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藤野先生》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读课文,辨清应掌握的字的形、音及词语的准确含义。学习本文具体生动地写景状物的写作方法,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⑴ 联系上下文语言环境、背景资料,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多元化探究。
⑵ 讨论法、问答法、分析法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揣摩关键词语把握作者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人物的感情。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2-1-c-n-j-y
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洋溢着作者一腔的爱国之情。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要学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也要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出处:21教育名师】
教学方法
1、资料搜集法:学生课前搜集资料,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帮助理解文章主题。
2、阅读体验法: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默读、跳读、指读、齐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一心灵融入浓浓情感之中。
教学重点
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学习文章精选材料,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方面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学习本文转抓住人物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的手法,领会文章语言的感彩。 21cnjy.com
教学难点
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 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 (同学们回忆、讨论。教师归纳、明确答案。)
作者简介(见课件第3张)鲁迅(1881— ( http: / / www.21cnjy.com )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写作背景(见课件第4张)《藤野先生》这篇散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1926年10月12日写于厦门大学。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见课件第6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 ( http: / / www.21cnjy.com )《朝花夕拾》;《社戏》,选自鲁迅小说集《呐喊》。
本文选自《朝花夕拾》,“朝”读zhao ( http: / / www.21cnjy.com ) ,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回忆性的,说明了文章的体裁是 散文 。
二、阅读、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读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见课件第7张)
驿站( ) 教诲( )
系住( ) 芦荟( )
瞥见( ) 畸形( )
匿名( ) 诘责( )
绯红( ) 不逊(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油光可鉴( )
3、解释下列词语。(见课件第8张)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标 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掌 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匿 名:不署名或不写真实姓名。匿,隐藏。
诘 责:质问并责备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三、自学指导:
阅读课本注释及手头资料,了解课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然后标示段落序号,轻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叙述线索。思考: 21教育网
1、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见课件第9张)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几个地点? (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见课件第10张)【来源:21cnj*y.co*m】
3、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哪几件主要事情,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见课件第11张)
(与藤野先生相处写了他四个典型事例 ( http: / / www.21cnjy.com ):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赞扬他认真负责、正直热情、严谨求实的精神。还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投影显示如下:
事 情 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 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可贵的求实精神
4、读到此,我们会 想:在这样一位老 ( http: / / www.21cnjy.com )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 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 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见课件12张)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 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21·cn·jy·com
从上述两件事情,我们可知像藤 ( http: / / www.21cnjy.com )野先生一样关心鲁迅的人非常少,这 就使得藤野先生的真诚帮助、热情关心在鲁迅心中显得犹为珍贵。因此, 鲁迅对他特别感激,感情也特别深挚。 21·世纪*教育网
四、整体感知(学生总结讨论,教师明确)
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见课件13张)
第一部分(第1—3段)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第二部分(第4—36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21*cnjy*com
第二课时
同学根据阅读感知,以“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组织语句,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同学积极考虑,精彩发言。
教师引导、提示:(见课件14张)
⑴鲜明的肖像:(见课件15张)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
⑵生活习惯角度:
生活俭朴。
⑶治学角度:
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⑷对待同学角度:
热情诚实、循循善诱。
五、研读分析
1、作者用怎样的笔法写在东京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见课件16张)
作者抓特征运用比喻、反语等修辞写在东京看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中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了中国留学生吵闹“响得震天”,“污浊”,“油光可鉴”,表露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为下文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2、理解作者修辞的艺术(见课件17、18张)
(1)“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比喻。有嘲讽意味。
(2)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六、精读思考
1、精读1-3段思考: (见课件19张)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只不过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精读第5语段,思考:(见课件20张)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大概”表示猜测,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 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www-2-1-cnjy-com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见课件21张)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3、我看到藤野先生改过的讲义,为什么吃惊、不安、感激?(见课件22张)
“我”吃惊是因为藤野先生亲自为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个中国学生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则是因为藤野先生对自己是中国人的热情关心。
4、学生朗读32—35段,要求学生找出师生惜别时两人的神情言行的语句,并仔细揣摩,体会出师生间的真挚情感。(见课件23张) 21*cnjy*com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说。”“凄然”、“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叹息”、赠照片、题字、“叮嘱”寄照片和写信。(见课件24张)
5、怎样理解第36段“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些话?(见课件25张)
作者对中国辛亥革命后仍然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愿将这种情绪带给教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表现无限遗憾的内疚之情。
6、作者为什么说藤野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老师之一?
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一个“最”字,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2·1·c·n·j·y
7、课文结尾中“良心发现”“增加勇气”“正人君子”各指什么?(见课件26张)
结尾的“良心发现”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御用文人陈西滢之流。这句话的意思是鲁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陈西滢之流所代表的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七、课堂小结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 ( http: / / www.21cnjy.com )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见课件27张)
1、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相识、相处、告别、怀念的顺序
暗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
2、人物刻画
①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他的外貌特征
②通过几件事的叙述,表现他的思想品质
③通过抒情和议论,使藤野先生的形象得到升华,更加完美。
3.语言朴素含蓄,精练深刻
八、课堂练习
1、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见课件28张)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提示: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见课件29、30张)
A.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是有理由的。
B.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只能忍受日本爱国青年的蔑视。
C.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弱国的学生能力差,因此得60分以上就容易被日本学生怀疑。
D.作者模拟日本“爱国青年”的口吻,用两层荒谬的推理,表达自己作为弱国国民的极度激愤和无奈。
答案:D
九、布置作业
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见课件30张)www.21-cn-jy.com
十、板书设计
相识前 相识相处时 相别后
东京 仙台 (回)北京
事 情 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 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可贵的求实精神
十一、教学反思
鲁迅的大多含蓄难懂,加之本文篇幅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主题较深,情节简单,很难吸引学生。故笔者反复考虑,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笔者首先将此文压缩为两课时。其次,笔者避开了对文章深层主题──爱国的教学,转向事例的分析,使学生自找事例自行剖析,分析单一事例与理解主题相对而言难度大大降低。
如此,抓住了文章的重点(典型事件)、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清了全文的脉络,才实现了长文短教;巧设并巧排线索的悬念(两条线索),明白了文章明暗相辅,才化难为易,实现了难文浅教。【版权所有:21教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9 页 (共 9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藤野先生》习题
一、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绯 红(fēi)肺腑(fèi)解 剖 (páo) 抑 扬顿挫(yì)
B.描 摹 (mó) 胆 怯 (què) 发 愣(lèng) 深 恶 痛疾(è)
C.禁 锢 (gù) 犀 利(xī) 诘责(jié) 广袤无垠(mào)
D.彷徨(fáng) 鞭 挞 (tà) 侮 辱(wū) 长吁短叹(xū)
二、对下面句子修辞手法进行分析,将正确的一项写在括号内。
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
2、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A、比喻 B、夸张 C、反语
三、选词填空
A 熟识 B 熟悉
1、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 )的了。
2、有几个和我( )的同学也很不平……
四、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不安和__________。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______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__________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__________。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感激 涂改 脱漏 纠正
B.激动 涂改 遗漏 纠正
C.感激 添改 遗漏 订正
D.感激 添改 脱漏 订正
五、加粗词语感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A.就表达方式说,诗歌可以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说理诗。《黎明的通知》是抒情诗,《木兰诗》是叙事诗,《有的人》是说理诗。21教育网
B.“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例如诸葛老师的《出师表》。
C.剧本的特点是:①必须适合舞台演出,②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③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特征。21cnjy.com
D.小说的情节包括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几部分。
七、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有明暗两条,它们是( )
A.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B.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C.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
D.“我”到日本后的所见所闻所感。
八、联系本文上下文说说下列语句中加黑的副词对表达意思的作用。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2、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3、 实在标致极了
4、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1、答案: C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认读能力。A、解剖读(pōu)。B、深恶痛疾(wù)。D、彷徨(páng)。21·cn·jy·com
点评:本题有难度,有汉字读古音,难以辨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汉字拼音,学习时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尤其要注意多音字,关注课文注释中生字的注音。做题时用排除法,将明显不可选的答项先行排除,减小辨识的范围,在两可的情况下,应选最有把握的一项。www.21-cn-jy.com
二、答案:1、A 2、c
【分析】:比喻: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本体和喻体必须有相似点。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方法的理解与语法知识的认知能力,做题时应联系语境及字的造形来思考。
三、答案:1、B 2、A
【分析】:这两个词都兼属动词和形容词,都含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知道、了解”的意思。主要区别是:“熟悉”是指“知道得比较清楚”,可用于人(如“熟悉学生”)和事物(如例①,指抽象事物;又如“熟悉山路”,指具体事物)。“熟识”是指“了解得比较透彻”,一般常用以表示与人认识得比较久,相处得比较熟(如例②),很少用于事物,即运用范围比“熟悉”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点评】这是考查原文内容理解的判断题,只要能够认真读一读原文可以完成。
4、答案:D
【分析】:要结合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意)来判断选择。
【点评】这是考查生词辨析的题,需要逐个把词语读一读,加以区别。
五、答案:C
【分析】:A、B、D三项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加粗词语都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褒词贬用,感彩发生了变化。标致:形容十分丑陋。精通时事:指精通一些无聊的事情。 正人君子:指反动文人。2·1·c·n·j·y
【点评】这是考查词语理解的,需要把该词语本义和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都弄清楚,结合作者抒发的感情来考虑。21·世纪*教育网
六、答案:D
【分析】:其中A、B、C三项说法正确,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D项有误,题中把小说的情节误为记叙的六要素。小说的情节应该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前面有序幕,后面有尾声。www-2-1-cnjy-co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文学体裁方面的知识,题中把小说的情节误为记叙的六要素。
七、答案:C、B
【分析】:注意“明、暗”的顺序。A项是作者所赞扬的内容,但不是线索,鲁迅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怀念的过程才是文章的线索。
【点评】:主要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包括课文脉络、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八、【分析】:1、“无非”表示“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恶浊气氛的厌恶,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2、“大概”表示似有此事,但不完全肯定,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敢肯定的语气,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
3、“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致”在这里是反语,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了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这就更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2-1-c-n-j-y
4、“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21*cnjy*com
【点评】:副词在句子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这些副词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用词造句的能力很有好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0张PPT)
藤野先生
鲁迅
学习目标
一、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二、分析人物形象,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体会作者感情,学习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生于浙江绍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开始用鲁迅作笔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呐喊》《彷徨》《华盖集》《坟》等。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藤野先生》这篇散文,1926年10月12日写于厦门大学。它主要记叙了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学习与思想经历,重点回忆了与这段经历有重要关系的藤野先生。
写作背景
我们已经学过了他的几篇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朝花夕拾》
《社戏》
——《呐喊》
读准下列划线字的注音
驿站( ) 教诲( )
系住( ) 芦荟( )
瞥见( ) 畸形( )
匿名( ) 诘责( )
绯红( ) 不逊(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油光可鉴( )
yì
huì
jì
huì
piē
jī
nì
jié
yǎo
wù
jiàn
fēi
xùn
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
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油光可鉴:
标 致:
掌 故:
匿 名:
诘 责:
深恶痛疾:
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最厌恶最痛恨。恶,厌恶。疾,痛恨。
质问并责备。
不署名或不写真实姓名。匿,隐藏。
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1、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2.作者在日本变换了几个地点?
①“我”在东京
②“我”在仙台
③“我”离开仙台后
自学指导
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我离开仙台之后”.
东京
仙台
北京
相识
相处
离别
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
件事?表现了他的什么品质?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
求实精神
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
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
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4.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 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 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被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以及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4—36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结识藤野先生,受先生教益,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以及“我”弃医学文的原因。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以及先生的崇精神品德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本文大致可分为几部分?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藤野先生,
名叫藤野严九郎,是鲁迅在仙台学医时的先生.
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以“藤野先生是一个 的人”的形式组织语句,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
生活俭朴
认真负责 治学严谨
热情诚恳 循循善诱
特点鲜明的肖像
生活习惯角度
治学角度
对待学生角度
作者用怎样的笔法写在东京见到什么?听到什么?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抓特征运用比喻、反语等修辞写在东京看到了中国留学生“成群结队”地赏樱花,听到了中国留学生吵闹“响得震天”,“污浊”,“油光可鉴”,表露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为下文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
富士山
“形成一座富士山”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标致”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是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什么感情?
——原意是漂亮,这里是反语,用于讽刺,表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
——比喻。有嘲讽意味。
2.理解作者修辞的艺术
精读1—3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什么意思?这句话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只不过
2.精读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可以用“因为”替代吗
“大概”表示猜测,与句末语气的“罢”合用,更加强了不肯定语气。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他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有自谦、 自喜、感激之情.但推断为“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因为”表达不出这层意味。
(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
3.我看到藤野先生改过的讲义,为什么吃惊、不安、感激?
“我”吃惊是因为藤野先生亲自为我这个中国学生改讲义,不安是因为讲义中有那么多的脱漏和错误让先生费神,感激则是因为藤野先生对自己是中国人的热情关心。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凄然”、“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叹息”、赠照片、题字、“叮嘱”寄照片和写信。
4、找出师生惜别时两人的神情言行的词语,仔细揣摩
藤野先生赠给鲁迅的照片
5、 怎样理解第36段“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也无非使他失望,便连信也怕敢写了”这些话?
作者对中国辛亥革命后仍然黑暗混乱的局面感到失望和不满,而又不愿将这种情绪带给教师,对良师的期望无以告慰,表现无限遗憾的内疚之情。
6、 作者为什么说藤野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老师之一?
因为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一个“最”字,真挚地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7、 课文结尾中“良心发现”“增加勇气”“正人君子”各指什么?
“良心发现”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革命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强勇气”指作者早期遭受封建势力,帝国主义势力迫害,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御用文人。
总结
1. 线索
明线:作者与藤野相识、相处、告别、怀念的顺序
暗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的发展
2.人物刻画
①用白描手法刻画出他的外貌特征
②通过几件事的叙述,表现他的思想品质
③通过抒情和议论,使藤野先生的形象得到升华,更加完美。
3.语言 朴素含蓄,精练深刻
1.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
课堂练习
2.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A.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是有理由的。
B.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只能忍受日本爱国青年的蔑视。
C.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弱国的学生能力差,因此得60分以上就容易被日本学生怀疑。
D.作者模拟日本“爱国青年”的口吻,用两层荒谬的推理,表达自己作为弱国国民的极度激愤和无奈。
√
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