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第2课时学案: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6.3 第2课时学案: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30 07:51:22

文档简介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一、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地形 地表破碎,地面坡度大
土质 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气候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
(2)人为原因。
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修路、采矿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带走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农田和村庄。
(2)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3)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二、水土保持
1.措施:
措施类型 具体措施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
工程措施 建梯田、修挡土坝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2.治理措施与对应地貌类型(连一连):
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
  你知道上图反映了哪种生态问题吗 这种生态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哪里呢
答: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黄土高原。
  打坝淤地可拦截流失表土、增加耕地面积,林草护坡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典例】(2024·天水学业考)天水市某校初中学生为了解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同学们进行了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读图,完成1、2题。
1.仔细观察模拟实验,以下结论不恰当的是 (B)
A.地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B.植被覆盖越多,水土流失越严重
C.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D.土壤越松散,水土流失越严重
2.以下措施对治理水土流失,最有效可行的是 (D)
A.用大型机械削山填沟
B.用科技手段减小降水强度
C.用水泥硬化裸露地表
D.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提取 关键点 地面坡度、植被覆盖、降水强度、土壤性质等变量
转化 知识点 (1)地面坡度越大、植被覆盖越少、降水强度越大、土壤越松散,水土流失越严重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方面可以采取植树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同时,可以采取在缓坡地修建梯田,减缓水流,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在沟谷中修筑挡土坝,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打坝淤地等措施
全解全析P134
  (2024·云南学业考)读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B)
A.农民修筑梯田
B.长期水土流失
C.大量废弃窑洞崩塌
D.大规模开采露天煤矿
2.针对图示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C)
A.陡坡修筑梯田,种植果树
B.缓坡开垦荒地,种植粮食
C.坡脚修挡土坝、护坡等工程
D.陡坡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地理实践题】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根据图文材料,完成3~5题。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B)
A.传统生活方式落后
B.滥垦滥伐,破坏地表植被
C.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
D.夏季降水集中
4.上图中,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采取的治理措施,错误的是 (D)
A.① B.② C.③ D.④
5.长期的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 (D)
①减少土壤肥力 ②淤塞河道
③破坏农田 ④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关于此地区治理措施的描述,正确的是 (C)
A.a地区打坝淤地,修建小型水库
B.b地区修挡土坝,加强水土保持
C.c地区打坝淤地,修建小型水库
D.d地区修筑梯田,建设基本农田
  (2024·南阳二模)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安,曾经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下一场大雨脱一层皮,发一回洪水满沟泥”是延安最生动的写照。2012年,延安启动以“治沟造地”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新增耕地11.38万亩,解决了耕地不足和生态环境修复的难题。图1为延安地理位置示意图及治沟造地景观图,图2为延安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据此完成7~9题。
7.延安夏季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A)
A.洪涝 B.干旱
C.暴雨 D.寒潮
8.延安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B)
①黄土土质疏松
②多大风天气
③夏季多暴雨
④河湖密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延安“治沟造地”的目的是 (B)
A.生态保护,退耕还林
B.保持水土,增加耕地
C.科技兴农,提高产量
D.发展经济,调整产业
10.读水土保持护坡林的作用示意图,看护坡林带是怎样防止水土流失的。
(1)在经过护坡林带前,山坡径流的泥沙含量大(填“大”或“小”),经过两道护坡林带后,入河的是微量清水。
(2)植物的树冠、枯枝落叶拦截雨水,缓解(填“缓解”或“加剧”)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
(3)部分山坡径流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并沿根系下渗(填“蒸发”或“下渗”)成为地下水,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
(4)据图可知,建设护坡林可以 (B)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减弱噪音
D.防御灾害,保障农业稳产
11.(2024·呼和浩特学业考)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任务一 对比流域的径流量变化。
  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 700 m3、12 500 m3。
(1)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径流量减少;截留雨水、径流,增加下渗。
任务二 调查梯田利用方式。
  调查发现,天水市自2000年以来调整种植结构,在海拔1 000~1 500 m的梯田上引种樱桃。该地种植的樱桃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
(2)概述当地生产高品质樱桃的条件。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土层深厚;环境质量好。
任务三 分析梯田减沙效益。
  如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沙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 0 5 10 15 20 30 40 50 60
梯田减沙比例/% 0 8 28 50 67 82 89 92 94
注:梯田减沙比例指修建梯田后减少的输沙量占治理前输沙量的比例。
(3)据表说明梯田面积变化对梯田减沙的影响。
随着流域梯田面积比例增加,梯田减沙比例增加,增加速度由快变慢。
  《地理中国》报道,著名的“桥上桥”(上下两层)位于黄河中游的支流上,下桥建于公元1667年,上桥建于公元1832年。20世纪70年代,当地居民在河中挖沙将下桥挖出,使“桥上桥”雄姿展现于世。读黄河流域简图和桥上桥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根据材料推断,“桥上桥”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C)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3.“桥上桥”的下桥被泥沙掩埋的主要原因是 (C)
A.地壳变动 B.过度开垦
C.水土流失 D.围河造田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三节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严重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一、严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地形 地表破碎,地面坡度大
土质 黄土土质 ,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植被 地表裸露,缺乏 保护
气候 夏季降水集中,且多
(2)人为原因。
①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② 、 等人类活动破坏地表。
2.水土流失的危害:
(1)带走地表 ,破坏农田和村庄。
(2)自然灾害加剧, 恶化。
(3)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 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
二、水土保持
1.措施:
措施类型 具体措施
生物措施
工程措施 建梯田、
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陡坡地 、 , 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
2.治理措施与对应地貌类型(连一连):
水土流失、危害、水土保持
  你知道上图反映了哪种生态问题吗 这种生态问题最严重的地区是哪里呢
  打坝淤地可拦截流失表土、增加耕地面积,林草护坡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典例】(2024·天水学业考)天水市某校初中学生为了解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同学们进行了水土流失的模拟实验。读图,完成1、2题。
1.仔细观察模拟实验,以下结论不恰当的是 ( )
A.地面坡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B.植被覆盖越多,水土流失越严重
C.降水强度越大,水土流失越严重
D.土壤越松散,水土流失越严重
2.以下措施对治理水土流失,最有效可行的是 ( )
A.用大型机械削山填沟
B.用科技手段减小降水强度
C.用水泥硬化裸露地表
D.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
提取 关键点 地面坡度、植被覆盖、降水强度、土壤性质等变量
转化 知识点 (1)地面坡度越大、植被覆盖越少、降水强度越大、土壤越松散,水土流失越严重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一方面可以采取植树造林、种草等生物措施;同时,可以采取在缓坡地修建梯田,减缓水流,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在沟谷中修筑挡土坝,拦截坡地流失的表土,打坝淤地等措施
  (2024·云南学业考)读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形成图示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
A.农民修筑梯田
B.长期水土流失
C.大量废弃窑洞崩塌
D.大规模开采露天煤矿
2.针对图示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治理措施是 ( )
A.陡坡修筑梯田,种植果树
B.缓坡开垦荒地,种植粮食
C.坡脚修挡土坝、护坡等工程
D.陡坡种植牧草,大力发展畜牧业
  【地理实践题】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根据图文材料,完成3~5题。
3.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
A.传统生活方式落后
B.滥垦滥伐,破坏地表植被
C.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
D.夏季降水集中
4.上图中,针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采取的治理措施,错误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5.长期的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有 ( )
①减少土壤肥力 ②淤塞河道
③破坏农田 ④生态环境恶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关于此地区治理措施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a地区打坝淤地,修建小型水库
B.b地区修挡土坝,加强水土保持
C.c地区打坝淤地,修建小型水库
D.d地区修筑梯田,建设基本农田
  (2024·南阳二模)地处黄土高原的延安,曾经是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下一场大雨脱一层皮,发一回洪水满沟泥”是延安最生动的写照。2012年,延安启动以“治沟造地”为主的生态修复工程,新增耕地11.38万亩,解决了耕地不足和生态环境修复的难题。图1为延安地理位置示意图及治沟造地景观图,图2为延安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据此完成7~9题。
7.延安夏季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
A.洪涝 B.干旱
C.暴雨 D.寒潮
8.延安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 )
①黄土土质疏松
②多大风天气
③夏季多暴雨
④河湖密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延安“治沟造地”的目的是 ( )
A.生态保护,退耕还林
B.保持水土,增加耕地
C.科技兴农,提高产量
D.发展经济,调整产业
10.读水土保持护坡林的作用示意图,看护坡林带是怎样防止水土流失的。
(1)在经过护坡林带前,山坡径流的泥沙含量 (填“大”或“小”),经过两道护坡林带后,入河的是 。
(2)植物的树冠、枯枝落叶拦截雨水, (填“缓解”或“加剧”)雨水对地面的直接冲刷。
(3)部分山坡径流被植物的根系吸收并沿根系 (填“蒸发”或“下渗”)成为地下水,提高土壤的持水能力。
(4)据图可知,建设护坡林可以 ( )
A.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B.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C.吸烟滞尘,减弱噪音
D.防御灾害,保障农业稳产
11.(2024·呼和浩特学业考)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任务一 对比流域的径流量变化。
  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 700 m3、12 500 m3。
(1)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任务二 调查梯田利用方式。
  调查发现,天水市自2000年以来调整种植结构,在海拔1 000~1 500 m的梯田上引种樱桃。该地种植的樱桃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
(2)概述当地生产高品质樱桃的条件。 。
任务三 分析梯田减沙效益。
  如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沙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 0 5 10 15 20 30 40 50 60
梯田减沙比例/% 0 8 28 50 67 82 89 92 94
注:梯田减沙比例指修建梯田后减少的输沙量占治理前输沙量的比例。
(3)据表说明梯田面积变化对梯田减沙的影响。

  《地理中国》报道,著名的“桥上桥”(上下两层)位于黄河中游的支流上,下桥建于公元1667年,上桥建于公元1832年。20世纪70年代,当地居民在河中挖沙将下桥挖出,使“桥上桥”雄姿展现于世。读黄河流域简图和桥上桥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根据材料推断,“桥上桥”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3.“桥上桥”的下桥被泥沙掩埋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壳变动 B.过度开垦
C.水土流失 D.围河造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