的方法可知,课桌长度的测量结果应为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五一前夕,某学校举行了春季运动会,下列数据中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
A.男子立定跳远的成绩为6.8m B.女子跳绳的成绩为每分钟360个
C.男子100m的成绩为15.5s D.女子铅球的成绩为45m
【答案】C
【解析】A.男子立定跳远成绩约为2.2m,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跳绳的成绩约为每分钟140个,故B不符合题意;
C.男子100跑成绩约为15秒,故C符合题意;
D.中学生掷实心球的距离在6~8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6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如图所示。此时,相对于嫦娥6号静止的是(  )
A.月球南极 B.地球南极 C.太阳 D.中国空间站
【答案】A
【解析】嫦娥6号相对于地球南极、太阳、中国空间站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地球南极、太阳、中国空间站为参照物,嫦娥6号是运动的;嫦娥6号相对于月球南极没有位置的变化,故以月球南极为参照物嫦娥6号是静止的。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2.(2024·青海·中考真题)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踏上了现代航天事业的征程。1978年8月1日,沉睡了2400余年的曾侯乙编钟(如图)首次公开奏响,开篇曲目便是大家熟悉的《东方红》。月球绕地球的轨迹模型如图所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月光的传播速度约为,则月光从月球表面到达地面的时间约为(   )

A.0.79s B.1.27s C.7.90s D.12.70s
【答案】B
【解析】根据,月光从月球表面到达地面的时间约为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2024·北京·中考真题)图中所示为我国某型号的火箭发射时上升的情境。关于该发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B.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答案】C
【解析】A.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火箭是运动的,故A错误;
B.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发射塔是运动的,故B错误;
C.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的位置发生了变化,火箭是运动的,故C正确;
D.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的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发射塔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14.(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中所示是火箭加速上升的情景和该过程中航天员在舱内的情景,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C.载人飞船的动能增大,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D.航天员的惯性将逐渐消失
【答案】C
【解析】A. 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静止的,故A不正确;
B.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位置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B不正确;
C. 火箭加速上升,质量不变,速度增大,则动能增大,高度增大,则重力势能增大,所以机械能增大,故C正确;
D. 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15.(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图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C.10~20s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D.20~30s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答案】D
【解析】AB.由图甲可知,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则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乙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则乙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AB 错误;
C.10~20s内,由图甲、乙可知甲车行驶的路程大于乙车行驶的路程,所以甲车的平均速度大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20~30s内,由图甲、乙可知两车行驶的路程相同,根据可知两车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16.(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A同学和B同学在郊外骑自行车,他们在某段平直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总是运动的
C.10s时,两人的速度相等 D.A同学做变速直线运动
【答案】A
【解析】A.由图像可知,第10s前A的速度始终小于B的速度,根据可知0~10sA同学的路程小于B的路程,故A错误,符合题意;
B.B同学的速度不为零,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的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10s时,两人的速度相等,均为,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可知,A同学速度不断变大,做变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2024·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图像,从0时刻开始计时,则关于它们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时,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4s追上乙
B.甲乙同时出发,乙运动2s追上甲
C.甲乙在出发后都做匀速运动,且
D.甲比乙先出发2s,甲运动4s和乙相遇
【答案】D
【解析】A.当
时,甲在乙的前面,乙运动2s追上甲,故A错误;
B.甲出发2s后乙才开始运动,乙运动2s追上甲。故B错误;
C.图像均为倾斜直线,说明甲乙在出发后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乙图像倾斜程度更大,故
故C错误;
D.甲比乙先出发2s,刚开始运动时,甲在乙前面,甲运动4s和乙相遇,故D正确。
故选D。
18.(2024·陕西·中考真题)风洞是一种检测飞行器性能的设施。如图,将飞行器固定在风洞中,通过人工产生并控制气流,模拟飞行器飞行时周围气体的流动。检测时,飞行器相对气流是 的,其上方气体流速大,压强 ,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答案】 运动 小
【解析】[1][2]检测时,以气流为参照物,飞行器相对气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飞行器相对于气流是运动的;其上方气体流速大,压强小,下方气体流速小,压强大,从而形成向上的压强差和压力差,获得了向上的升力。
19.(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中国高铁正在高速发展。在旷野里,远远看到疾驰的列车犹如一枚“白色子弹”,如图所示。若它以10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12s,则行驶了 m。以列车为参照物,座位上安静看书的乘客是 的。列车上交谈的乘客自觉压低声音,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答案】 1200 静止 声源
【解析】[1]若它以10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12s,由得,高铁行驶的距离为
[2]以列车为参照物,座位上安静看书的乘客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3]列车上交谈的乘客自觉压低声音,减少噪声的产生,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0.(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我国自行研制的C919客机已投入商业运营。如图所示,飞机减速着陆时,机械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以航站楼为参照物,它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答案】 减小 运动
【解析】[1]飞机减速着陆时,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减小;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因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之和,所以,飞机的机械能减小。
[2]以航站楼为参照物,飞机与航站楼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飞机是运动的。
21.(2024·西藏·中考真题)有一首诗词写道“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感觉“山走来迎”是以 为参照物;全诗说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
【答案】 船 相对
【解析】[1] “看山恰似走来迎”意思是此时山是运动的,在向我们走来,山相对于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与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故可知此时是以船为参照物。
[2]由“仔细看山山不动”说明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故可知我们通常所说的“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参照物选取的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也不同,“运动”与“静止”都是相对的。
22.(2024·海南·中考真题)收割机以3m/s的速度在田地里匀速直线行驶720m,所用时间是 s;黄澄澄的稻谷颜色是由它 (选填“反射”或“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答案】 240 反射
【解析】[1]收割机行驶的时间为
[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颜色来决定,所以,黄澄澄的稻谷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3.(2024·海南·中考真题)升空后,探测器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此过程探测器相对于火箭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鹊桥二号”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答案】 运动 电磁波
【解析】[1]此过程探测器相对于火箭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
[2]电磁波可以传递信息,而且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鹊桥二号”是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的。
24.(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飞船的长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飞船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飞船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通过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与地面指挥中心传递信息。
【答案】 增大 静止 电磁波
【解析】[1]长征运载火箭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速度变大,动能变大;高度升高,重力势能增加,则机械能增加。
[2]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后,飞船相对于空间站的位置未发生改变,说明飞船是静止的。
[3]由于真空不能传声,因此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通过电磁波与地面指挥中心传递信息。
25.(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对接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成功对接后,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是 的;2020年11月10日,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深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10909m,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此次深潜试验中“奋斗者”号在最大下潜深度处承受海水的压强为 。(取,)
【答案】 静止
【解析】[1]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2]“奋斗者”号在最大下潜深度处承受海水的压强为
26.(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小明从家前往科技馆,整个过程中有步行,也有骑行,其全程的s-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骑行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大,则他骑行的路程为 m,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答案】 3150 3.75
【解析】[1][2]由图像可知,0~5min内的速度为
5~6min内小明处于静止状态,6~16min的速度为
骑行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大,因此他骑行的路程为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7.(2024·北京·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B位置,A、B之间的距离为 cm,所用的时间为0.2s,依据公式 可计算出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cm/s。
【答案】 20.0 100
【解析】[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10cm之间有10小格,分度值为1cm,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点与零刻度线对齐,B点与20.0cm对齐,因此A、B之间的距离为20.0cm。
[2][3]由可得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28.(2024·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小明和爸爸自驾游返程时,看到如图所示的交通标志,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此处至少需 h到达哈尔滨;若以他们正在行驶的车为参照物,此交通标志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 0.45 运动
【解析】[1]由图可知,距离哈尔滨的距离是18km,该路段最高限速40km/h,在遵守交通法规的前提下,到达哈尔滨需要的时间为
[2]若以他们正在行驶的车为参照物,此交通标志相对于汽车发生了位置上的变化是运动的。
29.(2024·辽宁·中考真题)我省开展“送教下乡”活动,运送图书、教具的货车和教师乘坐的客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路线前往同一目的地。客车比货车晚出发0.5h,货车速度为40km/h,客车速度为60km/h,两车均做匀速运动,且同时到达,则货车行驶的时间是 h。当货车行驶时,以 为参照物,货车是静止的。
【答案】 1.5 货车司机
【解析】[1] 设货车行驶的时间为,则客车用时为,根据,则有
解得货车行驶的时间。
[2] 当货车行驶时,以货车司机为参照物,货车的相对位置不变,是静止的。
30.(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凤鸣湖公园湖光山色,水面如镜,一只蜻蜓平行于湖面飞行,距湖面1m,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与蜻蜓的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蜻蜓的像到蜻蜓相距 m,以蜻蜓的像为参照物,蜻蜓是 。
【答案】 相等 2 静止
【解析】[1]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所以蜻蜓在水中所成的像与蜻蜓的大小相等。
[2]蜻蜓距离湖面1m,则其水中的像与湖面的距离为1m,蜻蜓的像与蜻蜓的距离为2m。
[3]以蜻蜓的像为参照物,蜻蜓没有位置变化,是静止的。因为在平面镜成像中,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
31.(2024·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小宇参加百米比赛的成绩是12.5s,以正在冲刺的小宇为参照物,坐在看台上加油的同学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小宇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 运动 8
【解析】[1] 以正在冲刺的小宇为参照物,坐在看台上加油的同学相对位置改变,是运动的。
[2] 小宇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为
32.(2024·云南·中考真题)学校组织同学们到5km外的农场参加“农耕研学”活动,同学们徒步1h到达农场,全程平均速度为 km/h;徒步过程中,同学们相对于路边的树是 的。
【答案】 5 运动
【解析】[1]同学们徒步1h到达农场,全程平均速度为
[2]徒步过程中,同学们相对于路边的树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同学们相对于路边的树是运动的。
33.(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2024年4月10日,雪龙号圆满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任务。雪龙号在科考活动中经过某海洋区域时,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m;探测器发出的超声波由声源的 而产生的;在月球表面不能用超声波代替激光来探测距离,原因是 。
【答案】 振动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1]声音传播到海底所用的时间为
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2]一切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探测器发出的超声波由声源的振动而产生的。
[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表面不能用超声波代替激光来探测距离。
34.(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为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记录下小车在A点、B点和C点的位置和时刻如右图所示,则AB段的距离是 cm,AC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答案】 40.0 0.2
【解析】[1]小车运动距离
sAB =80.0cm 40.0cm=40.0cm
[2]小车运动距离
sAC =80.0cm 0.0cm=80.0cm
运动时间
tAC =15:41:44-15:41:40=4s
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
35.(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像,请在坐标系中画出对应的图像。
【答案】
【解析】由图像可知,图像为一直线,即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为
匀速直线运动时,在图像中,速度是一直线,速度值对应为,如图所示:
36.(2024·江西·中考真题)图甲是公园里两个绳长不同的秋千。某同学荡秋千时发现这两个秋千往返一次的时间不同。该同学猜想:秋千往返一次的时间是否与绳长有关?
【证据】该同学用细线系上一个小球模拟秋千,如图乙所示,悬点O到小球重心的距离简称摆长。每次让小球由静止释放,且保持释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改变摆长进行探究,记录结果如表三:
表三
实验次数 摆长L/cm 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t/s
1 60.0 15.8 1.58
2 80.0 18.1 1.81
3 100.0 20.0 2.00
【解释】同一小球由静止释放,且保持释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 不变,摆长越长,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越 。由此可知,秋千未坐人时(如甲所示)往返一次的时间与绳长有关。
【交流】
(1)该探究所需的测量工具有量角器、 和 。
(2)该同学发现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不易测准,于是他测出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再算出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
①下列物理量的测量也可采用类似方法的是 ;
A.物理书中一张纸的厚度 B.一支铅笔的长度
C.一个苹果的质量 D.一杯水的温度
②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减小测量的 。
(3)该同学联想到杂技演员荡秋千,有时站着,有时坐着。由此合理猜想,演员改变重心的位置相当于改变了摆长,该演员在秋千上从同一起点由静止往下荡时,坐着比站着往返一次的时间更 。(温馨提示:杂技动作,请勿模仿)
【答案】 夹角 长 刻度尺 秒表 A 误差 长
【解析】[1]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实验时需要控制小球的质量和摆下时的角度相同,改变摆长,故用同一小球由静止释放,保持释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
[2]由表格数据可知,摆长越长,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越长。
(1)[3][4]由表格数据可知,实验需要控制摆下时的角度不变,改变摆长,测量小球往返摆动的时间,故该探究所需的测量工具有量角器、刻度尺和秒表。
(2)①[5]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不易测准,于是测出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再算出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该方法为累计法。
A.物理书中一张纸的厚度很小,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很难直接测量,故可以先测量一整本书的厚度,再除以纸张的数量,从而得到一张纸的厚度,采用了累计法,故A符合题意;
B.一支铅笔的长度较长,可以直接使用刻度尺测量,故B不符合题意;
C.一个苹果的质量较大,可以直接使用天平进行测量,故C不符合题意;
D.一杯水的温度通常在0℃~100℃之间,可以直接使用温度计进行测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②[6]由于所测量的物体小于分度值,直接测量时会产生较大的误差,故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减小测量的误差。
(3)[7]演员改变重心的位置相当于改变了摆长,该演员在秋千上从同一起点由静止往下荡时,坐着的重心位置比站着的重心位置更低,即坐着时的摆长更长,摆长越长,往返一次的时间更长,故坐着时往返一次的时间更长。
37.(2024·江西·中考真题)以下是某同学“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的实验报告,请你将报告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小球、水平桌面、刻度尺、频闪照相机
实验步骤 (1)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运动,下图是根据频闪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记录的小球运动轨迹,频闪照相机每两次闪光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 (2)分别测出小球通过的路程: ,,;记录这三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 (3)分别计算小球通过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结论 (1)小球在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 (2) (选填“>”“<”或“=”),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安全提示 小球运动时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小球动能过 ,从桌面掉落时伤人。
【答案】 42.40 42.40 19.70 > 变速 大
【解析】(1)[1] 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实验原理为。
(2)[2]该刻度尺分度值为0.1cm,故SAB读数为42.40cm。
(3)[3] [4]
(4)[5] [6]从上一问中得出,故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变速运动。
(6) [7] 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小球运动时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小球动能过大,从桌面掉落时伤人。
38.(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骑自行车,去呼和浩特市东郊的大青山山顶看日出,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某天早晨,骑行爱好者小高,沿某段平直公路骑行时,看了两次码表(如图所示)。小高和自行车总质量60kg,其所受阻力恒为总重力的0.05倍。求:
(1)小高这段骑行的平均速度;
(2)某段小高匀速骑行,此时牵引力的大小。
【答案】(1)18km/h (1)30N
【解析】(1)由图可知,骑行的路程为
骑行的时间
小高这段骑行的平均速度
(2)小高匀速骑行时处于平衡状态,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此时牵引力的大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主题一 力学
专题06 物体的运动
考情概览:理解课标要求,把握命题方向,总结出题角度。
中考新考法:从新情境、新设问、跨学科等方向设置新考法真题。
真题透视:精选真题,归类设置,完整展现中考试题的考查形式。
新题特训:选用最新优质题、创新题,巩固考点复习效果。
考点内容 课标要求 命题预测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是基本实验测量工具之一,主要考查刻度尺及秒表的使用。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主要命题点有:长度和时间的估测、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读数、秒爆的读数、特殊长度的测量等。
速度及速度的计算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速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速度相关问题的考查题型基本上是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命题点有:速度大小的比较、速度及平均速度的计算、速度图像的分析与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分析、相关的综合计算等。 速度的测量是一个测量性实验,其考题题型多是实验探究题,有时也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命题点有:器材的选择、数据的分析与计算、误差分析等。
直线运动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杠杆、光线等物理模型。 直线运动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命题点有: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平均速度的计算、运动图像的辨别、分析;简单的速度路程、时间计算等。
参照物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主要考查参照物的选择及判断运动静止的情况。常见考题类型是选择题、填空题。命题点有:根据运动静止的情况选择参照物、根据参照物判断运动和静止情况。
1.(新情境)(2024·江苏淮安·中考真题)2024年2月1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拉开帷幕。如图所示是短道速滑项目的精彩瞬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看台上的观众为参照物,运动员是运动的
B.运动员在转弯过程中,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D.运动员站立时对冰面的压力和运动员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2.(跨学科)(2024·江苏苏州·中考真题)学校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生在操场上进行各种项目的训练。
(1)小聪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小明测量了他一次上升的高度h和n次引体向上的时间t,还需要测量 (物理量和符号),可算出小聪引体向上的功率 (用符号表示);
(2)小明在操场上投实心球。图甲是整个抛球运动过程的示意图,轨迹上a、b两点在同一高度,空气阻力不可忽略。关于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高点时球的速度为0
B.球在a点速度大于b点速度
C.球落地时的机械能最大
(3)小明、小聪在跑道上进行跑步训练。他们在相距为L的A、B两点间同时相向匀速跑动,如图乙所示。相遇后小明立即转身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折返跑回A,随后小聪也跑到A。如果小聪所用时间是小明的1.2倍,两人相遇时的位置距A为 。
3.(新考法)(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2024年3月26日,美国“弗朗西斯·斯科特·基”大桥被“达利”号集装箱船撞毁,如图所示,撞击前,船突发故障失去动力,但并没有立即停下,这是因为 ,当船以10.8km/h、合 m/s的速度撞击大桥时,虽然船速较慢,但由于船的 很大导致其 能很大,使得船将大桥撞毁。
考向一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橡皮擦从课桌上掉落到地面,对有关橡皮擦数据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质量约为 B.体积约为
C.下落距离约为 D.下落时间约为
2.(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
(1)图1中,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
(2)图2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________N;
(3)图3中,电流表示数为________A。
3.(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19世纪中期,科学家想在地面用实验证明地球在自转,但地面上所有物体都随地球做同样的运动,实验几乎不可能成功。年轻的科学家傅科发现:在摆架下用细线系一个摆球,如图甲所示。让摆球摆动时转动摆架,在没有外界干扰时,摆球摆动面不变,如图乙所示。
于是,傅科设想在地球某处安装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让摆球摆动方向对着某颗恒星,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后,摆架随地球一起转动,站在地面的观察者就可以判断地球的运动。1851年,傅科在巴黎用一个摆长67m,质量28kg的摆球证明了地球的自转,人们将这样的摆叫傅科摆。理论计算得出,在地球纬度为φ的地方,傅科摆转动一圈的时间为。
我国北京天文馆里有一个长10m的傅科摆,北京的地理纬度约为40°,北京的傅科摆每小时转过的角度为是北极傅科摆每小时转过的角度。(已知)
(1)如图丙所示,某同学用可以转动的圆桌代替地球模拟上述实验。具体操作是:摆球摆动后 ,通过观察 来证明地球的自转。
(2)在地球纬度越高的地方,傅科摆实验的效果越 。
(3)北京的天文馆里傅科摆1小时转过的角度大约为 ,以地面为参照物,傅科摆摆球是 的(选填“运动”或“静止”)。
特别提醒: (1)使用刻度尺时做到“五会” ①会“选”。“选”是指刻度尺的选择,不同的刻度尺其精确程度不同,也就是分度值不同。 ②会“放”。刻度尺要沿着所测的物体,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③会“看”。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并且与尺面垂直,不要斜视。 ④会“读”。在读数时,除准确读出分度值的数字(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 ⑤会“记”。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注明测量单位 (2)停表的读数 首先要明确大表盘的指针转一周是多少秒,分度值是多大;小表盘的指针转一周是多少分,分度值是多大。然后再读数。
考向二 速度及速度的计算
4.(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行驶,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 B.乙车速度大于甲车速度
C.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向后运动的
5.(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鲲龙”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AG600,最大起飞质量为53500kg,正常的巡航速度为500km/h,一次能将12000kg的水在20s内吸至4m高处。g取。求:
(1)若火场距离最近的水源100km,飞机从水源地巡航到火场至少需要的时间。
(2)飞机的最大起飞重力。
(3)飞机吸水的功率。
解题技巧: (1)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控制路程相等比较时间,所用时间少的运动得快;二是控制时间相等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得快。 (2)平均速度的计算 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即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路程中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3)运动图像 ①路程—时间图象 所谓路程—时间图象,就是以路程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的坐标系中的图象。用于可算出物体运动的速度 ②速度—时间图象 速度—时间图象一般是以速度为纵轴、以时间为横轴的坐标系中的图象。
考向三 直线运动
6.(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宁扬城际铁路将于2026年建成,全长约58km,快车全程用时约30min,则快车全程平均速度约为(   )
A.54km/h B.77km/h C.116km/h D.190km/h
7.(2024·江苏无锡·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运动的参照物是 ,比较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
8.(2024·江苏淮安·中考真题)2024年4月,两辆氢能源汽车实现了从北京到上海1500公里长距离运输测试,这是中国氢能源车辆首次大范围、长距离、跨区域的实际运输测试。如图所示是某款氢能源汽车,该款氢能源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用时,受到的牵引力为,消耗氢气,则此过程中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 ,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J,利用氢能的效率为 。()
9.(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某油电混合动力汽车沿平直公路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从A处到B处用时1h,此过程中汽油燃烧释放热量的30%用于驱动汽车匀速行驶。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1000N。设汽油在汽缸内完全燃烧,且热值近似取5×107 J/kg。
(1)求A、B两地间的距离。
(2)求在上述行驶过程中:①牵引力对汽车所做的功;②消耗的汽油质量。
(3)从B处开始,司机关闭发动机,汽车滑行至C处停止。在此过程中,汽车通过动能回收装置将动能减少量的60%转化为电能。若这些电能可供功率为1000W的用电器持续工作3min。求汽车在B处时的动能。
10.(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如图,工人用330N的拉力,使用定滑轮将质量为30kg的物体6s内匀速吊起3m,g取10N/kg。求:
(1)物体上升的速度;
(2)工人做功的功率;
(3)定滑轮的机械效率。
11.(2024·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在树叶尾部的边缘滴一滴圆珠笔油,然后将它缓缓放进水面,树叶在水面上像小船一样运动起来,滴了圆珠笔油的树叶被称为“油墨小船”。小明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由于油墨中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当水与油墨接触时,“油墨小船”便获得向前运动的力。小明同学想探究“油墨小船”在水中运动的快慢与水的温度和圆珠笔油浓度的关系。他用塑料片代替树叶制作的“油墨小船”如图所示。
(1)探究“油墨小船”在水中运动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实验中小明控制水的温度分别为17℃、35℃、65℃,使用技术软件,记录了“油墨小船”在不同温度液面上的运动情况,采集数据如下表。在三种测试温度下,“油墨小船”运动快慢的共同特点是 。“油墨小船”运动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是 。“油墨小船”在运动过程中受的力是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
T/℃ 17 35 65
t/s 0.5 1 2 3 0.5 1 2 3 0.5 1 2 3
2.3 2.1 2.0 1.9 5.3 6.2 5.9 4.8 6.4 8.2 6.3 5.1
(2)探究“油墨小船”在水中运动的快慢与圆珠笔油浓度的关系。为形成不同浓度的圆珠笔油,小明选择酒精为稀释剂,制成多种样品,然后选取适量样品滴在小船尾部边缘进行实验。小明发现圆珠笔油浓度减小时,“油墨小船”运动明显加快。小明制作样品的操作方法是 。
(3)当实验条件确定时,“油墨小船”获得向前的能量大小是固定的,为了使图中“油墨小船”获得更大的速度,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解题技巧: (1)实验原理: (2)实验结论:物体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每个时刻的速度并不相同。
考向四 参照物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2.(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神舟十八号飞船与核心舱对接完毕后,相对核心舱静止的是( )
A.神舟十八号飞船 B.在舱外太空行走的宇航员
C.月球上的“嫦娥五号”着陆器 D.火星上的“祝融号”火星车
13.(2024·江苏常州·中考真题)将来,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我国研发的“忠诚僚机”FH-97A无人机将与有人驾驶歼20战斗机“比翼齐飞”(即相对静止),如图所示,若认为FH-97A无人机是静止的,则选取的参照物是( )
A.歼20战斗机 B.FH-97A无人机 C.地球 D.太阳
14.(2024·江苏盐城·中考真题)小明乘车去奶奶家玩,坐在行驶的汽车上,以汽车为参照物,路边的树木是 的;刹车时,人会向前倾,这是由于人具有 ;车上安全锤的头部做得很尖,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增大 。
15.(2024·江苏徐州·中考真题)听到信号出警时,消防员为了尽快从二楼下到一楼车库,抱着竖直的滑杆匀速滑下,认为消防员是运动的,是以 为参照物;如果消防员重700N,下滑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为 N,重力势能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6.(2024·江苏南通·中考真题)中国空间站依靠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太阳能属于 能源;神舟十八号航天员出舱巡检时随机械臂一起移动,以机械臂为参照物,他是 的;航天员与地面通过 波进行通信。
17.(2024·江苏扬州·中考真题)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展示了各种古代船只模型。
(1)资料显示:“丝网船”最大载重为5t。若船和货物总质量为,船静止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 N,排开水的体积为 ;(g取)
(2)资料显示:“沙飞船”航速迅捷。同向并排行驶的两条“沙飞船”要保持安全距离,是因为两船较近时,中间流速大,流体压强 ;
(3)如图所示,游客站在静止的仿制“沙飞船”的船头,能从各个方向观看到投影画面,这是因为光在投影幕上发生了 ;投影画面向后移动,游客会产生船向前行的感觉,是由于运动具有 。
解题技巧: (1)参照物的判定方法 已知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所选择的参照物,如果物体是静止的,它相对于哪个物体的位置没有变化,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物体是运动的,它相对于哪个物体的位置变化了,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 (2)判断物体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 首先明确所选的参照物,然后判断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发生了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若没有发生位置的变化,物体就是静止的。
1.(2024·宁夏·中考真题)宁夏西吉土豆淀粉含量高,深受人们喜爱。某初中生手拿一个土豆,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片信息估测土豆的实际长度约为(   )
A.1mm B.10cm C.50cm D.1m
2.(2024·海南·中考真题)端午赛龙舟,请估测龙舟最接近的长度是( )
A.10mm B.10cm C.10m D.10km
3.(2024·山东威海·中考真题)三星堆祭祀区8号坑出土了一件迷你版纵目面具,工作人员按照考古挖掘的要求用比例尺作参照拍照,每一个小方格的宽度为1cm,如图所示。请估测面具两耳之间的距离更接近于( )
A.3cm B.6cm C.9cm D.12cm
4.(2024·辽宁·中考真题)为保护视力,应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做一遍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  )
A.5s B.5min C.50min D.5h
5.(2024·天津·中考真题)我国自主研发的“手撕钢”薄如蝉翼,其厚度大约是物理课本一张纸厚度的五分之一,则一张“手撕钢”的厚度最接近于(   )
A.2dm B.2cm C.2mm D.0.02mm
6.(2024·湖北·中考真题)我国古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如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相差大约为(   )
A.3mm B.3cm C.3dm D.3m
7.(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如图所示,小军完成学习任务后,将物理课本放在桌面上,请你结合物理课本的宽度,估算桌面AB边的长度约为(   )
A.10cm B.30cm C.60cm D.100cm
8.(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
A.一只公鸡的质量约为20kg B.成人正常步行速度大约为10km/h
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 D.教室里一盏节能灯的功率约为1kW
9.(2024·湖南长沙·中考真题)为给课桌裁剪一块合适的课桌垫,小明用卷尺对课桌长度进行了三次测量,记录的数据分别为66.8cm、67.0cm、67.5cm。则课桌长度的测量结果应为( )
A.66.8cm B.67.0cm C.67.1cm D.67.5cm
10.(2024·山东烟台·中考真题)五一前夕,某学校举行了春季运动会,下列数据中你认为符合实际的是(  )
A.男子立定跳远的成绩为6.8m B.女子跳绳的成绩为每分钟360个
C.男子100m的成绩为15.5s D.女子铅球的成绩为45m
11.(2024·黑龙江牡丹江·中考真题)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6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如图所示。此时,相对于嫦娥6号静止的是(  )
A.月球南极 B.地球南极 C.太阳 D.中国空间站
12.(2024·青海·中考真题)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我国踏上了现代航天事业的征程。1978年8月1日,沉睡了2400余年的曾侯乙编钟(如图)首次公开奏响,开篇曲目便是大家熟悉的《东方红》。月球绕地球的轨迹模型如图所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约为,月光的传播速度约为,则月光从月球表面到达地面的时间约为(   )

A.0.79s B.1.27s C.7.90s D.12.70s
13.(2024·北京·中考真题)图中所示为我国某型号的火箭发射时上升的情境。关于该发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发射塔为参照物,火箭是静止的
B.以火箭为参照物,发射塔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火箭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发射塔是运动的
14.(2024·山东聊城·中考真题)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图中所示是火箭加速上升的情景和该过程中航天员在舱内的情景,关于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载人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B.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C.载人飞船的动能增大,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D.航天员的惯性将逐渐消失
15.(2024·四川乐山·中考真题)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根据图片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乙两车都做变速直线运动
C.10~20s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D.20~30s内,甲、乙两车平均速度相等
16.(2024·内蒙古·中考真题)A同学和B同学在郊外骑自行车,他们在某段平直路面上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中错误的是(   )
A.0~10s两人通过的路程相等 B.以路边的树木为参照物,B同学总是运动的
C.10s时,两人的速度相等 D.A同学做变速直线运动
17.(2024·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图像,从0时刻开始计时,则关于它们的运动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
A.时,乙在甲的前面,甲运动4s追上乙
B.甲乙同时出发,乙运动2s追上甲
C.甲乙在出发后都做匀速运动,且
D.甲比乙先出发2s,甲运动4s和乙相遇
18.(2024·陕西·中考真题)风洞是一种检测飞行器性能的设施。如图,将飞行器固定在风洞中,通过人工产生并控制气流,模拟飞行器飞行时周围气体的流动。检测时,飞行器相对气流是 的,其上方气体流速大,压强 ,从而获得向上的升力。
19.(2024·山东菏泽·中考真题)中国高铁正在高速发展。在旷野里,远远看到疾驰的列车犹如一枚“白色子弹”,如图所示。若它以100m/s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12s,则行驶了 m。以列车为参照物,座位上安静看书的乘客是 的。列车上交谈的乘客自觉压低声音,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
20.(2024·山东东营·中考真题)我国自行研制的C919客机已投入商业运营。如图所示,飞机减速着陆时,机械能 (选填“增大”或“减小”);以航站楼为参照物,它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21.(2024·西藏·中考真题)有一首诗词写道“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感觉“山走来迎”是以 为参照物;全诗说明运动和静止是 的。
22.(2024·海南·中考真题)收割机以3m/s的速度在田地里匀速直线行驶720m,所用时间是 s;黄澄澄的稻谷颜色是由它 (选填“反射”或“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23.(2024·海南·中考真题)升空后,探测器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此过程探测器相对于火箭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的;“鹊桥二号”是通过 传递信息的(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
24.(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飞船的长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飞船的机械能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飞船与空间站成功对接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飞船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航天员叶光富在空间站通过 (选填“电磁波”或“超声波”)与地面指挥中心传递信息。
25.(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2024年4月26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对接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成功对接后,以天和核心舱为参照物,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是 的;2020年11月10日,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深潜试验中最大下潜深度达到10909m,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新的历史。此次深潜试验中“奋斗者”号在最大下潜深度处承受海水的压强为 。(取,)
26.(2024·山东济宁·中考真题)小明从家前往科技馆,整个过程中有步行,也有骑行,其全程的s-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骑行的速度比步行的速度大,则他骑行的路程为 m,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27.(2024·北京·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一个水滴下落过程的示意图,水滴由A位置下落到B位置,A、B之间的距离为 cm,所用的时间为0.2s,依据公式 可计算出这个过程中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为 cm/s。
32.(2024·云南·中考真题)学校组织同学们到5km外的农场参加“农耕研学”活动,同学们徒步1h到达农场,全程平均速度为 km/h;徒步过程中,同学们相对于路边的树是 的。
33.(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2024年4月10日,雪龙号圆满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科考任务。雪龙号在科考活动中经过某海洋区域时,利用回声定位原理从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射超声波,从发射到接收到回声所用的时间为4s,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该处海洋的深度为 m;探测器发出的超声波由声源的 而产生的;在月球表面不能用超声波代替激光来探测距离,原因是 。
34.(2024·四川自贡·中考真题)为测量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上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记录下小车在A点、B点和C点的位置和时刻如右图所示,则AB段的距离是 cm,AC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35.(2024·甘肃兰州·中考真题)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像,请在坐标系中画出对应的图像。
36.(2024·江西·中考真题)图甲是公园里两个绳长不同的秋千。某同学荡秋千时发现这两个秋千往返一次的时间不同。该同学猜想:秋千往返一次的时间是否与绳长有关?
【证据】该同学用细线系上一个小球模拟秋千,如图乙所示,悬点O到小球重心的距离简称摆长。每次让小球由静止释放,且保持释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夹角不变,改变摆长进行探究,记录结果如表三:
表三
实验次数 摆长L/cm 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 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t/s
1 60.0 15.8 1.58
2 80.0 18.1 1.81
3 100.0 20.0 2.00
【解释】同一小球由静止释放,且保持释放时悬线和竖直方向的 不变,摆长越长,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越 。由此可知,秋千未坐人时(如甲所示)往返一次的时间与绳长有关。
【交流】
(1)该探究所需的测量工具有量角器、 和 。
(2)该同学发现小球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不易测准,于是他测出小球往返摆动十次的总时间,再算出往返摆动一次的时间。
①下列物理量的测量也可采用类似方法的是 ;
A.物理书中一张纸的厚度 B.一支铅笔的长度
C.一个苹果的质量 D.一杯水的温度
②采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减小测量的 。
(3)该同学联想到杂技演员荡秋千,有时站着,有时坐着。由此合理猜想,演员改变重心的位置相当于改变了摆长,该演员在秋千上从同一起点由静止往下荡时,坐着比站着往返一次的时间更 。(温馨提示:杂技动作,请勿模仿)
37.(2024·江西·中考真题)以下是某同学“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的实验报告,请你将报告内容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 测量小球运动的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 小球、水平桌面、刻度尺、频闪照相机
实验步骤 (1)一小球在水平桌面上沿直线运动,下图是根据频闪照相机拍摄的照片记录的小球运动轨迹,频闪照相机每两次闪光之间的时间间隔相等。 (2)分别测出小球通过的路程: ,,;记录这三段路程所对应的时间:。 (3)分别计算小球通过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实验结论 (1)小球在这三段路程的平均速度分别为: ,, 。 (2) (选填“>”“<”或“=”),小球在水平桌面上做 (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安全提示 小球运动时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小球动能过 ,从桌面掉落时伤人。
38.(2024·内蒙古呼和浩特·中考真题)骑自行车,去呼和浩特市东郊的大青山山顶看日出,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某天早晨,骑行爱好者小高,沿某段平直公路骑行时,看了两次码表(如图所示)。小高和自行车总质量60kg,其所受阻力恒为总重力的0.05倍。求:
(1)小高这段骑行的平均速度;
(2)某段小高匀速骑行,此时牵引力的大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