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 学案:中国在世界中-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0.0 学案:中国在世界中-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6.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30 08:07:57

文档简介

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
2.发展阶段与成就:
时间 成 就
1957年 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1978年 开始改革开放,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地区不断扩大,逐渐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进入21世纪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成功完成了无人和载人航天飞行;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目前 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挑战 表现 措施
人地关系 不够和谐 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临能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等突出问题 协调人地关系,建设生态文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区域发展 不平衡 东、中、西部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大力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海洋权益面 临严峻挑战 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 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公平合理解决争议问题
三、做负责任的大国
1.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2.负责任的大国:
(1)主要贡献: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
(2)发展理念:坚定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3.“和合”思想:2005年9月,我国政府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1.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跃入发达国家。 (×)
2.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 (√)
发展成就、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负责任的大国、和平、和谐世界
为什么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中国而不是俄罗斯
答:俄罗斯虽然面积大,但人口较少,经济总量不如中国。
“和合”思想
(1)“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
(2)“和合”是实现“和谐”的途径,“和谐”是“和合”的理想实现。
做负责任大国
【典例】(2024·无锡学业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日常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A)
A.学生上学私车接送 B.按需点餐光盘行动
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2.根据图示信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生产方式的是 (C)
A.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
B.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D.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提取 关键点 碳达峰、碳中和的定义
转化 知识点 (1)学生上学私车接送,消耗的能源多,排放的二氧化碳多,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做法 (2)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规避 失分点 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都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2024年北京冬奥会为了达到碳中和,下列建议最可能被采用的是 (D)
A.所有冬奥会场馆实现全太阳能发电
B.办公场馆取消空调,减少制热耗能
C.冬奥场馆周边拆迁造林增加碳汇
D.运用GIS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1.下列不属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成绩的是 (B)
A.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B.完成了无人和载人航天飞行
C.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D.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2.我国首批设立的经济特区中,位于广东省的有 (B)
①厦门 ②深圳 ③珠海 ④汕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是发挥我国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在国际事务中做“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应该做到的是(C)
①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彰显“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③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
④继续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称霸世界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全球战“疫”期间,下列举措不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是 (B)
A.组建医疗队,支援他国
B.禁止一切外国人入境
C.国家之间共享抗“疫”经验
D.及时公开本国疫情数据
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下列做法与建设美丽乡村理念不相符的是(D)
A.因地制宜,改造旧乡村、新建新乡村
B.进行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的有效治理
C.进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
D.大兴土木,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
  【地理与节日】很多国家都有“植树节”或“植树周”,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如图为部分国家植树节日期,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各国植树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
A.意大利冬季温暖湿润,因此11月开展植树
B.北半球国家植树节均定于春季
C.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无需开展植树活动
D.中国各地全年适宜植树
7.“用绿色点亮中国”,增绿护绿工程的效益主要体现在(D)
①大幅度增加了我国耕地面积
②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③防护林生态效益显著,有效降低我国荒漠化程度
④全民义务植树初现成效,沙尘天气总体呈下降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1)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中国。
(2)我国与中非各国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南南合作”。
(3)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在世界上是“负责任大国”的是(D)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C.我国疆域辽阔,海陆位置优越
D.我国维和部队用实际行动彰显大国风范
(4)为了逐步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战略。请任意列举其一。
答: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交通运输建设(如:青藏铁路,跨海大桥);能源结构调整(如:西气东输);水利枢纽工程(如:三峡);综合治理(如:水土保持,防护林)等。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我国雾霾污染物来源主要有汽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排放、汽车喷漆等工业喷漆、工业扬尘、农村养殖、秸秆焚烧排放等,风力小,空气流通不畅也促成了雾霾形成。据此完成9~11题。
9.造成雾霾天气的自然原因是 (C)
A.汽车尾气排放
B.煤炭燃烧排放
C.风力小,空气流通不畅
D.风力大,沙尘天气影响
10.雾霾天气时,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D)
A.少进行一些户外活动
B.外出活动时尽量戴上防护口罩
C.社区居民采取集中供暖方式
D.改善交通条件,购买大排量的汽车
11.保护大气环境,倡导绿色发展,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D)
A.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的使用
B.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淘汰高能耗产业
C.优化产业结构,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D.商场、影院在夏天为吸引顾客和观众将空调气温调得很低第十章 中国在世界中
一、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基本国情:我国是世界最大的 国家,也是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
2.发展阶段与成就:
时间 成 就
1957年 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
1978年 开始改革开放,在广东的 、 、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开放地区不断扩大,逐渐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进入21世纪 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成功完成了无人和载人航天飞行;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目前 国内生产总值超越 ,成为世界第 大经济体
二、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挑战 表现 措施
人地关系 不够和谐 我国 、 、 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面临能源紧缺、环境污染、 等突出问题 协调人地关系,建设 文明,走 的道路
区域发展 不平衡 、 、 部发展极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大力实施 、振兴 等老工业基地、促进 崛起、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海洋权益面 临严峻挑战 在海域划界和若干岛屿归属上与有关国家存在争议 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和其他国际法,公平合理解决争议问题
三、做负责任的大国
1.坚持走 发展道路。
2.负责任的大国:
(1)主要贡献: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近 %的人口。
(2)发展理念:坚定 、发展、 、共赢的信念,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3.“和合”思想:2005年9月,我国政府提出的“ ”理念,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响应。
1.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跃入发达国家。 ( )
2.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 ( )
发展成就、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区域发展、负责任的大国、和平、和谐世界
为什么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中国而不是俄罗斯
“和合”思想
(1)“和合”,就词义本身而言,“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合”是结合、合作、融合。
(2)“和合”是实现“和谐”的途径,“和谐”是“和合”的理想实现。
做负责任大国
【典例】(2024·无锡学业考)中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读碳达峰与碳中和示意图,完成1、2题。
1.下列日常生活方式中,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是 ( )
A.学生上学私车接送 B.按需点餐光盘行动
C.随手关灯节约用电 D.节约纸张双面使用
2.根据图示信息,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生产方式的是 ( )
A.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
B.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增加收入
C.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
D.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
提取 关键点 碳达峰、碳中和的定义
转化 知识点 (1)学生上学私车接送,消耗的能源多,排放的二氧化碳多,不符合“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做法 (2)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
规避 失分点 提高煤炭的能源消费比例、加大森林采伐力度、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等重工业都会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3.2024年北京冬奥会为了达到碳中和,下列建议最可能被采用的是 ( )
A.所有冬奥会场馆实现全太阳能发电
B.办公场馆取消空调,减少制热耗能
C.冬奥场馆周边拆迁造林增加碳汇
D.运用GIS技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1.下列不属于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成绩的是 ( )
A.鞍山钢铁公司恢复并扩建
B.完成了无人和载人航天飞行
C.中国试制成功第一批喷气式飞机
D.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诞生
2.我国首批设立的经济特区中,位于广东省的有 ( )
①厦门 ②深圳 ③珠海 ④汕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是发挥我国负责任大国作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题。
3.在国际事务中做“负责任的大国”,我国应该做到的是( )
①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彰显“爱和平、负责任”的大国风范
②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③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承担相应国际义务
④继续发展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第一强国,称霸世界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全球战“疫”期间,下列举措不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是 ( )
A.组建医疗队,支援他国
B.禁止一切外国人入境
C.国家之间共享抗“疫”经验
D.及时公开本国疫情数据
5.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下列做法与建设美丽乡村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因地制宜,改造旧乡村、新建新乡村
B.进行农户厕所污水、厨房污水、洗涤污水的有效治理
C.进行生活垃圾集中收集、有效处理
D.大兴土木,高标准建设美丽乡村
  【地理与节日】很多国家都有“植树节”或“植树周”,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如图为部分国家植树节日期,读图,完成6、7题。
6.关于各国植树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
A.意大利冬季温暖湿润,因此11月开展植树
B.北半球国家植树节均定于春季
C.森林资源丰富的国家,无需开展植树活动
D.中国各地全年适宜植树
7.“用绿色点亮中国”,增绿护绿工程的效益主要体现在( )
①大幅度增加了我国耕地面积
②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③防护林生态效益显著,有效降低我国荒漠化程度
④全民义务植树初现成效,沙尘天气总体呈下降趋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东、中、西部发展不平衡,沿海与内地以及城乡之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1)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 。
(2)我国与中非各国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为“ ”。
(3)下列能够体现我国在世界上是“负责任大国”的是( )
A.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B.我国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C.我国疆域辽阔,海陆位置优越
D.我国维和部队用实际行动彰显大国风范
(4)为了逐步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区域发展战略。请任意列举其一。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我国雾霾污染物来源主要有汽车尾气排放、煤炭燃烧排放、汽车喷漆等工业喷漆、工业扬尘、农村养殖、秸秆焚烧排放等,风力小,空气流通不畅也促成了雾霾形成。据此完成9~11题。
9.造成雾霾天气的自然原因是 ( )
A.汽车尾气排放
B.煤炭燃烧排放
C.风力小,空气流通不畅
D.风力大,沙尘天气影响
10.雾霾天气时,下列做法不合适的是 ( )
A.少进行一些户外活动
B.外出活动时尽量戴上防护口罩
C.社区居民采取集中供暖方式
D.改善交通条件,购买大排量的汽车
11.保护大气环境,倡导绿色发展,下列行为不符合绿色发展理念的是 ( )
A.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的使用
B.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淘汰高能耗产业
C.优化产业结构,用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D.商场、影院在夏天为吸引顾客和观众将空调气温调得很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