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东起A 山脉,西至B ,北连 (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C 。
2.范围:地跨① 省、② 省、③ 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3.黄土风情:传统民居 、陕北民歌信天游等。
二、风吹来的黄土
1.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 堆积区。
2.黄土高原的成因: 。
3.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地貌景观及成因:
地表特征 地貌景观 形成原因
,支离破碎 A黄土 、黄土墚、黄土峁、B黄土 土质 、 流水侵蚀
4.黄土 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1.黄土高原的黄土是水土流失形成的。 ( )
2.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强不易崩塌。 ( )
位置范围、黄土风情、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地貌
你知道古诗“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描写的哪里吗
图示法解释黄土“风成说”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歌曲《黄土高坡》反映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与民居
【典例】(2024·昆明学业考改编)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和西安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P地形区地表形态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
A.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
B.辽阔坦荡、草场广布
C.千沟万壑、黄土广布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西安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其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 。
(3)P地形区的传统民居是 ,请分析这种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提取 关键点 (1)图中P地形区位置 (2)气候资料中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转化 知识点 (1)依据图中太行山、秦岭、乌鞘岭和长城判断出P地形区是黄土高原,也可依据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的名称来确定 (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 (3)依据西安气候资料统计图判断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描述气候特征 (4)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下图中正确表示黄土高原位置的是 ( )
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文明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
B.明十三陵是黄土高原众多名胜古迹之一
C.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炎黄二帝在这里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D.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
【生活情境题】(2024·自贡学业考节选)民居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如图示意以陕北民居为主题的邮票。据此完成3、4题。
3.如图邮票所示民居主要分布于我国 ( )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4.该民居分布区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是 ( )
A.赛龙舟 B.赛马
C.打腰鼓 D.藏族押加
5.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是 ( )
A.沟壑纵横 B.沼泽遍布
C.平坦宽阔 D.冰川广布
6.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和人口分布集中的黄土地貌是 ( )
(2024·河南学业考)古村落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下图为黄河流域古村落分布示意图和陕州地坑院景观图。读图完成7~9题。
7.陕州地坑院是黄河流域典型的古村落,被称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地坑院的特点是 ( )
A.通风良好 B.防潮防湿
C.利于散热 D.冬暖夏凉
8.关于黄河流域古村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多沿干支流分布
②银川至河口段降水多,古村落少
③多分布在甘肃省
④历史时期下游多洪涝,古村落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对古村落应采取的措施是 ( )
①合理保护,有序开发
②增加投入,维护修缮
③整村搬迁,翻新重建
④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素养提升题】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黄土高原示意图(图1)和榆林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2)。
(1)图1中山脉A是 ,该山脉以东的地形区是 。
(2)从气候和生产生活角度,各举一例说明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3)水稻喜高温、需水量大,单位面积产量高。为提高粮食产量,有人建议在榆林农村大规模修梯田种植水稻,专家表示反对。请你说明反对的理由。
(4)古老的文明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白羊肚头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三节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
文明的摇篮 风吹来的黄土
一、文明的摇篮
1.位置:东起A太行山脉,西至B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C秦岭。
2.范围:地跨①山西省、②陕西省、③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3.黄土风情:传统民居窑洞、陕北民歌信天游等。
二、风吹来的黄土
1.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2.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
3.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地貌景观及成因:
地表特征 地貌景观 形成原因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A黄土塬、黄土墚、黄土峁、B黄土川 土质疏松、 流水侵蚀
4.黄土川是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
1.黄土高原的黄土是水土流失形成的。 (×)
2.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强不易崩塌。 (√)
位置范围、黄土风情、千沟万壑、支离破碎、黄土地貌
你知道古诗“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描写的哪里吗
答:黄土高原。
图示法解释黄土“风成说”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歌曲《黄土高坡》反映了当地怎样的自然环境
答:反映当地风沙大、黄土多。
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与民居
【典例】(2024·昆明学业考改编)下图为我国局部区域示意图和西安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关P地形区地表形态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C)
A.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
B.辽阔坦荡、草场广布
C.千沟万壑、黄土广布
D.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2)西安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其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P地形区的传统民居是窑洞,请分析这种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黄土分布广而厚,便于就地取材;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土质疏松,易开挖;降水较少,气候比较干燥;冬冷夏热,窑洞能起到冬季保暖、夏季凉爽的作用。
提取 关键点 (1)图中P地形区位置 (2)气候资料中的气温和降水特点
转化 知识点 (1)依据图中太行山、秦岭、乌鞘岭和长城判断出P地形区是黄土高原,也可依据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的名称来确定 (2)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 (3)依据西安气候资料统计图判断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气候,描述气候特征 (4)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全解全析P133
1.下图中正确表示黄土高原位置的是 (C)
2.下列关于黄土高原文明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黄土疏松肥沃,便于耕种
B.明十三陵是黄土高原众多名胜古迹之一
C.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炎黄二帝在这里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
D.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民歌
【生活情境题】(2024·自贡学业考节选)民居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如图示意以陕北民居为主题的邮票。据此完成3、4题。
3.如图邮票所示民居主要分布于我国 (A)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华北平原
4.该民居分布区代表性的民俗活动是 (C)
A.赛龙舟 B.赛马
C.打腰鼓 D.藏族押加
5.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是 (A)
A.沟壑纵横 B.沼泽遍布
C.平坦宽阔 D.冰川广布
6.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活动和人口分布集中的黄土地貌是 (D)
(2024·河南学业考)古村落是中华文明的根脉所在。下图为黄河流域古村落分布示意图和陕州地坑院景观图。读图完成7~9题。
7.陕州地坑院是黄河流域典型的古村落,被称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地坑院的特点是 (D)
A.通风良好 B.防潮防湿
C.利于散热 D.冬暖夏凉
8.关于黄河流域古村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C)
①多沿干支流分布
②银川至河口段降水多,古村落少
③多分布在甘肃省
④历史时期下游多洪涝,古村落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9.对古村落应采取的措施是 (B)
①合理保护,有序开发
②增加投入,维护修缮
③整村搬迁,翻新重建
④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素养提升题】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黄土高原示意图(图1)和榆林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图2)。
(1)图1中山脉A是太行山脉,该山脉以东的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2)从气候和生产生活角度,各举一例说明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答:气候:1月0 ℃等温线经过,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山脉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山脉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
生产活动:山脉以南以水田为主(多种水稻),山脉以北以旱地为主(多种小麦、玉米)。
(3)水稻喜高温、需水量大,单位面积产量高。为提高粮食产量,有人建议在榆林农村大规模修梯田种植水稻,专家表示反对。请你说明反对的理由。
答:水稻种植需水量大,榆林年降水量较少,集中性强,大面积种植水稻会加剧水资源供应紧张。
(4)古老的文明形成了许多独特的民风民俗。分析黄土高原地区白羊肚头巾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黄土高原地区气候干燥,植被少,风沙大,白羊肚头巾保护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