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质量评价(一)(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六章 北方地区)-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单元质量评价(一)(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六章 北方地区)-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30 07:37:24

文档简介

   单元质量评价(一)(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六章 北方地区)
(5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024·安徽学业考)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如图①②示意我国两个地区的典型传统民居,图③示意某地区民居及其周围环境。据此完成1、2题。
1.民居①②分别位于我国的 (D)
A.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D.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2.反映传统民居③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的古诗词是 (C)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地理与文学】作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干燥和湿润发生了摩擦,寒冷和温暖拔出了刀戟,马鞭和牛鞭甩在了一起,草场和庄稼展开了拉锯……这描述的是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过渡带的情况。右图为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过渡带分布图。据材料回答3、4题。
3.图中“种植业和畜牧业过渡带”大致与我国    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B)
A.200毫米 B.400毫米 C.800毫米 D.1 600毫米
4.甲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是 (A)
A.冷湿 B.暖湿 C.干旱 D.高寒
  读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B)
A.①地位于半湿润地区 B.②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
C.③地位于季风区 D.④地土地荒漠化严重
6.四个区域的生态建设方向,不合理的是 (D)
A.①——采育结合,保护森林资源 B.②——退耕还湿,保护生物多样性
C.③——合理放牧,保护草场资源 D.④——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京哈高速铁路由北京至沈阳段、沈阳至哈尔滨段组成。2024年1月22日,京哈高铁京沈段全线开通,辽宁省又增加了一条进京快速通道,为东北三省振兴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下图是京哈高铁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乘坐由哈尔滨西到沈阳北的高铁列车,可以 (C)
A.跨过黑龙江两岸,感受“白山黑水”的美丽 B.穿越大兴安岭,感受从森林到草原的渐变
C.经过东北平原,欣赏沃野千里的风光 D.经过渤海海滨,感受大海的波澜壮阔
8.京哈高铁京沈线的开通 (D)
A.连接沈阳与大连,促进内陆与沿海的联系 B.满足东北三省、西北地区人们出行的需求
C.密切长江三角洲与辽中南工业基地之间的联系 D.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东北振兴战略实施
  近代以来黄土高原因掠夺性林地采伐和开荒种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延安市近20年来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苹果等特色产业,林草植被覆盖度达87.8%。读图,回答9、10题。
9.根据图文信息,延安20年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C)
A.土地石漠化 B.土地沙漠化
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频繁
10.近20年来,经过“绿色革命”,如今的延安山绿水清,天蓝民富,延安生态环境整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D)
①退耕还林 ②大力发展放牧业 ③扩大耕地面积 ④调整产业结构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2024·海南学业考)信天游是富有陕北特色的民歌,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结合右图完成11~13题。
11.信天游中唱道:“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呀沟。”反映出陕北地区的地表特征是 (A)
A.千沟万壑 B.平坦辽阔
C.冰川广布 D.沃野千里
12.陕北位于图中的 (B)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13.为发展经济,当地农民利用直播带货推销的特色农产品是 (A)
A.苹果 B.香蕉 C.柑橘 D.菠萝
  北京中轴线是指自元、明、清以来,城市建筑物东西对称布局的对称轴。它是世界古代城市建设史上罕见的奇迹,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中轴线,代表着东方文明古都规划建设的最高成就。读图完成14、15题。
14.北京古城的平面布局方正对称,主要得益于 (A)
A.平原广阔 B.雨热同期
C.河流众多 D.植被茂密
15.《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要加强老城保护,保护中轴线古城传统风貌、文化特色。这凸显出北京是 (B)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2024·三门峡一模)2024年2月4日-2月20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读图表资料,完成16~18题。
气象站 名称 纬度 海拔 年平均 气温
北京 39.48°N 33米 12.3℃
张家口 40.48°N 726米 8.8℃
16.崇礼区位于北京的 (A)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17.张家口崇礼区有北方最大的滑雪场,素有“东方达沃斯”的美誉。根据图文资料,和北京相比,张家口崇礼滑雪场具有的优势有 (C)
①纬度低 ②地势高 ③气温高 ④年积雪日期长
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18.冬奥会期间北京的气候特征是 (C)
A.高温多雨 B.大雪纷飞 C.寒冷干燥 D.低温多雨
  (2024·河南濮阳二模)“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牡丹的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河南省洛阳市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是世界重要的牡丹鲜花出口地。下图为洛阳位置示意图和洛阳市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河南洛阳适宜种植牡丹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B)
①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
③全年降水充沛 ④交通便利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20.洛阳成为世界重要的牡丹鲜花出口地,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D)
①毗邻郑州国际航空港 ②海拔高,利于鲜花保存
③种植历史悠久 ④品种全,品质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0分)
21.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和剪纸作品,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山脉、河流等往往成为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图中②地区和④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中,甲是秦岭(山脉名称)。(1分)
(2)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差异。②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2分)
(3)诗句“烈日炎炎水难觅,平沙万里无人烟”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景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北方地区的冬季景观。(2分)
(4)剪纸作品反映了哪个地区的典型民居 请分析该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2分)
答:南方地区。 由于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所以当地民居屋顶坡度大,便于雨水下泄;由于当地降水丰富,河流较多,所以小桥随处可见。
22.根据北方地区略图和气候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A地形区土壤肥沃,被人们称为“黑土地”。(1分)
(2)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根据气候资料图,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1分)
(3)《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国人对诗词的热情。下列诗词描述的场景符合北方地区的是(A)(1分)
A.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烤肉青稞闻玉殿,白云曛醉落羊栏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1分)
(5)B地形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请写出一条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打坝淤地。(1分)
(6)2024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这体现了城市C的职能是政治中心。(1分)
(7)城市C是我国著名的古都,许多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列名胜古迹位于城市C的是 (C)(1分)
A.布达拉宫 B.拙政园 C.颐和园 D.丽江古城
23.(2024·河南学业考)为振兴东北经济,黑龙江省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图为黑龙江省雪期和雪厚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从“冷资源”到“热产业”】
  黑龙江省被誉为“冰雪之冠”。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来自该省。借助冬奥之风,黑龙江省迎来冰雪经济的发展良机。
(1)黑龙江省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自然条件是冬季气温低;河流结冰期长;雪期长;积雪厚;多山地。(2分)
(2)黑龙江省发展冰雪经济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A。(1分)
①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冰雪品牌 ②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
③开发冰雪项目,发展冰雪旅游 ④自然保护区内,大规模修建滑雪赛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从“大豆”到“金豆”】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积极发展大豆深加工产业。如图为大豆加工流程示意图。
(3)图中生产沼气的原料主要是秸秆和牲畜粪便等,废弃物的再利用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2分)
(4)目前山东省已掌握大豆深加工高端技术,为促进“大豆”变“金豆”,有人认为黑龙江省应和山东省加强合作,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说出理由。
赞同。理由:通过区域合作,发挥山东省的技术优势和黑龙江省的原料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自主研发资金投入较多,区域联合可节省开支;区际联系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发展。(2分)
24.黄色是黄土高原的主色调,经过治理,现已披上了绿装。左图是黄土高原范围图,右图是我国苹果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脉(山脉)以西,秦岭(山脉)以北,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等省。(2分)
(2)下列属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的是 (C)(1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当地信天游中唱道:“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
(3)信天游中反映出了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框架图,认识该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4分)
①夏季多暴雨 ②土壤贫瘠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水土流失
材料二 “山坡坡上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眼”。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之一。苹果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的气候条件。
(4)黄土高原苹果带与渤海湾苹果带相比,突出优势是 (CD)(双选)(1分)
A.气候温暖湿润 B.降水集中
C.海拔较高,气温低 D.降水少,光照强
(5)关中平原地势平坦,依靠渭河的充足水源,成为小麦(粮食作物)的重要产区,是我国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1分)   单元质量评价(一)(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第六章 北方地区)
(50分钟 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2024·安徽学业考)我国的传统民居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区域特色,是各地劳动人民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自然的杰作。如图①②示意我国两个地区的典型传统民居,图③示意某地区民居及其周围环境。据此完成1、2题。
1.民居①②分别位于我国的 ( )
A.南方地区、西北地区 B.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 D.北方地区、西北地区
2.反映传统民居③所在地区环境特点的古诗词是 (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D.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地理与文学】作家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干燥和湿润发生了摩擦,寒冷和温暖拔出了刀戟,马鞭和牛鞭甩在了一起,草场和庄稼展开了拉锯……这描述的是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过渡带的情况。右图为我国种植业和畜牧业过渡带分布图。据材料回答3、4题。
3.图中“种植业和畜牧业过渡带”大致与我国 年等降水量线的分布最接近 ( )
A.200毫米 B.400毫米 C.800毫米 D.1 600毫米
4.甲地区主要的气候特征是 ( )
A.冷湿 B.暖湿 C.干旱 D.高寒
  读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图,完成5、6题。
5.关于图中信息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①地位于半湿润地区 B.②地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耕地
C.③地位于季风区 D.④地土地荒漠化严重
6.四个区域的生态建设方向,不合理的是 ( )
A.①——采育结合,保护森林资源 B.②——退耕还湿,保护生物多样性
C.③——合理放牧,保护草场资源 D.④——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京哈高速铁路由北京至沈阳段、沈阳至哈尔滨段组成。2024年1月22日,京哈高铁京沈段全线开通,辽宁省又增加了一条进京快速通道,为东北三省振兴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下图是京哈高铁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乘坐由哈尔滨西到沈阳北的高铁列车,可以 ( )
A.跨过黑龙江两岸,感受“白山黑水”的美丽 B.穿越大兴安岭,感受从森林到草原的渐变
C.经过东北平原,欣赏沃野千里的风光 D.经过渤海海滨,感受大海的波澜壮阔
8.京哈高铁京沈线的开通 ( )
A.连接沈阳与大连,促进内陆与沿海的联系 B.满足东北三省、西北地区人们出行的需求
C.密切长江三角洲与辽中南工业基地之间的联系 D.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东北振兴战略实施
  近代以来黄土高原因掠夺性林地采伐和开荒种地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延安市近20年来积极开展生态环境整治工作,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苹果等特色产业,林草植被覆盖度达87.8%。读图,回答9、10题。
9.根据图文信息,延安20年前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土地石漠化 B.土地沙漠化
C.水土流失严重 D.洪涝灾害频繁
10.近20年来,经过“绿色革命”,如今的延安山绿水清,天蓝民富,延安生态环境整治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
①退耕还林 ②大力发展放牧业 ③扩大耕地面积 ④调整产业结构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2024·海南学业考)信天游是富有陕北特色的民歌,具有浓郁的“黄土风情”。结合右图完成11~13题。
11.信天游中唱道:“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呀沟。”反映出陕北地区的地表特征是 ( )
A.千沟万壑 B.平坦辽阔
C.冰川广布 D.沃野千里
12.陕北位于图中的 ( )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13.为发展经济,当地农民利用直播带货推销的特色农产品是 ( )
A.苹果 B.香蕉 C.柑橘 D.菠萝
  北京中轴线是指自元、明、清以来,城市建筑物东西对称布局的对称轴。它是世界古代城市建设史上罕见的奇迹,是世界上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中轴线,代表着东方文明古都规划建设的最高成就。读图完成14、15题。
14.北京古城的平面布局方正对称,主要得益于 ( )
A.平原广阔 B.雨热同期
C.河流众多 D.植被茂密
15.《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要加强老城保护,保护中轴线古城传统风貌、文化特色。这凸显出北京是 ( )
A.政治中心 B.文化中心
C.科技创新中心 D.国际交往中心
  (2024·三门峡一模)2024年2月4日-2月20日,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读图表资料,完成16~18题。
气象站 名称 纬度 海拔 年平均 气温
北京 39.48°N 33米 12.3℃
张家口 40.48°N 726米 8.8℃
16.崇礼区位于北京的 (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17.张家口崇礼区有北方最大的滑雪场,素有“东方达沃斯”的美誉。根据图文资料,和北京相比,张家口崇礼滑雪场具有的优势有 ( )
①纬度低 ②地势高 ③气温高 ④年积雪日期长
A.③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②
18.冬奥会期间北京的气候特征是 ( )
A.高温多雨 B.大雪纷飞 C.寒冷干燥 D.低温多雨
  (2024·河南濮阳二模)“洛阳牡丹甲天下”,洛阳牡丹的栽培始于隋,鼎盛于唐、宋。河南省洛阳市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是世界重要的牡丹鲜花出口地。下图为洛阳位置示意图和洛阳市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19、20题。
19.河南洛阳适宜种植牡丹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
①土壤肥沃,土层深厚 ②春季气温回升快
③全年降水充沛 ④交通便利
A.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
20.洛阳成为世界重要的牡丹鲜花出口地,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 )
①毗邻郑州国际航空港 ②海拔高,利于鲜花保存
③种植历史悠久 ④品种全,品质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30分)
21.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和剪纸作品,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山脉、河流等往往成为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图中②地区和④地区的地理分界线中,甲是 (山脉名称)。(1分)
(2)四大地理区域的地理环境有很大差异。②地区耕地以 为主,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2分)
(3)诗句“烈日炎炎水难觅,平沙万里无人烟”描述的是 地区的景象;“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述的是 地区的冬季景观。(2分)
(4)剪纸作品反映了哪个地区的典型民居 请分析该民居特点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2分)
22.根据北方地区略图和气候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A地形区土壤肥沃,被人们称为“ ”。(1分)
(2)气温和降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气候要素。根据气候资料图,分析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是 。(1分)
(3)《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国人对诗词的热情。下列诗词描述的场景符合北方地区的是( )(1分)
A.旱地麦浪泛金黄,大地笼罩青纱帐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烤肉青稞闻玉殿,白云曛醉落羊栏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可以用“ ”来形容。(1分)
(5)B地形区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请写出一条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 。(1分)
(6)2024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这体现了城市C的职能是 。(1分)
(7)城市C是我国著名的古都,许多名胜古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列名胜古迹位于城市C的是 ( )(1分)
A.布达拉宫 B.拙政园 C.颐和园 D.丽江古城
23.(2024·河南学业考)为振兴东北经济,黑龙江省积极布局新兴产业,构建新发展格局。下图为黑龙江省雪期和雪厚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7分)
【从“冷资源”到“热产业”】
  黑龙江省被誉为“冰雪之冠”。北京冬奥会上,中国代表团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来自该省。借助冬奥之风,黑龙江省迎来冰雪经济的发展良机。
(1)黑龙江省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2分)
(2)黑龙江省发展冰雪经济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1分)
①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冰雪品牌 ②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
③开发冰雪项目,发展冰雪旅游 ④自然保护区内,大规模修建滑雪赛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从“大豆”到“金豆”】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之一,积极发展大豆深加工产业。如图为大豆加工流程示意图。
(3)图中生产沼气的原料主要是 和牲畜粪便等,废弃物的再利用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2分)
(4)目前山东省已掌握大豆深加工高端技术,为促进“大豆”变“金豆”,有人认为黑龙江省应和山东省加强合作,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 说出理由。
(2分)
24.黄色是黄土高原的主色调,经过治理,现已披上了绿装。左图是黄土高原范围图,右图是我国苹果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9分)
(1)黄土高原位于 (山脉)以西, (山脉)以北,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等省。(2分)
(2)下列属于黄土高原传统民居的是 ( )(1分)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当地信天游中唱道:“雨涝流泥浆,冲成万条沟,肥土顺水流,籽苗连根丢。”
(3)信天游中反映出了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框架图,认识该生态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危害。(4分)
①夏季多暴雨 ②土壤贫瘠 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水土流失
材料二 “山坡坡上栽树崖畔畔青,黄土高坡有了好风景;狂沙那个不起尘少见,林果绕村绿满眼”。经过几十年的治理,黄土高原由黄变绿,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苹果产区之一。苹果喜冷凉、干燥、日照充足的气候条件。
(4)黄土高原苹果带与渤海湾苹果带相比,突出优势是 (CD)(双选)(1分)
A.气候温暖湿润 B.降水集中
C.海拔较高,气温低 D.降水少,光照强
(5)关中平原地势平坦,依靠渭河的充足水源,成为 (粮食作物)的重要产区,是我国最早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