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一、江河的源地
1.位置范围:位于青海省南部,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2.地位: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被誉为“中华水塔”。
3.水源补给:雪山和冰川的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意义 ①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 ②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 ③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面积减 小的原 因及表 现 ①原因: a.自然原因: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逐年萎缩,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减少; b.人为原因:过度放牧、乱采滥挖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②突出表现:水土流失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野生动物锐减等
治理 措施 ①国家设立了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②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禁猎、禁采砂金、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天然牧场保护工程等措施
1.三江源地区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
2.三江源地区的“三江”都注入太平洋。 (√)
3.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 (√)
高原湿地、位置范围、中华水塔、生态环境保护
三江源地区降水并不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江大河发源于这里呢
答:海拔高,多雪山和冰川,冰雪融水是江河的最初水源。
三江源地区≠三江平原≠三江并流
(1)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指的是黄河、长江、澜沧江。
(2)三江平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指的是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3)“三江并流”指的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横断山脉自北向南平行分布而形成的并流奇观。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典例】下图中的阴影示意我国三江源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位于西藏自治区
B.位于青海省南部
C.兼跨青海省和四川省
D.位于青藏高原南部
2.下列关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
A.阴影部分号称“中华水塔”
B.图中阴影部分的河流是指长江、黄河、怒江
C.藏羚羊是该地区主要珍稀濒危动物之一
D.该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湿地面积缩小,水土流失加剧
提取 关键点 (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北部 (2)图中阴影部分的河流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转化 知识点 (1)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2)藏羚羊是该地区主要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之一;该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湿地面积缩小,水土流失加剧
规避 失分点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地区,但不位于西藏自治区
]
如图为三江源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三江源地区 (D)
A.位于我国青海省北部
B.是长江、黄河和怒江的源头汇水区
C.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被誉为“中华水塔”
D.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2.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其主要原因是 (B)
A.工农业消耗增大
B.全球气候变暖
C.人口增长,需求增加
D.土地荒漠化严重
3.调查显示,三江源地区有 33 种重点保护植物,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可能是 (C)
A.喜湿热 B.耐干旱
C.耐高寒 D.生长快
4.读某铁路沿线景点分布图,该铁路穿越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关于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B)
A.该地区是三江平原,是黄河、长江、怒江的发源地
B.该地区是三江源地区,湖泊和沼泽是该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C.该地区是三江平原,本区的西宁市有“日光城”之称
D.该地区是三江源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
5.读我国青藏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是青藏铁路,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铁路;河流③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湄公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
(2)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该地居民以藏族为主。
(3)照片中三江源地区居民的传统服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出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4)“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源”是图中河流C的源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2024·河南商丘期末)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里植物只有不足100天的生长周期。20世纪90年代由于超载放牧、气候变化等影响,这里生态环境退化,我国于2024年底正式设立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下图为三江源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三江源地区 (A)
A.雪山众多、冰川广布
B.地形崎岖、丛林密布
C.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D.遍地黄沙,戈壁众多
7.三江源地区植物生长周期较短的原因是 (B)
A.距海远,降水少
B.海拔高,气温低
C.纬度低,气温低
D.山地多,坡度大
8.我国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B)
A.保护生态环境,杜绝旅游
B.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C.保护高原草场,禁止放牧
D.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9.【对比分析题】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 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米的沿海地区。
(1)哈尔滨的年平均气温约是3℃,东北三省的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气温由南向北递减。
(2)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图 1中阴影部分为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平原。图2中阴影部分为世界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源。两处形成湿地的相同原因是气温低、蒸发微弱。其中,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形成的湿地是三江源地区,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形成的湿地是三江平原。
(3)图2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其降水并不丰富,但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的原因是地势高,雪山冰川广布,冰雪融水成为河流最初的水源。
(4)图2阴影区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试举出两种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野牦牛、藏羚羊、盘羊、雪豹、白唇鹿、野驴、黑颈鹤等。(任意举出两种)
(5)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答:长江、黄河中下游输沙量增大,河道、湖泊被抬升或堵塞,加剧洪涝灾害。
10.【地理实践题】我国物产丰富,“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 000米以上的雪山草原,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暑假期间,河南某地理社团对三江源地区进行考察。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读青藏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水塔”河流丰水期在每年的夏季。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填地形区名称)。
(2)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试推断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条件。
海拔高,气温低,日照充足。
(3)地理社团对三江源地区的开发、利用、保护提出了下列建议:
①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②开发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
③加强生态建设,保护“三江源”生物多样性
综合考虑,需优先选择的建议是③(填序号),其理由: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加强生态建设应放在首位。第二节 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
一、江河的源地
1.位置范围:位于 省南部,是 源区、黄河源区、澜沧江源区的总称。
2.地位: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源于这里,被誉为“ ”。
3.水源补给: 是江河的最初水源。湖泊和沼泽是三江源地区重要的 。
二、三江源地区的保护
意义 ①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 、面积 的高原湿地; ②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 最集中的地区; ③孕育了三大江河,是我国重要的
面积减 小的原 因及表 现 ①原因: a.自然原因:由于 ,冰川逐年萎缩,湖泊和湿地的水源补给减少; b.人为原因:过度放牧、 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②突出表现: 加剧、草地沙化严重、虫鼠猖獗、 等
治理 措施 ①国家设立了 自然保护区; ②采取退耕还草(林)、全面 、禁采 、休牧育草、实施天然林和 保护工程等措施
1.三江源地区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 )
2.三江源地区的“三江”都注入太平洋。 ( )
3.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河流下游流域的生态环境。 ( )
高原湿地、位置范围、中华水塔、生态环境保护
三江源地区降水并不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大江大河发源于这里呢
三江源地区≠三江平原≠三江并流
(1)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指的是黄河、长江、澜沧江。
(2)三江平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指的是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
(3)“三江并流”指的是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在横断山脉自北向南平行分布而形成的并流奇观。
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
【典例】下图中的阴影示意我国三江源地区,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三江源地区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位于西藏自治区
B.位于青海省南部
C.兼跨青海省和四川省
D.位于青藏高原南部
2.下列关于图中阴影部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阴影部分号称“中华水塔”
B.图中阴影部分的河流是指长江、黄河、怒江
C.藏羚羊是该地区主要珍稀濒危动物之一
D.该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湿地面积缩小,水土流失加剧
提取 关键点 (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青藏高原北部 (2)图中阴影部分的河流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转化 知识点 (1)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2)藏羚羊是该地区主要保护的珍稀濒危动物之一;该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湿地面积缩小,水土流失加剧
规避 失分点 三江源地区位于青藏地区,但不位于西藏自治区
]
如图为三江源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三江源地区 ( )
A.位于我国青海省北部
B.是长江、黄河和怒江的源头汇水区
C.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被誉为“中华水塔”
D.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2.近年来,三江源地区冰川逐年萎缩,其主要原因是 ( )
A.工农业消耗增大
B.全球气候变暖
C.人口增长,需求增加
D.土地荒漠化严重
3.调查显示,三江源地区有 33 种重点保护植物,这些植物的共同特点可能是 ( )
A.喜湿热 B.耐干旱
C.耐高寒 D.生长快
4.读某铁路沿线景点分布图,该铁路穿越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关于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地区是三江平原,是黄河、长江、怒江的发源地
B.该地区是三江源地区,湖泊和沼泽是该地区重要的调蓄器
C.该地区是三江平原,本区的西宁市有“日光城”之称
D.该地区是三江源地区,地势低平,河湖密布
5.读我国青藏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代表的是 铁路,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铁路;河流③发源于我国的青藏高原,流入中南半岛后的河段称为 河,是东南亚最大的河流。
(2)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 级阶梯,该地居民以 族为主。
(3)照片中三江源地区居民的传统服饰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出青藏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 。
(4)“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高原湿地,“三江源”是图中河流 的源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2024·河南商丘期末)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这里植物只有不足100天的生长周期。20世纪90年代由于超载放牧、气候变化等影响,这里生态环境退化,我国于2024年底正式设立第一个国家公园“三江源国家公园”。下图为三江源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6~8题。
6.三江源地区 ( )
A.雪山众多、冰川广布
B.地形崎岖、丛林密布
C.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
D.遍地黄沙,戈壁众多
7.三江源地区植物生长周期较短的原因是 ( )
A.距海远,降水少
B.海拔高,气温低
C.纬度低,气温低
D.山地多,坡度大
8.我国设立“三江源国家公园”,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
A.保护生态环境,杜绝旅游
B.保护野生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
C.保护高原草场,禁止放牧
D.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9.【对比分析题】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 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米的沿海地区。
(1)哈尔滨的年平均气温约是 ℃,东北三省的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
(2)湿地具有 ,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图 1中阴影部分为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 。图2中阴影部分为世界最大的高原湿地—— 。两处形成湿地的相同原因是 。其中,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形成的湿地是 ,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形成的湿地是 。
(3)图2的气候类型是 ,其降水并不丰富,但很多河流发源于这里的原因是 。
(4)图2阴影区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试举出两种特有的珍稀野生动物: 。(任意举出两种)
(5)如果三江源地区草场退化和水土流失加剧,会对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10.【地理实践题】我国物产丰富,“冬虫夏草”生长在海拔3 000米以上的雪山草原,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暑假期间,河南某地理社团对三江源地区进行考察。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读青藏地区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水塔”河流丰水期在每年的 季。三江源地区位于我国 (填地形区名称)。
(2)三江源地区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试推断适宜冬虫夏草生长的自然条件。
。
(3)地理社团对三江源地区的开发、利用、保护提出了下列建议:
①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②开发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
③加强生态建设,保护“三江源”生物多样性
综合考虑,需优先选择的建议是 (填序号),其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