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06-02 16:32:52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练习
一.选择题
读黄河流域图,回答各小题。
1.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泥沙主要来自于河段( )
A.源头—①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2.黄土高原生态建设的有效措施是( )
A.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B.陡坡地建梯田
C.扩大荒地开垦面积 D.植树种草
3.全国十大旅游景点中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避暑山庄
C.布达拉宫 D.黄山
4.黄土高原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 )
A.一年三熟 B.一年一熟
C.随时播种,四季都有收获 D.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
5.黄土高原上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油菜 C.甘蔗 D.谷子
6.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
A.旱涝灾害 B.台风 C.寒潮 D.地震
7.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法是( )
A.冰川 B.水成说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8.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9.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因素是 ( )
A.陡坡退耕还林、还草
B.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破坏了地表植被
C.黄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D.降水集中,多暴雨
10.关于黄土高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黄土高原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B.黄土高原上的黄土物质是水挟带来的说法得到广泛支持
C.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景观之一
D.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区
11.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指的是哪个高原的特点:(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1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气候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夏季温暖凉爽,冬季温和多雨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13.黄土高原是中国生态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人地矛盾突出,治理黄土高原,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黄土高原人地关系十分尖锐的根本原因是
A.经济发展速度过快,资源开采过多
B.工业污染日益加重
C.工业结构不合理导致环境破坏
D.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二、综合题
14.读黄土高原图,回答问题。
(1)黄土高原上地表景观多种多样,下列地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景观中不属于黄土高原的是( )A.黄土峁 B.黄土梁 C.黄土塬 D.石林、石峰21cnjy.com
(2)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的特点是千沟万壑、支离 ( http: / / www.21cnjy.com )破碎,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
(3)读图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其中自然原因是 ,人为原因是_____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你认为该如何做 (至少两条)
15.读“黄土高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__________高原,B __________山脉,B山脉以东的地形是___________平原。
(2)黄土高原地表景观特征( )
A.一望无垠 B.崎岖不平 C.千沟万壑 D.平坦广阔
(3)黄土高原上主要的耕作区为( )
A.黄土塬 B.黄土墚 C.黄土峁 D.黄土柱
(4)要实现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 ,改善 。。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由于黄土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夹带大量的泥沙,在黄河的下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于河床,形成著名的“地上河”,故其泥沙主要来自中游的黄土高原,中游位于②河口、③桃花峪之间,故本题选择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措施。
2.答案:D
解析【分析】加强中游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是治理黄河的根本,而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有效的措施是生物措施,比如植树种草等。本题选择D。2-1-c-n-j-y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生态建设措施。
3.答案:A
解析【分析】秦始皇兵马俑位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省西安市,避暑山庄位于华北平原的河北省,布达拉宫位于青藏高原的西藏自治区,颐和园位于华北平原的北京市,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本题选择A。21·cn·jy·co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旅游景点。
4.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作物熟制。黄土高原主要在暖温带,所以农作物的熟制主要是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www.21-cn-jy.com
【点评】黄土高原的农业生产。
5.答案:D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降水量少,主要种植的是耐旱的作物,比如谷子、高粱等,小麦的种植面积也比较大。故本题选择D。21·世纪*教育网
【点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主要粮食作物。
6.答案:A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降水少,容易形成旱灾,夏季降水多集中于7、8月份,而且多为暴雨,容易形成涝灾,旱涝灾害是黄土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故本题选择A。  21*cnjy*co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黄土高原的自然灾害。
7.答案:C
解析【分析】有关黄土高原的成因,已得到广泛 ( http: / / www.21cnjy.com )支持的说法是风力沉积。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黄土分布在沙漠和戈壁的下风区,因此,黄土高原正好形成在蒙古高原南缘是最好的证据,北风送土,填山没壑,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风势逐渐减弱,加上南方气候湿润加速土质分化,黄土颗粒越来越细,故选C.【来源:21cnj*y.co*m】
【点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
8.答案:D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其主要根源是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过多,大量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肥力下降,导致生态、经济恶性循环。
【点评】本题考查黄土高原人地关系的根本原因。
9.答案:B
解析【分析】自然原因:1、黄土高原地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流水的侵蚀作用强;2、地表为黄土,土质疏松,坡度陡容易被冲刷;3、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人为原因:1、 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2、不合理的耕作制度;3、开矿后没有及时恢复地表,植被破坏严重
【点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0.答案:B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祁连山,北抵长城,南到秦岭,A正确;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B错;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是黄土高原的典型景观,C正确;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广的黄土分布区,D正确,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1.答案:D
解析【分析】我国地形复杂,有青藏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云贵高原“四大高原”,其中地面崎岖,石灰岩分布广泛是云贵高原的真实写照;起伏平缓,雪山连绵,冰川广布是青藏高原的真实写照;地势平坦开阔,一望无际是内蒙古高原的真实写照;千沟万壑,支离破碎是黄土高原的真实写照,故本题选D。【出处:21教育名师】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2.答案:A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所以正确的是A。
【点评】该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气候。
13.答案:D
解析【分析】黄土高原是中国生态环境最脆 ( http: / / www.21cnjy.com )弱的地区之一,该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人地矛盾突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使水土流失严重,导致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恶性循环。所以选D。【版权所有:21教育】
【点评】该题考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根本原因。
二、综合题
14.答案:
(1)D
(2)水土流失严重
(3)土质疏松 植物稀少 降水集中 乱砍乱伐 过度放牧
(4) ①植树造林 退耕还林还草
②修建水库 修建堤坝
解析【分析】(1)黄土高原上地表景 ( http: / / www.21cnjy.com )观多种多样,黄土峁、黄土梁、黄土塬是其主要的地貌类型;石林、石峰是位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地表景观,故本题选D。
(2)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区之一,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受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从而导致黄土高原表面呈现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
(3)黄土高原由于黄土土质疏松,降水强 ( http: / / www.21cnjy.com )度大,且多暴雨,再加上人类乱砍乱伐、 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以及开矿等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因此水土流失严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为了改善黄土高原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做到:修建水库 ;修建堤坝;退耕还林还草;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等措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15.答案:
(1)黄土 太行 华北平原
(2)C
(3)A
(4)生态建设 环境
解析【分析】(1)黄土高原位于我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为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据图可知:A为黄土高原;B为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太行山脉,该山脉以东的地形是华北平原。
(2)黄土高原由于土质疏 ( http: / / www.21cnjy.com )松,植被稀少,地表缺乏植被的保护,一旦遇到强降水天气,极易引发水土流失,遭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较强,导致黄土高原地表景观呈千沟万壑的形态,故本题选C。21教育网
(3)塬、墚、峁是黄土高原主要的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貌类型。塬的顶部平坦开阔,四周被流水侵蚀形成;塬面受流水侵蚀,沟谷发育,分割成长条状的梁;墚进一步被沟谷切割分离,形成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叫峁,黄土墚、黄土峁、黄土柱等黄土地形耕作不利于水土保持;因此黄土塬是黄土高原主要的耕作区。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水土流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在经受人类活动的破坏后,恢复起来非常困难,因此要实现黄土高原的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关键是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环境。21*cnjy*co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7 页 (共 8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案
教材分析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这节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容是初中阶段中国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时的主要介绍自然地理概况、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本课在地理学科课程中的难度水平属于一般。21cnjy.com
学生分析
前几章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了中国地理概论的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而对区域地理特征,学生尚有较强的好奇心与积极性。另外,通过一个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利用图形图表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这就需要老师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用自己已掌握的分析方法来思考问题。www.21-cn-jy.com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2·1·c·n·j·y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教学难点:
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读图分析法、 小组讨论法、归纳法、对比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黄土高原》相关图片、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完成导学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歌曲导入:播放歌曲《黄土高坡》
教师:歌曲内容涉及的是我国哪一个地区?你了解这个地区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
新课讲解
知识点一、自然地理概况
课件展示: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黄土高原的范围图,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2)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
(3)说一说,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归纳:黄土高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北起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这里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面积约50万千米2,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21教育网
过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太原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和“西安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归纳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 www-2-1-cnjy-com
归纳: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过渡: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加上降水集中的气候特征,会形成怎样的地貌特征呢?
课堂活动:展示几幅黄土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阅读图8—65和P.100“黄土高原的塬、梁、峁”材料,完成下列任务。2-1-c-n-j-y
(1)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
(2)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
(3)结合教材正文内容,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有何特征?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归纳:黄土高原黄土结构疏松 ( http: / / www.21cnjy.com ),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过渡: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特征,使得该地生态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0“活动”。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1*cnjy*com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河流下游地区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归纳:黄土高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来源:21cnj*y.co*m】
知识点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课件展示:想一想,黄土高原地区居民为什么过去以小麦和杂粮(小米)为主食?想一想,山西人喜食醋与当地地理环境有何关系?21·世纪*教育网
归纳:黄土高原多旱地,适宜种植小麦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杂粮,因此居民多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以面食为主食,常用醋来调味,有助于消化,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的酸碱平衡。【版权所有:21教育】
课堂活动:阅读P.101“窑洞”材料,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21*cnjy*com
归纳:黄土高原黄土广布而且深厚,黄土具有直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便于修建窑洞;黄土高原森林植被较少,建筑材料有限,修建窑洞节省建材;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窑洞冬暖夏凉,节省能源。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2“活动”2。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独特的传统文化。
过渡:如今,随着时代发展,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自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P.102正文内容,并填写下表。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黄土高原现代生活方式
食物结构 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咸菜、辣椒为佐食,食物结构简单
民居 传统窑洞,居住条件差
交通或通信方式 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对内对外联系不便
归纳:现在,黄土高原居民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食物结构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越来越多的居民住进新窑洞,或搬到整洁舒适的高楼房,人居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信息网络进入了千家万户,对内对外联系更加便利。【出处:21教育名师】
知识点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引导:区域发展包括区域的生态环境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我们首先来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
课堂活动:阅读P.103“高原绿了,农民富了”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黄土高原的生态发展了哪些变化?
(2)想一想,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改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
归纳: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环境有了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回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根据原因并结合课文,说一说,黄土高原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语言和板图来说明治理水土流失措施的基本原理,如坡耕地改造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4“活动”。
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宏观措施:①控制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增加,生态移民;②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建设防护林;④改善天然草场植被;⑤搞好矿区的土地复垦。
(2)微观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①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措施——平整土地;缓坡修筑水平梯田;打坝建库,拦泥蓄水;②生物措施——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农业技术措施——建设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改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过渡: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课堂活动:阅读课文,说一说,为了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归纳:黄土高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制宜地发展工农业。利用能源优势,建设了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现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在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集的区域,实施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战略。西部大开发和一系列的开放开发措施(2009年设立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2011年设立西安咸阳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立国家级兰州新区),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更进一步发展。21·cn·jy·com
拓展延伸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你了解黄土高原这些传统文化吗?请把你了解的内容介绍给同学。
课堂小结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质的来源有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支持。因黄土多为风积物,遇水侵润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加上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因此必须进行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练习
读黄土高原范围和位置示意图,完成1~3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省级行政中心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 A.太原、西安、兰州B.太原、石家庄、银川 C.兰州、郑州、西安D.呼和浩特、银川、西宁
2.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 ( )
A.全部属于黄河水系B.大部分属于黄河水系 C.部分属于长江水系 D.大部分属于内流河
3.黄土高原的地势特征是 ( )
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板书设计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与范围
2.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3.水土流失严重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1.传统地域文化
2.现代生活方式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1.水土流失的整治,环境质量提高
2.建设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3.城市化建设加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4张PPT)
湘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
第八章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
展与居民生活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导入新课
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新课讲解
自然地理概况
长 城
秦 岭
太 行 山
乌鞘岭
甘肃
陕 西
山 西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课学习
自然地理概况
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上、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
跨越省区: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北、河南。
新课学习
自然地理概况
月份 1 2 3 4 5 6
太原 气温(℃) -5.5 -2 4.2 12.2 18.1 21.8
降水量(mm) 3.2 5.2 13.4 19.9 33.3 55.9
西安 气温(℃) -0.1 2.9 8.1 14.7 19.8 24.8
降水量(mm) 6.9 9.6 28.6 43 60.2 54.4
月份 7 8 9 10 11 12
太原 气温(℃) 23.4 21.9 16.5 10.1 2.5 -3.7
降水量(mm) 102.1 107 51.6 25.6 10.7 3.2
西安 气温(℃) 26.6 25.3 19.9 13.9 6.9 1.3
降水量(mm) 98.6 70.8 91.6 59.9 23.9 5.8
太原和西安的多年平均气候
自然地理概况
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自然地理概况
黄土高原的黄土覆盖厚度一般在100米左右,六盘山以东到吕梁山西侧,黄土厚度在100米--200米之间,最厚在兰州,达300米以上。黄土分布的面积和厚度,都居世界之冠。
黄土剖面
自然地理概况
黄土峁
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黄土塬
黄土梁
自然地理概况
不同的类型显示了黄土地区被侵蚀的不同程度
黄土塬
自然地理概况
黄土梁
自然地理概况
黄土峁
自然地理概况
黄土高原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特征,使得该地生态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谷子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窑洞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黄土高原现代生活方式
食物结构
民居
交通或通信方式
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咸菜、辣椒、醋为佐食,食物结构简单
了解并对比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的生活方式及转变有哪些表现?完成下表。
常于马车、驴车为主,对外联系不便
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出行方便;通过电脑及手机上网
窑洞,居住条件差
或住进新窑洞,或搬到高楼房。
居民的食物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
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高原绿了,农民富了
“山坡坡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山……”在延安市宝塔区张新庄村群众眼中,这首“信天游”不但唱出了自己村庄的变化,也唱出了整个黄土高原的变化。
得益于持续不断的生态治理,黄土高原开始披上绿装。陕北黄土高原的主色调正在由“黄”变“绿”。而随着高原的变绿,人们开始富裕起来。
张新庄村一位农民高兴地说:“10年前自己家种90亩山地,守黄土高坡受穷受累;如今87亩山地变成了林子,栽种了果树,自己家的小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
有的地方还将旅游和特色农业作为两大支柱产业,农民收入增加了,逐渐摆脱了贫困。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黄土高原的生态发展了哪些变化?黄土高原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治理水土流失问题?
水土流失的整治,环境质量提高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危害 水土流失 的 原因 自然原因 ①黄土_________,易被冲刷
②_________,地表裸露
③降水集中,且多_____
人为原因 _________,过度放牧
水土流失 的 危害 ①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 _________加剧,生态环境恶化;②导致___________ 剧增,淤塞河道、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 困难 植被稀少
结构疏松
暴雨
滥垦乱伐
自然灾害
河流含沙量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打坝淤地
坡脚建挡土坝、护坡等。
陡坡地种草、灌木和山杏。
缓坡地建梯田,种山杏和优质牧草。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综合治理后的黄土高原
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宏观措施:①控制人口增加,生态移民;②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建设防护林;④改善天然草场植被;⑤搞好矿区的土地复垦。
(2)微观措施——小流域综合治理:①工程措施——平整土地;缓坡修筑水平梯田;打坝建库,拦泥蓄水;②生物措施——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农业技术措施——建设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改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
剪纸
腰鼓
秦腔
拓展
课堂小结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物质的来源有很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支持。因黄土多为风积物,遇水侵润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加上地形、降雨、植被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脆弱,不仅是因为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而且因为其生态环境被破坏之后不易恢复,因此必须进行生态建设,在生态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做到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以实现黄土高原的可持续发展。
读黄土高原范围和位置示
意图,完成1~3题。
1.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
省级行政中心有 ( )
A.太原、西安、兰州
B.太原、石家庄、银川
C.兰州、郑州、西安
D.呼和浩特、银川、西宁
2.黄土高原地区的河流
( )
A.全部属于黄河水系 B.大部分属于黄河水系
C.部分属于长江水系 D.大部分属于内流河
3.黄土高原的地势特征是 ( )
A.东高西低 B.南高北低 C.东南高西北低 D.西北高东南低
A
B
D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与范围
2.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3.水土流失严重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1.传统地域文化
2.现代生活方式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1.水土流失的整治,环境质量提高
2.建设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3.城市化建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