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素养练习卷-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统编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素养练习卷-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统编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8.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4-28 17:2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素养练习卷-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
一、基础知识综合
1.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
一天晚间,曹先生由东城回来得晚一点。祥子为了安全,由天安门前全走马路。敞平的路,没有什么人,微微的凉风,静静的灯光,他跑上了劲来……解开了纽扣,凉风飕飕地吹着胸,他觉到痛快,好像就这么跑下去,一直跑到不知什么地方,跑死也倒干cuì。越跑越快,前面有一辆,他“开”一辆,一会儿就过了天安门……
已离北长街不远,马路的北半,被红墙外的槐林遮得很黑。祥子刚想收步,脚已碰到一些高起来的东西。脚到,车轮也到了。祥子栽了出去。咯喳,车把断了。“怎么了?”曹先生随着自己的话跌出来。祥子没出一声,就地爬起。曹先生也轻快地坐起来。“怎么了?”……
祥子摸着了已断的一jié车把:“没折多少,先生还坐上,能拉!”说着,他一把将车从石头中扯出来。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敞( )平 干cuì( ) 槐( )林 一jié( )
(2)“祥子为了安全,由天安门前全走马路”一句中加点词的词性分别是 词、 词。
(3)除了曹先生,《骆驼祥子》还写了其他各色人物,如残忍霸道的车主 (男性)、一步步走向毁灭的 (女性)。
(4)结合原著来看,曹先生给祥子提供了哪些帮助?概括出两点即可。
二、综合性学习
2.“走近父亲,感悟父爱”为主题的讨论活动的讨论会结束后,大家认为应该多举行一些相关主题的活动,请你根据示例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
活动一:开展以“感恩父爱”为主题的班会
活动二:
活动三:
三、语言表达
3.某同学根据《卖油翁》一文中的内容拟写了一则上联,请根据《卖油翁》一文的内容拟写下联。
上联:康肃公技艺虽高骄气满
下联:
四、诗歌鉴赏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小题。
晚春
韩愈(唐)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郑谷(唐)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4.杨花即 ,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都运用 (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5.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根据王国维的论述从两首诗中任选一处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山地回忆》(节选)
孙犁
①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②“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③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④“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⑤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
⑥“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⑦“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⑧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⑨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⑩“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我哭不得,也笑不得,只好说:
“你真讲卫生呀!”
“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你们尽笑话我们,说我们山沟里的人不讲卫生,住在我们家里,吃了我们的饭,还刷嘴刷牙,我们的菜饭再不干净,难道还会弄脏了你们的嘴?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
6.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
7.请结合相关情节,分析文中的女孩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8.选文结尾处女孩子的“笑”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阿长与《山海经》
①【甲】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不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 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也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⑥【乙】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9.选文主要写了关于阿长的什么事情?
10.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1.选文使用了两个视角,即“成年的我”(站在成年的立场)和“童年的我”(站在童年感受的立场),请判断分析文中【甲】【乙】两句话所使用的视角。
【甲】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乙】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六、文言文阅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2.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见往事耳 见:了解 B.自以为大有所益 益:更加
C.公亦以此自矜 矜:夸耀 D.康肃笑而遣之 遣:打发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以我酌油知之 B.结友而别 康肃笑而遣之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睨之久而不去 D.蒙乃始就学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14.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两文语言精妙传神。甲文中“结友而别”突出鲁肃对吕蒙的敬佩,乙文“当世无双”突出陈尧咨技艺高超。
B.两文结尾意味深长。甲文结尾从正面进一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结尾表现出陈尧咨的通达爽快。
C.两文事理深入浅出。甲文通过对比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乙文通过类比告诉我们“熟能生巧”这一道理。
D.两文内容详略得当。甲文着重写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其善劝。乙文详写卖油翁倒油的情景来突出其沉稳。
15.翻译甲文中的划线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七、名句名篇默写
16.古诗文默。
(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 。
(2)《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的句子是: , 。
(3)《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 。
八、作文
17.题目:那一刻,我们
要求:(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2)不少于500字(3)有真情实感,力求创新,不得套写抄袭(4)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第三单元素养练习卷-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下册统编版(2024)》参考答案
1.(1) chǎng 脆 huái 截
(2) 介 副
(3) 刘四爷 小福子
(4)示例:①让祥子到他家拉车;②安排他与小福子的生活;③帮他重燃生活的信心。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敞平(chǎng píng):意思是宽阔平坦。
干脆(gān cuì):指说话或做事直截了当,不拖泥带水。索性。
槐林(huái lín ):槐树林。
一截(yī jié):表数量,犹一段,事物的一部分。
(2)本题考查字性。
为了:引导的是目的性状语,是介词。
全:表示所指的范围内毫无例外,相当于“都”,是副词。
(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
根据“残忍霸道的车主”可知,此人是虎妞的父亲刘四爷。刘四爷是人和车厂的老板,性格强势、剥削车夫,是祥子悲剧命运的推手之一。
根据“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女性”可知,此人是小福子。小福子因家庭贫困被迫卖身,最终在绝望中自杀,是小说中另一个被社会吞噬的底层人物。
(4)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曹先生对祥子的主要帮助一是提供工作机会。曹先生雇佣祥子拉包月车,给予他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这份工作比在车厂赁车更体面,且曹先生待人温和,不像其他雇主那样苛刻。二是对祥子的精神关怀与尊重。曹先生是少数将祥子当作平等个体对待的知识分子。例如在祥子摔车后,他首先关心祥子是否受伤,而非责怪车辆损坏,这种尊重对饱受欺凌的祥子而言极为珍贵。还有其他帮助如:在祥子被孙侦探敲诈后试图帮忙,安排他与小福子的生活,帮他重燃生活的信心等。
概括写出其中两点,合理即可。
2. 示例:诵读以“感恩父爱”为主题的诗歌 讲述以“感恩父爱”为主题的故事(或:举办以“感恩父爱”为主题的征文比赛等)
【详解】本题考查拟写活动设计。
首先得确定活动的形式要适合初中生,不能太复杂。比如,写作类的活动,比如征文比赛,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文字表达对父爱的感受,同时也能锻炼写作能力。另一个可能是实践类的,比如让同学们回家为父亲做一件事,然后分享经历,这样能促进实际行动,加深理解。还要注意不要重复示例的形式,所以可能需要不同的活动类型。需要确保活动方案简洁,符合主题,并且适合初中生的能力范围。可能还要考虑可行性,比如是否需要校外资源,时间安排等。所以可能选择校内容易组织的活动,比如征文比赛、手工制作礼物、主题演讲比赛或者亲子互动活动。
示例:组织“感恩父爱”为主题摄影展;举办“感恩父爱”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3.(示例)卖油翁功夫深厚平常心
【详解】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平仄相合,音调和谐;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对联的内容必须基于《卖油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通过对联表现陈尧咨的骄矜与卖油翁的谦逊。
结合上联“康肃公技艺虽高骄气满”分析,“康肃公”是名词,“技艺虽高”是主谓短语,“骄气满”是主谓短语;据此对出下联“卖油翁功夫至熟谦心平”或“卖油翁技精唯熟言语谦”。
4. 柳絮 拟人 5.示例1:“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示例2:“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借景抒情,含蓄表达离愁别绪。
【导语】这两首晚春题材的唐诗,以不同笔触勾勒出暮春图景。韩诗以拟人手法写草木争艳,杨花榆荚的“无才思”暗含诗人对平庸者的讽喻;郑诗则通过“半烟半雨”的迷离意境,将柳絮与离愁绾结,物我交融。二者皆善用意象传情,韩诗显豁,郑诗含蓄,共同展现了唐人咏物抒怀的精妙笔法。
4.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及句子理解。
结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可知,“杨花”指柳树的种子,因带白色绒毛随风飘散如絮,故又称“柳絮”;《柳》中“千丝万絮惹春风”的“万絮”与“杨花”为同一意象,均指柳絮。
《晚春》中“草树知春不久归”“杨花榆荚无才思”赋予草树、杨花榆荚以人的“知”“才思”,《柳》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赋予柳絮以理解离人愁绪、主动“惹春风”的拟人化动作。
由此可知,两首诗均通过拟人手法,将柳絮随风飞舞的自然现象转化为富有情感和意趣的生命活动,使意象充满灵动的艺术感染力。
5.本题考查诗句理解赏析。
示例一:结合《晚春》“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可知,诗人将杨花、榆荚赋予人的“才思”与“解(理解)”的能力,说它们虽无鲜艳色彩,却能以“漫天作雪飞”的姿态主动挽留春光。由此可知,诗人以“我”惜春的情感观照自然景物,使杨花、榆荚带上了人的主观意愿,仿佛它们也在为春光流逝而努力展现生命力,体现了“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既表达了对春光的珍惜,也暗含对积极进取精神的赞美。
示例二:结合《柳》“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可知,诗人将柳树的“千丝万絮”写成能“会得(理解)”离人愁绪,并主动“惹春风”以寄托别情的主体。由此可知,诗人以“我”的离愁别绪观照柳条柳絮,使其成为懂得人间悲欢的情感载体,柳絮的飘荡被赋予了离人缭乱的思绪,体现了“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含蓄地将离愁别绪融入景物描写之中。
6.连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女孩子被风吹红的脸比作带霜的柿叶,被水冻肿的手比作上冻的红萝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孩子所处环境的恶劣以及她生活的艰辛,同时也体现出她的质朴、勤劳。 7.形象:选段塑造了一个性格直爽、言辞犀利、爱憎分明且淳朴真诚的女孩子形象。从她严厉地指责“我”在河边洗脸妨碍她洗菜,可看出她的直爽和言辞犀利;从她对“我们”所谓“讲卫生”的调侃,能看出她爱憎分明;而她虽然对“我”不满但又望着“我”笑,体现出她的淳朴真诚。 8.作用:结尾处女孩子的笑,一方面缓和了之前与“我”争执的紧张气氛,使情节更加轻松自然;另一方面,通过这一笑,进一步展现出女孩子天真活泼的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同时,也为下文两人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做铺垫
【导语】这篇节选通过河边洗脸的冲突场景,生动展现了抗战时期艰苦环境中的人物形象。作者以白描手法勾勒出泼辣直率的山村少女形象,通过“冻红的脸”“肿裂的手”等细节描写,既呈现了严酷的生存环境,又暗含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对话描写极具生活气息,从冲突到和解的转变自然流畅,结尾处“洁白的牙齿”的细节,巧妙暗示了人物纯真质朴的内心。孙犁用平实的语言,在生活琐事中展现了人性的温暖与坚韧。
6.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
结合第⑦段“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可知,作者将女孩子被寒风吹红的脸颊比作“带霜的柿叶”,既契合深秋季节特征,又通过“霜”的冷冽暗示环境的严寒;将她浸泡在冰水中冻肿的手比作“上冻的红萝卜”,以红萝卜的色泽和肿胀形态,直观呈现手部因劳作和低温导致的生理变化。由此可知,两个比喻连用,以常见的自然物象为喻体,生动刻画了女孩子在恶劣环境下的外貌特征:脸颊的“红”与手部的“肿”,既揭示了她所处的敌后根据地物资匮乏、生存条件艰苦(如第⑧段“水沤的杨树叶”暗示粮食短缺),又通过她坚持洗菜的行为,凸显其质朴勤劳的品质。外在的艰辛与内在的坚韧形成反差,使人物形象更具感染力,也为后文她与“我”的互动中展现出的泼辣直率性格埋下伏笔。
7.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
结合第②段“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及第⑥段“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可知,女孩发现“我”在上游洗脸时,立刻严厉指责,直接表达不满,言辞泼辣犀利,毫无委婉顾忌,体现其性格直爽、率真敢言的特点。
结合第 段“我们是真卫生,你们是装卫生!……为什么不连肠子都刷刷干净!”可知,面对“我”对她“讲卫生”的调侃,她反唇相讥,尖锐指出“我们”对山沟居民的偏见,将对虚伪态度的厌恶与对自身质朴生活的维护直接表露,展现出爱憎分明的个性。
结合第 段“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可知,尽管此前与“我”争执激烈,但她主动退让后仍报以微笑,矛盾化解迅速,笑容中透露出未经世故的单纯,凸显其淳朴真诚、本性善良的本质。由此可知,通过“指责—讥讽—微笑”的情节递进,女孩的形象从“泼辣直率”逐步展现出“真诚质朴”的底色,多重性格特征相互交织,形成鲜活立体的人物形象。
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第 段“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可知,此前“我”与女孩子因洗脸位置发生激烈争执(如第②段指责、第⑥段骂战),气氛剑拔弩张,而她的“笑”打破了对峙的紧张感,以肢体语言暗示矛盾消解,使情节从冲突转向缓和,节奏更显自然。
结合第 段“我觉得好笑。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可知,“笑”是她直率性格的另一面——争执时言辞犀利,化解后便无芥蒂,通过这一神态描写,展现出她未经雕琢的天真活泼,丰富了人物性格层次,使其既泼辣又不失单纯。
由此可知,结尾的“笑”既是情节转折的标志,也为后文“我”与她进一步交往(如对话中她调侃“装卫生”)埋下情感伏笔,以轻松的互动预示两人将建立超越争执的人际联结,为故事发展提供情感基础。
9.阿长为“我”买来“我”渴慕以久的《山海经》。 10.“霹雳”“震悚”等词,形象地写出了“我”得知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时的震惊、感动。 11.【甲】句站在童年感受的立场,突出了“我”极度想要得到《山海经》的强烈愿望,为后文阿长为“我”买到了书做铺垫;【乙】句是站在成年的立场上回想那是不识字的阿长特意给“我”买来的书,代表着阿长的一份真情,这份真情非常宝贵,表达了鲁迅先生对阿长由衷的感激、怀念之情。
【导语】《阿长与〈山海经〉》以“我”对阿长情感变化为线。先写对阿长的不以为意,后因她买来心心念念的《山海经》,“我”对其态度转变。文字质朴平实,通过日常小事,展现阿长的善良热心,也表达出“我”对阿长的感激与怀念,在平淡叙述中蕴含着真挚深厚的情感。
9.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第①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可知,“我”对绘图的《山海经》念念不忘,阿长询问相关情况,“我”告知了她;根据第②至④段“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可知,阿长告假归来,为“我”带来了心心念念的《山海经》,因此,选文主要写了阿长为“我”买来“我”渴慕已久的《山海经》这件事。
10.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语句的表达效果。
根据第④段“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了;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可知,“霹雳”一词将“我”内心受到的冲击比作强烈的雷电,生动地描绘出这一消息如惊雷般突然,瞬间震撼“我”的心灵;“震悚”直白地展现出“我”从身体到内心的强烈震动,极言“我”的震惊程度之深。这两个词凸显出阿长买书的举动让“我”意外且深受触动,饱含“我”的震惊与感动。
11.本题考查写作视角分析。
根据第①段“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可知,从“玩的时候”“一坐下”这些描述可以看出,这是从孩子的日常行为和心理出发,以童年的视角来讲述,表现出童年的“我”对《山海经》单纯而强烈的渴望,所以【甲】句是站在童年感受的立场。
根据第⑥段“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可知,“最初得到”“最为心爱”这种带有回忆和珍视情感的表述,更像是成年后的“我”在回顾往事时,对这四本书所赋予的特殊意义和价值的认定,意识到这四本书背后阿长的真情,所以【乙】句是站在成年的立场。
12.B 13.D 14.B 15.我只是让你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导语】这两则文言选段展现了古代智慧的不同维度。甲文《孙权劝学》通过君臣对话,生动呈现了“开卷有益”的劝学智慧,吕蒙从“吴下阿蒙”到“刮目相待”的转变,凸显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乙文《卖油翁》则以生活场景入笔,通过卖油翁“酌油”的绝技,诠释了“熟能生巧”的朴素哲理。两文都善用对比手法,语言简洁传神,在短小篇幅中蕴含深刻的人生启示,体现了中国古代寓理于事的叙事智慧。
12.本题考查实词含义。
B.句意:(孙权)自认为(读书对吕蒙)有很大的益处。益,益处,好处;
故选B。
1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用/介词,凭、靠;
B.连词,表顺承,然后/连词,表修饰,不译;
C.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代词,代指陈尧咨射箭;
D.都是连词,意思是“于是,就”;
故选D。
14.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B.根据甲文“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可知,鲁肃与吕蒙结友是因为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这是从侧面表现吕蒙的进步,而不是正面。根据乙文“康肃笑而遣之”可知,陈尧咨在看到卖油翁的技艺后,以笑和打发卖油翁走的行为,表现出他的通达爽快。本项“甲文结尾从正面进一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有误;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重点词有:但,只,只是;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点睛】参考译文:
【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有很大的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和吕蒙谈论议事,鲁肃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地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另外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分别了。
【乙】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在当时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凭借射箭的本领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看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陈尧咨问卖油翁:“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箭法不是很高明吗?”卖油的老翁说:“没有别的(奥妙),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陈尧咨(听后)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老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就可以懂得这个道理。”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把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上,慢慢地用油勺舀油注入葫芦里,油从钱孔注入而钱却没有湿。于是说:“我也没有别的(奥妙),只不过是手熟练罢了。”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16. 万里赴戎机 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 寒光照铁衣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赴、戎、朔、柝、折”等字词容易写错。
17.例文:
那一刻,我们热泪盈眶
学校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即将拉开帷幕,热爱音乐的我们满怀憧憬,踊跃报名,一心想要在这个舞台上绽放光彩。
从选歌开始,大家就各抒己见。有人钟情于激昂奋进的励志歌曲,认为能展现青春活力;有人则偏爱悠扬抒情的旋律,觉得更能触动人心。经过一番激烈讨论,我们最终选定了《和你一样》。歌曲确定后,训练正式开始。每天放学后,我们便聚集在音乐教室,在老师的指导下,一句一句地练习发声、合音。起初,状况百出,节奏总是难以统一,高音部分更是唱得参差不齐。部分同学因为唱不好,渐渐没了耐心,情绪低落,甚至产生了放弃的念头,训练氛围一度十分压抑。
然而,团队的力量是无穷的。几个歌唱基础较好的同学主动站出来,为大家示范,耐心地一句句教唱;节奏把握不准的同学则自发利用课余时间,反复听节拍器练习。为了让演唱更具感染力,我们还精心设计了动作和队形。训练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鼓励,那些原本棘手的难题,在齐心协力下逐渐迎刃而解。
日子一天天过去,比赛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日夜苦练,对歌曲的演绎愈发熟练,从最初的生涩到后来的行云流水,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我们的努力与汗水。
终于,比赛的那一天来临了。候场时,大家的手心都微微出汗,紧张的气氛弥漫在每一个人周围。当主持人念到我们班级的名字时,我们深吸一口气,手牵手走上舞台。聚光灯洒下,照亮了我们充满自信的脸庞。音乐响起,我们默契地开口,歌声如潺潺溪流,在礼堂中缓缓流淌。“谁在最需要的时候轻轻拍着我肩膀,谁在最快乐的时候愿意和我分享……”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我们的情感,每一句歌词都诉说着我们的心声。演唱过程中,我们目光坚定,彼此传递着力量。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我们相视一笑,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这泪水,是对这段日子辛苦付出的感慨,是为团队紧密协作而感动,更是因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与自信。
那一刻的热泪,成为我们青春岁月里最难忘的记忆,它见证了我们的拼搏与团结,也让我们懂得:只要携手并肩,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实现心中的梦想。
【详解】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
一、审题。“那一刻”明确了时间节点,是一个短暂却具有特殊意义的瞬间,强调故事发展到某个关键、高潮或转折性的时刻。“我们”限定了写作主体是一个群体,不是个体,需围绕“我们”这个群体在特定时刻的经历、感受、行动等来展开叙述。半命题作文,需先补充完整题目,补充的内容应能体现“那一刻”“我们”的状态、行为或情感,比如“那一刻,我们热泪盈眶”“那一刻,我们携手共进”等,这将成为文章的核心主题。
二、立意。
成长感悟:可写“那一刻,我们懂得了责任”,讲述班级共同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如筹备文艺汇演)过程中,“我们”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最后成功举办,在面对各种困难和问题时,每个人都逐渐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那一刻,“我们”成长了,深刻理解责任的意义。
情感表达:立意“那一刻,我们彼此相拥”,比如毕业分别时刻,朝夕相处的同学即将各奔东西,在毕业典礼结束的那一刻,大家不舍之情达到顶点,相互拥抱,传递着深厚的同学情谊,体现友情的珍贵。
励志奋进:以“那一刻,我们勇往直前”为立意,如参加校运会接力赛,原本落后的“我们”在最后一棒交接时,看到队友坚定的眼神,那一刻,“我们”燃起斗志,不再畏惧强大对手,全力冲刺,展现团结奋进、永不言败的精神。
三、选材构思。 若确定以“成长感悟”为立意,补充题目为“那一刻,我们学会了担当”。选择班级负责校园文化节布置这一事件。文化节筹备过程中,有设计展板、组织表演节目、布置场地等多项任务。“我们”一开始分配任务不合理,导致部分工作停滞,同学间还产生了矛盾。比如负责展板设计的小组因对主题理解有分歧,迟迟无法定稿;表演节目的同学排练时间难以协调。但在老师引导下,“我们”重新沟通交流,每个人主动承担起最适合自己的工作。负责展板设计的同学多次讨论,收集资料,最终拿出满意方案;表演同学克服困难,利用课余时间加紧排练。开篇描述文化节日益临近,“我们”却状况百出,气氛紧张压抑,为下文蓄势。接着详细叙述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同学们从互相推诿到主动担当的转变,重点刻画“那一刻”,即文化节开幕,看到布置精美的校园和精彩的表演,听到参观者的赞扬,“我们”内心的成就感油然而生,真切感受到自己学会了担当。结尾总结这次经历对“我们”成长的深远影响,升华主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