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学案:中国的地理差异-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0 学案:中国的地理差异- 2024-2025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4-30 08:08:56

文档简介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差异: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地 形 主要类型 平原、高原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主要地形区 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 丘陵、长江中下游平原
气 候 1月平均气温 低于0℃ 高于0℃
年降水量 <800毫米 >800毫米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河 流 流量 小 大
有无结冰期 有 无
典型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人文差异:
项目 耕地类型 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民居特点 交通运输方式
秦岭-淮 河以北 旱地 小麦、大豆、花生、甜菜等 一年一熟或 两年三熟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陆运
秦岭-淮 河以南 水田 水稻、油菜、甘蔗等 一年两熟至三熟 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水运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A北方地区、B南方地区、C西北地区和D青藏地区。
2.划分界线及主要因素:
代号 区域界线 主导因素
Ⅰ 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东段一致 降水
Ⅱ 与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 地形
Ⅲ 大致与我国1月0 ℃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气候
地理差异显著、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主导因素
秦岭南北两侧为什么气温差别那么大呢
答:秦岭,它就像一堵“挡风墙”阻止冬季冷空气南下,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及主导因素
【典例】读下面两幅图,判断a、b、c、d与甲、乙、丙、丁四地的组合,正确的是 (D)
A.a为甲 B.b为丙
C.c为乙 D.d为丁
提取 关键点 (1)a、b、c、d四地的气温、降水和海拔 (2)甲、乙、丙、丁所在的四大地理区域
转化 知识点 (1)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 (2)确定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划分南北方地区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划分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主导因素是降水,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3)0℃800mm,判断出a、b都位于南方地区 (4)0℃全解全析P129
  (2024·郑州期末)我国参考“全年日平均气温不高于5℃的天数多于90天的地区才集中供暖”的标准,结合国情将我国(大陆)划分为三类“供暖”地区。下图为我国(大陆)供暖类型区分布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不集中供暖区”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D)
A.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属于暖温带和中温带
C.降水量基本在400 mm到800 mm
D.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2.我国供暖开始时间由北向南推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面积大小
  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略图,完成3~5题。
3.图中甲地的作物熟制一般是 (D)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4.图上序号代表的各城市中,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B)
A.① B.② C.③ D.④
5.【地理古诗词】下列古诗所反映的景观,与图中序号所在区域对应正确的
是 (A)
A.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③——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D.④——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地理与文化遗产】(2024·鹤壁一模)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下图是部分农业文化遗产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以下农业文化遗产位于我国青藏地区的是 (D)
A.沧州百年冬枣林
B.安吉白茶生态园
C.新化紫鹊界梯田
D.芒康彩色古盐井
7.为宣传和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以下适合在文化遗产地建设的项目是 (D)
A.商品住宅区 B.大型加工厂
C.儿童游乐场 D.自然保护区
  (2024·郑州期末)中国传统民居在整体上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凝聚着人与自然相处的集体智慧以及人文精神,也承载着中国人对“家”的归属和情结。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及部分地区传统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8~10题。
8.图示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匹配正确的是 (C)
A.①—黄土深厚,冬暖夏凉
B.②—全年高温,植被稀疏
C.③—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D.④—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9.图示传统民居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D)
A.①—乙 B.②—丁
C.③—甲 D.④—丙
10.甲、丁两区域的分界线是 (A)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方
B.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地理考察】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感受祖国锦绣山河。他们在网上发文,分享沿途见闻。读“驴友”提供的旅行路线图,完成11、12题。
11.四条旅行路线中,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 (B)
A.路线1 B.路线2
C.路线3 D.路线4
12.“驴友”在沿线旅行过程中,最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C)
A.沿路线1领略了天山风光的美丽
B.沿路线2看到了东耕西牧的差异
C.沿路线3感受到了壮族和藏族同胞的热情
D.沿路线4自北向南从麦浪滚滚到稻花飘香
13.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是青藏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④是西北地区,该区与地区③的界线D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
(2)填数字代号: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②③,牧区主要分布在①④。
(3)地区②与地区③的分界线大致沿着B秦岭(山脉)和C淮河(河)一线,该线是1月平均气温0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与亚热带(温度带)的分界线;该线也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区(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14.(2024·濮阳二模)2024年2月7日-11日,记者晓妍从北京驱车前往A地,开始“一路向南看差异”的魅力中国行。下图为行车路线及两地气候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一路向南一路暖】
(1)A地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是福州。
(2)2月7日,晓妍穿好羽绒服开始出发。第二日到达A地,发现当地人大多穿单衣。此时A地月平均气温大致为11℃。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
【一路向南一路雨】
(3)晓妍开车穿越了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该线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到达A地,天空阴沉,斜风细雨。
【一路向南一路弯】
(4)北京位于华北(黄淮海)平原,高速公路又直又长;到达A地,因为地形以丘陵(低山、丘陵)为主,公路弯曲且多穿过隧道。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
1.自然差异:
项目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地 形 主要类型 、高原 高原、 、 、丘陵
主要地形区 黄土高原、东北平原、 平原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东南 丘陵、 平原
气 候 1月平均气温 ℃ ℃
年降水量 毫米 毫米
气候类型 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河 流 流量
有无结冰期
典型植被类型 温带落叶阔叶林
2.人文差异:
项目 耕地类型 主要农作物 作物熟制 民居特点 交通运输方式
秦岭-淮 河以北 、大豆、花生、甜菜等 一年一熟或 屋顶坡度较 ,墙体较
秦岭-淮 河以南 、油菜、甘蔗等 一年 屋顶坡度较 ,墙体较
二、四大地理区域
1.划分依据:综合 、 、人文地理的特点,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A 地区、B 地区、C 地区和D 地区。
2.划分界线及主要因素:
代号 区域界线 主导因素
Ⅰ 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东段一致 降水
Ⅱ 与我国地势第 、 级阶梯界线吻合 地形
Ⅲ 大致与我国1月 等温线和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地理差异显著、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主导因素
秦岭南北两侧为什么气温差别那么大呢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界线及主导因素
【典例】读下面两幅图,判断a、b、c、d与甲、乙、丙、丁四地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a为甲 B.b为丙
C.c为乙 D.d为丁
提取 关键点 (1)a、b、c、d四地的气温、降水和海拔 (2)甲、乙、丙、丁所在的四大地理区域
转化 知识点 (1)四大地理区域的界线 (2)确定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划分南北方地区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划分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主导因素是降水,确定青藏地区与其他地区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3)0℃
800mm,判断出a、b都位于南方地区 (4)0℃  (2024·郑州期末)我国参考“全年日平均气温不高于5℃的天数多于90天的地区才集中供暖”的标准,结合国情将我国(大陆)划分为三类“供暖”地区。下图为我国(大陆)供暖类型区分布示意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不集中供暖区”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B.属于暖温带和中温带
C.降水量基本在400 mm到800 mm
D.主要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2.我国供暖开始时间由北向南推迟,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
A.纬度位置 B.地形地势
C.海陆位置 D.面积大小
  读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略图,完成3~5题。
3.图中甲地的作物熟制一般是 ( )
A.一年一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两熟 D.一年三熟
4.图上序号代表的各城市中,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5.【地理古诗词】下列古诗所反映的景观,与图中序号所在区域对应正确的
是 ( )
A.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B.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③——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D.④——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地理与文化遗产】(2024·鹤壁一模)我国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下图是部分农业文化遗产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以下农业文化遗产位于我国青藏地区的是 ( )
A.沧州百年冬枣林
B.安吉白茶生态园
C.新化紫鹊界梯田
D.芒康彩色古盐井
7.为宣传和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以下适合在文化遗产地建设的项目是 ( )
A.商品住宅区 B.大型加工厂
C.儿童游乐场 D.自然保护区
  (2024·郑州期末)中国传统民居在整体上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凝聚着人与自然相处的集体智慧以及人文精神,也承载着中国人对“家”的归属和情结。下图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简图及部分地区传统民居景观图。据此完成8~10题。
8.图示传统民居与当地自然环境匹配正确的是 ( )
A.①—黄土深厚,冬暖夏凉
B.②—全年高温,植被稀疏
C.③—深居内陆,降水稀少
D.④—地势低平,河湖众多
9.图示传统民居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对应正确的是 ( )
A.①—乙 B.②—丁
C.③—甲 D.④—丙
10.甲、丁两区域的分界线是 ( )
A.800mm年等降水量线穿过的地方
B.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C.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D.热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地理考察】众多的“驴友”游遍大江南北,感受祖国锦绣山河。他们在网上发文,分享沿途见闻。读“驴友”提供的旅行路线图,完成11、12题。
11.四条旅行路线中,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的是 ( )
A.路线1 B.路线2
C.路线3 D.路线4
12.“驴友”在沿线旅行过程中,最不可能看到的景象是( )
A.沿路线1领略了天山风光的美丽
B.沿路线2看到了东耕西牧的差异
C.沿路线3感受到了壮族和藏族同胞的热情
D.沿路线4自北向南从麦浪滚滚到稻花飘香
13.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数字①是 地区,A线是该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界线,确定这条界线的主导因素是 。④是 地区,该区与地区③的界线D大致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一致。
(2)填数字代号:在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耕地主要分布在 ,牧区主要分布在 。
(3)地区②与地区③的分界线大致沿着B (山脉)和C (河)一线,该线是1月平均气温 等温线通过的地方,是暖温带与 (温度带)的分界线;该线也是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是半湿润地区与 (干湿地区)的分界线。
14.(2024·濮阳二模)2024年2月7日-11日,记者晓妍从北京驱车前往A地,开始“一路向南看差异”的魅力中国行。下图为行车路线及两地气候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一路向南一路暖】
(1)A地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是 。
(2)2月7日,晓妍穿好羽绒服开始出发。第二日到达A地,发现当地人大多穿单衣。此时A地月平均气温大致为 ℃。造成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位置。
【一路向南一路雨】
(3)晓妍开车穿越了我国南、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一线,该线与 mm年等降水量线基本吻合。到达A地,天空阴沉,斜风细雨。
【一路向南一路弯】
(4)北京位于 平原,高速公路又直又长;到达A地,因为地形以 为主,公路弯曲且多穿过隧道。