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古诗词三首》练习
一、选出下面词语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 )
A.牧童 ( mù tóng)
B.渔船 (yú chuán )
C.蓑衣(suō yī )
D.剥莲蓬(bōlián péng )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1.草铺(pū pù)横野六七里。
2.收篙停棹(diào zhào )坐船中。
3.清平乐(yuè lè)
4. 最喜小儿亡(wáng wú )赖。
5.溪头卧剥(bāo bō)莲蓬。
三、结合诗句,对下面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弄:逗弄。
B.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C.棹:船桨。
D.怪生:很陌生。
四、找出下面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笛弄晚风三四声。
B.不脱衰衣卧月明。
C.怪生无雨都张伞。
D.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五、写写句子的意思。
(1)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诗句的意思是: 。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诗句的意思是: 。
六、选择正确的义项填空。
1.《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 村居》的作者分别是 代 、 代 、 代 ( )
A.宋 吕岩 宋 杨万里 宋 辛弃疾
B.唐 吕岩 宋 杨万里 宋 辛弃疾
C.唐 吕岩 宋 辛弃疾 唐 杨万里
2.“白发谁家翁媪”中“翁媪”的意思是( )
A.老翁 B.老妇 C. 老翁和老妇
七、默写《牧童》,并写出作者。
八、把下面的相关的内容用线连起来:
牧童 生活安逸,精神愉快
舟上两小童 无忧无虑,天真活泼
溪边小儿 聪明伶俐,天真童稚
白发翁媪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九、阅读《清平乐 村居》,完成练习。
《清平乐 村居》( )
茅檐低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_____________,中儿_______________,最喜小儿_________,溪头卧剥莲蓬。21cnjy.com
1.补充完整横线上的句子。
2.这首词是宋代词人 写的,它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优美的 ,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借此表现 和 。21教育网
十、课外阅读。
稚 子
(宋)杨万里
稚子①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②(zhēng)。
敲成玉謦(qìng)穿林响,
忽作玻璃碎地声。
[注释]①稚子:小孩子。 ②钲:古代行军时用的打击乐器,形状像钟。
1.根据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1)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2)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2.读了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3.“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答案及参考:
一、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中出现的重点字的读音,平时要读准确。“剥”应读“bāo ”。
二、答案:1. pū 2. zhào 3. yuè 4. wú 5.bāo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字以及多音字的读音情况。注意“剥、亡”的读音,
三、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怪生无雨都张伞,”的意思是“怪不得没有下雨大家还都撑着伞”,所以“怪生”应是“怪不得”的意思。21·cn·jy·com
四、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句中重点字的书写情况。注意区分形近字,B选项中应为“蓑衣”。
五、答案: (1)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 ( http: / / www.21cnjy.com )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2) 特别喜欢小儿的调皮,他趴在溪边剥莲蓬。www.21-cn-jy.com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及重点字的意思。熟读古诗,理解句子意思,并会用恰当的语言整理句子意思,注意重点字的含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 答案:1.B 2.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及诗词中重点字的意思。文学常识要识记,重点字的意思根据诗句意思熟记。
七、答案:牧童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的默写。熟背古诗,注意易错字的书写,如“蓑、卧”。
八、答案:牧童 生活安逸,精神愉快
舟上两小童 无忧无虑,天真活泼
溪边小儿 聪明伶俐,天真童稚
白发翁媪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的有关内容。熟读古诗,理解古诗内容,了解诗词中人物的特点,将对应人物和特点连线。21·世纪*教育网
9、答案:
1.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锄豆溪东 正织机笼 亡赖
2.辛弃疾 田园景物 乡村生活淳朴的民风 和谐的生活趣味。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的默写及理解情况。1.默写时注意易错字的写法,如“ 醉”。 2.填空时理解诗词的大概内容及作者要表现的思想感情。2·1·c·n·j·y
十、答案:1.(1)小孩子从金黄色的盆子里倒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一块清晨结成的冰,然后用彩丝穿起来,提在手上当银钲。(2)敲冰块的声音响彻林外,就像敲玉謦。敲着敲着,冰块突然破裂,发出的声音就像玻璃掉在地上一样。2.一个儿童玩冰块的情景。3.Bwww-2-1-cnjy-com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熟读古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意思。写出诗中人物及做什么即可。“敲成玉謦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是把冰比喻成玉謦和玻璃。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25张PPT)
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古诗词三首
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突然闭口立。
古诗回顾
诗歌朗诵
牧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是传说中的逍遥大仙。
读准音
草铺(pū )横野六七里。
不脱蓑(suō )卧月明
精读诗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感受到了什么?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感受到了乡村的和谐,宁静。
精读诗句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笛弄晚风三四声。
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向往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体会诗意
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看图背诗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他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 “中兴四大家” 之一。 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品读诗句
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从中感受到了……
品读诗句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 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清平乐·村居
诗歌朗诵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字词理解
清平乐:
茅檐:
吴音:
相媚好:
翁媪:
亡赖:
词牌名,“乐”读yuè。
茅屋的屋檐。
吴地的方言。泛指南方的方言。
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老翁、老妇。
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顽皮、淘气。
词句理解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一个很美丽的乡村,有茅房、小溪、青草,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
诗句理解
(2)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
感受到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
词句理解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这里写大儿子和中儿子的勤劳。)
词句理解
(4)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字使用最妙,写出了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
随堂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⑵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⑶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3、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作业布置
1.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2.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1) 牧童 (2) 舟过安仁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调皮可爱
(3)清平乐·村居
“ 醉”在乡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古诗词三首》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识记本课7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正确、流利朗读、背诵古诗词。
2、进一步了解宋词的有关知识。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字典和课后注释理解诗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诗词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21教育网
2、想象诗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一篇短文写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材分析
《牧童》中的“牧童”是放牛放羊的孩子,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题简洁明了,直接点明诗歌描写的对象和内容。《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朗读时,尽量把感受到的清新的乡土气息浓郁的生活情趣表达出来,语气语调鲜活生动亲切自然。
《舟过安仁》写诗人乘船路过任安时所见到的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全诗语言直白,浅显易懂,表达了作者对儿童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和对他们在嬉闹中表现出的聪明伶俐由衷地赞赏。朗读诗歌的语气有童真和童趣,有疑问,有恍然大悟,语调应舒缓张扬。 21*cnjy*com
《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 http: / / www.21cnjy.com )。辛弃疾的词作大都慷慨激昂,而这一首词却风格独特,呈现出少有的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副优美的田园景物,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表现了乡村生活淳朴的民风和和谐的生活趣味。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四、教学难点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五、教学准备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3、制作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激趣,背诵古诗。
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关于描写儿童的诗,你还记得吗?试着背一背。齐背《所见》。
(二)学习《牧童》
1、诗歌朗诵
①指名读
②齐读,老师配乐朗诵。
2、找出诗中的多音字,读音易错字。
读准音:
草铺(pū )横野六七里。
不脱蓑(suō )卧月明
3、诗人简介
①指名说
②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咸通举进士,曾两为县令。值黄巢起义,携家入终南山学道,不知所终。是传说中的逍遥大仙。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精读诗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感受到了什么?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感受到了乡村的和谐,宁静。
5、精读诗句。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6、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笛弄晚风三四声。
不脱蓑衣卧月明。
7、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向往什么样的生活?
(诗人向往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
8、请你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4)学习《舟过安仁》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①指名读
①齐读
1、作者简介
2、品读诗句: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感受到了什么?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3、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4、“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你从中感受到了……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4、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5、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21·cn·jy·com
(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揭题解题,获得知识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 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www.21-cn-jy.com
3、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4、诗人简介
(三)初读,走近“美”
1、看图画,齐读古诗。
清平乐·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请同学自由地来读这首词,把它读正确,流利。做到字字读准,句句通顺。
3、读得怎样?请你的同桌来评一评,你读给我听,我读给你听。
4、学生再读。读读、看看、想想。读懂的记下来,不懂的做记号。
5、出现了这么多疑难之处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请同学们通过你喜欢的途径进行合作探究,可以查字典,可以找资料,可以相互讨论,可以看图、可以联系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师请教。21cnjy.com
6、理解字词
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茅檐:茅屋的屋檐。
吴音:吴地的方言。泛指南方的方言。
相媚好:这里指相互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顽皮、淘气。
(四)品读,感受“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说说自己的收获。(先说前面的,再说后面的,依次说。注意说话要有条理,先说字意、词意、再说句意。)2·1·c·n·j·y
(1)“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仔细读,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感受到了什么?
( 一个很美丽的乡村,有茅房、小溪、青草,特别是青青草让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学生朗读。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学生自由的轻声读这句,感受到了什么:
一对头发花白的老夫妇满脸通红,大概刚喝了酒,他们亲热相待,用乡音聊天说话。感受到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 这里写大儿子和中儿子的勤劳。)
(4)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卧”字使用最妙,写出了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
(5)读读看,从读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6)同学们读得真好!是的,这户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www-2-1-cnjy-com
2、用生动的语句将你欣赏到的这副画面描绘给大家听听。
3、你能用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朗读要让老师和同学们亲眼目睹了那充满情趣的乡村田园生活)
4、配乐朗读或背诵。
(六)课外拓展,延伸“美”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记叙文。
(七)随堂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⑵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⑶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3、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八)作业布置
1、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2、用自己喜欢的曲子唱《清平乐·村居》给父母听。2-1-c-n-j-y
七、板书设计
牧童 舟过安仁
无忧无虑 自由自在 调皮可爱
清平乐·村居
“ 醉”在乡村
八、教学反思
对正在经历童年的孩子来说,童年故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该是不陌生的。但是,诗中展现的童年故事,是穿越千年时空的。所以,教学中我利用他们的阅读期待,调动起学习的兴趣。21·世纪*教育网
本课教学可重点抓住人物动作破解诗词文义,把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采取诵读、想象、吟唱、绘画、改编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三分文章七分读”,古诗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尤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音律美;领略诗词的意境美;领悟诗词的情感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6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