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学情分析试题(卷)
八年级 历史
注意事项:
1.全卷共 8页,满分 75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的规定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 30 分)
本部分共 15 小题,每小题 2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1949年 10月,《人民日报》报道:“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阵营的祖国,
有了真正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报道( )
A.宣告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B.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C.宣布世界和平得以实现 D.表明了土地改革已经全部完成
2. 1952 年 12 月 6日,《朝鲜人民日报》头版以《烈火炼真钢》为题,对志愿军战士易禄亨
舍己救人,在火海中抢救朝鲜老大娘及其家人的英雄事迹作了报道,称赞他是“中国好儿女”。
这篇报道反映了抗美援朝战争( )
A. 洗雪了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民族耻辱 B. 稳定了朝鲜局势,维护了地区和平
C. 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 D. 为了正义事业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3.为了深入学习和研究土地改革运动,同学们搜集到了下列资料,其中最有价值的是( )
A.亲历土地改革运动的老人写成的回忆录 B.以土地改革运动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C.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档案 D.从互联网检索获取的土地改革运动的资料
4. 《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变迁,勾勒了国家发展轨迹。下表是《人民日报》1949
-1953年发表的元旦社论标题,其反映了当时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时间 标题
1949年 1月 1日 《将革命进行到底》
1951年 1月 1日 《在伟大爱国主义旗帜下巩固我们的伟大祖国》
1953年 1月 1日 《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
A. 新生政权巩固与发展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C. 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 D.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
5.1954年 9月 21日,《人民日报》刊登的《难忘的一天》中写道:“六亿的人民,加上无限
大的权力,这一切……都是为了社会主义的实现。”这反映出当时( )
A.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 B.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D.封建剥削制度已消灭
盂县二中八年级历史社团开展了“云游三晋·爱我家乡”的游学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第
6、7题。
6.第一组同学在网上搜集整理了“一五”计划期间太原建设的重大项目统计表(如下图)。
据此可知,当时太原建设的特点是( )
A. 太原第一热电厂 太原第二热电厂重点发展化工厂
B. 太原化工厂 太原化肥厂企业分布广泛
江阳化工厂 新华化工厂
C. 集中发展重工业
太原制药厂
D. 得到苏联支持
7.同学们走进山西老字号企业——益源庆,参观并收集到以下图文资料。据此可知( )
1956 年,太原市政府批准益源庆进行公私合营,
将其与老陈醋生产企业大兴号、德合长合并到新星食品酿
造厂制醋车间,益源庆正式步入国营时代。
公私合营后的益源庆
A. 益源庆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B. 益源庆品牌的形成过程
C. 益源庆是山西最大的制醋企业 D. 益源庆企业的百年兴衰
8.作家莫言的小说《蛙》有以下描写:“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
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
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C.“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D.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9.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河南林县人民经过几年苦战,开凿太行山,引漳河水入境,
修建了“人造天河”红旗渠,彻底告别“水缺贵如油”的历史,创造了人间奇迹。这体现了
林县人民( )
A.防风治沙的决心 B.助人为乐的品格 C.国际主义的视野 D.艰苦奋斗的精神
10.对比同类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看出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 年 3 月)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年 12 月)
全国范围的大规模的揭批林彪、“四人帮”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把中 的群众运动已经基本上胜利完成,全党工作的
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着重点应该从一九七九年转移到社会主义现
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全党同志务必继续 代化建设上来……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
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 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
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 筑……
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
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A. 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召开 B. 都作出了工作重心的转移
C. 都确立了党的指导思想 D. 都提出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11.1984年 11月,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向社会公众和职工发行股票,飞乐股票
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股”。如下图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票据可以用来进行研究(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 农村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12.如图是 1978年和 1987年的国有企业留利(政府留给国有企业的利润)占比变化示意图。
这一变化有利于( )
A.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
B.完善平均分配方式
C.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
D.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13.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对此争论不休,
这一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该问题指明方向的是( )
A.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中共十二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共十三大
14.2006—2010年间,我国加大了对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淘汰落后炼铁产能 1.2亿吨,推
广节能灯 3.6亿只以上。这些做法( )
A. 体现了绿色发展的理念 B. 巩固了国防建设
C. 推进了全方位外交布局 D. 解决了能源问题
15.下面所示内容是某同学整理的笔记,由此判断其学习主题是( )
A.经济体制改革 2014.12中国为支持“一带一路”建议而设的丝路基金开始运行
B 2015.7 中因推动成立的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开业.祖国统一大业
2017.10中国首趟由外国零售企业定制的中欧班列发车
C.新时代强军之路 2021.11中非制定《中非合作 2035年愿景》
2021.12中老(老挝)铁路全线正式通车运营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5 分)
本部分共 4道大题,其中 16题 8分,17题 10分,18题 12分,19题 15分,共 45分。
16.艰苦创业·奉献担当。八年级(1)班同学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项目名称】英模群像·奋进力量
【项目目标】通过举办策展活动,走进历史人物,感受中华民族伟大的奋斗精神和巨大的建
设成就。
【项目任务】
任务一 一组同学以“时代楷模·人民英雄”为主题,整理了下列四位杰出人物的信息,准备
布展。
时代
楷模
①黄继光 ②焦裕禄 ③王进喜 ④雷锋
颁奖词: 颁奖词:焦裕禄,兰 颁奖词:王进喜,大 颁奖词:
考的好书记。风沙肆 庆石油会战的英雄。
虐,盐碱遍地,他毫 井喷发生时,他不顾
无退缩之意,心中装 伤病,纵身跃入泥浆
着百姓,带病坚持工 池。他以顽强意志,
▲ 作。他深入基层,访 艰苦创业,在冰天雪 ▲
颁奖
贫问苦,以躬尽瘁的 地中拼搏。他带领工
用词
奉献,对抗兰考的贫 友们用热血和汗水,
瘠。他就像那泡桐 让大庆油田诞生。王
树,扎根兰考大地, 进喜,是中国石油工
虽生命短暂,却永远 业的脊粱,“铁人”
活在人民心中。 精神,永远激励着后
人奋勇前行。
人物 英勇无畏 清正廉洁 艰苦创业 助人为乐
信息 舍身堵枪 一心为民 拼搏奋进 无私奉献
问题 1:请你根据上表中的相关信息,分别为①④人物撰写颁奖词。(4分)
任务二 二组同学以“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为主题,搜集了如下图片资料设计展览。
①首先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 ③武汉钢铁基地建成
④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⑤第一块国产手表在天津诞生⑥修建兰断、兰青、包兰铁路
问题 2:请将上面备选资料的序号填入下面对应的展板中。(4分)
前言 展板一 展板二
为再现探索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 “一五”计划 奠基石 全面建设 展新颜
艰辛历程,举办本展览。展览共分两个板块。 ___▲___ ___▲___
17.妇女解放·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申纪兰是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的普通农民,她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起为争取妇女权益不懈奋斗。当时,妇女劳动一天仅
得 5 分工,而男性得 10 分工。申纪兰组织妇女与男性进行劳
动竞赛,证明女性劳动能力不输男性,最终推动西沟村实现“男
女同工同酬”。并在她的推动下,1954 年,她的这一主张写
申纪兰带领妇女下地劳动 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全国妇女解放的里程碑。
(1)根据材料一,申纪兰为争取妇女权益提出了哪一核心主张?(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申纪兰推动“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有何历史意义?(2分)
材料二 在农村,土地改革保证妇女分得了土地及所有权,大量女性走出家门,参与农业劳
作,积极加入合作社。而 1978年以后,有 3500万农村妇女进入乡镇企业从事生产,约占企
业职工总人数的 41%及占农村妇女劳动力的 22%。在城市,女工主要集中在纺织业、纱厂、
烟草业,当时我国也出现了很多重工业女工及女技术员。1978年以后,女职工在建筑业和资
源勘探这些重体力工作的比率明显减少。相反,在适合妇女从事的第三产业中比率明显增多,
女职工的比例已超于过半数。
——摘编自黄嫣梨《建国后妇女地位的提升》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 1978年前后我国农村和城市女性从事的主要行业分别有何变化,
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 从 1949—1990年的 41年中,女性识字率每年约提高 6%,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进步,
由于女性识字率的逐年增加,使男女差别指数逐渐接近。到 1993年,女性文盲比例已从 1949
年的 90%下降到 32%。1984 年受过普通大学教育的人口中,女性占 25.7%,1990 年上升到
30.3%。1992年迅速增加到 33.7%。自 1982年恢复学位制到 1993年,中国已有 1149名女性
获得博士学位,占博士总数的 9.4%。
——摘编自刘晓辉《当代中国女性发展探析》
(3)根据材料三,概括当代中国女性教育所取得的成就。(3分)
18.变革创新·奠基立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 (土地改革中)对于富农自耕或雇人耕种的土地,
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 一般都保留相当于当地人均数两倍的土地,有的地方
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它面临 对富农的小量出租土地加以保留……在封建农奴制
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 和奴隶制地区在土地改革中,实行的政策更宽,方式
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 更为和缓,即根据当地群众的意愿,经过和少数民族
济。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 上层人士协商,取得他们同意后进行。
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编自当代中国研究所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
材料二 将重工业作为经济建设的重点,一方面是学习苏联的结果,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吸取
了苏联在发展重工业时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教训,在确定优先发展重工业作为社会主义工业
化的中心环节的同时,从而使国民经济能够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摘编自赵凌云等《为了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经济工作 100年)》
材料三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对农业、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
社会主义改造。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已经变成集体经济。七万
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成公私合营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成公私合
营商店、合作商店、合作小组或者直接变成国营商店。这是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
成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7年 6月 26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发生的主要历史背景。分析中国共产党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所
运用的智慧。(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的变化,并简述其历史意义。(4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程中获得的启示。(2分)
19.改革开放·开启新时代。我国的改革开放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是强国之路,是富民之
策。
【导图·见证伟大转折】
(1)根据“伟大的历史转折”知识结构示意图,
补充图中①②处内容的完整性,并简述中共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时代价值。(4分)
【图片·呈现体制改革】
(2)观察下列两幅历史图片反映的举措,简述经济体制改革是如何推动国家发展的。(4分)
图一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图二 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年表·彰显对外开放】
(3)请从下面图表中选择三例相互关联的事件,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
述或说明。(7分)(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序号 史实
1 1980 年,中央确定深圳、珠海、汕头、厦门为第一批经济特区
2 1984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3 1990 年,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4 1991 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5 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
6 1994 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7 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09 年,中国货物出口额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粗钢、水
8
泥、化肥、棉布等 200 多种工业品均位居世界首位。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9 2013 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10 2015 年,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参考答案
选择题:1——5:B D CAC 6——10:CAB D B 11——15:DACAD
16.问题 1:①黄继光,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挺身而出,以胸膛堵住敌机枪口,为战友开辟
道路,壮烈牺牲。他以血肉之躯筑起无畏丰碑,英雄气概化作精神火炬,永远照亮后人前行
之路,激励中华儿女勇往直前!(2分)
④雷锋,平凡而伟大的战士。他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像一颗螺丝钉
般坚守岗位,又以春风化雨的热情,扶危济困。他的善举如点点星光,照亮无数心灵。雷锋
精神,跨越时空,成为人们心中永不磨灭的道德旗帜。(2分)
问题 2:展板一:②④⑤。(2分) 展板二:①③⑥。(2分)评分说明:少选、多选均扣
1分
17.(1)主张:男女同工同酬(1分)。意义:宪法从国家根本法层面确立了妇女平等权利,
为全国妇女争取权益提供法律依据;打破“男尊女卑”传统观念,推动妇女走出家庭,参与
社会生产;妇女通过劳动获得平等报酬,提升经济地位,为后续妇女参政、教育发展奠定基
础(,共 2分)。
(2)变化:从业人数增加;从业行业范围扩大;技术含量提高;从事第三产业比率增多。(任
意一点 1分,共 2分)
原因: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对外开放水平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思想的转
变。(任意一点 1分,共 2分)
(3)成就:女性识字率增长迅速;男女差别指数逐渐接近;女性文盲比例下降;女性受高等
教育人数大幅增加。(任意一点 1分,共 3分)
18.(1)历史背景: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在新解放
区封建土地制度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合理即可,2分)
智慧:注意保护富农经济,有利于稳定中农和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
力;因地制宜,用更长时间采取适合少数民族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来推行土地改革。
(合理即可,2分)
(2)特点:以重工业为重点;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按比例协调发展。(意近即可,2分)
(3)变化: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2分)意义:社会主
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人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合理即可,2分)
(4)启示: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必须重视计划和规划的
作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任意合理的两点得 2分)
19.(1)①解放思想;(1分)②十一届三中全会;(1分)
时代价值: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
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进
行全面拨乱反正。(2分)
(2)图一:改革前农村经济体制(人民公社)的弊端,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
高。1978年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
户使用,分户经营、自负盈亏。(1分)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1分)农业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发展。(1分)
农村乡镇企业也迅速发展起来,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1分)(任意两
点即可,共 2分)
图二:1984年 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
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1985年起,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重点
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1分)企业有了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承包责
任制,克服了长期以来吃“大锅饭”的弊病。(1分)大大调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增强
了企业的活力。我国城乡出现了经济大发展的崭新局面。(1分)(任意两点即可,共 2分)
(3)示例:
观点: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论述: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 4个经济特区,实
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设立经济特区,对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
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2001
年 12月,在经过长达 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加入世
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
综上所述,对外开放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评分说明:观点正确得 1分,选择三个史实,紧扣观点进行有理有据的论述,得 6分,
共 7分。观点不正确或者没有作答不得分,论述不足,依次酌情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