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第2课时学案: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 第2课时学案: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30 07:46:25

文档简介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项目 畜牧业 种植业
类型 高寒牧业 河谷农业
发展条件 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较广 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水源充足,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
分布 高寒牧区 ①雅鲁藏布江谷地、②湟水谷地
农牧产品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青稞、小麦、豌豆
1.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区水源充足。(×)
2.雅鲁藏布江地区气候高寒,热量不足,农作物单位产量低。 (×)
2.日常生活:
衣 藏袍是藏族的传统服饰
食 日常主食主要是糌粑,牛羊肉也是常见的食物。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用青稞酿造的青稞酒
住 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碉房
行 很早的时候人们靠“高原之舟”牦牛出行;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线是青藏铁路
高寒牧区、河谷农业、牦牛、青稞、糌粑、平顶碉房
在青藏地区流行这样一句话“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人民”,为什么藏族人民这么珍视牦牛
答:牦牛既可用于农耕,又可作高原运输工具,为当地牧民提供奶、肉、毛、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必需品。
光照充足≠热量充足
光照指太阳光的照射时长,热量与气温有关。青藏地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充足,但由于海拔高,热量不足。
高寒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
【典例】读拉萨、成都位置示意及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拉萨相比,成都年均温较高(高或低),年降水量较多(多或少)。
(2)成都和拉萨纬度相近,但气候差异却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
(3)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青稞和小麦。
(4)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温低,生长期长,所以农产品品质优良。
提取 关键点 (1)拉萨和成都纬度位置相近 (2)成都年均温较高,年降水量较多
转化 知识点 (1)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 (2)雅鲁藏布江谷地属于青藏地区,粮食作物主要是青稞、小麦 (3)雅鲁藏布江谷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温低,生长期长,所以农产品品质优良
1.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为我国主要的牧区,这里放牧的主要畜种为 (C)
①三河马 ②细毛羊
③牦牛 ④滩羊
⑤藏绵羊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④
2.(2024·河南驻马店期末)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A)
A.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河谷
B.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D.柴达木盆地
  【地理与工程建设】(2024·郑州二模)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的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灌溉工程遗产。该工程目前仍在使用的蓄水池有400多座,多采用敞口晒水,助力当地成为“青稞之乡”。下图为西藏萨迦蓄水池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
3.该灌溉工程所在区域典型的自然特征是 (C)
A.千沟万壑 B.干旱缺水
C.高寒缺氧 D.土壤肥沃
4.该灌溉工程蓄水池采用敞口晒水,可以 (C)
A.增加水量 B.减少蒸发
C.提高水温 D.改善水质
5.该区域种植青稞的有利条件是 (B)
A.高温多雨 B.光照充足
C.人口稠密 D.机械化水平高
6.【素养拓展题】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年楚河流域(图1)地处半干旱区,过去以种植青稞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不高。近几年山东寿光农业科技人员克服当地不利因素,带着节能温室、计算机控制、密植矮化等适合高寒地区的农业技术建立了大棚蔬菜产业园(图2),每亩产值相当于过去的10倍。不仅改善了当地农牧民和边防战士的生活,也使当地人靠果蔬增收实现脱贫。白朗县已成为青藏高原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1)白朗县属于高原山地气候,据图分析年楚河的主要补给来源和季节变化特点主要补给来源于喜马拉雅山的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水位高,冬季水位低,季节变化大。
(2)年楚河流域的地势特征是东南高,西北低,写出你的判断依据年楚河由东南向西北流。
(3)年楚河流域的农业生产较发达,属于典型的河谷农业,分析使该地区成为青藏高原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海拔低,气温高,热量较充足;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
  【地理与农业生产】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食用品种主要种植在海拔3 000米以上、年降雨量300 mm左右的高海拔山区,是印加居民的传统食物,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可满足人体营养需求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读图回答7、8题。
7.某扶贫项目组把食用藜麦种植作为扶贫项目在某地区推广,适合推广的地区是 (A)
A.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
C.塔里木盆地 D.东北平原
8.藜麦引种成功增加该地区居民收入,为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C)
A.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
B.延长藜麦产业链,增加藜麦产品附加值
C.大规模发展藜麦种植,迅速扩大种植面积
D.加强科学研究,选育高产高品质良种
9.(2024·南阳一模)近年来,青海省利用其区域优势,在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图1为青海省简图、图2为西宁气候资料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原农业绘振兴】
  位于湟水谷地的湟源县是青海省蚕豆商品生产基地县之一,盛产的马牙蚕豆是20世纪70年代选育出的优良农家品种。马牙蚕豆以籽粒饱满、皮薄、无虫蛀、食味佳而享誉国内外,是湟源县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1)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蚕豆的优良品质。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框图。
①较低②充足③大
(2)请你为湟源县蚕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创立品牌,加强对自主产权的保护;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大科技投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生态旅游促发展】
  茶卡盐湖地处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的茶卡镇,在国际、国内旅游界享有较高知名度。每到丰水期,纯净的水面像极了一面平铺大地的镜子,将蓝天白云完整地映射进里面。置身于盐的世界,漫步湖面如行走云端之上,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间走,宛如画中游。
(3)茶卡盐湖游览的最佳季节是夏季。
(4)随着游客越来越多,茶卡盐湖的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如景点被破坏、景区垃圾污染严重等。请你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治理措施。加大环保宣传,提高游客环保意识;限制每日游客量;游客租赁可再生环保鞋套等。
10.(2024·成都学业考节选)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孕育了长江、黄河等众多大江大河。为认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了解藏族同胞民风民俗,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了一次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的雪域高原研学之旅。图1是青藏高原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主题一 探秘雪域高原
(1)从西宁前往青海湖的研学旅程中,向北遥望①山脉,其山脉名称是祁连山脉;对河流②的研学中,观察到该河流流入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因此判断河流②是内流河(选填“内流河”或“外流河”)。
(2)在野生动物的天堂三江源地区,找到了长江的源头是③(填数字);观察到能适应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寒气候的黑颈鹤,通过查询资料知道黑颈鹤是唯一生长繁殖在青藏高原的鹤类。
主题二 解码高原农业
(3)在青藏铁路沿途,常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图2),请你从形态特征等方面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环境的。毛长皮厚、体矮身健,适应高寒、缺氧、低气压的高原环境(至少两点)。
(4)在青藏铁路南端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见到了当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青稞和小麦。
主题三 寻访特色民俗
(5)在与藏族同胞交往中,发现藏族同胞早晚将双手藏于藏袍袖中,中午脱下一只或两只袖子,系于腰间,该独特的穿衣方式与当地气候的关系是适应昼夜温差大的气候特点。 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1.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
项目 畜牧业 种植业
类型 高寒牧业 河谷农业
发展条件 耐寒的高山草甸分布较广 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水源充足,气温较高,土质较肥沃
分布 高寒牧区 ① 谷地、② 谷地
农牧产品 、藏绵羊、藏山羊 、小麦、豌豆
1.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主要是因为河谷地区水源充足。( )
2.雅鲁藏布江地区气候高寒,热量不足,农作物单位产量低。 ( )
2.日常生活:
衣 是藏族的传统服饰
食 日常主食主要是 ,牛羊肉也是常见的食物。为了抵御严寒,人们都爱喝用青稞酿造的
住 牧民一般居住在用厚重的牛毛毡搭成的帐篷中,在农区和城镇多见平顶
行 很早的时候人们靠“高原之舟” 出行;从西宁到拉萨的铁路线是 铁路
高寒牧区、河谷农业、牦牛、青稞、糌粑、平顶碉房
在青藏地区流行这样一句话“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人民”,为什么藏族人民这么珍视牦牛
光照充足≠热量充足
光照指太阳光的照射时长,热量与气温有关。青藏地区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光照充足,但由于海拔高,热量不足。
高寒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
【典例】读拉萨、成都位置示意及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拉萨相比,成都年均温较 (高或低),年降水量较 (多或少)。
(2)成都和拉萨纬度相近,但气候差异却很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3)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和小麦。
(4)从日照和温差等条件,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产品品质优良的原因。
提取 关键点 (1)拉萨和成都纬度位置相近 (2)成都年均温较高,年降水量较多
转化 知识点 (1)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成都位于四川盆地,海拔较低 (2)雅鲁藏布江谷地属于青藏地区,粮食作物主要是青稞、小麦 (3)雅鲁藏布江谷地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气温低,生长期长,所以农产品品质优良
1.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为我国主要的牧区,这里放牧的主要畜种为 ( )
①三河马 ②细毛羊
③牦牛 ④滩羊
⑤藏绵羊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④
2.(2024·河南驻马店期末)青藏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 )
A.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海拔较低的河谷
B.河套平原、宁夏平原
C.河西走廊、天山山麓
D.柴达木盆地
  【地理与工程建设】(2024·郑州二模)平均海拔在4 000米以上的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灌溉工程遗产。该工程目前仍在使用的蓄水池有400多座,多采用敞口晒水,助力当地成为“青稞之乡”。下图为西藏萨迦蓄水池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
3.该灌溉工程所在区域典型的自然特征是 ( )
A.千沟万壑 B.干旱缺水
C.高寒缺氧 D.土壤肥沃
4.该灌溉工程蓄水池采用敞口晒水,可以 ( )
A.增加水量 B.减少蒸发
C.提高水温 D.改善水质
5.该区域种植青稞的有利条件是 ( )
A.高温多雨 B.光照充足
C.人口稠密 D.机械化水平高
6.【素养拓展题】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藏日喀则市白朗县年楚河流域(图1)地处半干旱区,过去以种植青稞作物为主,经济效益不高。近几年山东寿光农业科技人员克服当地不利因素,带着节能温室、计算机控制、密植矮化等适合高寒地区的农业技术建立了大棚蔬菜产业园(图2),每亩产值相当于过去的10倍。不仅改善了当地农牧民和边防战士的生活,也使当地人靠果蔬增收实现脱贫。白朗县已成为青藏高原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1)白朗县属于 气候,据图分析年楚河的主要补给来源和季节变化特点 。
(2)年楚河流域的地势特征是 ,写出你的判断依据 。
(3)年楚河流域的农业生产较发达,属于典型的 农业,分析使该地区成为青藏高原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地理与农业生产】藜麦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食用品种主要种植在海拔3 000米以上、年降雨量300 mm左右的高海拔山区,是印加居民的传统食物,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藜麦是唯一一种可满足人体营养需求的完美的“全营养食品”。读图回答7、8题。
7.某扶贫项目组把食用藜麦种植作为扶贫项目在某地区推广,适合推广的地区是 ( )
A.青藏高原 B.东南丘陵
C.塔里木盆地 D.东北平原
8.藜麦引种成功增加该地区居民收入,为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 )
A.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
B.延长藜麦产业链,增加藜麦产品附加值
C.大规模发展藜麦种植,迅速扩大种植面积
D.加强科学研究,选育高产高品质良种
9.(2024·南阳一模)近年来,青海省利用其区域优势,在特色产业、生态旅游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图1为青海省简图、图2为西宁气候资料图。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高原农业绘振兴】
  位于湟水谷地的湟源县是青海省蚕豆商品生产基地县之一,盛产的马牙蚕豆是20世纪70年代选育出的优良农家品种。马牙蚕豆以籽粒饱满、皮薄、无虫蛀、食味佳而享誉国内外,是湟源县主要的出口创汇产品,也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1)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蚕豆的优良品质。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框图。
① ② ③
(2)请你为湟源县蚕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生态旅游促发展】
  茶卡盐湖地处青海柴达木盆地东部的茶卡镇,在国际、国内旅游界享有较高知名度。每到丰水期,纯净的水面像极了一面平铺大地的镜子,将蓝天白云完整地映射进里面。置身于盐的世界,漫步湖面如行走云端之上,水映天,天接地,人在湖间走,宛如画中游。
(3)茶卡盐湖游览的最佳季节是 。
(4)随着游客越来越多,茶卡盐湖的环境遭到了极大破坏,如景点被破坏、景区垃圾污染严重等。请你针对诸如此类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治理措施。
10.(2024·成都学业考节选)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孕育了长江、黄河等众多大江大河。为认识青藏高原独特的地理环境、了解藏族同胞民风民俗,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了一次从西宁乘火车到拉萨的雪域高原研学之旅。图1是青藏高原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主题一 探秘雪域高原
(1)从西宁前往青海湖的研学旅程中,向北遥望①山脉,其山脉名称是 ;对河流②的研学中,观察到该河流流入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因此判断河流②是 (选填“内流河”或“外流河”)。
(2)在野生动物的天堂三江源地区,找到了长江的源头是 (填数字);观察到能适应青藏高原独特的 气候的黑颈鹤,通过查询资料知道黑颈鹤是唯一生长繁殖在青藏高原的鹤类。
主题二 解码高原农业
(3)在青藏铁路沿途,常见到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牦牛(图2),请你从形态特征等方面推测牦牛是如何适应高原环境的。 (至少两点)。
(4)在青藏铁路南端的雅鲁藏布江谷地,见到了当地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 和小麦。
主题三 寻访特色民俗
(5)在与藏族同胞交往中,发现藏族同胞早晚将双手藏于藏袍袖中,中午脱下一只或两只袖子,系于腰间,该独特的穿衣方式与当地气候的关系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